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综合交通发展规划.docx
十五五”综合交通发展规划-LX.刖三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保障,是高水平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先行官。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建设现代化强国的战略部署,要求建设交通强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交通运输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关键作用,要求交通打头阵、当先锋,加快建设高水平交通强省,努力当好"重要窗口''建设先行官。“十五五”时期,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也是我省全面深化建设高水平现代化,开启交通强省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时期。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交通强国、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及部省重大决策部署,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围绕党中央“两个一百年”、“两个高水平”,推动“一带三区''大发展,实现区综合交通运输更高质量发展,研究提出区综合交通“十五五''发展规划,明确"十五五'期间综合交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总体蓝图,科学有序安排交通运输发展重点任务。一、综合交通发展基础5(一)发展成就5(二)出行现状10(三)存在问题11二、“十五五”综合交通发展环境13(一)形势要求13(二)发展特征14(三)发展需求15三、高质量发展思路与目标18(一)指导思想18(二)发展思路18(三)规划目标19四、综合交通总体布局24(一)布局原则24(二)布局方案24五、综合交通主要任务36(一)优化畅通便捷的干线路网36(二)开辟衢丽大花园铁路新线38(三)开启山水旅游的空中航线38(四)形成产城互撑的水运系统38(五)全力构建中心区路网骨架38(六)加快“四好农村路”建设41(七)打造综合交通客货运枢纽44(八)推进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47(九)打造高品质客货运输服务49(十)构建现代化交通治理体系51六、保障措施53(一)围绕规划抓落实53(二)围绕网络抓衔接53(三)围绕重点抓突破53(四)围绕难点抓改革54(五)围绕资金抓创新54(六)围绕生态抓保护54附图52附表56一、综合交通发展基础(一)发展成就区现代化综合交通网络不断完善,基本形成“三高四纵五横''的干线公路网络,积极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实现“村村通班车”的城乡客运体系。通过构建内畅外联的公路、铁路、水运多式联运综合交通体系,基本实现区至省内、长三角、海西经济区各大主要城市1-4小时交通圈,为高质量发展的交通新局面提供有力支撑。1、交通网络体系日趋完善图1-1区综合交通现状图(1)铁路目前区在运营的铁路有金丽温铁路和金温货线。2025年底衢丽铁路正式开工建设,未来将形成区东西向铁路通道。市火车站改造完成,已形成集客、货运输于一体、铁路、常规公交、长途客运、旅游客运、出租、私人交通便捷换乘的浙西南综合交通枢纽。以高铁站综合枢纽为中心,实现铁路与城市交通、公路运输及旅游客运专线有效换乘。(2)公路“十四五”期间,区积极完善现代综合交通网络,开拓内外联动的交通发展轴线,加快融入温州、金义都市圈,不断打造浙西南区域综合交通枢纽。截至2025年,区共有公路里程1320公里,公路网密度达到87.92公里/百平方公里。按技术等级分,高速公路68.6公里,一级公路121.3公里,二级公路88.0公里,三级公路25.1公里,四级公路347.5公里;按行政等级分,国道95.9公里,省道86.5公里,县道318.2公里,乡道65.0公里,村道732.7公里。图1-2区公路等级结构图1-3区公路类型结构高速公路目前,区境内高速公路共三条,分别为长深高速、深宁高速、温丽高速,共计68.6公里。普通国省道现状境内有普通国省道四条,分别为G330、S333、S328和S222。“十四五”期间,建成G330至缙云段,里程22.92公里,投资11.3亿元;建成丽龙高速南山互通至丽新公路一期,里程5.3公里,投资3.5亿元;建成水阁至腊口公路,里程12公里,投资12亿元;建成塔腊公路段,里程4.8公里,投资2.6亿元。农村公路“十四五”期间区积极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2018至2025年全区共投入资金约12亿元。截至2025年,创建“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3个;建设通乡镇、通景区公路38公里,建设通自然村公路、断头路20公里;提升改造准四级及以上的低等级公路160公里;实施路面维修161公里、安防工程305公里;建成普通公路服务站11个,美丽渡口6个,乡镇运输服务站建设12个,港湾式停靠站建设50个,农村物流服务点190个,更新农村客车5辆。(3)水运“十四五”期间,大力开展瓯江航道整治工程项目,重点对瓯江航道整治工程段(绕城西路白岩大桥外雄电站坝下)进行整治,共46公里,按四级航道标准,投资6.04亿元,于2025年基本建成。(4)航空机场是“十四五'期间工作任务的重点。机场位于区碧湖镇东北侧,为军民合用机场、国内支线机场,预留通用航空发展用地,兼顾抢险救灾和通用航空功能,占地3400亩,长度约2800米,已于2018年9月30日开工建设。(5)客货运场站“十四五”期间,开工建设市水东综合客运枢纽,形成公铁联运枢纽。目前,区等级客运站3个,简易站及招呼站数量26个,平均日发达351班次。大力推进电动车分时租赁项目,主要在旅游景点、民宿村、主题村落、宾馆餐饮、党政机关布设网点98个,合计共投放500辆电动汽车、建设750根充电桩。(6)管网金丽温输气管道工程是省接纳西气东输二线并向金丽温地区输气的省级天然气主干网,也是区的第一条天然气管道。天然气“县县通”工程-龙游一期(-遂昌线)已基本具备通气条件。2、运输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十四五”期间,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有力地推动了区交通运输业发展,交通运输客货运量及周转量趋于平稳,运输装备技术水平逐步升级,运输服务质量不断提高,有效地促进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客货运方面:2025年,区实现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9.06亿元,比上年下降10.6%。全年铁路客运量591.08万人,下降33.9%,铁路货运量84.49万吨,下降21.7%o公路和水运完成货物周转量166748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6.3%;公路和水运旅客周转量23793万人公里,增长12.3%o公共交通方面:“十四五”期末,共有公交线路74条,其中公交快线5条,公交车辆达到551标台,公交专用车道总规模达到40公里,年客运量达到4382万人次。根据国家新能源战略部署,每个公交枢纽站场建设充电桩,共投入2100万。到2025年,以公交首末站、枢纽站和保养场为骨干的站场体系基本建成,市区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达到95%以上,公交站点300米覆盖率达到75%以上,全面实现了建制村客运班车“村村通”。出租车共409辆,2025年初客运量达到696.8万人次。全区渡口数量4个,水路运输机动船舶拥有16艘,客位共728个。3、行业管理能力不断提高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区交通局首创并实施的农村公路综合财产保险工作受到了省领导的批示肯定,目前农村公路财产损失综合保险工作进一步完善,农村公路保险进入新周期。同时积极推进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围绕省里部署,按照一市一区一支执法队伍的要求开展改革工作。公路管理方面:区积极排查公路急弯陡坡、临水临崖、高边坡、高挡墙和病危桥隧等危险路段。在“四好农村路”方面,对全区农村公路桥梁进行定期检查,开展县乡道公路安全隐患大排查,确保了农村公路的安全、畅通、整洁。道路运输方面:深入开展安全检查消除事故隐患,实现全区交通运输行业安全事故“三个零增长全力推进超限超载专项整治行动,结合小城镇综合环境整治工作,对辖区公路路域环境进行长效治理,全力“打非治违”和抛洒滴漏整治行动。(二)出行现状1、对外出行效率区至四大都市区核心区域中至杭州需要1.5小时,至宁波需要3小时。缙云、青田、松阳、云和均在区1小时交通圈内,遂昌、景宁、龙泉在2小时交通圈内。庆元处于最南端,至庆元需2小时以上。表1-1区对外交通现状时空距离表起点终点耗时(小时)主要路径杭州1.5金丽温铁路、杭长高铁宁波3长深高速、甬金高速温州1金丽温铁路、温丽高速金华1金丽温铁路、长深高速义乌1.3金丽温铁路、杭长高铁缙云1温寿线、G330松阳1长深高速、涕宁高速青田1温丽高速云和1长深高速景宁1.3长深高速、涕宁高速龙泉1.5长深高速遂昌1.5长深高速、深宁高速庆元2.3长深高速、庆元大道2、对内出行效率以区政府为出发起点,终点为各乡政府所在地,计算时间距离。岩泉街道、联城街道、紫金街道、南明山街道等基本处于30分钟交通圈。中心城区外围乡镇老竹、丽新、仙渡以及碧湖均处于一小时交通圈内。山区乡镇如雅溪镇、大港头、黄村乡部分村落在一小时交通圈外。峰源乡距离市区较远,山路曲折,至城区最少需要1.5小时。表1-2区对内交通现状时空距离表起点终点耗时(分钟)主要路径岩泉20-30G330、老G330联城20-30绕城、丽武公路紫金15-40水东至陈坑、余庄农村路南明山10-25紫金路太平25-70绕城、丽和线仙渡35-50老G330、滴双线雅溪30-70丽和线、双双线、金牛线老竹30-45丽武公路、曳巨线丽新40-50丽武公路、丽武线碧湖25-40S222、S333、S328大港头40-70S328峰源90-120S328、大大线黄村30-60上李线、兰石线(三)存在问题1、内外部通道运输能力不足区邻近金义都市圈和温州都市圈,目前以向东、向北对外通道为主,虽然具备承接周边城市辐射、发挥时空同位效应的优势,但对外通道能力不足,多方式联运效率不高,优势有待进一步发挥。受山区地形条件影响,区对内农村公路交通不畅,存在多处断头路、低等级路,公路通行能力低,路况条件差,有碍于区城乡一体化发展。2、交通枢纽地位仍有待提升区受长三角一体化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带动能力和辐射作用不明显,缺乏对接闽赣、接轨海西经济区的快速通道,枢纽城市地位有待进一步提升。另外区作为“一带三区”中缙莲青核心带的中心,枢纽首位度仍需进一步提升。目前区各枢纽场站能力偏低,集疏运能力不足,运输方式单一,尚未形成综合交通枢纽。3、交通与旅游融合程度不够区初步形成“一轴两核五区''的旅游空间布局结构,但综合交通与生态旅游名城布局的衔接不够充分。交通与旅游相互融合不够,通往各主要景区、特色小镇、历史文化村落、农家乐示范村的公路存在着路况差、通达能力弱等问题。路域风情风景有待提升,道路沿线景观单一、建筑老旧、风格不一。同时旅游配套设施不足,缺乏提供休憩与赏景的观景平台。4、服务与治理能力仍需加强区目前仍然以公路运输为主,总体运输服务方式单一,尚未实现多式联运,其中水运码头未实现规模化运营,航空运输尚未起步。在行业治理方面缺乏长效机制,建管养发展不均衡,需要从制度层面实现对道路安全、危险化学品运输、客运安全等方面的管控,补齐各环节各领域安全监管短板。另外在交通信息系统、交通管理系统、公共运输系统以及紧急事故处理系统等方面的数字化水平有待提升二、“十五五”综合交通发展环境(一)形势要求1、建设“交通强国”,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示范区党的十九大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对“两个百年''宏伟目标作出了新的目标要求和系统设计,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