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体育事业发展规划.docx
十五五”体育事业发展规划目录一'“十四五”时期发展成效5二'“十五五”时期面临的形势8(一)发展的机遇与优势8(二)面临的形势与挑战9三、总体要求10(一)指导思想10(二)基本原则10(三)发展目标12四'主要任务和措施13(一)深化体育重点领域改革13(二)搭建拓宽全民健身平台17(三)实施基层体校强基工程21(四)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工作22(五)深入推进体教融合发展26(六)实施竞技体育金牌战略27(七)实施体育产业发展工程28(八)实施体育设施建设工程31(九)实施“赛事”工程34(十)提高体育管理治理水平35五'组织保障36(一)加强组织领导36(二)加大资金投入37(三)加强队伍建设37(四)狠抓作风建设37(五)强化监督落实38“十五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二个五年,为推动我县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健康建设,实现体育强县,根据体育事业发展“十五五”规划和市体育事业发展“十五五”规划,制订本规划。一'“十四五”时期发展成效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体育工作,“十四五”期间,巩固提升“全国全民健身示范城市”工作成果,深入推进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试点工作,不断推进体育基础设施全覆盖、全民健身活动全动员、体育组织全建立、体育场地设施全利用、宣传工作全发动,落实体育活动指导有保障、国民体质监测有保障、体育产业发展有保障、体育科研合作有保障、体育建设项目用地有保障,实现县、乡(镇)、村、屯四级联创,突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创新机制、整合资源、全社会参与”的模式特色,推动体育事业特别是全民健身公共体育服务快速发展,体育工作逐步提高。2025年获评“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示范县”、“自治区体育旅游示范试点县”;2017、2026年连续两届分别获国家体育总局授予“2013-2016年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和“2017-2025年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称号。1 .敢为人先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深化“体教融合”发展,将县教育体育机构整合,设立县教育体育局,推进教育体育职能融合。先后出台了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5年)县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县全民健身工作县际会议制度等创新指导性文件,进一步充实了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试点工作的理论依据和活动载体。2 .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居前列。健身工程项目在全县10个乡镇8个社区142个行政村及90%自然村(屯)已实现全覆盖,已建有体育馆10个,篮球场575个,其中篮球场搭建挡雨棚有100个,142个行政村实现“八有”(即有1个戏台、1个灯光篮球场、1个文体小广场、2张乒乓球桌、1套健身路径、1个棋牌室、1个文艺队、2个篮球队)。“十四五”期末,全县体育场地总数量1845个,全县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44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居前列,远远超过自治区“十四五”期末人均体育场地1.8平方米要求。3 .实现城乡体育社会组织全建立。根据市“三社”联建共建工作实施方案,五年来,通过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进一步缩短了体育健身城乡差距,建立健全以社会体育指导员为骨干,以文体活动站为支撑的全民健身网络,促进全县全民健身活动的蓬勃发展。县各级各类社会体育指导员总数达985人,其中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91名,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331名,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563名,其中指导运动项目包括武术、健身气功、羽毛球、游泳、篮球、田径、体育舞蹈、乒乓球等。4 .群众体育赛事活动丰富多彩。2016年承办青少年男子篮球锦标赛和青少年跆拳道锦标赛,2017年举办县龙舟邀请赛,2018年承办龙舟系列赛分站赛,2019年举办县“金葵花”全国象棋邀请赛,2025年举办“民族体育炫”龙舟邀请赛,2025年“民族团结进步杯”“民族体育炫''系列线下线比赛(板鞋、高脚和陀螺),通过承办、举办大型体育比赛,促进我县体育健身赛事活动蓬勃发展。每年我县举办县级及以上全民健身赛事和活动10次以上,充分利用元旦、春节、三八节、五一劳动节、七一建党节、国庆节等节假日,积极开展了乒乓球、气排球、舞狮、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象棋等丰富多彩的体育赛事活动,每年吸引到场观看群众达40多万人次,网络收视率达到120万人次,真正做到“天天有训练、周周有活动、月月有比赛”。5 .公共体育场馆设施开放领跑。根据市推进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体育场馆设施向社会开放实施方案,按照管理有序、责任落实、指导专业、服务优质的目标,成功打造了5个试点单位,并以点带面,推动全县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实现全面开放,有效解决了群众“健身去哪里的问题。学校体育场地开放获得全区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示范项目。6 .首创中小学校体育训练模式。根据市加强体育训练推进青少年体育发展实施方案(简称“三个百”工程),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体育资源,把业余体校的训练网点下放到学校、俱乐部。建立体育训练网点10个,逐步向城乡各中小学校覆盖,实现了体育后备人才梯队建设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的无缝衔接。“十四五”期间,向篮球运动中心、田径运动中心和体校输送了3名优秀运动员。7 .竞技体育比赛成绩实现新突破。体育健儿参加全国比赛获得国家级金牌1枚、银牌3枚、铜牌3枚,获得自治区级体育比赛金牌34枚、银牌23枚、铜牌26枚。较“十二五”时期,参加自治区级以上比赛奖牌总数增加150%。8 .体育产业发展取得新成效。强化部门联动机制,建立县加快体育产业发展促进体育消费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完成自治区体育彩票销售任务目标。通过招商引资,2025年县七星湖体育综合体项目开工建设。成功创建四星级体育综合体1个、三星级体育综合体1个。二'“十五五”时期面临的形势(一)发展的机遇与优势1 .发展机遇。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体育发展,作出“重振体育雄风,建设西部体育强区”“打好体育翻身仗”等重大部署,处在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体育总局与自治区人民政府签订共建体育强区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历史机遇期。2023年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赛艇、皮划艇(静水)2个项目比赛落户,并将在七星湖体育综合体水上运动中心举办,这为竞技体育带来了巨大发展空间和发展机遇。2 .发展优势。县地处桂中,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大藤峡水利工程蓄水后县城周边将形仙湖、七星湖和五福湖,其中七星湖湖面面积近1万亩,湖面宽阔平静,湖底平坦,无障碍物,水上运动区域水深均达5米以上,完全能满足龙舟、赛艇、皮划艇静水等水上体育运动所需的长、宽、深及有足够的缓冲区等赛道布设要求,具有优越的水上运动竞赛条件,是一个非常理想的水上运动办赛水域。通过开挖人工河,在上下游修建进出水闸口,使湖泊整体水系形成循环流动水系,确保湖水清澈环保,湖畔风景优美,湖泊两岸、滨江路适合马拉松、休闲体育、民族体育、户外运动、康复体育等项目建设,完全有条件承办国家级、国际级精品赛事。(二)面临的形势与挑战1 .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不完善。对照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发展群众体育的实施意见(桂政办发202682号)要求,我县体育场、田径场、标准11人制足球场紧缺,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发展不均衡,公共体育设施服务的标准化、均等化建设有待进一步提升。2 .基层体校基础能力建设薄弱。基层体校普遍存在环境简陋、场地设施严重不足等问题。教练员队伍建设和体校运动员规模与奥运争光计划要求极不相符,体校教练员队伍编制不足、专业化程度不高,在训运动员人数萎缩,训练、就学、管理、保障等方面机制尚未健全。3 .体育产业发展水平不高。体育产业结构不合理,产品和服务种类不够丰富,产业规模总体较小。体育竞赛表演业、体育旅游休闲业、体育培训教育业等规模小、品牌少、融合度低。体育场馆服务水平不高,体育彩票销售总量偏低。体育产业项目库不健全,信息资源不足,专业人才缺乏,不能适应体育产业发展需要。4 .体育社会组织发展机制尚未建立健全。我县尚未建立体育社会组织奖励扶持机制,体育社会组织管理机制不完善,培育力度不足,体育社会组织数量少、规模小、服务能力不强,极大影响了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成效。三'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工作的重要论述,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决策部署,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扩大开放、担当实干,坚持依法治体、协同联动,统筹推进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全面协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结合区位、生态和政策优势,充分整合和开发各类体育资源,创新推进“体育+”+体育”等体育与相关行业产业融合发展,为把建设成为综合实力和创新能力强、在国际国内有影响力的体育强区,重振体育雄风贡献力量。(二)基本原则L坚持巩固成果,纵深推进原则。完善构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提升公共体育服务标准,改进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方式,形成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内容多样化,推进全民健身工作向纵深发展。实施城乡体育设施提升改造,从追求增加面积向完善功能和提升服务水平转化,全力改善全民健身环境,加快创建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县步伐。2 .坚持多元协同,融合发展原则。坚持多元化融合发展的新思路,实施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协调发展,促进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不同人群全民健身事业协同发展。积极实施“体育+”工程,推进体育与文化、旅游、养老、健康、教育、互联网、金融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体育消费新业态。3 .坚持注重民生,均衡发展原则。全民健身工程向农村和基层倾斜,补短板、强弱项,逐步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差距,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全面提高人民群众健身水平、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4 .坚持立足县情,特色发展原则。结合实际,依托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形成独特的生态水体资源,发挥“一江两湖两场馆”优势,打好民族牌、赛事牌、特色牌。依托民族地区优势和民族体育资源,大力挖掘民族体育项目,开展民族体育训练,举办民族体育赛事。充分发挥群众身边体育骨干的作用,利用群众身边的体育场地设施,组织群众身边的体育活动,结合自身特色举办品牌体育赛事,打造“永不散场的体育赛事”。(三)发展目标到2030年,全民健身环境极大改善,体育场馆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品牌赛事丰富多彩,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发展;科学健身指导站点遍布城乡,全民健身指导能力明显增强;学校体育训练项目布局合理,竞技体育竞争力大幅提升;“体育+”“+体育”产业开发日渐成熟,推动体育产业形成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1 .群众体育。深入开展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创建工作,到2030年,全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总人口数的45%,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全县总人口数的70%。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达力争达到1500人以上,具备开放条件的机关、企事业、学校等公共体育场馆设施100%向社会开放,全面建成城乡“10分钟健身圈2 .竞技体育。实施体校强基工程,实现办学“八达标”,成为国家级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培训基地;到2023年,建设1所标准体校,实现办学“六达标加快推进学校体育训练"三个百''工程,全面实现“三个百”工程目标任务。力争在2022年举办的全市第五届运动会上取得好成绩。2030年前完成青少年体育训练基地、七星湖体育综合体建设,承接各级专业体育训练队到开展集训。3 .体育产业。逐步形成以健身休闲、竞赛表演、体育旅游、体育用品与制造、场馆服务、体育教育与培训、体育彩票等为重点的现代体育产业体系,依托黔江水域及七星湖体育综合体打造一项省级以上精品体育赛事和一条精品体育旅游线路。到2030年,各产业门类协同发展,产业体系更加完善,产业基础更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