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docx
十五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前言1第一章推进富美新建设2第一节“十四五”时期工作成效2第二节“十五五”时期面临的形势5第三节建设生态优美的新6第二章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主要目标9第一节指导思想9第二节基本原则9第三节主要目标10第三章实施源头管控,推动绿色循环发展12第一节开展碳排放达峰行动12第二节优化生态空间格局13第三节推进产业结构转型14第四节构建低碳能源体系16第五节开展绿色低碳行动17第四章坚持精准治污,建设高颜值美丽城乡19第一节建设和谐美丽城市19第二节深入实施蓝天工程20第三节提升乡村环境质量23第四节保障重要生态空间26第五节构建生态安全体系27第五章深入水陆统筹治理,推进美丽河湖保护30第一节强化水资源保护30第二节落实水环境治理31第三节加强水污染防治33第四节实施水生态修复35第六章推动转型升级,建设绿色循环美丽园区37第一节优化调整园区产业布局37第二节深入推进园区污染治理38第七章抓好分类防治,保障土壤和地下水环境安全41第一节系统维护土壤安全41第二节强化土壤污染源整治42第三节推进地下水生态环境保护44第八章坚持生态保护,维护生态环境安全45第一节强化环境风险防范46第二节强化环境风险预警与应急47第九章深化改革创新,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48第一节健全党委政府生态环境治理责任体系48第二节健全企业生态环境治理责任体系49第三节系统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50第十章保障体系51第一节组织领导51第二节分工协作51第三节资金投入51第四节项目推动51县,十五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重点工程表错误!未定义书签。、/»刖5“十五五”时期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期,是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阶段性胜利、继续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关键期,是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谱写生态、美丽、加快富美新建设新篇章的五年,是我县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全力推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优美新建设的关键期。为了全面提升生态文明建设,全面融入以国内循环为主的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创新科技催生新发展动能,深化改革激发新发展活力,高水平区域协作打造新发展优势,共治共建共享拓展社会发展新局面,奋力谱写生态优美新建设新篇章,根据省“十五五”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规划、市“十五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衔接相关部门规划,制定本规划。本规划基期为2025年,规划期为2026-2030年。第一章推进富美新建设第一节“十四五”时期工作成效“十四五”时期,县委、县政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为抓手,以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为主线,坚持依法行政、强化监督管理,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稳定,生态环境质量和综合实力实现了质的飞跃,生态优美新建设呈现良好态势。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扎实推进。加快生态与城建、产业、旅游、民生、防灾减灾、历史文化等相融合,“生态+”发展模式赢得广泛认可。积极探索建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换通道,生态文明建设由“绿青”向“富美”转化。获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世界文化遗产地、国家森林公园、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县,2016年12月通过国家级生态县技术验收,先后入选省2018-2025年度“省级文明城市”、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原中央苏区片区)”、第二批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在重要生态空间立法管控、建立环境与资源价值等同的补偿机制,形成一批有借鉴复制意义的改革举措和创新经验。绿色发展成效显著。立足生态优势,保持绿色发展定力。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守护的“绿水青山”,突破山区的桎梏,积极采取“飞地办工业”的措施,并严格落实产业环境准入清单。科学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划定“三区三线”,开展国土空间综合整治、产业发展和产业布局、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等专题研究,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格局、产业发展格局和生态安全格局,加强生态空间、水域岸线的保护与修复,落实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划,推动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生态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构建“农业+”三次产业融合新业态,因地制宜发展设施农业、高优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实施乡村旅游示范村建设,突出特色亮点,扎实做好坪水、高石等乡村旅游示范村创建,打造“一村一景”。世遗文化游、一江两岸游、现代农业游、特色乡村游“四驾马车”齐头并进,被确定为全省全域旅游试点县,全域旅游让魅力四射。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打好升级版污染防治攻坚战,科学、依法、系统治污,协同减污降碳。落实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与各类专项督察提出和发现的环境及生态文明建设突出问题。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交办信访件全部完成整改销号。2025年,全县空气质量优良率10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减少均完成市下达任务。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在全市率先建立“河(湖)长+检察长”协作机制治河新模式,九龙江流域(段)I-11I类水质达标率100%。划定地下水警戒保护蓝线,地下水生态环境保护稳步推进。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100%。率先成立矿山生态环境整治办,实施矿山生态环境大整治。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推进以小流域、坡耕地为重点的水土流失治理,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和稳定性。绿色宜居环境大幅提升。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颜值爆表,实施造林绿化11万亩,森林覆盖率保持全市前列。充分利用城市开发建设边角地带,大力发展口袋公园,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远超全国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水平。重点行业领域风险管控、道安综合整治三年专项行动专项斗争深入开展。省级文明县城创建成效明显,旧城改造有序推进,城南新区全面拓展,绕城公路二期、真武山山地公园、一江两岸立面改造等一批城市配套服务项目建成投用。五年累计实施宜居环境建设、城乡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477个、完成投资107.54亿元;推进市政提升“五千工程”。乡村振兴战略稳步实施,“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工程持续推进,统筹做好污水、垃圾、村容村貌、公厕、农(裸)房整治等一系列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为全市样板。环境治理体系逐步构建。认真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深入开展河湖长、林长等制度,规范实施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一月一考核办法,建立健全“源头严防、过程严管、责任追究”的全过程生态环境监管体系,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三线一单”等制度保障工作,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印发县危险废物隐患排查整治行动方案,督促企业落实相关法律制度和标准规范,切实提升环境污染控制和规范化管理水平,筑牢绿色发展屏障。深化改革奋力攻坚突破。“放管服”改革、智慧建设扎实推进,“告知+承诺+即办”的登记服务企业模式被纳入全省创新工作亮点。因地制宜、积极稳妥推进县管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开展标准化工业园区建设。入选全国林地占补平衡试点单位。第二节“十五五”时期面临的形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县生态环境保护仍处于攻坚期、窗口期,还存在空气环境质量需要保持稳定、环保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持续加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需要持续努力、全社会生态环保意识还要进一步加强等问题,加之疫情影响深远,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依然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环境污染改善提升难度加大。县空气质量已是高位运行,持续改善压力与难度大大提升。随着全县经济高速发展,新增污染物排放对总量指标的需求问题日益突出,生态环境约束趋紧,环境承载压力上升。新老环境问题交织,复杂程度和化解难度不断加大,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水平亟待提升。部分地区生态环境破坏依然存在。县是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区,生态较为敏感,不恰当的生产、生活容易破坏生态环境。矿产资源和水电开发易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城镇规划、发展交通纽带、工厂用地增加等促进城乡发展的客观因素造成了一些地方林地减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有待进一步提高。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历史欠账较多,县城污水收集管网建设不够配套,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系统、工业园区集中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仍有不足,不能满足城市发展需求,管网配套建设仍需进一步完善。绿色发展仍需加强。近年来,县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产业结构已经有所优化,能源消费增速有所放缓。但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和消费结构持续升级,能源刚性需求仍处于增加态势,节能减排依然形势严峻、任务艰巨。环境综合监管能力有待提升。环保网格化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监管体制运行不够顺畅,在处理具体环保问题上存在监管缺位、监管合力尚未完全形成问题。加之生态功能较重要和脆弱敏感的地区往往地理位置较为偏远,交通不便、信息不畅,导致环保等相关部门组织实地调查工作的开展困难。第三节建设生态优美的新今后五年,是我们趁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意气风发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五年。省委省政府推进闽西南协同发展、厦漳经济合作区建设以及市委市政府“突出工业、突破工业”等政策驱动,我县诸多便民惠企政策走在省市前列,生态优势提升了吸引投资兴业的独特魅力。全县应紧盯生态环境领域改革任务,强化改革创新意识,主动对接落实,积极探索、统筹推进,加快构建完善的生态文明体系。“十五五”期间,全县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机遇主要体现在:(一)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新时代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始终将生态环境保护摆在突出位置,是我们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最大的力量源泉。(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基础雄厚。“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十五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经济社会加速绿色转型。我省正迈入全方位推动高质发展超越的快车道,中央和省市支持我县发展力度加大,先后被赋予革命老区、原中央苏区、生态综合补偿试点等诸多先行先试和扶持政策。(四)绿色发展理念成为共识。公众对保护和发展关系的认识更加深刻,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理念牢固树立。绿色消费、共享经济快速发展,全社会关心环保、参与环保、贡献环保的行动更加自觉。围绕富美新总目标,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的新使命新责任,以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为突破口,助力2035年生态美丽和富美新建设目标,积极融入省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和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实施蓝天、碧水、净土工程,推进美丽城乡、美丽河湖、美丽园区建设,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建立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持续巩固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为生态优美的新建设开好局、起好步。第二章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主要目标第一节指导思想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第十一次、市委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贯彻新发展理念。牢固把握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总要求,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以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为突破口,以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支撑,推进绿色发展,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巩固污染攻坚战成果,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为奋力谱写新时代新建设新篇章奠定坚实的生态环境基础。第二节基本原则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城区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积极推进资源、人口与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升城区生态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