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粮食安全和物资储备发展规划.docx
“十五五”粮食安全和物资储备发展规划目录前言1第一章发展环境2第一节发展基础2第二节存在问题6第三节发展形势7第二章总体要求11第一节指导思想11第二节基本原则11第三节发展目标12第三章粮食安全16第一节稳定生产确保粮食有效供给16第二节固本强基扎实做好粮食储备24第三节精准发力提升保供稳价能力27第四节引领带动推进粮食产业发展32第四章物资储备39第一节协同高效改革完善体制机制39第二节稳定供给健全物资保供体系42第三节平急结合提升物资储备效能44第四节补齐短板完善应急保障设施47第五章保障措施49第一节齐抓共管持续提升监管机制49第二节务求实效深入落实保障措施53刖百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世情国情粮情,要求“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粮食安全关乎国计民生,粮食和物资储备是保障国家安全、经济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压舱石”和“稳定器”。“十五五”时期,是以奋进之志、奋发之姿、奋斗之力,实现高质量发展赶超进位、跨越提升,努力打造现代化滨海城市“后起新秀”、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佳“进步之星”的关键五年。在新时期、新要求下,加快构建高质量、有效率、可持续的粮食安全和战略应急物资储备安全保障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本规划依据市“十五五”粮食安全和物资储备发展专项规划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编制,旨在系统谋划“十五五”时期粮食安全和应急物资保障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及保障措施等,是全县实施粮食市场调控、夯实粮食安全和应急物资保障基础、完善保障体系、强化监督管理、提升保障效能的重要依据,是未来五年做好粮食安全和应急物资保障工作的行动指南。本规划以2025年为基期,规划期限为20262030年。第一章发展环境“十四五”时期,粮食安全和应急物资保障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十五五”时期,粮食安全和应急物资保障工作既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也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危”“机”并存。第一节发展基础“十四五”期间,我县在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的指导和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全面落实粮食党政同责,粮食储备安全规范,保供稳价成效明显,应急物资保障有力,粮食安全和物资储备工作持续实现供需平衡、价格稳定、质量安全、应急有效、流通有序的良好局面。一、粮食生产条件持续改善,安全保障基础更加牢固2016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县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实施方案(平政办2016173号),树立耕地保护“量质并重”和“用养结合”理念,围绕“提质增效转方式、稳粮增收可持续”的工作主线,以耕地土壤肥力提升为重点,依靠科技进步,加大资金投入,通过技术物质补助等方式,推进工程、农艺、农机措施相结合,构建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长效机制,促进土肥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守住耕地数量和质量红线,奠定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2017年出台县人民政府关于建立水稻生产功能区的实施意见(平政文2017)235号),水稻生产功能区划定和建设工作全面展开。2025年,全县耕地质量状况得到阶段性改善,耕地土壤酸化、冷渍化、养分失衡、重金属污染等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土壤微生物群系逐步恢复,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持续稳定提高,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91.3637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达65.7018亿元,林业总产值达6.2545亿元,牧业总产值达10.7169亿元,渔业总产值达0.7551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达7.9354亿元。表12025年县农林牧渔产值分行业总产值(万元)细分行业产值(万元)分品类(万元)农业657018谷物及其他农作物9665谷物:7691;薯类:470;油料:388;豆类:195;其他农作物:921蔬菜、食用菌及花卉盆景园艺产品83013蔬菜(含瓜果):80137;食用菌:1687;花卉:1190水果、坚果、饮料和香料560873水果(含果用瓜):512153;茶及饮料原料:48719;中草药材:3467林业62545林木的培育和种植28855造林:1236;抚育和管理:27619竹木采运17196林产品16494牧业107169牲畜饲养4815牛:4206;羊:123;其他牲畜:1198;奶产品:486猪的饲养72819家禽饲养28160肉禽:22336;禽蛋:5824其他畜牧业1375渔业7551内陆水域水产品7551鱼类:7270;甲壳类50;贝类:3;其他:228二'粮油储备供应总量充足,保供稳价成效更加明显“十四五”时期,我县严格执行国家粮食收购政策,保护种粮农民利益,极大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粮食连年丰收,为粮食宏观调控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2025年,全县粮食总产量2.47万吨,外购粮食7.53万吨,全县粮食需求量10万吨左右。紧扣市场化改革方向,深入推进收储制度改革,支持多元市场主体入市收购,拓宽为农服务渠道,提升为农服务水平,初步形成市场化收购主导、政策性收购托底的粮食收购新格局。储备粮常年保持充足的实物量,全县县级储备粮现有库存26600吨,应急大米300吨,食用油150吨。现有县级储备粮可供全县购粮人口供应187天,现有成品粮可供城镇人口使用8天,现有应急食用油可供全县购粮人口供应10天。表2“十四五”期间县粮油储备情况单位:吨品类20162017201820192025早釉稻75377537663716999335中晚釉稻786378637863103015865小麦38003800470072007200中晚釉米300300300300300玉米00004200原粮合计1950019500195001950026900调和油80808080150食用油合计80808080150三、物资储备体系逐步完善,综合应急保障更加有力“十四五”期间,我县建立了县级应急救灾物资储备,应急物资生产保供能力进一步提高,生产动员能力进一步增强,采购机制进一步健全,供应渠道进一步拓宽。应急物资储备条件不断改善,全县现有小坪粮库、东坑储备粮库和山格中心粮库等3个储备粮库区,合计仓容达38948吨,为健全应急物资储备体系,着力提高应急保障能力提供有力支撑。储备结构逐步优化,应急物资储备品种和规模有效扩充,储备应急物资棉被、帐篷、折叠床等37类共12521件,为应对公共卫生、防汛抗旱、抢险救灾等重大突发事件提供了有效保障。应急物资调拨制度逐步完善,调度体制机制不断健全,供应保障网络持续优化。应急物资紧急配送能力逐步提升,物流配送机制建设逐步健全,配送网络体系逐步优化,配送效率和覆盖率有效提升。全县共建立25个粮食应急供应网点,覆盖全县每个乡镇,合计日供应量面粉0.9吨、大米10.9吨、食用油1.13吨、其他物资5.7吨;设置省金恒盛农产品有限公司、宏绿食品有限公司、省大世界商贸有限公司等3个粮食应急配送中心,总仓储能力达450吨,运输车辆共计7辆,每日配送能力达150吨;签约2个粮食应急代加工企业,其中:双叉路女神碾米厂稻谷日加工能力30吨、杨帆农家大米店稻谷日加工能力35吨。第二节存在问题粮食安全和物资储备保障任务仍然艰巨,仓储和流通基础设施体系不能完全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应急物资保障存在短板,粮食产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治理体系还有弱项,应深刻认识新矛盾新问题,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一、粮食流通体制机制改革需进一步深化县粮食购销有限公司等国有粮食购销企业长期以政策性收购为主,市场化收购面临观念更新、资金筹措等诸多瓶颈。粮食产业市场主体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较为突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不强,一定程度制约了粮食市场化收购规模。二、粮食储备安全保障能力需进一步提升长期以来,由于粮食生产净利润较低,县农民大量种植蜜柚,导致耕地“非农化”现象严重。2025年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2349亩,粮食总产量24691吨,较2015年(196386亩、76379吨)分别减少68.25%和67.67%。随着城镇化率的提高和居民消费的升级,粮食自给率偏低的问题更加凸显。三'物资储备体系建设步伐需进一步加快全县应急生活类救灾物资储备体制机制尚须理顺,县、乡、村(居)三级物资储备管理体系有待完善。物资储备整体规模不足,品种结构、品种目录和品类布局亟需调整。物资储备基础设施条件较差,设施设备的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水平较低。物资储备运行管理机制不灵活,应急调配效率、应对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响应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四'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需进一步提高全县仓储物流基础设施布局不尽合理,高标准、低温绿色储粮设施不足。“小散弱”库点占比较大,可持续运营和发展能力不强。对于利用智能化的新方法、低温储粮气调储粮等新技术实现科学储粮、绿色储粮、环保储粮运用不多。物流发展水平不高,缺乏大型物流节点支撑,现代物流技术应用不足,物流中转和接发能力较弱。五'人才和科技队伍建设需进一步推进人才队伍建设亟待加强,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缺乏,知识结构不合理,专业层次较低。全县粮油加工企业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比重较低,科技研发深度不够,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科技成果转化为高附加值粮油产品较少。中小企业缺少研发平台和技术人才,工艺装备落后,新产品开发迟滞,发展后劲不足。第三节发展形势“十五五”时期,我县需要准确把握粮食安全和应急物资保障工作中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聚焦粮食中长期紧平衡、结构性矛盾突出、发展质量不高,应急物资保障基础薄弱等诸多问题和挑战,积极谋划新思路新举措,奋力实现新突破,取得新成效。一、国际国内新的形势带来新挑战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推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也具有新的历史特点。从国际看,世界粮食生产区域发展不平衡,市场价格波动等不确定因素增多,对我国粮食供给影响较大。新冠肺炎疫情等公共卫生事件、极端天气、病虫害频发,更增加了从外部市场保障粮食安全的难度。从国内看,粮食生产面临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增产潜力减弱、布局不合理、结构性矛盾突出等问题,粮食供需中长期仍将处于紧平衡态势。从省内看,是全国第三大缺粮省,粮食年缺口在1600万吨以上,2025年粮食自给率仅23%,每年各级储备粮轮换量约200万吨,集中轮换冲击市场,新陈价差呈拉大趋势,轮换难度不断增加,粮食供需平衡的矛盾更趋突出,保证军需民食、应急救灾和市场稳定的难度将继续加大。从我市看,“十五五”时期,党中央明确支持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是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开创两岸融合发展新局面,对全市粮食安全保障提出了新课题,对物资储备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二'粮食产业强国建设提出新要求我国粮食“大市场、大流通、大产业”的格局和体系初步形成,持续充裕的粮食产出、对优质粮油需求的持续增长,已经成为推动粮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因素。“十五五”时期,我国将围绕持续推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设产业强国这“一个目标”,服务国家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两大战略”,突出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三链协同”,建设优质粮食工程、示范市县、特色园区、骨干企业“四大载体”,深入推进产购储加销“五优联动”,这些都给我县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