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docx
“十五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前言“十五五”时期是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县深入开展“牢记新嘱托、增创新优势、再上新台阶”活动,实现高质量发展超越的关键时期。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编制和实施县“十五五”卫生健康发展专项规划(以下简称为规划),对于构建新时代健康保障体系,推进医防融合改革,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提升健康服务质量与水平,不断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规划以省“十五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专项规划市“十五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专项规划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纲要“健康2030”行动规划县实施“六大工程”推进医改再出发行动方案等为依据,是“十五五”时期推进我县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行动纲领,是制定公共健康政策和健康服务政策、安排重大投资项目、引导社会力量发展卫生健康相关事业的重要依据。本规划基期为2025年,规划期为2026-2030年。第一章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第一节发展基础“十四五”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围绕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的目标,以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为指弓I,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主线,认真落实县“十四五”规划纲要,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医疗服务体系和专业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加强,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卫生健康发展成效显著。居民健康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截止2025年末,全县居民人平均预期寿命80.14岁,分别比全省、全市高1.81、0.12岁;“十四五”期间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始终保持在16/10万和7%。以下的目标。医疗卫生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全县每千常住人口医疗机构床位6.15张(全市6.49张、全省5.22张)、执业(助理)医师2.78人(全市2.68人、全省2.54人)、注册护士3.28人(全市3.23人、全省2.95人),每万常住人口公共卫生人员6.35人(全市5.7人、全省5.73人)、全科医生数5.5人(全市3.38人、全省2.44人)。实现每千常住人P医疗机构床位数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的差距进一步缩小,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数,每万常住人公共卫生人员、全科医生数均超过全省、全市平均水平。“医改工作”取得成效进一步突显。深入开展医药、医保、医疗“三医联动”综合改革,统筹推进医改从“治混乱、堵浪费”,到“建章程、立机制”,到“治未病、大健康”的各个阶段,组建总医院医共体,建立总医院章程,持续推进CfRG收付费、医保打包支付、县乡村一体化管理,落实分级诊疗、药品4+7集中采购等举措。医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病种、药品、医疗资源有效下沉,打通基层医疗服务“最后一公里”,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二级医院服务,县域内就诊率达90%以上,住院病人自付费用减少,医院实得收入增加,医保基金统筹结余增加,病人满意度有效提升。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持续加强。全力支持全县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中医馆和县级医院综合能力、六大中心建设,县域医疗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县疾控中心、卫计监督所、妇幼保健院完成搬迁,县总医院精神科病房楼、温郊卫生院门诊综合楼、灵地卫生院病房综合楼、赖坊卫生院整体搬迁等项目投入使用。加强重点学科、薄弱学科建设,重点加强消化内科、妇产科、儿科重点学科建设,扶持精神科、康复医学科、重症医学科、新生儿科、血液透析室等薄弱学科建设,给予人才引进培养、设备采购、人员绩效、经费保障“四优先”政策倾斜。县总医院胸痛中心完成建设并通过国家胸痛中心总部评审,成为市首批获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单位。中医药综合改革发展建设成效显著。以2016年市被确定为第二批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之一为契机,落实一系列改革措施,我县各医疗机构中药饮片总处方数、收入实现双增长,百姓对中医药改革的获得感、认可度显著增强,门诊选择中医药服务人群占比不断提升。现有每千人中医类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0.32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2人,在建重点专科3个,实现14所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层中医馆全覆盖。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改革扎实推进。加快推进慢性病分级分类分标一体化管理新模式,逐步推进乡村一体化管理,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所的财务、药品、耗材、业务、医事、药事等方面纳入乡镇卫生院统一管理、核算和承担。统筹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设计基本型、增值型、个性化等服务包,满足不同人群需求。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得到提升。探索医防融合改革,建立完善联防联动工作机制,积极争取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及省级配套资金4000余万元,持续抓好扩大免疫规划、结核病、艾滋病、地方病、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饮用水监测等项目。传染病疫情直报网络覆盖率达100%。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持续保持在95%以上,麻疹、风疹、乙脑、流脑等监测报告率和调查处理率均达100%。卫生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提升。5年来,全县共处置4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苗头事件,累及人数103人。科学有效地规范处置“5.19”“6.12”洪涝灾害,确保灾后无重大疫情发生。传染病疫情报告率100%,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率100%。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提前研判、快速响应,及时修订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制定新冠肺炎防控预案,接受公众、部门防控技术咨询,全过程严密防控、全方位参与指导、全重点人群管理、全流程规范救治、全方位督查指导,保持零确诊病例。卫生健康综合监督执法得到加强。加强基层卫生健康执法网底建设,依法开展公共场所卫生、饮用水卫生、学校卫生、医疗卫生、职业卫生和放射卫生、计划生育、传染病防治、中医服务等综合监督行政执法工作,完成年度国家双随机监督抽检任务,任务完结率达100%。持续开展矿山、冶金、建材、化工等行业领域尘毒危害治理工作,公共场所卫生信誉度等级公示率96.78%,学校卫生综合评价实施工作覆盖率100%。医疗机构放射诊疗许可率100%。餐饮具集中消毒服务单位年监督覆盖率100%。一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综合监督评价率达100%,消毒产品生产企业监督覆盖率100%。积极探索医疗机构驻点监督模式,完成3家医疗机构驻点监督工作。大力打击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对监督过程中发现的违法事实处理率达100%。组织开展案例评查,专项稽查等工作,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落实“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要求。国家基本与重大公共卫生项目进一步落实。逐步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政府补助标准,2025年度达到年人均74元,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90.0%;预防接种建证率99.5%;儿童健康管理率98.6%,新生儿访视率98.8%;早孕建册率92.4%,产后访视率98.9%;老年人健康管理率77.0%;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率82.1%;2型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82.1%;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率73.2%,0-36个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率75.6%o妇幼公共卫生项目持续开展,城镇低保和农村妇女“两癌”筛查项目,2025年,全县完成HPV检测2815人,乳腺癌检查2809人;全县共发放叶酸1259人,孕前优生健康检查976人,地中海贫血筛查500对夫妇,进行产前血清学筛查590人。爱国卫生运动持续开展。认真开展爱国卫生月活动,积极开展控烟工作,落实“四害”消杀制度,开展灾后消杀防治,继续部署开展省级卫生城镇创建活动,全县共创建省级卫生乡镇数7个、省级卫生村74个、省级卫生社区5个。推进农村改厕革命,改造无害化户厕3000户,普及率97.39%o健康综合建设扎实推进。实施大病救治、慢病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精准叠加保险政策,扎实开展健康扶贫。启动并实施健康“七大行动”,计划生育工作转型发展,建成社区医养结合卫生服务站5个,医养签约合作率达100%。卫生健康信息化建设得到加强,实现全民健康信息县级平台完成硬件网络升级提速,平台数据汇聚、共享质量进一步提升。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突破。启动实施“3+1”人才培养计划,实施医院院长培训、优秀学科带头人培养、优秀青年医师培养和乡村医生培训计划,已确定了第一批重点发展的优势学科和重点建设的薄弱学科优秀学科带头人1名、优秀青年医师3名。加强乡村医生培养,已累计定向培养56名乡村医生。累计委托省内医学院校定向培养本科53名、专科55名医学专业人才。同时选送临床医生参加省乡村医生规范师资培训,提高我县乡村医生培训师资力量。采用理论授课、技能培训和临床跟班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每年组织全县乡村医生开展规范化培训。通过乡村医生规范培训工作,筑牢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底,稳步提升乡村医生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卫生科技教育工作成果丰硕。加强对新技术、新项目的申报及推广,近5年来开展新技术、新项目23项,其中4项技术成果通过市专家评估认定新技术、新项目。全面启动继续医学教育电子学分管理,为全县505名专业技术人员建立了电子学分档案。建立全科医生队伍”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三活”激励机制,全县注册全科医生65名。专栏1:“十四五”时期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主要指标完成情况指标名称单位2015年2025年指标性质实际完成情况全县全市全省全县全市全省全县全市全省一、健康促进1.人均期望寿命岁一78.8377.04807978.29预期性80.1480.0278.332.%06.434.64.6467预4.673.132.54婴儿死亡率7期性3.孕产妇死1/1O万O15.1514.63161616约束性O15.6410.35亡率、卫生资源发展4.每千人P医张4.25.344.514.566预期性6.156.495.22疗机构床位数5.每千人P执业(助理)医生数人1.612.Ol2.041.852.32.5预期性2.782.682.546.每千人口人2.182.562.362.52.93.14预期性3.283.232.95注册护士数7.每千人P公共卫生人员数人0.550.860.650.560.90.83预期性0.640.570.578.每万人口人1.630.941.34322约束性5.53.382.44全科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