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一季度开门红会议上的讲话.docx
在市一季度开门红会议上的讲话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市一季度工作总结暨开门红表彰大会,主要目的是回顾总结一季度的工作成绩,表彰先进,分析当前形势,安排下一阶段的工作任务,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力保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一、一季度工作回顾【一)经济指标完成情况1 .经济增长稳中向好。一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个百分点,经济增长稳中向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农业生产保持稳定,粮食总产量同比增长*%。2 .财政收入平稳增长。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亿元,同比增长*%。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亿元,同比增长*%。财政收入的平稳增长,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财力保障。3 .固定投资一直不间断扩大。一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其中工业投资同比增长*%,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重点项目建设进度顺利,共计完成投资*亿元,占年度具体落地实施计划的*%。4 .消费市场活力增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消费市场活力增强。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电子商务交易额同比增长*%,新兴消费模式不间断涌现,消费结构一直不间断优化。(二)重点项目推进情况1 .重大项目加快推进。一季度,全市重点项目建设进度顺利,共启动重大项目*个,总投资*亿元,已完成投资*亿元,占年度具体落地实施计划的*虬其中,*工业园区项目、*高铁站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进度顺利,为全市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2 .基础设施不间断完善。城市道路、供水、供电、燃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城市功能不间断完善。*大道扩建工程、*桥梁建设项目等一批重点基础设施项目顺利落地实施,城市面貌焕然一新。3 .民生工程扎实推进。教育、医疗、住房等民生工程扎实推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间断增强。*中学新校区建设项目、*医院扩建工程等一批民生项目顺利落地实施,教育医疗资源供给能力显著提升。(三)产业发展亮点纷呈1 .工业经济平稳增长。工业经济平稳增长,产业结构不间断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加快推进,园区企业数量和产值实现“双增长”。2 .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金融、物流、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物流园区、*信息服务中心等一批重点项目顺利落地实施,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间断提升。3 .农业现代化水平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不间断提升,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全市粮食总产量同比增长*%,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同比增长*%。*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加快推进,农业产业链条不间断延伸,农民收入一直不间断增加。四)改革创新成效显著1 .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营商环境不间断优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新突破,“放管服”改革一直不间断深化,企业开办时间进一步压缩,市场主体活力不间断增强。2 .科技创新能力一直不间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一直不间断提升,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显著。全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家,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同比增长*%。*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加快推进,创新创业环境不间断优化。3 .对外开放水平不间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不间断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全市实际利用外资*亿美元,同比增长*%;进出口总额*亿元,同比增长*%。*自贸区建设取得新进度,对外开放平台作用进一步发挥。【五)社会事业全面进步1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教育资源供给能力显著提升。全市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所,新增学位*个;新建、改扩建幼儿园*所,新增学位*个。*教育集团成立,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不间断扩大。2 .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不间断提升,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一直不间断提高。全市新建、改扩建医疗机构*家,新增床位*张;引进高层次医疗人才*名,医疗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医疗健康产业园区建设加快推进,医疗健康产业发展前景广阔。3 .文化体育事业繁荣发展。文化体育事业繁荣发展,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全市新建、改扩建文化体育设施*个,举办各类文化体育活动*场次,参与群众达*万人次。*文化艺术中心、*体育馆等一批重点项目顺利落地实施,文化体育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六)生态环境一直不间断改善1 .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不间断加强,环境质量一直不间断改善。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地表水环境质量达到或优于In类水体比例达到*%,水环境质量显著提升。2 .绿色低碳发展深入推进。绿色发展深入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取得新成效。全市新增绿化面积*万平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资源利用效率不间断提高。*生态园区建设加快推进,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3 .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生态宜居环境不间断优化。全市新建、改扩建生态公园*个,新增生态景观带*公里;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活动*场次,参与群众达*万人次。*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取得新进度,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不间断提升。二、当前形势分析一面临的机遇1 .国家政策支持。国家政策支持力度不间断加强,为我们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中央和省市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措施,为我们加快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2 .区域发展优势。我市地处交通要道,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物流发达。随着国家和省市对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深入落地实施,我市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凸显。3 .产业发展基础。我市产业基础雄厚,产业链条完整,具备较强的产业竞争力。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深入推进,我市产业发展潜能巨大,前景广阔。(二)面临的挑战1 .经济下行压力。当前,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强,市场需求不足,企业经营困难增多。我市经济发展面临一定的挑战,需要我们保持清醒头脑,积极应对。2 .资源环境约束。我市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有限,生态环境保护任务艰巨。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资源环境约束日益突出,需要我们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推进绿色发展。3 .社会整治管理难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会整治管理面临新的挑战。人口流动加剧,社会矛盾增多,公共服务需求不间断增加,需要我们创新社会整治管理方式,提高社会整治管理水平。三、下一阶段工作安排【一)坚持稳中求进,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1 .保持经济平稳增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每一项工作,力保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加强经济运转监测分析,及时解决经济运转中的突出问题,力保经济运转在合理区间。2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强工业技改投入,推进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提升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推进农业现代化,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3 .强化创新驱动发展。强化创新驱动发展,加强科技创新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推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二)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动力活力1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优化营商环境。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简化行政审批流程,提高政务服务效率;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增强国有企业市场竞争力;推进财税金融体制改革,防范化解金融风险。2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强与国内外先进地区的合作交流。积极融入国家和省市开放发展战略,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合作,拓展国际市场;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投资。3 .加强区域合作交流。加强区域合作交流,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加强与周边城市的产业对接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强与国内外先进地区的合作交流,学习借鉴先进经验,提升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功能品质1 .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交通便利性。推进*高铁站、*高速公路等重大交通项目建设,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强城市道路建设,优化城市交通网络,缓解城市交通拥堵。2 .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承载能力。推进城市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等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城市运转安全;加强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提升城市防洪排涝能力。3 .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打造宜居宜业城市环境。加强城市公园、绿地、广场等公共空间建设,提升城市绿化美化水平;推进城市老旧小区改造,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提升城市整治管理水平。(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1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推进农村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农村生态环境质量。2 .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现代农业产业,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农业、高效农业;加强农产品加工流通体系建设,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3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加强城乡产业对接,推进城市产业向农村延伸;加强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推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五)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绿色发展L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提升环境质量。加强大气污染防治,推进节能减排;加强水污染防治,保障水环境安全;加强土壤污染防治,推进土壤修复整治管理。4 .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推进绿色发展,促进经济社会长久健康发展。加强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进绿色产业发展,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加强生态建设,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5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推进生态文明宣传教育,营造全社会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氛围;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完善生态文明考核评价体系;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六)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1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提升教育质量。加强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素质;推进教育改革,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2 .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加强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加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3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升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养老服务水平。(七)加强社会整治管理创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1 .创新社会整治管理方式。创新社会整治管理方式,提升社会整治管理水平。加强社会整治管理体系建设,完善社会整治管理体制机制;推进社会整治管理信息化,提升社会整治管理智能化水平;加强社会组织建设,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整治管理中的积极作用。2 .加强社会矛盾化解。加强社会矛盾化解,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完善社会矛盾排查化解机制,及时发现和化解社会矛盾;加强信访工作,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整治管理,维护社会治安秩序。3 .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