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docx
“十五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一、发展背景2(')发展基础2(二)发展环境4二'总体要求6(一)指导思想6(二)基本原则7(三)发展目标8(四)空间布局10三'加快构建现代服务业体系13(一)聚力打造两大标志性服务业13(二)培育发展三大新兴服务业18(三)创新发展四大传统服务业22四'重大工程30(一)数智创新赋能工程30(二)融合发展提效工程31(三)特色品牌培育工程32(四)企业主体引育工程33(五)平台项目支撑工程34(六)区域合作深化工程34(七)改革开放扩面工程35五'保障措施36(一)加强组织领导37(二)加强要素支撑37(三)加强统计监测38附件错误味定义书签。县服务业“十五五”重大项目建设表(实施类)错误!未定义书AA-佥。县服务业“十五五”重大项目建设表(谋划类)错误!未定义书佥。推进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是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关键举措,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务实行动,也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十五五”时期,是加快建设“童话”,打造省共同富裕示范区产城融合样板的重要窗口期,也是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部署要求,依据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十五五”规划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编制本规划。规划期限为2026年一2030年。一、发展背景(一)发展基础发展地位显著提升。“十四五”以来,全县服务业总量规模稳步增长,增加值从2020年的20.70亿元增加到2025年的38.09亿元,年均可比增长9.3%,占GDP比重由2020年的38.3%提升至U2025年的43.8%。面对疫情冲击,2025年服务业克难求进,增长9.6%,领跑山区26县;稳增长、促就业、扩税源作用更趋凸显,贡献了6成以上的GDP增长率、5成以上的就业和近3成的地方税收收入,筑牢“六稳”“六保”大盘。2018年,县作为III类地区列入全省服务业强县(市、区)试点县。内部结构持续优化。全域5A建设提速,梯田景区、安溪佛儿岩景区分别通过国家5A级和省4A级旅游景区景观质量评审。2025年全县旅游总收入达43.1亿元,较2020年实现倍增,年均增长16.5%,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7.5%。传统服务业稳定发展,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达8.6亿元,住宿餐饮业增加值达1.4亿元,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达2.1亿元,占GDP比重分别为10%、1.6%和2%。城区人口加快集聚带动房地产业、金融业加速壮大,占比稳步提高。消费市场不断扩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20年的21.86亿元提高到2025年的37.9亿元,年均增长ll.l%o平台格局提升优化。“十四五”以来,立足木制玩具传统特色产业优势和“一城一湖一梯田”的生态禀赋,开通“中国e创园”并创成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县,电商产业蓬勃发展,有效带动居民触网增收。积极推动特色小镇谋划创建工作,其中木玩童话小镇于2017年成功列入第三批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木玩产业创新孵化基地等各类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快推进。跨区域合作平台建设深入推进,-北仑山海协作生态旅游文化产业园累计完成实际投资近5亿元。推进机制不断健全。“十四五”以来,县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文件,有力支撑服务业改革创新发展。2017年修订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实施意见(修订),对新上规(上限)企业(个体户)和提档升级企业(个体户)均加大了扶持力度。2019年着手修订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实施意见,进一步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2025年发布县关于加快木玩电商企业(个体)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快推进木玩产业创新孵化基地等产业平台建设,为电商行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完善服务业增加值核算部门统计联席会议制度,压实责任,推动主管部门加强协作。“十四五”以来,我县服务业发展取得了良好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一是发展地位有待提高。2025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低于全省的55.8%和市的55.1%,在9个县(市、区)中排位靠后,对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支撑作用不够。二是特色优势有待增强。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竞争力和影响力还需进一步提升,“红+绿+畲+古+景”等特色资源开发利用还需强化,科技服务、数字经济等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较慢。三是主体能级亟待提升。现有的服务业平台主要集中在商贸、文旅等传统领域,对服务业创新发展支撑不足;服务业企业多为中小企业,缺乏行业领军型企业。四是要素保障亟需强化。服务业项目土地、资金、基础设施等要素保障能力不够,亟需加大要素保障,做活政策文章,提升行政审批效率。五是“以人为核心”服务功能需补短。“小县大城”20年人口集聚下,户籍及常住人口老龄化深度加剧,伴随外来人口激增,公共服务保障压力大,教育养老医疗供给与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还存在较大缺口。(二)发展环境经济新发展阶段激发服务业发展新潜能。“十五五”时期,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将被进一步激发,服务业将迎来新一轮机遇期。要把握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新趋势,持续创新服务内容、业态和模式,不断提升服务业发展能级。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产城融合样板为服务业发展提供新机遇。党中央着眼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赋予率先探索建设共同富裕美好社会的光荣使命,奋力加快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共同富裕美好社会山区样板,也在积极打造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产城融合样板。随着经济发展向更高质量跨越、居民收入向更高水平跨越、生态环境向更高颜值跨越、公共服务向更高品质跨越、精神文化向更高层次跨越、社会治理向更高效能跨越,我县服务业发展将迎来前所未有的新机遇。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催生服务业新增长。未来一段时间,我国仍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普及和深化过程中,新生产要素(数据)、新组织模式、新资源配置方式、新商业模式的应用会更加深入。利用数字技术对传统服务业进行全链条、全方位的塑造与重构,强化基本公共服务业领域的数字化改造等,这些都有利于进一步释放服务业发展红利,跑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区域格局演变驱动形成服务业发展新格局。国家层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创新实践焕发出强大的生机活力、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温武吉铁路、杭丽云铁路、丽云观光轨道等重大交通工程谋划将有力提升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水平。省级层面,“大花园”建设促进生态资源优势加快转化为发展优势。市级层面,市加快构建“一带三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区域间的发展格局必将发生重大变化,必然驱使服务业以更大的格局、更广的视野、更高质量发展。消费升级和人口老龄化等趋势加速服务业品质新升级。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中产阶级不断壮大,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向发展型消费、服务型消费、个性化消费和多样化消费升级。特别是在后疫情时代,居民对数字消费、康养消费、时尚消费等新消费需求将快速增长,这将释放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的巨大空间,服务消费占比将进一步提高,以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人口老龄化趋势更加突出,银发经济等新的消费需求孕育而生。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高扬“之干”行动奋斗旗帜,以浙西南革命精神注魂赋能立根,坚持“以城聚产、以产兴城、产城融合”的“小县大城”发展战略,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服务业高质量绿色发展为主题,以促进服务业提质增效为目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需求侧管理,遵循国际化、高端化、数字化、融合化、品牌化发展方向,构建优质高效、布局优化、竞争力强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全力推动服务业高端化、融合化、数字化、品质化发展,努力提升服务业竞争新优势,为打造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产城融合样板提供有力支撑。(二)基本原则坚持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资源、文化、民族政策等优势,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培育壮大服务业优势产业、龙头企业和特色品牌,提升服务业发展核心竞争力。坚持数智赋能。以“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为发展导向,推动数字经济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积极探索科技赋能、数字赋能、场景赋能、文化赋能,加快培育新增长点,增强服务业发展新动能。坚持融合发展。把握现代产业融合发展趋势,统筹生产、生态、生活三维空间,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生态农业深度融合,推动服务业内部交叉渗透、跨界融合,实现产业链重组整合、价值链攀升跨越。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服务业重点领域改革,加强与长三角、市区以及景宁等地的全面对接与融合,以更高水平的改革开放支撑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坚持民生改善。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坚持在服务业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作为服务业发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大生产性服务业供给,完善生活性服务业配套,更好满足多层次多样化服务需求,充分发挥服务业对改善民生的作用。(三)发展目标力争到2030年,服务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贡献进一步加大,稳增长主引擎、保就业主阵地、促投资主战场、调结构主动力、两山转化主通道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产城融合样板的核心驱动力。发展能级迈上新台阶。服务业保持较快发展,对全县稳增长、促消费、保就业的基础作用进一步提升,对经济贡献作用更加突出。到2030年,全县服务业增加值突破59亿元,年均增长9%,占全县GDP比重达45%左右;服务业税收收入占全县税收收入比重保持29%以上。结构质量形成新优势。大力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高端化发展和生活性服务业精细化高品质发展,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入融合,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到2030年,旅游业增加值达10.7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10%,创成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县;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金融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11.5亿元和5亿元。数字经济在服务业各领域得到深度融合应用。主体培育取得新成效。服务业企业梯队、平台载体培育成效显著,有力支撑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到2030年,全县服务业规上企业数达到8家,在服务业制度、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实现新探索,建成一批功能完备、配套完善的服务业平台载体。发展质效实现新跃升。服务业模式创新和跨界融合取得显著成效,服务业发展能级加快提升,行业标准化水平不断提高,优质供给显著增加,形成一批有知名度、影响力的服务业品牌。到203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55.7亿元,网络零售总额达51.4亿元。表1县“十五五”现代服务业发展目标序号指标名称单位2025年2030年目标1服务业增加值亿元38.09592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43.8453服务业税收收入占全县税收收入比重%2929以上4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增加值占比%-205旅游业增加值亿元6.5110.76文化及特色产业增加值亿元9.511.57金融产业增加值亿元4.658现代物流业营业收入增加值年均增速%-59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家68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37.955.711网络零售交易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