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营商环境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docx
-
资源ID:1861968
资源大小:69.18KB
全文页数:8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9金币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十五五”营商环境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docx
十五五营商环境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戈I第一章规划背景第一节"十四五发展基础“十四五"时期,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全面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切实增强深化"放管服效”改革的行动自觉,从更高站位加强优化营商环境的顶层设计,对标先进、锐意改革、奋勇争先,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系列举措落地见效,大力推动政府职能深刻转变,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建构。不断强化信用基础设施建设、拓展信用信息应用场景,全面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市在全省率先启动两个健康”示范市创建、设立“企业家节放管服效”改革走在全省前列,"护航""暖心""清风"三项工程深入实施,"五位一体"服务机制被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市连续3年在全省营商环境评价中综合排名位列第三,企业满意度水平连续三年全省排名位列第一,各类市场主体数量翻了一番多。一、总体情况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坚持高位推动、协调推进,建立较为完善的市县两级社会信用体系和营商环境建设领导体系。成立了高规格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为组长,办公室设在市发展改革委,与市委营商办合署办公。领导小组定期召开由常务副市长担任召集人的联席会议,协调解决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建立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络员、督查通报等制度。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纳入"十五五"规划、政府工作报告、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年度计划和全市重点改革事项,制定实施了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考核办法(试行),实施“三挂钩"考核制度,作为全市重点工作强力推进。大力推进各类诚信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树立诚信典型示范,注重正面宣传引导,倡树"以诚待人,实干兴业,信以立身"的社会新风,培育形成“诚信"社会信用文化氛围。优化营商环境成为"一把手”工程,在全省率先成立由市委书记任主任,其他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和市委副书记任副主任的高规格市委营商环境建设委员会,设立市委营商办和市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中心,各县区也都成立完善了相应机构,形成了强有力的改革推进机制。创建了服务管家、营商环境监督员、首席金融服务员、法律服务专员、警务专员“五位一体"的服务机制,全省率先启动"两个健康”示范市创建活动,建立"1+N"政策体系,形成市县两级党政领导联系民营企业(商会)制度。先后发布了市优化营商环境实施细则,出台了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和年度实施方案,制定中共市委办公室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激励与责任追究实施办法的通知(鹤办(202214号),实行评价结果与绩效奖励、评先评优、干部考核三挂钩。通过制定方案落实推进、重点指标整改提升、组织开展评价引导等措施,加大协调督促力度,营商环境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市场主体活力不断激发。深入实施"一窗通办"、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多证合一"、”先照后证、"证照分离"、企业名称自主申报、企业住所(经营场所)承诺制、经营范围登记规范化、简易注销等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大幅压缩许可事项办结时限。构建市县一体化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交易项目全过程透明化运行,全省率先取消招标文件费,招标采购的"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持续破除。搭建了全省首个市级普惠金融共享平台,自2019年9月份试运行以来,13家银行机构上线产品87支,累计授信27.5亿元。金融保障政策措施不断完善,金融服务质效显著提升,金融服务体系日益健全,普惠金融试点市建设成效凸显。"十四五”期间,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10.63万户,较“十二五"期末,总量由5.71万户增至13.72万户,2025年全市实有和新设市场主体增速实现两个全省第一,每千人拥有市场主体户数由35户增至88户。政务服务效能不断提升。不断完善政务服务体系,创新服务模式,推动大数据与政务服务应用融合。"智约鹤城”精准预约系统荣获20192025年度数字政府建设卓越实践奖、政务数据中台荣获20252026中国大数据产业创新应用样板工程、不动产登记"家门口办证""交房即拿证"荣获2026中国信息化数字政务创新奖。全国首创党政服务平台,在全省率先一体化推进投资项目审批“容缺办理+多评合一"模式,实施"多规合一'的一张蓝图","互联网+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一体化全程服务经验在全省推广。打造“鹤必达"政策直达平台,让惠企政策一键直达。市税务局推出远程鹤小淇帮力、服务,快速解决纳税人遇到的各类问题。不断推进各类数据库建设,已完成2大基础库(人口库、法人库)、7大主题库(公共交易主题库、普惠金融主题库、事项主题库、办件主题库、一件事主题库、材料主题库、效能评估主题库)建设,累计汇集数据分别达到3000万条和5000万条。截至目前,市本级2118项政务服务事项中,2048项实现了"最多跑一次",占比96.69%,其中1790项实现"一次不用跑";2103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可办"。在政务服务大厅设立7×24小时自助服务区、"老年人服务专区",实行"朝九晚五"、"5+X”工作制,不断优化服务方式。持续推动市县两级实体政务大厅规范化建设,完善乡村两级便民服务中心(站点)建设,实现了政务服务市县乡村全覆盖。安商、亲商、重商氛围日益浓厚。在全省率先启动新时代民营经济“两个健康”示范市创建,深入推动护航暖心"清风"三项工程,设立市企业家节",建成"鹤商家园”。2018年至2025年在全省营商环境评价中我市政务服务指标连续三年全省排名第二,企业和群众满意度、获得感明显增强。法治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出台了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构建市企业破产常态化府院联动机制实施意见(试行)、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破产程序中处置不动产登记事项若干问题的办法(试行)、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优化破产企业退出市场相关工作的办法(试行)等多个文件,建立了制度化、常态化的企业破产府院联动机制,成立市破产管理人协会,不断完善破产配套制度。制定了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规范执行案件移送破产审查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破产程序中网络拍卖财产工作方法(试行)、市中级人民法院企业破产案件关联企业实质合并破产工作指引等多项制度,完善破产审判工作机制,使企业资产实现重新配置和优化组合,提高了破产案件办理效率。成立破产合议庭,充实破产审判力量,促进破产案件专业化审理,压缩破产快审程序平均审限时间。完善建设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将诉前调解、委托鉴定、财产保全、电子送达、集中扫描等各项功能集中到诉讼服务窗口。建立示范判决机制,通过繁简分流提高审判效率。严格落实五位一体"服务人员服务企业制度,全市法院共有198位法律服务专员与服务管家,为企业或商会进行一对一的常态化法律服务。建立典型案例定期发布机制,通过以案释法,强化群众法制和维权意识。社会信用支撑体系初步建立。出台了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实施方案、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加强政务诚信建设实施方案等系列制度文件,信用制度体系不断完善。研究制定了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重点工作的通知、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提升我市城市综合信用指数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形成了信用信息全量归集的态势。建成了覆盖全市的"一网三库一平台'的公共信用信息交换共享平台,具备共享目录、信用查询、联合奖惩、信用修复及异议处理5项核心功能,按需提供“一站式"查询,并可生成信用查询报告。全面推进公共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实现了纵向与国家、省及县区的贯通,横向与市级各行政事业单位的互联,目前市信用平台已归集各类信用信息8683万条。"信用"网站开通了新闻动态、政策法规、信用共建、信用公示、联合奖惩、专项治理、行业信用、信用服务、"信易+等十余个栏目。市场监管不断增强。制定了统一的监管事项清单,完善了检查对象名录库和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将市场主体和监管对象全部纳入检查对象名录库,将所有相关的执法类公务员、具有行政执法资格的工作人员和从事日常监管工作的人员纳入名录库开展动态管理。"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面推行,在全省率先制定了部门及部门联合的"双随机、一公开"检查流程,建立了"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联席会议制度,夯实了跨部门监管基础,建立全市统一的监管平台,执法过程全程记录,检查结果录入系统、统一对外公示。115个事项纳入双随机抽查并对社会公示,市场监管领域双随机覆盖率达到100%。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初步建立,重点在40个行业领域实施信用分级分类监管。"互联网+监管"和智能化监管取得明显成效。细化了各类涉企行政检查和行政处罚的要求,在依法履职、规范执法、保障企业合法权益、开展创新监管等方面提供具体行为指引,限定了自由裁量权。实行包容审慎监管,建立了行政处罚免罚清单,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实施首次轻微违法行为免予行政处罚。统筹配置行政执法职能和执法资源,整合精简执法队伍,减少执法主体和执法层级,设立了五大执法机构。制定信用修复政策流程指引,积极实施信用修复。信用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在金融信贷、交通出行、购物消费、文化旅游等领域开展信用信息应用。在日常监督管理、行政许可、政府采购、项目招标、信贷支持、资质管理、环境监管、财政资金补贴、政策资金支持、评先评优等方面,将企业信用记录作为先决条件和重要依据,对守信企业给予优先扶持、简化审核流程、授予荣誉称号等激励措施,对失信企业限制参与政府采购、招标投标、财政资金补贴等公共服务项目,实施联合惩戒。通过"信用网站、电视、报刊、广场屏幕等多种形式定期发布红黑榜,2015年以来已联合发布6批次。同时,在食品安全示范街'、"文明经营诚信示范街等活动中开展商户文明诚信等级评定。二、存在问题当前经济社会进入更高质量的发展阶段,产业结构加快升级,发展动能加快转换,科技创新日新月异,市场主体更加活跃,民营经济占比达到80%o"十四五”期间,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营商环境的改善优化,强化系统整体设计,注重扎实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正在积极争创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连续三年在全省营商环境评价中名列第三。但对标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要求、人民群众期盼,对照国内国际一流标准和先进水平,市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营商环境仍有较大提升空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方面:信用基础建设和运行机制不完善,信用数据质量不高,信用信息归集与共享能力不足,守信践诺意识有待提高,社会信用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匹配"言用分级分类监管基础薄弱、覆盖领域不广,失信违法成本过低,信用联合惩戒机制亟需加强;信用创新应用能力不强,"信易贷"平台使用有限,"信易+"应用场景有待扩展,信用体验感获得感不强;信用服务市场发展滞后等。营商环境优化方面: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有待进一步强化深入,部门之间信息互联互通、共享开放程度还不够,如信用联合奖惩系统与政务服务平台、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融合程度不够,信用信息还不能实现完全归集;电子营业执照系统采用的是全省集中模式,较难实现跨区域、跨部门、跨领域互通互认互用。市场准入仍存在隐性壁垒,破产企业的救治与退出机制不健全,事中事后监管体系有待完善,部分审批事项环节多、时间长的问题仍然突出,政府部门服务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企业群众获得感有待进一步提升。同时,营商环境建设工作的系统性、协调性、科学性仍显不足。第二节十五五"发展形势社会信用体系和营商环境成为国家城市重要核心竞争力。十五五”时期,国内外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影响广泛深远,全球经济贸易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和世界贸易规则调整变革,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加速重构,各国对资本资源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各国营商环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