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企业专题党课讲稿.docx
2025年企业专题党课讲稿同志们:2025年全国两会是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关键阶段召开的重要会议,既总结经验,也擘画未来。政府工作报告中,“高质量发展''和"新质生产力”成为核心关键词。“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国务院总理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要求,要“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会议强调了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民营经济发展、产业升级等核心议题,为企业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公司的党员干部、管理者,我们必须深刻学习领会“两会”精神,结合实际,找准定位,抢抓机遇,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我今天的党课主题是:“深刻领悟全国两会精神,凝聚以学促干的磅礴力量,驱动公司高质量发展”。一、深入学习全国“两会”精神,确保高质量发展的方向不偏离。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继续推进高质量发展,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国家治理能力。对企业而言,就要准确把握政策导向,寻找产业发展突破口、立足点,从而确保企业发展与国家战略方向一致。一是学政策。作为企业的党员干部必须全面、系统学习全国“两会”精神,尤其是涉及经济、社会、民生、生态等多个领域的理论和政策要求。要以“三会一课”为载体,深入学、系统学、全面学。企业2025年的发展规划和产业发展目标要结合全国“两会”精神进行修订和制定。二是抓机遇。从2025年发展情况来看,国家在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作为企业,我们要主动积极研究相关政策、深入分析发展情况,要对各产业进行详实的了解。确定好发展方向,最大限度争取政府扶持,企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在符合国家发展战略的前提下实现新突破。三是强执行。政策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因此我们要有狠抓落实的决心和干劲,确保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国“两会”精神等落到具体工作中。要通过考核和监督机制,定期对工作落实进行考核检查,对政策落实的效果进行全面估评,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能够在公司内部有效实施,真正发挥引领公司高质量发展的作用。二、深入学习全国“两会”精神,确保公司核心竞争力持续增强。应时而变,应市而变,是企业的生存哲学。作为企业的党员干部,我们要有顺应变化和动态调整的思维,向公司内部深挖潜力,转变发展模式、向外不断创新市场,确保公司核心竞争力持续增强。一是立足主责主业。公司要清晰自身的核心业务方向和核心产业发展,摒弃盲目扩张的思维,集中资源和力量深耕主营业务,提升专业化、精细化水平,增强市场竞争能力,要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指引,立足主责主业不断创新壮大。二是驱动产业升级。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已经来临,抓住就是机遇,放弃就会面临淘汰,我们必须加快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推动传统产业与新兴技术深度融合,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附加值,用全国“两会”精神不断引领公司深入推进2025年各项工作目标任务,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三是推动品牌建设。品牌是公司对内凝聚力量、对外宣传推广的核心要点,我们要聚焦公司产业的各项品牌,结合当前发展形势和变化,持续推动品牌建设。当下,在国内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品牌影响力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要通过技术创新、质量提升和市场推广等方式,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品牌,提升市场认可度。三、深入学习全国“两会”精神,确保创新动能有效激发和转化。2025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强调,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企业要在科技创新方面承担更大责任,加快技术突破和成果转化,由此可见用创新推动成果有效转化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一是增强研发投入。长期发展是企业终身追求的目标,公司在发展中必须保持动态,要牢固树立长期发展观念,加大对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投入,建立健全企业自主创新体系,提升科技自立自强能力。除此之外,要多产业板块联动发展,重视对产业的“延链、补链”,更要推动产业“强链”,而这些都需要公司增强对产业的研发投入。二是增强产业考核。2025年,我们要坚持把年终考核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聚焦月度、季度、年度目标完成情况,认真分析各部门、各单位在工作中履职尽责情况,对标同行业最优指标,用好考核指挥棒,逐项梳理分析短板弱项,逐一查缺漏补,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加强沟通衔接,畅通评估信息渠道,在内部挖潜上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降成本,确保205年各项工作取得新成绩、再上新台阶。三是增强纪律建设。对照党纪检视行为、沁润心灵、洗涤灵魂,在工作上、生活中不断校准价值坐标,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政治定力、道德定力和工作定力。始终当党规党纪的维护者、坚守者和模范者,在工作中生活中以实际行动捍卫共产党人的良好形象和人民公仆形象。坚持以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学习教育为契机,强化廉洁之心,坚定理想信念、守好底线不触红线,做到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扰、不为权所迷,始终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持续推动党风廉政建设、作风建设纵深推进和开展。同志们,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关键在行动,重点看思维。我们要坚定信心,紧抓机遇,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和更加务实的行动,深化对企业重要地位的认识,深化对企业党的建设重大意义和目标任务的认识,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以“拼”的姿态,“冲”的速度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2025年清明节前集体廉政谈话提纲同志们:又是一年清明时节。清风寄哀思,廉洁守初心。清明节作为缅怀先人、慎终追远的重要时点,不仅承载着中华文化的深厚情感,更是考验党员干部作风纪律的重要节点。节日期间,一些隐性变异的“四风问题容易滋生蔓延,部分干部思想松懈、纪律意识淡薄,容易突破纪律防线。为此,开展这次集体廉政谈话,既是一次节前提醒,更是一次心灵洗礼、作风警示,旨在推动广大干部筑牢思想防线、严守纪律规矩,在节日期间守住“廉关”、不越“雷池一是要把安全文明“紧紧抓在手上”清明祭扫是传统习俗,更是安全工作的重要环节。尤其当前正值春季干燥期,野外火源管理成为安全防控的重中之重。各单位要认真组织开展节前安全排查,尤其针对山林墓区、交通要道、办公场所等重点区域,加强隐患整改,做到不留死角、不存盲区。要深入宣传文明祭祀理念,倡导网络祭扫、鲜花祭祀、家庭追思等绿色方式,带头摒弃焚烧纸钱、燃放鞭炮等陋习,真正做到文明祭祀、安全祭扫、生态祭祀。要切实增强“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意识。节日期间,出行增多、聚会频繁,要严格落实值班值守制度,保持通讯畅通、信息灵敏、应对及时。要带头遵纪守法,坚决杜绝酒驾醉驾、聚众赌博等违法行为,守住底线、不碰红线。要教育引导干部职工自觉抵制各类诱惑,营造风清气正、简朴文明的节日氛围,让清明真正回归缅怀先人、砥砺品行的本质内涵。二是要把上级要求“件件落到实处”节日期间是违反纪律行为的高发期,更是落实规矩意识的“试金石”。当前作风建设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个别党员干部仍抱有侥幸心理,在私底下“搞变通”、在细节上“打擦边”。对此,各级干部要时刻保持高度警醒,始终绷紧纪律之弦,切实把制度规定转化为自觉行动,做到不越界、不逾矩。要紧盯“关键人”“关键事”“关键节点”,深化廉政风险防控,强化警示提醒和预警防范。特别是涉及财务、采购、资产管理等重点岗位,要通过谈心谈话、廉政提醒等多种形式,防止节日“红包”变异、“人情”腐蚀、“请吃”升级,切实将纪律的“笼子”扎紧扎牢。对于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要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坚决防止小节演变为大错、小事积成大祸。要把“令行禁止”体现在具体行动中。无论是值班执勤、请示报告,还是出行安排、公务接待,都要严格遵守规定要求。严禁以“调研”“检查”等名义变相聚餐;严禁借节日之机违规收送礼品礼金、接受宴请;严禁组织、参与封建迷信活动。要以“零容忍”的态度严查“四风”隐形变异问题,推动节日纪律要求真正落地见效。三是要把清正廉洁“时时放在心上”清明节之“清”,贵在廉洁自律;清明节之“明”,重在心中有戒。节日不仅是感恩追思的节点,更是内省自警的契机。干部要在“清明”之意中涵养品格,在“慎终追远''中强化纪律意识、道德修养,守住心中的那份清白与清醒。权力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为民谋利,也可能被滥用谋私。我们每一位党员干部都要时刻牢记职责使命,常怀敬畏之心,常思贪欲之害。要树牢正确的权力观、利益观和政绩观,自觉把公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用之为民、行之有据、慎之又慎。不能因为节日来临而放松警惕,更不能在“人情''幌子下放纵私欲。要清楚哪些场合不能去、哪些饭局不能赴、哪些礼品不能收、哪些亲友不能纵,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生活中要谨慎交友、洁身自好,工作中要公私分明、秉公用权。干部不是生活在真空中,但必须要做到洁身自好、慎独慎微。要坚持严管就是厚爱、监督就是保护的理念,把他律转化为自律,把规矩当成习惯,把纪律融入血液,让清廉成为一种日常的品格。同志们,节日是放松的节点,但不是放纵的时机;是休整的时光,但更是守纪的考场。廉不廉,看过节;严不严,看节点。让我们以此次谈话为契机,把清明的清气、明志、正风融入内心、落实行动,在节日中守住初心、严守底线、擦亮底色,共同营造风清气正、廉洁自律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