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数字城市专项规划.docx
十五五,数字城市专项规划、夕.”刖三党的二十大以来,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建设加快推进。经过多年探索和实践,县在电子政务、智慧城市、数字经济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作为数字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建设在“十四五”期间取得积极成效,为建设“国际旅游岛”,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要求“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县委、县政府立足推动高质量发展形成新发展格局,把数字建设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工程,更好地发挥信息化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县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本规划依据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规划期为2026年-2030年,主要阐述“十五五”期间数字建设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是今后五年安排项目建设和政府投资的重要依据。第一章发展基础一、发展现状“十四五”时期,县按照数字、数字的顶层设计和总体部署,坚持以电子政务为主轴,以产业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为两翼,加快信息基础设施、互联网+政务、数字民生等建设,数字总体框架不断充实完善,全面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富美新奠定扎实基础。基础设施体系更加完善。实施“宽带工程”行动计划,2025年全县光网覆盖率100%,实现100M以上用户占比超85%,4G用户占比超93%o统筹推进5G网络建设工作,整合保留移动通信基站556个,实现全县党政机关、园区景区、交通枢纽等城市核心区的连续覆盖以及有条件的镇延伸覆盖。实现NB-IoT(窄带物联网)在部分区域的广度覆盖,宽带覆盖容量和质量在实现村村通宽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目前正按照出台的县实施新老基础设施专项行动方案统筹推进县域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电子政务深入推进。电子证照共享工作不断推进,凡是能从电子证照库调取、查询、比对的证照、批文等不再要求群众提交纸质材料。电子证照库2025年生成电子证照数据超30000条,调阅数超5000件,“十四五”期间累计生成电子证照350类,数据30多万条,电子签章率近100%o政务审批服务能力持续提升。推动更多审批服务事项进驻市网上办事大厅和通APP,网上可办率提高到96%以上。推行“一网通办”,截至2025年底,采取“一套材料、一窗受理、一人审核、一次办结”的审批模式,将企业开办时间压缩在1个工作日内,审批材料精简52%o全市首推“扫码办件”,“最多跑一趟”效果显著。政务数字化应用日益丰富。建立“不见面开标大厅”,截至2025年底,共完成全县58个项目不见面开标,总投标企业达13181家。推广应用全省统一的“互联网+监管”平台,2026年全县监管行为涉及的主项覆盖率在全市排名第一。完成建设数字地理空间框架、县行政诉讼案件管理平台、行政复议工作平台、智慧社区矫正平台等政务数字化系统,智慧救助初见成效。数字化治理进一步深化。“雪亮工程”实现全县重点公共区域,重点行业领域和农村地区高清视频监控全覆盖。三级网格信息平台实现对村(社区)各项工作网格化管理,数字城管覆盖各镇及大部分行政村,“执来执网”APP促成589件案件顺利执结或达成和解。“苔里苔亲”、通、闽政通应用广泛,全县常住人口八闽健康码领码率超90%,通注册用户数20余万,排名市第一,助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秩序恢复。数字经济加快发展。数字农业重点突破发展,“十四五”期间县建成3家物联网+水产养殖企业、2家智能水肥一体化的蔬菜种植场,多家智能+水产品加工企业,同时支持多家水产企业开展水体监测与物联网管理项目建设。数字赋能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荣获国家级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县。数字经济加快产业集聚,2025年以来,全县集中签约数字经济有关项目14个。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显著进步。网络安全审查制度与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全面落实。全县范围内的政务信息网实战攻防演习和安全预警分析有序开展,政务信息网安全处置能力得到提升。数字建设具备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的基本条件,当前存在问题和发展短板主要是:信息基础设施及相关新型基础设施需要进一步加大建设力度,县、镇、村三级政务服务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信息化公共服务的丰富度、便捷性有待进一步提高,数字经济总量偏小、龙头偏少格局有待扭转,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进程有待进一步加快,信息化建设对于全域旅游和海洋经济的引导带动作用尚未显现。二、发展环境当前,数字化建设进入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推进的新阶段,数字技术加速跨行业、跨领域融合创新,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动能加速形成,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建设扎实推进。县是泛湾核心区域,处于闽粤合作前沿,是台胞重要祖籍地。厦漳泉区域一体化发展将为县发展能级跃升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县需要抢抓数字化建设新机,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今后五年,聚焦全域旅游,以高质量海洋产业为支撑,以现代服务经济为引领,构建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当前,县正处于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时期,迫切要求加快推进数字建设,充分发挥数字化的放大、叠加和倍增作用,统筹推进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升级,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按照”应用+产业”的发展思路,以高质量工业引领,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赋能高质量发展。第二章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视察时提出的“四个更大”要求,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把数字作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工程,充分发挥县区位、产业、政策、文化等比较优势,统筹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数字经济、数字政府、数字社会建设和发展,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为加快建设“国际旅游岛”提供强有力支撑。二、基本原则主动融入,统筹推进。牢固树立全县一盘棋理念,统筹推进“数字”建设,建立健全数字项目审批和资金安排制度,从体制机制上杜绝各部门项目的重复建设,推进数字高质量发展。以产为先,创新融合。着力发挥数字化对县经济体系的转型驱动作用,推动数字技术与临海工业、旅游服务等各行业各领域的创新融合,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政府引导,多元参与。加强政府统筹协调和组织引导,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企业作用,提升数字建设活力,促进数据、技术、资本等要素的有序流动。鼓励各部门加强和行业优势企业战略合作,持续提升信息化建设成效。以人为本,服务至上。坚持把增进人民群众福祉、满足人民群众需求作为数字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瞄准市民和企业办事的痛点和难点,广泛推进数字化应用,转变政府职能,创新服务方式,保障和改进民生。安全可靠,自主可信。遵循省、市统一部署以及网络和信息安全统一框架,建设完善网络安全综合防御体系和管理制度,守住关键信息系统和公共数据安全底线,以安全保发展,以发展促安全。三、发展目标数字建设再上新台阶,到2030年,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普遍建成,数字技术创新应用加快推广,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成效展现,数字政府、数字社会全面推进,数字成为“国际旅游岛”的强大动力。信息基础设施持续建设完善。以5G网络、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数据服务能力得到提升。到2022年底,规划建成356个5G基站,到2030年,近海域实现4G信号全覆盖,5G网络实现连续覆盖,部分离岛全覆盖。以智慧广电乡村工程等为代表的融合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数字政府应用全面覆盖。实现各部门业务系统互联互通和信息跨部门跨层级共享共用,公共数据资源开放共享体系基本建立,“一网通办”全面实现,“一网好办”成效显著。到2030年,实现全县100%的行政审批事项“最多跑一趟”,90%以上的事项“一趟不用跑”。数字经济发展达到全市平均水平。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加快推进,“一区两园”产业集聚效应带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到2030年,全县海洋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网络销售突破25亿元,年增长15%以上,支撑县成为海洋经济强县、临海工业强县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数字社会建设全面推进。政府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应用水平不断提升,基本实现信息化公共服务普惠均等化,保障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到2030年,面向社会民生、生态旅游、海岛治理、乡村振兴的智慧应用成果进一步显现,广大群众切实感受到数字发展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第三章统筹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支撑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的信息基础设施体系,为数字建设提供有力保障。一、统筹建设网络基础设施优化升级县网络基础设施,积极部署5G网络基站,推进车站、社区、商场等重点领域5G基站和配套网络建设,到2030年实现存量利旧556个基站站址,新增98个站址。加快固定宽带和移动网络“双千兆”统筹推进,实现移动和固定网络的IPv6规模化部署和系统化应用。加快部署物联网终端和智能化传感器,完善窄带物联网络(NB-IoT)建设,推进水、电、气、通讯等城市基础设施的配套传感设备整合。专栏1县网络基础设施提升工程1.农业农村基础设施信息化网络化改造工程:推动各类农业种养殖示范基地、农村商品配送中心、商场(超市)、农产品批发市场、乡镇商贸中心等的数字化网络升级,建设农村自然资源遥感监测“一张图”和综合监管平台。2.海洋牧场物联网工程建设:发展海洋动力、海洋气象、生态环境感知建设,部署水下目标观测、监测、探测等智能感知终端,形成涵盖岸基、离岸海洋观监测系统的基本框架。到2030年,实现对海洋牧场生态环境在线“可视、可测、可控”。3.智慧广电应急广播乡村工程:加快改造升级现有广电电视传输网络,有序实现全县61个行政村宽带互动双向化,将用户入户带宽提升至千兆;全面实施电视频道高清化,加强超高清视频、互动视频等高新视频内容建设;加快应急广播建设,形成省市县镇村五级贯通,可管可控,与各级预警信息发布系统有效对接的全县应急广播体系。4.美化乡村通信网络改造工程:加快县域通信网络美化工程建设,对乡村原有的架空线路等设施进行下地改造,通过新建管道将原有通信光缆等高空飞线设施全部改入地下,解决“乱飞线”,优化农村环境,助力美丽乡村建设。二、统筹布局县域算力基础设施积极探索建设县县域算力基础设施,实现全县政务数据跨部门多层级共享,提升区域政务服务能力。支持拓展云计算业务,构建统一的云计算中心、数据共享交换体系、数据资源管理体系、数据资源服务体系。搭建行业数据汇聚中心,汇集各方数据资源,加强大数据挖掘分析利用,推进与省市平台跨层级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三、积极建设新融合基础设施智慧旅游基础设施。围绕“国际旅游岛”理念,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带动,建设县旅游大数据中心,加快整合全域旅游资源,推动大数据与旅游深度融合。推广“旅游+直播”“旅游+特产”“旅游+文化”“旅游+体育”等各类“旅游+”应用场景,实现智慧旅游全域化,支撑县做大做精“海上”旅游板块,融入“海上”“海上”发展格局,打造“海上”的旅游名片。智慧能源基础设施。聚焦海洋新能源,打造深远海风电开发基础设施,探索开展能源大数据在经济、环保等领域的创新应用。加快城乡燃气管网建设,推进管道数字化改造、智能化应用。推进智能配电网建设,合理增加城乡配电网电源布点,提高电力系统互补互济和智能调节能力,打造绿色、智慧、安全的现代化电网。制定全岛“互联网+”充电设施建设规划,强化充电设施的高效使用,鼓励使用铁塔智能换电柜。智慧教育基础设施。实施教育公共服务设施数字化改造,建设IPv6架构的城域网优化学校网络安全性。建设数字图书馆,构建远程教育服务体系,发展数字校园、人工智能教学等在线教育。智慧民生基础设施。改造升级有线电视网络,加快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