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监管现代化“十五五”规划.docx
市场监管现代化“十五五”规划前言1第一章规划背景1第一节发展基础2第二节面临形势8第二章总体要求9第一节指导思想9第二节基本原则10第三节发展目标11第三章优化市场准入环境,充分激发市场活力14第一节健全准入制度14第二节改革许可制度15第三节完善退出制度16第四章强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保障市场公平竞争17第一节打破行政性垄断17第二节制止不正当竞争18第三节强化其它重点领域监管19第五章营造放心消费环境,促进消费稳定增长20第六章加强重点安全领域监管,筑牢市场安全底线21第一节加强食品安全监管21第二节加强药品、化妆品、医疗器械安全监管23第三节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管26第四节加强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管27第七章强化知识产权保护运用,激励提升经济竞争力28第一节强化知识产权高标准保护28第二节强化知识产权高效益运用29第八章深入推进质量强市建设,提升质量供给水平30第一节大力开展质量提升行动31第二节深入推进标准化改革32第三节加大质量基础设施建设33第九章完善市场监管法治体系,推进法治政府建设35第一节加强市场监管法治支撑体系建设35第二节深化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改革36第十章完善新型监管机制,提高市场监管效能38第一节创新和完善监管方式38第二节构建协同监管格局39第三节推进“互联网+智慧监管”40第十一章服务全市发展战略大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42第一节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推动市场监管创新发展43第二节主动对接和服务”两个合作区”建设44第十二章保障措施45第一节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45第二节加强经费保障45第三节落实责任分工46第四节强化监测评估46a=.刖百“十五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二个五年,也是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市第七次党代会提出的新目标新要求新举措,主动对接和服务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乘势而上、接续奋斗,凝心聚力打造粤北生态发展新高地、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美丽,为在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作出新贡献、实现大跨越的重要时期。为全面推进市场监管现代化,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在全面总结“十四五”市场监管经验基础上,深入分析研判“十五五”期间市场监管面临的时代背景和总体形势,围绕市场监管“放、管、服”,科学合理地提出“十五五”市场监管目标指标、基本思路和重大举措,根据省市场监管现代化“十五五”规划、省药品安全及高质量发展“十五五”规划(2026-2030年)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编制本规划。本规划是“十五五”期间市场监管现代化的指导性文件和行动纲领,为市级一般专项规划,规划时间为2026-2030年。第一章规划背景“十四五”期间,全市市场监管系统在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业务指导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1+1+9”工作部署,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朝着省委赋予“打造粤北生态发展新高地、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美丽”的目标定位努力奋斗,顺利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在多个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奋力开创市场监管事业新局面,为“十五五”乃至更长时期事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第一节发展基础推进市场准入制度改革,激发市场活力有新突破。通过依法采取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审批服务等方式,对涉企行政许可事项全面实施“证照分离”改革,着力解决企业“准入不准营”问题。大力推行“一窗通办”和“一网通办”,推广应用“粤商通”全程无纸化登记,推广应用“政银通”自助发照一体机,进一步提升开办企业便利度,企业开办整体时间压缩为1个工作日以内。逐步推行市场监管行政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改革。对新设的市场主体提供免费刻章服务,降低企业开办成本。调整下放市级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权限,配合加快推进全市全域东融提质发展。合并许可证件与营业执照,不再颁发纸质的许可证,实现“一照通行”。截至2025年底,全市期末实有各类市场主体11.86万户,其中企业2.6万户、个体工商户9.26万户。切实加强重点领域监管,筑牢安全底线有新成效。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最严”要求,切实加强市场安全监管,全市没有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和区域性、系统性、源发性事件。食品抽检涵盖生产环节、流通环节和餐饮环节,检测项目涵盖了常规理化指标、微生物、兽药残留、重金属和食品添加剂等指标。2025年全市食品检验量达1.2万批次,公众对食品安全基本知识知晓率达84.3%。郁南县创建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在省中期评估中获得A级。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机制,落实食品安全党政同责和食品安全属地监管机制。实施量化分级评定9833家,总体量化完成率达98%。全部完成全市641家学校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建设。入网餐饮服务经营单位共有1923家(含不同平台),持证率达100%、公示率达99.8%O持续深入开展整治农兽药残留超标、非法添加、假冒伪劣、网络订餐、“三小”等问题,严防严控严管风险。扎实开展特种设备风险防控、隐患排查和专项治理,全市在用特种设备18067台(套)(不含各类气瓶、压力管道),各类气瓶约60万只,压力管道116.81千米,未发生较大以上安全事故,特种设备安全持续保持平稳态势,全市电梯参保率100%。进一步健全药械安全风险管控体系,大力推进智慧监管,强化对“两品一械”生产经营企业研发、生产、经营的现场检查。集中开展疫苗、血液制品、特殊药品等专项整治行动。突出对互联网销售药品、化妆品、医疗器械等新业态的监管,推动区域案件查办协查联动机制。加强对涉及百姓关注度高的儿童和学生用品、瓷砖、家用电器、涂料、电动车、童车等强制性认证产品生产销售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无证出厂、销售等违法行为。坚持依法管网、信用管网、协同管网,加强日常监测,加大对电子商务违法经营行为的查处力度。加强广告监管平台和互联网广告监测平台建设,健全广告监测制度体系。实施广告信用评价制度,建立违法广告预警机制,完善广告市场主体失信惩戒机制。“十四五”期间,全市共监测各类广告79.79万条次,查处各类违法广告128宗,罚没金额174.84万元。深入实施质量强市战略,助推高质量发展有新进展。深入实施质量强市战略,2016-2019年在省政府对地级市政府质量工作考核中获B级,2025年获A级。重点对我市的特色支柱产业石材、硫化工、水泥和不锈钢餐厨具产业组织开展产品质量提升行动。全市共有40个产品获得省名牌产品(行业类)称号,新兴县不锈钢餐厨具制品被列入省市场监管局质量提升行动重点产品。深入实施标准化战略,进一步统筹推进标准化改革。全面推行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加强标准制修订,进一步提升“标准”话语权;扎实推进标准化试点(示范区)工作。“十四五”期间,全市共有320家企业的1043项产品标准进行了自我声明公开;企事业单位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14项、行业标准6项、省地方标准18项、市级地方标准14项、团体标准29项;新增国家级标准化试点(示范区)3个,省级标准化试点(示范区)13个,农业标准化研究项目6个,涵盖了现代农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产业、现代服务业以及循环经济产业、基层政务服务公开等多个重要领域。计量支撑进一步夯实,全市社会公用计量标准总数达到225项。新建了红外线体温计计量标准,成为全省最早建立有红外线计量标准的8个地级市之一。省硫化工产业计量测试中心顺利通过验收,成为我市首个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全省第8个通过省验收的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实施创新驱动有新举措。建立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全链条。全市专利申请累计14979件(其中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累计20件),授权量累计9572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1.46件,有效发明专利五年以上维持率76.44%。获第21届中国专利奖优秀奖1项。11家企业通过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家、省知识产权示范企业2家、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1家。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6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罗定)准备验收。市知识产权交易运营服务中心正式运营,区安塘商标品牌培育指导站投入使用,建成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维权援助分中心、郁南县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罗定市知识产权纠纷行政调解中心。做好“石展会”“罗定稻米节”“广交会”“知交会”等展会期间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出台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资金管理办法,全市累计有5家企业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共7700万元。高新区和佛山O产业转移工业园区正在创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园区。列入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使用核准改革试点第一批试点。加强企业信用信息归集,提升监管效能有新方式。建立市场监管部门统一的随机抽查工作机制,推进跨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建立健全信用约束机制,加强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管理。建立消费者组织与市场监管部门之间的协同机制,互通消费维权信息,发挥消费维权合力。完善12315投诉举报平台建设,强化对消费维权投诉举报的“按责转办、限时办结、统一督办、统一考核”要求。“十四五”期间,共受理消费维权投诉举报6078件。截止2025年底,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O共归集116890条市场主体各类信息,企业年报率达95%以上,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企业7472户、严重违法失信企业646户,清理吊销僵尸企业2457户。加强市场监管执法工作,维持市场秩序有新作为。健全公平竞争审查部门间联席会议制度,完善市场竞争规则,构建维护公平竞争的长效机制,探索建立健全第三方审查和评估机制。加强商业秘密保护。严厉查处价格收费违法违规、不正当竞争、违法传销、直销、侵犯商标专利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行为、虚假违法广告、网络违法、侵害消费者权益、无照经营等违法行为。巩固机构改革成果落实,加强队伍建设有新气象。整合工商行政管理、质量技术监督、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知识产权、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执法等领域市场监管职责,成立市、县两级市场监督管理局(市知识产权局),实现机构平稳合并,职能平稳整合,人员平稳过渡,工作平稳有序,形成了“事合、人合、心合、力合”局面,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了市场监管队伍的保障作用。主动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积极参与和推动与市场监管密切相关的政策措施的制定出台。及时清理、修改和废止与市场监管实践不相适应的行政规范性文件。充实执法力量,加强业务培训,优化干部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行政执法队伍。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认识到,制约市场监管现代化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依然存在,机构改革后市场监管队伍整合、职责界定、能力建设仍需强化,以市场监管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尚存短板和不足。一是各级机构设置、乡镇体制改革存在差异,人员紧张问题日益突出。二是监管技术手段相对落后,存在较大行政执法风险。网络交易行为监管技术及装备相对落后,发现网络交易违法违规行为的手段有限,特种设备监管系统待优化提升。三是监管范围点多、线长、面广,监管模式亟待应势转变。“保姆式”监管、面面俱到的监管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监管效能有待进一步提升。四是检测技术服务能力有限,影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第二节面临形势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