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消防事业发展规划.docx
“十五五”消防事业发展规划目录一、“十四五”时期消防事业发展情况分析评估1(一)“十四五”时期消防工作主要成效期2(二)“十四五”时期消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短板5二、“十五五”时期消防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7(一)指导思想7(二)基本原则8(三)发展目标9三、发展瓮设主要任务11(一)健全消防责任体系11(二)完善消防治理体系12(三)完善消防救援能力建设14(四)推动公共消防设施建设17(五)提升消防综合保障水平18(六)健全数字智慧消防体系20(七)推进消防救援队伍建设21(八)优化消防安全宣传体系23四、保障措施24(一)加强组织领导24(二)强化规划衔接24(三)强化经费保障25(四)强化考核问效25“十五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二个五年规划期,也是系统实施“1369”战略行动的第二个五年规划期。消防安全是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消防救援是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承担着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使命。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应急管理和消防救援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提升全省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和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浙江省消防条例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对标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远景目标纲要和市消防事业“十五五”规划,制定本规划。本规划编制的基准年为2025年,规划期为2026年至2030年。市消防事业“十五五”发展规划消防事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消防事业的发展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一、“十四五”时期消防事业发展情况分析评估“十四五”时期,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坚持省委“两创”战略,坚定不移深入实施“生态立市、工业强市、文旅兴市”发展战略,紧紧围绕打造“世界历史经典文化小城”目标,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将消防安全作为打造升级版“好”的重要举措,在落实消防安全责任的基础上,进一步确立了政府在消防工作发展中的主导地位,强调消防工作与当地经济社会同步协调发展的良性关系。“十四五”时期,全市消防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消防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消防安全责任制进一步落实,社会消防力量进一步发展,公共消防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消防部队装备配备进一步合理,全社会防控火灾水平进一步提升,在火灾防控形势越趋严峻的环境下,确保了火灾防控工作的总体平稳。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十四五”时期全市共发生火灾194起,死亡1人,受伤1人,直接财产损失4807013元;全市消防部队共接警688次,出动710次(含增援),出动消防车1195辆次,出动人员7812人次,抢险救援疏散被困人员290人,抢救、保护财产价值3692.6万元,无较大以上火灾事故发生,为维护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全社会火灾隐患得到了有效整治。“十四五”时期全市公安机关共检查单位1.6万家次,发现火灾隐患11707处,督促整改火灾隐患11613处,下发责令改正通知书6364份,下发行政处罚决定书635份,下发临时查封决定书185份,责令“三停”单位118家。同比“十二五”时期,火灾起数下降了33.3%,接警起数下降了21.6%,出动车辆数下降了11.79%,出动消防人员数下降了22.65%o同时加强对重要场所、重大活动、重要季节的消防消防安全保卫,有效预防和遏制了重特火灾的发生。(一)“十四五”时期消防工作主要成效期L消防安全形势基本保持稳定。市委、市政府切实将消防工作纳入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政府领导任期目标和,平安创建”、社会综合治理的内容,每年召开消防工作会议,逐级签订消防安全管理目标责任书,开展年度消防工作考核,通报工作目标落实情况。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对党委、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的消防安全岗位职责和对实施消防安全责任追究的情形进一步进行了明确。市消防安全委员会协调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出台本部门消防工作制度和火灾防控措施,政府各职能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进一步加强对本行业、本系统所属单位的消防安全监督管理和指导,行业系统和职能部门进一步落实消防安全归口管理职责,畅通信息渠道,加大履行消防工作职责力度,将消防安全工作纳入到部门和行业监管中。2 .消防安全治理水平全面提升。按照“行业、区域、重点”,实施“定人、定岗、定量”,全面加强对社会单位的消防监督管理。依托一体化消防监督业务系统,严格执法审批环节,规范消防监督执法流程,加强执法个案监督,落实行政处罚裁量标准,限制监督执法中的随意性和不规范行为,对消防监督执法行为起到全程管控、评价和监督作用。依托业务执法人才培养机制,加大业务执法人员的培训教育力度,消防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执法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3 .政务数字化改革取得阶段成果。按照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深入开展消防行政许可事项“最多跑一次”改革,推出消防审批代办、联办等暖心服务。聚焦群众办事难点、堵点,综合施策、持续发力,全力推进消防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共享、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等系列工作。全面推广“一窗式受理、集成服务”,实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窗口统一出件”的服务模式,全面推进消防行政数字化转型,实现消防事项IO0%开通网上办、掌上办、一窗通办。4 .消防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持续深化消防基础建设,乡镇街道专(兼)职消防工作站全面建成,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网络全部建成并有效运行。“十四五”时期,城市公共消防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市政消火栓建设基本覆盖城区主要道路。车辆装备作战性能和数量有了大幅提高,拥有各类执勤消防车辆9辆,其中举高喷射消防车1辆、云梯消防车1辆、水罐泡沫消防车2辆、抢险救援消防车2辆、水罐消防车2辆、消防宣传车1辆,以及其他特种防护装备配备率显著提升。5 .综合应急救援能力显著提升。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截至“十四五”末共完成建设城市和乡镇政府专职消防队4支、队员40名,建成志愿消防队23支、共230人。配备水罐消防车4辆,皮卡车16辆,手抬机动泵22台,其中进口泵6台,国产泵16台。初步形成以“公安消防队为中心、专职消防队为辐射、志愿消防队为补充”的格局。6 .消防宣传体系逐步完善。“十四五”期间,共发展专兼职消防宣传员22名,志愿者2159人,公益消防培训队伍3支;建立消防教育馆,举办了各类培训班400余期,培训总量达2.4万余人次;配置消防宣传车1辆,拓宽群众走进红门渠道,累计举办各类活动300余场,接待3余万社会群众;通过户外视频、楼宇电视和大型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消防常识1万余次,新设消防专用公益广告牌15块;“消防”官方微博活跃粉丝已达2000余人,微信粉丝数近5000人,逐步形成了“对象公众化、形象多样化、工作常态化、教育通俗化、覆盖全员化”的全民消防宣传教育模式,公众消防安全意识普遍提高、素质进一步增强。(二)“十四五”时期消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短板过去五年,全市消防工作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消防建设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局面仍然存在,社会抗御火灾的整体能力仍然薄弱,消防服务能力仍然有待提升。L消防安全责任尚未全面压实。消防安全法定职责和消防安全责任制落实不够到位,“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尚未全面压实,行业系统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宣传工作成效不够明显,督促整改火灾隐患能力仍然不足。行政监管部门之间协调配合不够,使消防安全源头管理和消防违法行为查处仍存在“盲区”。一些社会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主体意识淡薄,火灾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的预防机制难以有效建立。2 .火灾防控难度不断增大。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快速发展,人流物流加大。一方面是社会各类主体和大健康、大智造、大文旅、新能源等“三大一新”产业迅速发展,城市中的综合体、高层建筑、地下建筑以及大空间、大跨度场所数量明显增多;另一方面是城市规划区建设边界不断拓展,导致火灾防控难度进一步加大,对消防执法水平、灭火救援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3 .全民消防安全意识有待提升。群众自防自救能力需进一步提高。消防宣传协同机制有待完善,一些部门对消防宣传工作重视不够,对消防宣传履职不到位,消防宣传教育社会化、公益化程度还比较低,部分社会群体消防安全素质不高,缺乏基本的消防常识和逃生自救知识。特别是我市城乡居住环境复杂,消防安全素质偏低,逃生和自防自救能力明显不足。4 .智慧防控体系建设不够深入。依托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现代化信息化技术的智慧防控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智慧防控体系建设呈现点状推进,城市核心区、规划范围区、城乡集合部等区域智慧防控建设进展不平衡,风险隐患动态监测、火灾形势预判预警等手段尚未有效应用,电气火灾技防水平提升缓慢,未能形成健全的智慧防控体系。5 .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完善。随着我市城市化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全面深化改革创新、经济转型升级处于关键阶段,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等生态产业的兴起,应对相应灾害的精良装备仍显不足,专业救援力量建设规划和站点建设跟不上城市发展,难以适应处置现代灾害事故需要。处置重特大火灾的能力还不强,尤其缺乏扑救地下工程、隧道和石油化工等火灾的装备;消防力量增长缓慢,政府专职消防队员发展不稳定。6 .应急救援力量建设有待加强。面对日益严峻和繁重的火灾形势、消防救援任务,应急救援力量建设未能有效满足消防事业发展的需求。应急响应能力建设、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应急基地和队伍建设、物资储备和装备建设等方面短板明显。以公安消防队伍为依托的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尚未形成网格,乡镇、街道应急救援能力亟待加强。二、“十五五”时期消防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十四届七次全会、市委四届八次全会决策部署,以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发扬“忠诚使命、求是挺进、植根人民”浙西南革命精神以及“聚焦重要窗口、聚力复兴”为使命担当,牢固树立“全民消防”理念,大力实施构筑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深入推进打造消防铁军和应急救援工作,全面夯实城乡消防工作基础,不断提升公共消防安全水平,全面推动消防事业迈出更大的崭新步伐,有效保障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二)基本原则坚持党的领导、系统观念。坚持党对消防工作和消防救援队伍绝对领导,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完善市县一体、部门间协作高效运转机制。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坚守安全底线,着力防范化解重大消防安全风险,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坚持法治思维、协调发展。完善消防安全责任落实机制,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提高消防工作的法治化、规范化和标准化水平;加快建立区域消防一体化,推动部门协同、城乡协调发展,健全群防群治工作机制,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坚持问题导向、精密智控。瞄准现有问题和短板,科学分析深层次原因,制定针对性措施,除隐患、补短板、强基础,加强风险识别、监测、预警、管控、整改、处置全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