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篇)2025年春国开电大《形势与政策》大作业题目及参考答案 (精选范文).docx
-
资源ID:1877749
资源大小:38.31KB
全文页数:3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7金币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4篇)2025年春国开电大《形势与政策》大作业题目及参考答案 (精选范文).docx
2025年春国开电大形势与政策大作业题目及参考答案题目:怎样正确理解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历史逻辑、实践逻辑与理论逻辑?大作业说明:1.学生答题完毕后,可点击保存草稿。在提交前可反复修改并保存。考生一旦提交后,不能再进行修改。注意:只可提交1次!2.考生请在答题框内录入试题答案,不能复制黏贴,不能以附件形式提交试卷。3.答题要做到论述严谨、语句通顺,最重要的是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联系材料,进行深入分析,字数不少于1000字。注意:学生答题截止时间为2025年6月29日,教师评阅截止时间为2025年7月13日。对于拟参加2025年7月毕业审核的学生,学生作答和教师评阅均须在2025年5月30日前完成。参考答案1: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特征和优势,正确理解其历史逻辑、实践逻辑与理论逻辑,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认识其重要性和现实意义。以下从历史逻辑、实践逻辑与理论逻辑三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一、历史逻辑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形成和发展,植根于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和近代以来的革命实践。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和“天下为公”理念,为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土壤。这些思想强调以民为本、重视民意,为现代民主政治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在革命与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民主形式。从土地革命时期的工农兵代表会议,到新中国成立后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都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早期实践。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等形式,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框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不断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逐渐形成并完善。党的十八大以来,全过程人民民主被明确提出并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特征。这一过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民主政治的不断探索和创新,也反映了中国社会对民主需求的不断增长。二、实践逻辑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逻辑体现在其广泛的参与性、多层次协商和法治保障等方面。1 .广泛参与:全过程人民民主强调人民群众在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各个环节的广泛参与。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确保人民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主体地位。例如,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社区议事会等形式,都是人民群众广泛参与民主实践的具体体现。2 .多层次协商:从基层社区到国家层面,全过程人民民主通过多层次的协商机制,确保不同利益群体的声音都能被听到和尊重。协商民主成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实践形式。例如,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政协)作为专门的协商机构,广泛吸纳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国家事务的讨论和决策。3 .法治保障: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离不开法治的保障。通过完善法律法规,确保民主程序的规范化和民主权利的有效行使。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为民主实践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三、理论逻辑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逻辑建立在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理论和人民主体地位的基础上。1 .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强调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马克思主义认为,民主不仅是形式上的选举,更是实质上的参与和管理。全过程人民民主正是这一理论的具体实践,强调人民群众在民主全过程中的广泛参与和有效管理。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理论: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结合中国实际,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强调民主的广泛性、真实性和有效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理论认为,民主不仅是政治制度,更是社会生活方式,全过程人民民主正是这一理论的生动体现。3 .人民主体地位: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核心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确保人民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主体作用。通过制度设计和实践创新,确保人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例如,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社区议事会等形式,都是人民群众广泛参与民主实践的具体体现。四、理论联系实际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独特优势。例如,在疫情防控中,中国政府通过广泛征求民意、科学决策,确保了疫情防控措施的有效性和社会稳定性。这一过程充分体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广泛参与性和有效性。再如,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各级政府通过广泛征求农民意见、开展多层次协商,确保了政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这一过程充分体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多层次协商和法治保障。五、总结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历史逻辑、实践逻辑与理论逻辑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其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框架。历史逻辑为其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基础和革命传统,实践逻辑展示了其广泛参与和多层次协商的特点,理论逻辑则为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正确理解这三个逻辑,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把握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本质和优势,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我们可以看到全过程人民民主在疫情防控、乡村振兴等具体实践中的重要作用。这不仅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独特优势,也为全球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参考答案2,自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新的历史方位,深刻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民主法治的新要求新期盼,大力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不断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使人民的意志得以充分体现,人民的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的创造活力越发生机勃勃。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充分展现出中国式民主以人民为中心的显著优势。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对人民现实诉求的真切回应,是确保人民当家作主、走好中国式现代化之路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的。”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要以问题为导向优化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显著优势。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要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保党和国家在决策、部署、执行、落实、监督各个环节都能听到人民的声音,确保国家的一切权力牢牢掌握在人民的手中。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人大共有277件次法律草案向社会征求意见,约147万人次提出415万多条意见建议。2015年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先后设立45个基层立法联系点,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带动省、市两级人大设立基层立法联系点7300多个,畅通了基层群众参与国家立法的民主渠道。目前,各地建成20多万个代表之家、代表联络站,基本实现乡镇、街道全覆盖,为各级人大代表依法履职、联系群众搭建了有效平台。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同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一同形成全面、广泛、有机衔接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有利于保障全体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社会事务。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就是要把人民当家作主具体、现实地体现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文件起草,就是一次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2023年11月27日,党中央发出通知,就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议题征求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和部分干部群众意见。2024年5月7日,决定稿下发党内一定范围征求意见,征求党内老同志意见,专门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意见,听取相关企业和专家学者意见。在7个多月里,各方面提出了1911条修改意见和建议,文件起草组就此开展专题论证,作出221处修改。在决定稿起草工作过程中,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3次会议、中央政治局召开两次会议进行审议、修改,最终形成了提请全会审议的决定稿。文件的起草,不仅展示了完整的制度程序,还展现了完整的参与实践,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地将各方面、各领域、各层次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充分激发、汇集起来,使党和国家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够最广泛、最真实地吸收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获得人民群众的自觉支持和衷心拥护,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大限度地凝聚起共同奋斗的强大、根本力量。2024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大作业终结性考试试题3一、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共分。)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联系历史和现实,演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意义是什么?参考答案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意义是不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也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伟大壮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标志性成就,对于人民幸福、国家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将产生深远影响,具有彪炳史册的伟大意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一桩盛事,认识实现这个目标深刻的战略意蕴,有助于我们更加自觉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朝着更加美好的未来继续前进。1、兑现让人民生活更加美好的承诺建立一个小康社会是改革开放初邓小平同志向中国人民提出来的,这个目标经过努力奋斗在20世纪末如期实现,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惠及十儿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设定的实现时间为2020年“2012年党的十八大对实现小康社会目标作出全新部署,把“全面建设”改为“全面建成”,这一字之差反映了全面小康社会从侧重:建设过程向突出完成时态的战略提升。201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发友市要讲话指出:“中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2015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宣告:现在到广,需要一鼓作气向终点线冲刺的历史时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2016年是“决胜阶段开局之年”。2019年12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说:“2020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我们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1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同党外人士共迎新春,他在讲话中说:“我们要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圆满收官,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从决定性阶段到决胜阶段,再到收官之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倒计时状态中一步步地推进,在部署中一项项落实。随若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面小康社会的内涵逐渐丰富,建设任务不断拓展,人民群众认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图案越来越清晰,期待也越来越强烈。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让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作为执政履职的货任担当,把使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检验工作的根本标准,以新时代的话语凸显了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奋斗国标,从而赋予全面小康社会以人民利益至上的价值取向。习近平息书记反发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是我们对人民立下的军令状,必须全力以赴去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公不能变成空头支票,兑现承诺就是让人民的实际生活有更加美好的感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让人民对美好生活有更加久实的体盼。对中国共产党来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意味着以兑现承诺来寂得强大的民心民力支持,使自己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2o显示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历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全面小康社会建成在这样的基础之上,不仅国内人民憧憬,国际社会也很关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同志使用“小康”这个概念来表述中国发展目标时,最初的定位是“三步走战略”中的步骤之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推进到21世纪后,党中央明确提出一一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