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内河航标技术标准化指南.docx
江西省内河航标技术标准化指南批准单位:江西省交通运输厅发布日期:2021年10月刖s11范围22航标制式33航标外形尺寸43. 1浮标43.2岸标54航标灯器75电源86灯质97航标配布101. 1一般规定107. 2航标配布类别及要求108. 3航标配布原则及技术要求119. 4航标配布管理及调整1410. 5航标命名及方法168航标管理2011. 1航标养护设施设备2012. 航标养护内容2013. 3航标养护质量2214. 4航标统计2315. 5航标库存管理2416. 6航标效能24附录A主要航道航标设置技术规定25附录B11V11级航道各航段代表号码表26附录C航标设置情况表27附录D航标失常与损失情况报表28附录E航标备品统计月报表29附录F本文件用词说明30引用标准名录31本文件由江西省高等级航道事务中心提出并归口管理。各有关单位在使用本文件的过程中,将发现的问题和意见及时函告江西省高等级航道事务中心(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区红谷中大道1358号,江西省高等级航道事务中心通航调度与船闸事务处,邮编330038),以便修订时参考。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力、冷杰、万长征、占军、林晨怡、涂强、田美琴。1.1 为适应水运发展新形势、新要求,完善全省航标制式、统一航标技术要求,制定本文件。1.2 本文件适用于全省内河通航水域的航标建设、管理和维护。1.3 全省航标的建设、管理和养护除应符合本文件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航标制式2.1 同一航段宜设置同一型号航标。11I级以上航道宜设置4米双船标,湖区等水域宽阔航道可适当增大标型,可设置10米单船标、HF2.0浮鼓等大型标志;IV-VI级航道宜设置HFI.4、HFl.0浮鼓;其他航道视航道条件和通航需要确定统一标型。2.2 浮标材质应根据维护能力合理选择,鼓励使用PE材质等新型材料。岸标采用钢筋混凝土或钢结构。2.3 船型标志浮具颜色宜统一为蓝色;浮鼓颜色宜通体一色,左白右红。3航标外形尺寸3.1浮标3.1.1浮具、浮鼓主要外形尺寸10米单船:10mX2.8m×l.Om(船长X型宽X型深)4米双船:4mX2.4m×0.8m(船长X型宽X型深)HF2.0浮鼓:2.OmXLOm(直径X高度)HF1.4浮鼓:L4mX1.2m(直径X高度)HFLo浮鼓:1.OmXO.9m(直径X高度)3.1.2标体主要外形尺寸锥体外形尺寸:1.8m×1.5m(底长X高)罐体外形尺寸:1.2m×1.5m(直径X高)锥、罐体脚高:20cm图1锥体示意图(单位:CM)图2罐体示意图(单位:CM)3.1.3系留设施表1各类航标系留设施规格尺寸表类型10米单船标4米双船标HF2.0浮鼓HFl.4浮鼓HFl.0浮鼓锚链(mm)14141488锚(Kg)125Kg75-125Kg75Kg50Kg50Kg锚石(Kg)200-400Kg200-400Kg200-400Kg200Kg150Kg注:锚宜采用长杆四爪锚;锚链长度一般为设标水深的3-7倍;(3)桥区、坝区等重点航段,单船浮标可配备首尾锚;(4)根据实际情况可采用钢丝绳代替锚链,锚石代替锚。3.2岸标3.2.1外形尺寸按内河航标技术规范(JTS/T181-1-2020)规定确定,同一航段在满足视距的前提下标牌尺寸宜统一。标牌材质宜选用轻质、环保材料。3.2.2杆形岸标标杆高度IOnI或7.5m,受地形限制可根据实际确定。3.2.3塔形岸标高度10m,塔形示位标高度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3.2.4标体主要外形尺寸:过河标:HlO米的标体为1.5m×1.5m;H7.5米的标体为1.2m×l.2mo沿岸标:HlO米的标体DL5m;H7.5米的标体为DL2m。泛滥标:H7.5米的标体为hl.2m×b0.8m×b2l.8m0管线标:H7.5米的标体为B3.OXbO.6m0图3过河标K意图图4沿岸标K意图eR3.2.5标体颜色左岸为白色,右岸为红色;凡标杆需涂斜纹(或横纹)的,左岸为黑、白相间,右岸为红、白相间,每条纹宽为300500mm,斜纹角度为30°60。塔形岸标纹宽按上述比例放大。柱形灯桩为侧面标时,采用左白右红;为示位标时(含塔形),根据背景采用白、黑、红色。当在河口处时以主航道为主,采用左白右红。3.2.6凡具有标杆的航标,其标杆顶端应高出标牌100300mm°通行信号标、水深信号标其标杆顶端应高出横桁300-500mmo需加装梯形牌时,梯形牌与标杆间的夹角不大于30oO4.1 航标灯应采用菲涅尔透镜航标灯;智能化遥测遥控航标灯还应符合航标遥测遥控系统技术规范(JT/T788-2010)技术规范要求。4.2 航标的灯器全部使用LED冷光源等节能灯具,灯器规格型号统一为:III级及以上航道侧面浮标的为HB155mm,大型浮标、示位标、塔形岸标可采用HB155mm以上灯器。桥涵标灯为DHB300mm,桥柱灯DHB200mmo其他航道视航道条件和通航需要确定统一灯型。4.3 灯器闪光周期误差不超过规定值的±2%。4.4 灯器日光开关的照度阀值可调,出厂时设置为300lx±100Ixo4.5 普通航标灯静态电流小于5mA,带多功能的智能航标灯静态电流小于20mAo4.6 航标灯应可通过拨码开关、按键、红外遥控、RS232/485标准串口、USB接口等方式设置灯质、工作电流、灯光闪烁频率与周期、光敏开关阈值等参数。4.7 航标灯器应具有良好的抗碰撞机械性能和环境适应性,在-35°C55°C环境温度条件下应能正常工作。4.8 航标灯的安装尺寸宜满足:透镜直径小于或等于100nIm规格的航标灯,其安装尺寸为节径690mmX4-M60透镜直径大于100nlnI小于或等于30OmnI规格的航标灯,其安装尺寸为节径e200mmX4-M1604.9 航标灯灯质及周期应符合内河助航标志(GB5863-93)等相关技术参数要求。5.1航标电源应本着经济、可靠、节能、环保和便于维护的原则进行配置。5.2 航标电源配置应根据具体航道自然条件、航标养护工作条件及航标灯器配置。5.3 航标电池宜采用空气电池、银氢电池、铁锂电池等环保电池;引入电网供电的应配备独立的备用电源。5.4 提倡利用太阳能、风能、水能等自然清洁能源。5.5 航标电源与航标灯器可集成为一体化航标灯器,也可采用独立电源,用导线与航标灯器连接。5.6 航标电源应满足航标灯器的灯质、使用环境和使用要求对电源供给的需求。5.7 航标电源与灯器之间的连接应确保稳定、可靠。5.8 航标电源配置容量应考虑航标遥测遥控终端、雷达应答器等航标辅助设备的耗电需求。5.9 航标电源装置应有密封牢固的外壳,其防水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T4208)的有关规定,并具有防碰、抗震、防盗、防腐蚀等性能。5. 10同一河区航标电源的配置选型宜一致。5.11航标电源应定期进行电池电压和电流检测,检查导线连接情况,清除表面杂物特别是导线接线柱上的氧化物质。5.12电池容量需保证航标灯正常工作不少于50天,且不受天气影响。5.13报废的航标电池严禁投入水中或乱堆乱放,必须统一回收、集中保管,按环保要求处理。6灯质6.1 侧面标:右岸为红色单闪光,左岸为绿色单闪光;闪光周期4s,其中:明1s,暗3so6.2 左右通航标:灯质为白色三闪光,闪光周期6s,其中:明0.6s,暗0.6s,明0.6s,暗0.6s,明0.6s,暗3s。6.3 过河标:左岸绿色双闪光,右岸红色双闪光,闪光周期6s,其中:明1s,暗1s,明1s,暗3so6.4 沿岸标:左岸绿色单闪光,右岸为红色单闪光,闪光周期4s,其中:明1s,暗3s。6.5 示位标:左岸绿色四闪光,右岸红色四闪光,闪光周期8s,其中:明0.6s,暗0.6s,明0.6s,暗0.6s,明0.6s,暗0.6s,明0.6s,暗3.8so6.6 桥涵标:通航桥孔(上下游)为红色单面定光,小轮通航桥孔为绿色单面定光。桥柱灯为绿色定光。6.7 泛滥标:左岸为绿色定光,右岸为红色定光。6.8 管线标:左岸、右岸均为(三盏)红色定光。6.9 专用标:灯质为黄色单闪光,闪光周期4s,其中:明1s,暗3s07航标配布7.1 一般规定1. 1.1航标配布的主要内容应包括航标配布类别、配布原则、设置技术要求和配布调整。2. 1.2航标配布应根据各河区航标配布类别,按照配布基本原则,在满足航标配布技术要求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航道资源,科学、合理、可靠、经济地配布航标。7. 2航标配布类别及要求8. 2.1航标配布类别应根据航道条件与实际运输需要,以河区为单位,通过技术经济论证确定,分为以下四类:一类航标配布,航标夜间应全部发光。白天船舶应能从一座标志看到次一座标志,夜间船舶应能从一盏标灯看到次盏标灯;实施双侧连续配布航标的高等级航道,白天船舶应能从一座标志看到同侧配布的次一座标志,夜间船舶应能从一盏标灯看到同侧配布的次一盏标灯。二类航标配布,发光航标和不发光航标应分段配布。在昼夜通航的河段上配布发光航标,其标志配布与一类航标相同;在夜间不通航的河段上配布不发光航标,其标志配布与三类航标配布相同。三类航标配布,航标配布的密度可较稀,对优良河段的沿岸航道可沿岸航行不再配布沿岸标,但每一座标志所表示的功能与次一座标的功能应互相连贯,指引船舶在白天安全航行。重点航标配布,航行困难的河段和重要地点应配布航标,优良河段宜标示出碍航物,根据需要配布发光航标或不发光航标。9. 3航标配布原则及技术要求10. 3.1航标设置应充分利用自然水深,结合船舶航行特点,并应满足规定的航道水深、航道宽度和弯曲半径,注意岸标与浮标之间的有效结合,准确标示出安全、经济而又便于船舶航行的航道;在水位上升期,可适当将航道放宽;当航道维护水深和航宽不能兼顾时,应调整航标适当缩窄航宽,以保证维护水深。11. 3.2航标配布主要以上行船舶航线为主,另在礁石、突岸嘴等水域加设航标。12. 3.3航标配布应根据不同水位期的航道维护水深要求对航标进行统一调整。洪水期航标配布应标示出淹没的河岸、江心洲和其他碍航物,枯水期航标配布应标示航道方向,并标示出浅滩航道的轮廓。水位变幅较大时,应及时调整标位以适当放宽或缩窄航道。13. 3.4岸标应设置在岸坡稳定、背景和通视条件良好、便于维护船舶靠泊及维护人员登陆的陆域,不得距水沫线过远、过高或被水淹没。当距岸标最小安全航行距离处水深不能达到维护水深时,应增设侧面浮标。在满足航标工作效能的前提下,浮标宜设置在便于维护船舶日常维护管理作业的水域,标示航道界限的浮标应保证回旋范围内所标示航道满足规定的维护水深。主要航道航标设置技术规定见附录A。14. 3.5根据河道特点、航道条件和船舶航行需求,规定航道双侧设置航标的宽度,简称设标宽度,设标宽度应不小于航道养护宽度。1.1.1.1 1在按一、二类航标配布的山区河流上,当航道宽度等于或小于设标宽度时,航道两侧均应布设航标。当航道宽度大于设标宽度时,可只在一侧布设浮标。所设的岸标和浮标应规定其设置水位。其他航标配布类别的山区河流可只在航行困难的河段重点配布航标,白天通航的河段,主要配布一些指示狭窄航道边缘碍航物的侧面标,要求相邻两标连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