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物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汇编(202X年修订).docx
-
资源ID:1866176
资源大小:58.18KB
全文页数:3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7金币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XX物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汇编(202X年修订).docx
XX物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汇编202X年X月修订目录1、安全生产的教育和培训制度2、安全生产检查制度3、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4、具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设备和设施的安全管理制度5、危险作业现场管理制度6、劳动保护用品配备和管理制度7、安全生产奖励和惩罚制度8、职业危害防治制度9、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10、事故隐患排棵治理制度11、厂内交通安全管理制度12、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13、消防设施和器材管理制度14、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15、安全生产例会制度16、安全生产三同时管理制度17、电工安全操作规程18、电梯安全操作规程19、维修工安全操作规程20、审批单和验收单安全生产的教育和培训制度一、目的1 .规范安全教育与培训管理;2 .提高本集团员工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预防各类事故的发生。二、责任1 .行政部、生产车间负责执行本制度;2 .各部门履行本制度。三、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集团所有人员。四、管理人员安全教育培训1、集团主要负责人、分管安全生产工作付职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按国家规定,接受有资质的安全生产培训单位培训,取得安全资格证书后方可任职。并按规定每年参加再培训。2、集团、中高层干部及部门管理人员、班组长、工程技术管理人员、每年必须按规定进行一次安全培训、考核,邀请有关安全专家上课。教育内容和考核情况记录安全教育档案。具体由公司负责实施。五、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1、新从业人员在上岗前必须经过厂、车间、班组三级安全培训教育,培训合格方可上岗作业。新从业人员在试用期内,经二次安全培考查不合格,即予辞退。2、管理人员级安全教育培训由行政部科负责,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0学时,并按规定做好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签字的安全培训记录台帐。管理人员岗前安全培训内容应当包括:本单位安全生产情况及安全生产基本知识;(2)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3)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权利和义务;有关事故案例等。3、车间级安全教育培训,由车间主任或车间安全员负责,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0学时,并按规定做好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签字的安全培训记录台帐。车间级岗前安全培训内容应当包括:本车间工作环境及危险因素;(2)所从事工种可能遭受的职业伤害和伤亡事故;(3)所从事工种的安全职责、操作技能及强制性标准;自救互救、急救方法、疏散和现场紧急情况的处理;(5)安全设备设施、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和维护;本车间安全生产状况及规章制度;(7)预防事故和职业危害的措施及应注意的安全事项;有关事故案例;(9)其他需要培训的内容。4、班组级安全教育培训,由班组长负责,培训时间不得少于4学时,并按规定做好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签字的安全培训记录台帐。班组级岗前安全培训内容应当包括:岗位安全操作规程;(2)岗位之间工作衔接配合的安全与职业卫生事项;有关事故案例;(4)其他需要培训的内容。6、从业人员在本公司内调整工作岗位或离岗一年以上重新上岗时,应当重新接受车间和班组级的安全培训。培训分别由调入的车间、班组负责实施,并按规定做好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签字的安全培训记录台帐。7、企业实施新工艺、新技术或者使用新设备、新材料时,应当对有关从业人员重新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培训。具体由公司安全科负责实施,并按规定做好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签字的安全培训记录台帐。8、对老职工(在本厂连续工作一年以上)每年进行一次安全教育培训,具体由行政部安全科负责实施,并按规定做好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签字的安全培训记录台帐。六、特种作业人员工安全教育培训1、从事电工作业,金属焊接、切割作业,起重机械(含电梯)作业,企业内机动车辆驾驶,登高架设作业,锅炉作业(含水质化验),压力容器作业等特种作业的人员。2、特种作业的人员。必须按国家规定,经有培训资质的单位培训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方可上岗作业。3、取得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者,按国家规定每两年复审一次。无证或证书过迟者不得上岗作业。4、特种作业的人员具体由公司安全科负责监督、登记,并及时与有关部门联系统一参加培训或复训。安全生产检查制度第一条、为规范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工作,依据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管理制度。第二条、安全检查的主要内容:参建单位安全生产建立制度情况、安全管理是否有序到位、设备设施性能是否符合技术规范、重点场所是否存在安全隐患、从业人员是否具有安全资质、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是否有效展开、应急预案是否有效可行、安全台账是否齐全、事故责任是否追究、劳动保护措施是否到位等。第三条、安全生产检查时限和方法。每月应组织一次全面性的安全大检查;重点时段、特殊时期要增加安全检查次数。安全生产检查方法主要分为:日常性检查、专业性检查、季节性检查、节假日的检查。安全检查还应该以抽查和普遍检查相结合的办法进行第四条、各级领导要亲自组织各项安全生产检查,带头参加安全检查,相关部门分管安全工作的人员要积极参与并安排好本部门人员参加安全检查,特殊情况必须向组织者请假,经批准后由本部门其他人员参与。第五条、各项安全生产检查检查出来的不安全因素,当场通知受检查部门负责人或安全管理人员要求整改。可以当场整改的必须当场整改,不能当场整改的限期整改;对较严重的事故隐患,由安全监督员当场发事故隐患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对随时有可能发生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巨大损失的,必须立即停产整改,并采取安全防范措施,确保安全,在消除了事故隐患后,才能恢复使用。对不安全因素和事故隐患的整改情况,安全监督人员要追踪跟进,在期限届满时进行复查,对复查时仍未整改的,将对有关责任人员按有关制度进行处罚。第六条、对有关的安全生产检查及不安全因素和事故隐患整改情况,要做好相关记录,要有检查人员、受检查部门负责人签名。第七条、本制度自发布之起执行。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1目的和内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加强事故隐患监督管理,防止、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制定本制度。2本制度规定事故隐患分类、排查、报告、整改及奖励办法。3职责3.1 公司主要负责人应对事故隐患排查和整改负全面的领导责任,应负责组织建立健全公司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长效机制,保证安全资金的投入,逐步解决各类安全隐患。3.2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各部门主管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本部门事故隐患的排查和整改负主要责任。各班组长对所辖范围的事故隐患排查和整改工作负责,每个职工对本岗位的事故隐患排查和整改负责,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事故隐患,均有权向安全生产主管部门和集团领导报告。3.3 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负责对查出的事故隐患进行登记,按照事故隐患的等级进行分类,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对各类隐患排查治理进行监督、检查、考核;负责对事故隐患报告奖励资金的汇总和发放等。3.4 集团各职能部门按照职能分工对各自管辖范围内的事故隐患进行排查并监控治理。3.5 资金管理部负责事故隐患报告奖励资金和事故隐患治理资金的落实。3.6 生技处对隐患整改措施的可行性和合理性负责。3.7 隐患4.1 事故隐患的含义:本制度所称安全生产事故隐患(以下简称事故隐患),是指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4.2 事故隐患的分类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不明确隐患、重大事故隐患。4.2.1 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4.2.2 重大事故隐患重大事故隐患,意旨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5工作程序5.1 组织机构5.1.1 单位成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由集团总经理任组长,行政总监任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本单位行政办公室,主要负责活动开展的日常管理工作。5.1.2 各二级单位也应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由单位第一责任人任组长。5.2 隐患的排查与报告521隐患的排查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应对各自管辖区域内按照公司安全检查制度中规定时间、内容和频次对隐患进行排查,及时收集、查找并上报发现的事故隐患,积极采取措施对隐患进行整改。5.2.2隐患的报告5.2.2.1 发现隐患一般采用逐级报告的方法,即员工报各部门、车间领导或安全员,各部门、车间报安全生产小组,办对各类隐患进行登记分类。5.2.2.2 报告形式5.2.2.2.1 报告一般采用书面形式,特殊情况可采用口头报告。5.2.2.2.2 书面报告报告人要把隐患地点、事故隐患内容、拟采取措施建议、报告人姓名、报告接受人姓名、报告时间等写清楚,一式二份,一份交安督办,一份部门自己留底备查。(详见隐患报告登记表)522.2.3单位各班组进行的专业安全检查和各部门进行的安全检查中发现的事故隐患也应同时报告安全生产小组进行登记备案。5.3隐患的整改和验收1.1.1 车间发现或接到员工事故隐患报告后,应立即按照隐患排查领导小组的职责分工组织本单位专业人员对隐患进行核实,并在24小时内作出书面整改意见。各部门自己能够解决的隐患应立即整改;需其他部门协助解决的,能自己联系解决的自己联系解决,不能自己联系解决的,应立即报安全生产小组,根据隐患的种类移交给相关职能部门,由各职能部门负责进行整改并且对隐患的整改进行全程跟踪监控。1.1.2 对于重大事故隐患由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制定并实施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在事故隐患治理过程中,事故隐患部门应当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发生。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办应进行监控。5.4 档案建立安督办应对各类人员查出的事故隐患进行登记,按照事故隐患的等级进行分类,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5.5 奖惩5.5.1 报告隐患事故的数量和质量作为年终评先进的重要依据。5.5.2 根据隐患事故的大小及其危害程度,对隐患发现者进行10-200元的奖励,奖励采用现金兑现,由安全生产小组申报,总经理批准后实施。5.5.3 各班组对员工上报的事故隐患,不整改或不上报的,一旦发现按情节严重对部门和相关责任人罚款100300兀。5.5.4 对发掘事故隐患不力,而又发生事故的部门将按照本单位工伤事故管理规定中罚款金额的两倍进行处罚。5.5.5 发现了事故隐患因未及时整改,报告人也没继续上报而导致事故的发生,将对发生事故的班组按照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中罚款金额的两倍进行处罚,对责任人将从重处理,报告人不承担责任。5.5.6 对报告人特别是越级上报的人员,进行打击报复的或有此嫌疑的,一经查实报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处理。6附则5.5.7 度自批准之日起实施。具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设备和设施的安全管理制度第一条具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的确定:1、有易燃、易爆发生火灾危险的场所;2、有易漏电、触电伤人危险的场所;3、有易高空坠落危险的场所;4、有易发生噪音、辐射、高温的场所;5、其他容易致人伤害、发生事故频率较高的场所。第二条安全生产管理科应当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并在进行三级教育时应向员工如实告知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以及事故应急措第三条集团购置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