“十五五”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规划.docx
“十五五”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规划目录前言5第一章发展基础和环境6一、“十四五”发展回顾6二、发展资源环境8三、面临的机遇和挑战9第二章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12一、指导思想12二、基本原则12三、发展定位13四、总体目标14第三章产业发展重点16一、新型建筑工业化产业16二、制糖综合循环利用及食品深加工产业17三、有色冶炼产业19四、电子信息(轻工制造)产业20五、林产品加工产业21六、大健康制造产业22七、新能源产业22八、轻纺服装、运动器材产业23第四章主要任务24一、培育壮大新兴产业24二、加快传统优势产业升级26三、推进工业智能化、信息化工程30四、大力促进节能低碳循环发展,提升可持续增长能力.32五、优化产业布局,实现产业集聚发展33六、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升综合运营能力35七、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创新商业发展模式36八、搭建物流集散中心,创建现代化物流体系36第五章工业园区建设37一、高端绿色家居家具产业园37二、三江口新区O东融产业园38三、新型建材产业园38四、园区配套建设38第六章产业节能低碳发展41一、积极引导产业结构优化升级41二、加快实施工业节能升级改造41三、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42四、产业绿色生态发展42五、绿色工厂建设46六、鼓励节能技术服务发展46第七章信息化、智能化工程47一、智慧工业园区建设47二、智能工厂建设48第八章保障措施51一、加强组织领导51二、精准招商引资51三、积极争取资金52四、加大政策扶持52五、夯实项目建设53六、优化营商环境53县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十五五”重大项目表54-X.B=H刖三“十五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二个五年。为促进工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历次全会精神,自治区和市关于“工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挖掘发展潜力,积极对接沿海产业转移,加快融入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创新管理机制和政策,按照“育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的产业发展思路,围绕新型建材、制糖、有色传统产业及电子信息、高端家具、大健康、轻纺服装、运动器材新兴产业,积极培育龙头企业、推动产业升级、打造产业集群、构建产业树、加快园区建设、强化招商引资,促进工业和信息化在“十五五”时期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工业的高质量发展,制定县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十五五”规划。本规划主要编制依据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本规划范围为县,规划期限为20262030年。第一章发展基础和环境一'“十四五”发展回顾(一)取得成绩自“十四五”时期以来,工业发展始终坚持工业高质量发展理念,紧紧围绕优化工业结构,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构建生态产业体系,以工业园区促进资源集聚,以优势企业带动产业集群,工业综合实力显著增强。1 .工业经济整体稳步发展“十四五”末,县共有规模以上企业41家。五年来,培育年产值超亿元企业15家,新增规上企业25家。园区入驻企业68家,投产46家,经济比重达到80%;工业品牌建设成效显著,白云石品牌获“白云石之乡”荣誉称号,成为首个拥有自己碳酸钙品牌的县份。2 .龙头持续引领发展华润水泥O有限公司、中金岭南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博宣食品有限公司、农垦糖业集团黔江制糖有限公司几家龙头企业产值占到规上企业产值38%。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3 .优势产业地位进一步巩固“十四五”期间,传统制糖、有色、水泥行业稳步发展,新型建材工业、林产品深加工产业快速发展。新东运骨料项目,瑞隆矿业轻质碳酸钙项目等建成投产,利佰林木业、闽祥木业胶合板项目投产。黔江、河西工业园碳酸钙和人造板产业快速集聚,水泥、活性氧化钙、白云石加工等新兴碳酸钙产能突破3000万吨。4 .工业投资规模及效益稳步增长“十四五”以来,全县实施工业投资超亿元项目32个,总投资达452亿元,新东运矿业、中金岭南三期等重点大项目持续落地实施、投产,柳钢白云石等项目快速推进。甘蔗种植机械化稳步推进,糖厂卸蔗自动翻板等智能化设备的更新实施,促进了糖业生产效率提升、成本降低,提升了行业竞争力。5 .工业节能绿色水平不断提升华润水泥O有限公司电机能效提升、博宣糖业能效提升改造等一批重大节能绿色项目实施,进一步提升了企业能效水平。风电发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重点项目的实施项目提升了绿色能源使用率。华润水泥O有限公司桐岭镇龙头山水泥用灰岩矿2019年评为国家级绿色矿山、华润水泥O有限公司2019年评为国家级绿色工厂。6 .工业园区建设持续推进工业园区(设一区三园)总体规划修编后园区规划总面积由4365公顷调整为5800公顷,其中高端绿色家居家具产业园1130公顷、三江口新区O东融产业园2730公顷,新型建材产业园1940公顷。园区共入驻工业企业82家,已投产55家(规上企业42家)。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十四五”期间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61600万元。(二)存在问题L资源型产业为主,产业附加值不高全县龙头企业集中在水泥、制糖、有色采选、冶炼几大资源型行业,且行业产业链条短,产品深加工能力差,产品附加值水平不高。2 .企业智能化水平仍不高华润水泥O有限公司工艺设备达到区内先进水平,中金岭南、博宣糖厂通过近几年技改实施,装备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但与智能工厂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3 .糖业发展后劲不足糖业发展受限于甘蔗种植面积减少、甘蔗种植机械化水平低、用工成本上升等内部因素影响,同时面临国外糖业低价竞争压力,产业发展后劲不足。4 .资源综合利用和减污降碳水平有待提升中金岭南采选尾矿综合利用水平不高,制糖、冶炼、矿产品采选行业单位产品能耗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企业节能技改投入积极性不高,企业节能环保水平亟待提升。5 .工业园区基础设施仍无法满足需求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主要表现在园区路网只建设了入园主干道,支路基本未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滞后,给排水、绿化基础设施等基本未建;电力配套设施建设滞后;园区项目生产用电紧张。二、发展资源环境(一)矿产资源丰富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的矿种有镒、锌、铅、重晶石、大理石、石灰石、白云石、高岭土、硅石、灰岩等25种,已发现和勘查的矿床、矿点约70个,有大型矿床2个,中型矿床4个,小型矿床25个。(二)交通优势明显桂来高速与柳武高速在县城交汇,平武高速和武忻高速在加快推进建设中,陆路交通十分便利。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后,黔江可常年通航3000吨级船舶,直通柳州、梧州、广州,是桂中地区水路物资集散地,有桂中“水运门户”之称。柳梧铁路(计划2024年完工)的建设,为产业发展创造更快更便捷的交通物流优势。三'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一)面临的机遇L“一带一路”和RCEP为发展带来发展新机遇国家共建“一带一路”扩展了新的国际投资、贸易、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园区建设等方面的合作机遇,为的新型建筑材料产业、特色农产品加工出口等带来发展新机遇。RCEP在2022年生效,将极大促进我国与国外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发展,为传统产业市场开拓、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带来新的机遇。2 .“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设带来的市场机遇随着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进程加快,中国与东盟将由以单纯贸易为主,向以投资为基础的服务与贸易并重转移。距离南宁自由贸易试验区距离在250公里内,为工业发展带来广阔市场机遇。3 .东部沿海产业转移带来新的投资发展机遇珠三角和长三角产业比较优势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逐渐向、云南等第二阶梯移。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低用地成本,吸引东部沿海电子、轻工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为轻工产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机遇。4 .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带来新的增长机遇国家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构建,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挥巨量生产要素优势,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形成更多新的增长点、增长极,为工业在“十五五”期间发展提供新的增长机遇。(二)面临的挑战L国际国内发展环境的不确定性中美贸易战对国内经济发展造成一定影响,特别是2025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对全球经济造成较大冲击,全球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增加,克服国内国际经济发展环境的不确定性,是工业“十五五”期间面临的重大问题。5 .企业高技术人才引进困难高技术人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目前全县现有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只有3家,企业研发投入少,对高技术人才投入不够,且由于无高铁,县城居住、教育、医疗等环境与中心城市差距大,较难吸引高技术人才。6 .园区和企业发展融资难、融资贵工业园区建设起步晚、规模小,园区建设任务重,征地、基础设施建设等需要较大投资,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缺口大。企业普遍存在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7 .能源总量控制对产业发展影响较大在国家碳排放政策下,能源消费总量指标增长有限,对传统资源型产业发展,如石灰石、碳酸钙、建材水泥等产业发展形成较大制约,制约新型建材、冶炼、制糖等传统产业的规模化发展。8 .招商引资难度较大、营商环境优化任务重由于工业发展基础薄弱,政府服务企业意识和措施与发达工业地区差距较大,同时受外部投资环境趋紧、内部基础配套较差、地方缺乏足够市场支撑、生产要素成本偏高等多重因素影响,招商引资难度较大。第二章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和中国共产党自治区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为指导,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工业强县”战略,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扩总量和转型升级并重,着力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抓创新、创品牌、拓市场,培植“工业树”、打造“产业林”,紧紧抓住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珠江一西江经济带”建设、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西江亿吨黄金水道建设契机,全力构建“南向、北联、东融、西合”开发合作新格局,以产业布局为导向,以工业园区平台为载体,以重大项目招商和提质增效为抓手,打造工业园区产业集聚平台,进一步扩大工业园区平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推动创新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县域工业强县。全面贯彻落实数字建设大会精神,加快推进以5G、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智慧工业发展。二'基本原则坚持高质量创新发展。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园区为基础、产业链健全发展的工业体系。支持企业开展自主技术创新、发展战略创新、生产组织方式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引导和支持企业特别是重点骨干企业的研发工作,建立技术创新中心,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实现产业升级换代,提高科技创新对工业集聚的贡献率。突出产业链聚集发展。以工业园区为主要载体,大力发展建筑工业化产业、糖业产业链延伸、电子智能制造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和形成新的增长点。广泛应用先进适用技术、信息技术和先进工艺设备改造提升金属矿产品采选冶炼等传统产业。切实加大信息技术在产品研发设计、生产过程控制、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开发、新型业态培育、企业技术改造等环节的推广和应用力度。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强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