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青年事业发展规划.docx
“十五五”青年事业发展规划一、发展基础1二、总体思路3(一)指导思想3(二)基本原则4(三)发展目标4三、主要任务5(一)青年思想政治引领5(二)青年教育7(三)青年健康9(四)青年婚恋与家庭11(五)青年就业创业13(六)青年文化15(七)青年社会融入与社会参与17(八)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19四、实施保障21附件:县青年事业发展“十五五”规划任务清单23县青年事业发展“十五五”规划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切实引领凝聚青年、组织动员青年、联系服务青年,团结带领青年在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中展现青春作为,在探索建设共同富裕进程中彰显青春担当,提升青年对县域发展的创新度和贡献度,实现城市和青年发展是当前县整体战略布局的重要方面。依据党和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和中共中央、国务院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30年)以及省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72030年),按照省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要求,结合全县青年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划,号召青年积极投身“我在窗口写青春”行动,为打造“重要窗口”示范区贡献青年元素,为实现共同富裕贡献青年力量。本规划所指的青年,年龄范围是14-35周岁(规划中涉及婚姻、就业、未成年人保护等领域时,年龄界限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一、发展基础对青年发展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党中央和国务院将青年发展放在历史性高度,出台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青年发展规划;省各级党委、政府对青年工作高度重视,省青少年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省青少年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先后发布实施;市委市政府形成青年工作共识,发布实施市青少年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市域范围内青年发展工作获得各类政策支持。共青团县委被共青团省委列为省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7-2030年)省级试点培育地区之一,县以试点工作为契机,加强“亲青筹”“亲青恋”“亲青创”“亲青帮”等四个“亲青”平台建设,建立健全青年发展规划及其实施情况的监测评价体系,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青年发展的良好氛围,青年发展工作合力初步展现。青年公共服务惠及水平有效提升。县改革发展的良好基础为青年发展提供支撑,“十四五”末,全县生产总值达86.99亿元,全省总量排名前进1位,年均增长8.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3.6%,人均生产总值到达1万美元关口。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显著提升,“旅游跨越提升3610工程”有效推进,2025年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3.2亿元。青年文化体育设施日趋完善,建设进度和可及性明显提升,凤凰山全民健身公园一期顺利完工,最美浮云绿道样板段、九龙古道投入使用,金石绿道获评“最美绿道”,青少年宫等一批青少年文化活动阵地积极筹建升级。青年创新创业环境不断优化,连续四年入选全国“电商百强县”,经济建设开放合作全面加强,全省首个民族乡村振兴“飞地”产业园项目完成签约;招商引资精准推进,政策支持强化,吸引聚集了一批优秀青年返乡创业参与县经济发展建设。青年社会参与水平持续提升。青年政治参与有渠道,县开展实施青年代表列席两会行动、“共青团与代表委员面对面”活动,引导青少年有序地参政议政、发挥城市主人翁精神,参与建设。青年志愿服务组织建设更加有序,青年活力进一步激发,县青年志愿者协会顺利成立,聚集青年志愿者加入志愿服务队伍、拓宽志愿服务领域、丰富志愿服务内容、提高志愿服务水平,凝聚青年服务社会、服务大局。青年权益保障条件明显改善。深化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全面加强教育引导,通过“亲青帮”线上法治课堂等平台搭建,进一步强化青少年法治意识、抓好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困境青少年关怀关爱工程持续推进,通过实施“焕新乐园”“关爱儿童之家”“绿色梦想计划”等项目,为各类困境青少年提供全方位的保障,有效改善90个低保家庭儿童居室环境,惠及孤困与留守儿童144人,结对帮扶农村困境儿童139人。但是县域青少年发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性和实效性有待加强;青年体质健康水平亟待提高,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职业成长、婚恋交友、住房安居、社会融入压力趋大;网络化生存下的青年网络素养有待提升;创新创业政策和社会环境亟待优化;统筹协调青年发展工作的体制机制还不完善,推进青年发展的合力有待进一步形成。二、总体思路(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牢牢把握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主题,围绕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探索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深化提升“小县大城”发展战略,坚定不移地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之路,坚持青年优先发展理念,立足青年事业发展现状,遵循青年发展的规律,不断提高对青年事业的投入,构筑服务青年的生态链,着力服务青年紧迫需求,优化青年成长环境,构建青年发展体系,完善青年发展政策,推动青年踊跃投身改革发展的生动实践,成为努力打造全国山区新型城镇化样板县域“重要窗口”的建设者和生力军。(二)基本原则坚持党管青年。坚持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青年,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根本遵循,引领青年听党话跟党走。坚持党对青年工作的统一领导,在全县工作大局中发展青年事业。坚持青年为本。坚持青年优先发展、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尊重青年的主体地位,把青年需求作为工作的立足点,把服务与成长紧密结合,促进青年在谱写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篇章中放飞青春梦想、实现全面发展。坚持改革创新。以整体智治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以“最多跑一次”改革撬动各领域改革,加强思想观念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平台载体创新、支持举措创新,为青年就业创业、社会参与、健康成长等释放改革红利。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将青年发展事业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格局和“十五五”总体规划,实现与经济发展、社会建设、城市治理等统筹联动发展,在全县共同营造有利于青年发展的良好环境。(三)发展目标到2030年,对标省内发达县市,高标准构建集青年思想引导体系、青年发展政策体系、青年综合服务体系、青年建功体系于一体的“与青年共同成长”的良好生态,形成青年助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阶段性标志性成果,着力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广大青年思想政治素养和全面发展水平显著提升,青年创新创业作用全面发挥,青年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明显增强,人口结构得到优化,精神得到弘扬,发展动力得到充实,发展活力得到激发。青年参与全国山区新型城镇化样板县域“重要窗口”建设、青年助推县跨越式发展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体制机制以及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青年发展事业格局全面形成。三、主要任务(一)青年思想政治引领青年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青年群体中入耳入脑入心,大力弘扬浙西南革命精神、“和”文化。青年思想道德水平、政治素养和文明素质进一步提高,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更加巩固。加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力弘扬浙西南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涵养红色文化、延续红色血脉。以庆祝建党一百周年、“小县大城”发展战略实施二十周年等为契机,广泛开展理论宣讲活动,引导广大青年增强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实施“青春励志”工程,持续加强中学团校、县红领巾学院、县红领巾名师工作室等载体和阵地建设。推进中学生“青苗工程”,为党培养和输送一批青年政治骨干。实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打造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牵头部门:县委宣传部、团县委;参与部门:县教育局、县文广旅体局)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浙西南革命精神传承融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行动,切实增强青年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引导青年学习学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大力开展青年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结合的历史沿革、风土人情以及社会现状,挖掘弘扬“和”文化内涵,广泛宣传道德模范、青年典型、身边好人事迹,充分发挥榜样群体对青年的示范引领作用,引导青年争当“向上向善好青年”和“新时代好少年”。开展青年国防教育,推动军地青年共建共育,教育适龄青年自觉履行兵役义务。(牵头部门:县委宣传部、团县委;参与部门:县教育局、县民宗局、县文广旅体局、县妇联)分类开展青年思想教育和引导。面向中小学生,广泛开展“与信仰对话”等主题教育活动,深化团队衔接和推优入党工作,强化仪式教育,培养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感情。面向企业青年,广泛开展岗位建功活动,引导他们正确看待个人、企业、社会国家的关系,以积极、务实、理性的态度面对职业生涯中遇到的具体问题。面向外来务工青年,注重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在排忧解难、传递关怀中引导他们心向党和政府、矢志拼搏奋斗。面向农村青年,广泛宣传党和政府的支农惠农政策,引导他们积极投身乡村振兴战略。(牵头部门:县教育局;参与部门:县委宣传部、团县委)强化网上思想引领。主动抢占网络思想引导阵地,以“青年大学习”为抓手,建立线上线下相融合的“互联网+”工作模式,组织动员广大青年旗帜鲜明地在网上发出正面声音。准确把握青少年网络舆情动态,提升网络舆情分析和引导能力,引导青年形成正确认知。加强县、乡、村三级青年网络文化传播志愿队伍建设,引导青年善用网络、安全用网、阳光用网和理性上网。广泛开展青年网络文明志愿者行动,组织动员广大青年注册成为网络文明志愿者,参与监督并遏止网上各种违法和不良信息传播,构建清朗网络空间。(牵头单位:县委宣传部、团县委;参与部门:县委统战部、县文广旅体局、县妇联)引导青年有序参与政治生活。持续深化青年参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青少年事务联席机制,推动“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开展。鼓励青年参与学校、企事业单位、社区建设和城乡基层群众自治,推动完善民主恳谈、民主议事制度。推荐优秀青年代表担任人民陪审员、人民监督员、人民调解员等,依法履行相关职责。实施好县少代会制度,深化少先队员列席两会制度,积极开展“红领巾爱学习”“红领巾记者团”等活动,广泛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对少先队员的希望要求,从小培育少先队员共产主义理想和道德的萌芽。实施好团代会制度,深化青年团员列席两会制度,开展“青少年模拟政协提案”等活动,提升青少年参政议政意识和能力,加强青少年政治启蒙教育。(牵头部门:团县委;参与部门:县人大内司委、县司法局、县法院、县检察院、县政协社法委)(二)青年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青年受教育权利得到更好保障,高质量普及基础教育,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基本完善。到2030年,小学、初中入学率达100%,义务教育阶段的巩固率达100%,绝大多数城乡新增劳动力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提高学校教育质量。优化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增加普惠性幼儿园供给,提高公办园比例,新建、改扩建幼儿园7所,新增幼儿学位1800个以上。建成县实验小学分校,新增学位1400个以上。谋划初中1所,新增学位1200个以上。建立健全“普惠、优质、均衡”的学前教育发展机制,推动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扩充义务教育资源,高质量普及学前至高中段15年教育。推进小学“强基”工程、初中“壮腰”工程,确保高质量创成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推进普通高中教育多样化特色化发展,稳步提升高考成绩,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