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docx
“十五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人民满意交通。以加快建设国家主干道综合交通物流枢纽为方向,全面落实交通强国战略,深度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一带一路”和“省会经济圈”发展战略,支撑成为半岛城市群向北联系京津冀、东三省互动门户、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北部出海门户,南连沪浙苏、东融青烟威、西进省会圈,为建设“现代化富强”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二)基本原则L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既要围绕国家“交通强国”战略部署、环渤海区域建设、一群两心三圈,落实省交通运输厅和市委市政府对交通运输发展要求及全市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需求。又要梳理市交通运输发展中存在的关键不足与短板,立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交通强国和调整运输结构,聚焦交通运输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主要矛盾,推进建设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尽快补齐发展短板,要把近期的问题解决与长远的健康发展有机统一,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2 .坚持系统谋划和重点聚焦相结合。交通运输中长期发展规划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交通运输行业的各个方面,要着眼于综合立体交通网的建设,统一规划布局各种运输方式,使交通基础设施能力适度超前。“十五五”期重点任务,既要做好系统谋划、统筹布局,更要突出关键短板和重点领域,集中力量实现五年期间内的重点突破,推动市交通发展五年面貌大改变。3 .坚持以人为本和创新发展相适应。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便民、利民、惠民为宗旨,聚焦民生领域,更加注重公平与普惠。提供多样化的出行选择,提升综合运输的安全应急保障能力和运输效率,满足多层次运输需求;不断创新发展理念,结合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的发展要求,推动现代信息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广泛应用,以智慧化带动交通运输现代化;加快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研究和推广应用,转换增长动力。4 .坚持一体化发展和融合发展相衔接。统筹铁路、公路、港航、民航、综合交通枢纽等一体化发展,加强各类要素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和各种运输方式有效衔接;注重发展战略、空间布局、建设规划的统筹管理与衔接,推进“多规合一”“多规融合”;加强交通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产业规划、城市规划、环保规划、区域规划等的衔接,强化交通与物流、旅游、装备制造等产业的融合。5 .坚持长远规划和近期落实相统筹。市综合交通运输中长期暨“十五五”发展规划既要谋划好至2035年综合立体交通网的建设,实现交通现代化,提高规划的前瞻性、引领性,还要加强对“十五五”期重点任务、重点项目的安排,强化规划落地,为交通强国建设开好局、起好步。(三)发展目标1 .总体目标围绕建设“国家主干道综合交通物流枢纽”的总体目标,建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形成“融入京津冀、贯穿南北中、连通环渤海、衔接关内外”的交通通道,实现“人享其行,物优其流”,全面支撑和引领“现代化富强”建设。(1) “三网五通道”的基础设施主骨架基本建成。“三横两纵”综合运输通道布局更加完善。构建“两横一纵”高速铁路网、“一横三纵N连”普速铁路网,“四河通航”水路网,“六横三纵两环”高速公路网以及外联内畅的普通公路网,实现县县三高速、镇镇高等路,建成“十二大跨黄通道”,形成互联互通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2) “陆海空立体发展”的国家主干道综合交通物流枢纽城市基本建成。陆(站综合客运枢纽)、海(海港)、空(大高运输机场)齐头并进,建成“一主五辅九站”综合客运枢纽和“一核三区五心”的高效物流园区。港口发展实现“四港联动”,多式联运助力“通亚达欧”,打造成为区域物流中心。(3)高质高效的运输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基本建成高品质多样化的国内客运、便捷舒适的城市公共交通和公平普惠的城乡客运服务网络。”陆铁海空多式联运”货运体系形成,运输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初步建成“2个交通圈”,综合交通运输服务更加便捷高效。“123市外交通圈”:周边城市1小时交通圈,省内2小时经济圈,京津冀、长三角及临省重要城市3小时交通圈。“112市域交通圈”:市中心到其他区县1小时直达、相邻区县1小时直达、所有区县间2小时直达。(4)可持续的支撑保障能力显著增强。交通安全应急保障能力显著提升,智慧交通建设取得成效,绿色交通体系和现代化治理体系基本建成。2.具体目标(中长期)(1)建设高品质的快速网。高速铁路从“一”到“六”、从“一横”到“两横一纵”,里程从20.8公里增加到216公里,“六高”为济青高铁、济滨高铁(德滨高铁)、京沪高铁辅助通道(环渤海高铁)、滨临高铁;高速公路从“七”到“十三”、从“三横一纵”到“六横三纵两环”,里程从366公里增加到677公里;完成大高运输机场的改建。(2)打造高效率的干线网。普通铁路达到525公里;普通国省道达到HOO公里,且均达到一级及以上技术水平;“一港四河六港区”港航布局基本形成,“四港联动”发展模式高效运转。(3)完善广覆盖的基础网。铁路专用线达到“十七专线”;城市轨道交通建成1号线;“四好农村路”建设实现县道二级及以上比例达到66%,乡道全部达到三级及以上;各区县至乡镇实现二级及以上公路连通,相邻乡镇之间实现二级及以上公路连通;IO0%以上行政村实现6米以上公路通达;优良中等路率达到95%以上。(4)打造更便捷的服务网。综合交通出行信息服务中心城区覆盖率达到80%,综合运输网络售票服务覆盖率达到100%,基本实现城际客运、城市公交等客运协同调度平台化。城际(市域区县间)、城区、城乡、镇村公共交通(公交)出行分担率分别达30%、30%、25%、15%;新增和更新公交车辆新能源占比100版大幅度提高市民公交出行比例。市综合立体交通网发展指标分类序号指标单位202020252035里程1的孱总里程公里330.1587.87412公里20.8170.82163普通铁路公里309.34175254一二里弓公里17262217850:5高速公路公里366.5589G776农村公路公里158951614016007城市轨遒交通里程二甲OO268公里O74117比79普逋国省道一级占比%52.6%.63%100%IO县道二级及以上占比%41.8%53%66%Il乡道三级及以上占比%30.6%40%100%12行政村6米以上公路通达比例%o%100%.13运输机场数也个O1114通用机场数出个12415铁路专用线数也条6101716琮合交通枢现个15617港区作业区个71013覆盖18高速县区陵盖县县双高速县县三Ift速(除沾化国)19乡镇30分钟上高速20育快站IK务县级行政中心60分钟上高铁二、中长期发展规划(一)构建支撑“现代化富强”发展的交通运输新格局L积极融入国家主轴和省内主骨架的交通新格局。全国综合立体交通网”6轴7廊8通道”建设的大格局下,市位于六条主轴之一的京津冀-长三角主轴,在全省“四横五纵沿黄达海”十大通道中,位于鲁北通道、滨临通道、京沪辅助通道以及沿黄达海通道四大通道的交汇处,同时位于京津冀协同发展及省会经济圈的双重辐射圈层之中。市要与国家和省内运输通道新格局充分衔接,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存量提升增量,连通京津冀与长三角重要城市和省内各地市,切实提升全市对外开放格局;同时要连接主要陆路、海上和航空口岸,连接周边及市内重点经济区、重要工业和能源生产基地,各种交通方式有机衔接和相互协调,加快建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2.加快构建“三横两纵”市域运输通道。以市区为核心,按照北接京津冀、南连沪浙苏、东融青烟威、西进省会圈的发展方向,构建形成“三横两纵”市域运输通道,为市经济社会发展发挥支撑和引领作用。“三横”综合运输通道L横一:北部沿海通道.通道东起喊海.向西至JS州方向.经过无t.沾化,液城,通过规划与环瀚海区域.京津典城市群快速联接.由荣乌高速,浅德高速,淀州港航港高速,G228.G34O.G516贯彻2横二:济演.德流通道.以滨州城区为中心.滨州境内流城、阳信,忠民通过馅流高扶.济流高铁等并入全国高铁高速M向西可达石家庄.太原等城巾.由德淡高铁.济流高铁.德大铁路.高声至南河Ift速.东昌Ift速.C220构成3.慎三:济青通道.东起存岛.向西至济南等省域城市.滨州境内经过博兴和邹平.可通过郑济高铁.济广高速等并入全国高铁高速网.向西可达中原城市群,郑州,西安,兰州以及更远方向.由济齐高铁,青银高速.济南至高?F高速,长深高速.桓台至邹平Ift速.G308文石线构成,“两纵”综合运输通道L纨一:邹惠阳无通道.经过无株.阳信,惠民、邹平.主要通过庆云至章丘府速公路和国省干道将流州巾域西腓城镇连接,由庆云至章丘Ift速.G339.G233构成2纵二:欣临通道.北起流州港,向南经过北海经济开发区,无标.沾化.流城.博兴至淄博.临沂方向以及连云港等城市.进而与长三角等城市群快速连接由京沪高铁辅助通道.流临高铁,小沾铁路.泊港铁路.浦东铁路、长深高速,流荣高速,奉滨高速,沾临高速构成二3.构筑“四港联动”发展新格局。按照“陆海统筹、港城融合、区域联动”的原则,通过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以多式联运为基础,借力黄骅港综合大港优势,统筹港、套尔河港、小清河港联动发展,形成以港为核心港口,套尔河港、小清河港为地区性重点港口的港口集群与黄骅港等外部港口的“四港联动”发展模式。一是要构建“一港两域三区多节点”港口集群,确立港口与腹地通道,形成港口群、产业群协调发展模式;二是形成内外双循环联动体系,推进集群内外双循环联动发展,实现港口集群与黄骅港等外部港口的信息联网、业务联动、政策联动。市要加快整合港口资源、完善互通体系、重塑运输结构,逐步实现“四港联动”。通过“四港联动”战略实施,构建四港之间、港口与腹地企业和与外部港口之间的循环联动体系,对打造有特色、竞争优势的港口集群,重塑交通运输体系,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促进“向海向洋向未来”开放发展、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二)打造支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综合立体交通网1 .打通市域对外联系外循环(1)高速铁路“两横一纵”。加快推进既有快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完善快速网络功能,不断提高运输效能;规划建成“两横一纵”的高铁网,形成能力充分、快捷高效、布局合理的高速铁路网络布局。“两横”:济滨高铁+德滨高铁、济青高铁。“一纵”:京沪高铁辅助通道(环渤海高铁)+滨临高铁。(2)普通铁路“一横三纵N连”。推进普速铁路的新建改建,提高运输效率,形成“一横三纵N连”的普通铁路网络布局。“一横”:德大铁路。“三纵”:博小铁路+小沾铁路+泊港铁路、黄大铁路、淄东铁路。“N连”:十七条铁路专用线。(3)高速公路“六横三纵两环”。立足提升品质、完善路网,加快推进高速公路建设。规划建设济南至高青、沾化至临淄、庆云至章丘等高速,形成“六横三纵两环”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