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林业发展规划.docx
“十五五”林业发展规划“十五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开端。林业发展“十五五”规划是林业机构改革后的第一个发展规划,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编制的第一个发展规划,意义十分重大。习近平总书记曾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市多年来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坚定不移保护绿水青山这个,金坂碗,努力把绿水青山蕴含的生态产品转化为金山银山,生态环境质量、发展进程指数、农民收入增幅多年位居全省第一,实现了生态文明建设、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协同推进。”县作为紧邻中心的县城,一直以来坚持生态立县,积极保护生态环境,实践“两山”理念,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站在历史发展的新起点,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与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林业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紧密结合,与省里的“两个高水平''紧密结合,与高质量建设森林紧密结合,紧扣市生态保护发展有关规划和要求,立足当前林业发展实际,围绕“生态保护与发展、生态发展与利用“,特编制县林业发展“十五五''规划,为扩大生态建设成果红利覆盖面,引领县林业高质量现代化发展提供规划保障。规划期限为2026-2030年,展望至2035年。第一章“十四五”林业建设回顾1一、“十四五”建设成效1(一)资源管护高效合理,生态林业建设成效显著1(二)坚持绿色发展导向,富民林业建设扎实推进4(三)践行生态文明理念,人文林业建设深入发展6(四)全面深化林业改革,林业发展动力增质增大7(五)提升林业综合治理能力,林业发展基础坚实可靠9二、存在的问题10(一)森林资源增长空间有待拓展10(二)生态保护发展能力有待提高11(三)林业产业发展途径和综合实力有待拓宽加强11(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有待优化12第二章林业发展背景12一、林业发展形势12(一)“重要窗口”建设成为林业发展新目标12(二)新时代林业现代化建设至关重要13(三)“两山”理念应用是林业发展的必然趋势13二、林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13(一)缓解社会主要矛盾是林业发展面临的新挑战14(二)乡村振兴为林业发展提供了新机遇14(三)“重要窗口”建设赋予林业新使命14第三章“十五五”总体规划思路与发展目标15一、指导思想15二、规划依据16三、发展目标16四、总体战略18五、空I司布局19第四章主要建设任务21一、坚持绿色发展,高质量推进国土绿化21(一)推进山地森林建设21(二)推进坡地森林建设21(三)推进城市森林建设22(四)推进乡村森林建设22(五)推进通道森林建设22二、加强生态保护修复,促进森林资源质量提升22(一)严守生态保护红线23(二)加强天然林保护和公益林建设23(三)继续推进“美丽林相”建设24(四)加强生物多样保护保育25(五)开展生态修复与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25(六)提升森林质量26三、发展“两山”产业体系,建设高效益富民产业27(一)推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27(二)完善现代化林业生态经济体系28(三)培育林业特色品牌形象28(四)推进绿色产业创新跨越发展29四、深化生态文明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30(一)加强生态文化载体建设30(二)挖掘古树名木资源文化内涵31(三)加强森林文化宣传教育31(四)推动乡村文化复兴32五、全面深化改革,推进林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33(一)健全体制机制33(二)继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33(三)推进国有林场现代化建设34(五)建设完善现代林业发展科技支撑体系35(四)构建严格保护森林资源的治理体系35(六)推进智慧林业体系建设36(七)推进林业公共服务体系现代化建设37第五章重点建设工程38一、国土绿化工程38二、生态保护与发展工程38三、“两山”产业发展工程39四、生态文化建设工程39五、现代化林业建设工程39第六章保障措施41一、加强组织领导41二、加强制度保障42三、加大资金支持43四、加强队伍建设44五、完善公益林管理机制45六、加强依法治林46附表1县“十五五”林业发展指标错误!未定义书签。附表2“十五五”林业发展主要建设项目表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图1森林资源分布图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图2公益林分布图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图3空间布局图错误!未定义书签。评审意见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章“十四五”林业建设回顾“十四五”期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市林业局的直接指导下,县林业部门以“优化生态、改善民生”为主题,以重大工程为抓手,围绕县林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创新体制机制,大力实施“小县大城”战略,“十四五”规划圆满收官,主要任务全面完成,生态林业建设成效显著,富民林业建设扎实推进,人文林业建设深入发展,林业发展动力增质增大,便民林业服务持续优化,林业发展基础坚实可靠。一、“十四五”建设成效(一)资源管护高效合理,生态林业建设成效显著丰富的森林资源是建设生态林业的优势所在,县始终坚持生态优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十四五”期间,围绕“全省美丽县城建设样板区”建设要求,以“增绿”为目标,大力发展森林资源,以“增质”为目标,加强生态资源保护力度,着力构建现代生态林业体系,形成了林业资源得到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得到较好改善的基本格局。1 .统筹推进造林绿化工程按照省“五年绿化平原水乡,十年建成森林”的总要求,结合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示范县创建工作,以“高标准、严要求、因地制宜、统筹推进”为准则,县全面开展造林更新工作,并将造林重点推进乡村。“十四五”期间,县持续推进生态用地增长,共完成造林更新26641亩,其中平原绿化4471亩。共种植苗木177.6万株,其中,四旁零星绿化37.1万株,“新植1亿株珍贵树”活动种植80.5万株。造林绿化工程的实施,增加了全县总体绿量,较好地改善了生态环境状况,在促进生态林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 .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为保障和维护生态安全,协调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按照生态系统完整性原则和主体功能区定位,县于2016年完成了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全县生态保护红线分为2类,分别为水源涵养生态保护红线和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保护红线,总面积349.72平方千米,占全县国土面积的比例为35.54%o生态保护红线共有6个区块:4个水源涵养生态保护红线区块,面积317.6平方公里,占县生态保护红线面积的90.82%;2个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保护红线区块,面积32.12平方公里,占县生态保护红线面积的9.18%。“十四五”期间,县对各类生态保护红线采取了严格保护措施,保障了林分稳定生长、水体质量安全,加强了生态保护红线内动、植物的生物多样性保护。3 .规划实施“美丽林相”建设以“森林资源持续增长,森林景观水平显著提升”为目标,为改善林分结构,提升林分功能,充分发挥森林在景观、生态、经济、社会等方面的作用和影响,县按照“规划先行”的绿化美化发展理念,统筹规划彩色森林、珍贵树、大径材、健康林等美丽森林体系建设,确定了“一心、一园、二廊、六线、多点”的“美丽林相”建设总体布局。2016年,县编制了县美丽林相建设总体规划,后续专门配套制定县美丽林相工作考评细则、县美丽林相项目建设和资金管理办法、县推进美丽林相建设工作方案等,保障有关项目顺利实施。“十四五”期间,县围绕“一海两园三线”(“一海”即梯田杜鹃花海林相改造项目,“两园”即树木科普园(枫香园)建设项目、规溪樱花园种植项目,“三线”即“十里云河”风景线彩色林带建设项目、“浪漫婚纱”景观廊道建设项目、“醉美梯田”风景线林相改造项目)及其他重点区域开展“美丽林相”建设,共完成22.25万亩。4 .着力加强森林建设工作一是完成了森林资源一类、二类样地外业调查,完成了林地变更调查和林地保护等级调整工作;二是在确保全县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面积保有量不低于80.42万亩的基础上,遵循森林自然演替规律,采用天然更新和人工培植相结合的措施,目前已累计建设完成优质公益林68.66万亩省级以上公益林优质林分,通过优质公益林的建设,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进一步突显;三是以提高森林质量和林地生产力为主要目的,采用割灌除草、补植、疏伐等方式,共计开展完成森林抚育14.47万亩,森林建设成效明显。5 .稳步推进资源保护工作一是按照县湿地保护规划,加强全县范围内湿地资源的保护与恢复,重点对梯田湿地区进行建设与植被恢复,2019年,梯田正式获批成为国家级湿地公园,并在规划末期通过国家5A景区景观质量评审;二是加强以森林公园为主体的森林资源保护工作,并编制完成白龙山省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和鸡公岭森林公园总体规划;三是全面开展古树名木普查工作,累计保护古树名木7745株和古树群151处,其中,散生2964株,群生4781株,系统掌握了县古树名木的总量、分布及健康水平等情况,为进一步开展古树名木保护利用工作奠定了基础。(二)坚持绿色发展导向,富民林业建设扎实推进县始终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围绕加快林业产业转型升级和提升林业产业发展质量两大重点,促进传统林业发展,创新林业发展思路,着力构建富民林业产业体系,取得较好效果。1 .加强林业产业基地建设推进木本油料、高效笋竹林、特色经济林、珍贵树种与大径材等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加强高效优质基地建设,创新高效复合经营模式,改造抚育了一批优质林业产业基地;完成了新造油茶良种基地1.4万余亩,低产林改造提升1.1万余亩,良种基地抚育近1万亩;结合“美丽林相”和“一村万树”等活动,建成珍贵树种与大径材示范基地2.1227万亩。2 .科技助力林下经济发展以林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以科技优势推动产业发展。县以发展林下经济为重要抓手,充分利用技术优势与资源优势,大力开展林下经济基地建设工作,发展林下经济面积2000多亩。建成了大牛油茶林下种植三叶青基地、东岱竹林套种黄精基地、石塘湖滨板栗套种铁皮石斛基地、安溪黄处雪梨套种铁皮石斛基地、田洋油茶套种多花黄精基地、三门板栗套种铁皮石斛基地等林下经济科技示范基地,在全县多地起到了较好的科技示范效果和辐射带动作用,提高了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一亩山万元钱”模式得到了较好地实践推广。3 .推动产业链延伸发展一是高度重视现代林木育种基地建设,重河湾林业育种基地运用现代化育苗技术,目前已形成年产无纺布轻基质容器袋400万袋、容器苗260万株的培育能力,育苗数量和规模位居全省前列,有效保证了全县优质种苗供应;二是注重提升企业竞争力和对企业的扶持力度,着力打通林产品培育、销售关键环节,增强企业发展动能,“十四五”期间,新建了1条产业链(飘香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从竹笋种植到笋制品销售产业链),申报了省级林业重点龙头企业2家(七彩木制工艺品有限公司、县金成木业有限公司),申报了市级龙头企业1家(木艺工艺品有限公司);三是着力发展第三产业,依托梯田、仙宫湖两大4A级景区,大力推进森林旅游、森林休闲、林家乐观光、山地精品果园等业态的发展,增大了富民林业体系的覆盖面和受益面。4 .注重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和品牌一是注重发展林业品牌,建设市级林业体验园3个、森林人家特色村5个、生态精品农业示范家庭农场3个、生态精品示范合作社1个、生态精品农产品6个;二是加快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创建“省示范性家庭林场”1个,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22个,新增农产品旅游地商品转化数14个,“山耕”合作开发包装设计主体6个。(三)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