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领导权力概述.docx
国家开放大学行政管理本科行政领导学期末纸质考试资料试题:领导权力概述二、领导权力概述(一)权力的含义权力一词来源于拉丁语autoritas,它通常有两种含义:其一,权力就是意志与法令;其二,权力就是权势与权威。在中国古代汉语中,权多指衡量,揣度之意,而在庄子天运中有亲权者,不能与人柄,权即含有政治权力之意。综观古今中外对权力的研究,对权力的概念界定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种学说:第一,力量说。在社会学词典中对权力的解释是:权力是一种强制性的社会力量,支配权力的主体利用这一力量驾驭客体,并迫使客体服从自己。法国著名管理学家亨利法约尔也认为,权力是下达命令的权利和强使别人服从的力量。第二,能力说。在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中对权力的解释是:尽管对如何界定权力的概念存在分歧,但大多数分析家还是承认,权力基本上是指一个行为者或者一个机构影响其他行为者或者机构的态度和行为的能力。第三,控制说。美国学者克特巴马认为,权力是在个人或团体的双方或多方之间发生权益冲突或价值冲突的形势下执行强制性的控制。美国政治学家汉斯摩根索认为,权力是人对其他人的思想和行动的控制。第四,关系说。它将权力定义为领导过程中的关系,认为这种关系是领导权力的轴心。例如,在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对权力的解释是:权力是一个人或许多人的行为使另一个人或其他许多人的行为发生改变的一种关系。第五,零和说。它来源于博弈论。它从相排斥的意义上给权力下定义,认为权力是一个人或集团所拥有的支配他人或其他集团的力量。掌握权力的人或集团可以在损害、牺牲他人或其他集团利益的基础上,获得自己的利益,实现自己的目标。(二)领导权力的含义在综合考察已有权力概念的基础上,结合现实生活的实践,我们认为,所谓领导权力,是指领导者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运用多种方法与手段,在实现特定目标的过程中,对被领导者做出一定行为与施行一定影响的能力。这一定义大致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L领导权力的主体领导权力的主体包括党政机构的领导者、企事业单位的领导者、广大社会组织中的领导者。2,领导权力的目标国家层面上的领导权力的根本目标是要通过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令和各类政策来有效地实现国家意志。国家意志集中体现国家利益,而无论其实质上为何物,在表现形式上,它代表的是公共利益。在这个根本目标的指引下,每一个组织的领导者都必须制定并完成各自组织内部的分目标。3领导权力的作用方式领导权力的主要作用是推行政令,有强制性和非强制性两种方式。要有效地执行国家意志,领导权力推行的法律、法令和各类政策等一般都是通过强制性手段进行的。因此,强制力作为领导与管理的一种基本依靠力量,它是自始至终存在的。4,领导权力的客体领导权力的客体是那些受到领导活动影响和支配的人们,包括组织成员和领导活动所涉及的社会公众。国家权力的客体包括所有的公众以及由公众所组成的不同社会组织和社会集团,囊括领土范围内的整个社会。(三)领导权力的本质L领导权力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关系在社会关系之外是没有权力的。英国学者伯特兰罗素曾经在两个人的关系比较中论述过权力,詹姆斯伯恩斯则明确地指出权力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当然,不同的社会形态,社会关系的本质是不同的。同一种社会形态中,社会关系的具体内容也是千差万别的。社会关系决定了领导权力的内容,使领导权力主体不能为所欲为,即使他有一定程度的自由决定权,也总是有限的。2 .领导权力在本质上是一种阶级关系在阶级社会中,权力都带有一定的阶级性,反映一定的阶级关系。简言之,权力所反映的阶级关系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阶级对立关系,即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关系是对抗性的,而且有时会十分尖锐;另一种是阶级合作关系,即在本阶级内部,从总体上说是团结的,一致对外的。领导权力作为国家权力的一种,其在本质上是代表统治阶级利益的。3 .领导权力在本质上是一种利益关系利益是驱使权力主体获得权力的动机,也是权力主体在运行权力过程中所要达到的目标。权力关系的形成是以共同的利益作为基础的。一方面,权力关系的形成必须对权力运行者有利,否则,就很难有人去运行权力;另一方面,权力关系的形成必须对权力支配对象有利,否则谁都不会服从权力的指挥。尽管权力有强制性,但这种强制也必须建立在对服从者利益的最低限度的满足基础之上,否则,强制也是无效的。此外,权力关系的形成必须对社会发展有利,否则社会就不会接受这种权力关系。领导权力作为国家权力的一种,其代表的是公共利益,同时,由于领导权力在本质上是一种利益关系,其运行主体具有自身的利益追求,只有平衡自身利益与公共利益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保证领导权力的公正性、廉洁性与高效性。(四)领导权力的特征L领导权力的共性作为权力的一种形态,领导权力具有所有权力普遍存在的共同特征。(1)无形性。权力作为一种带有很强抽象性的社会现象,让人难以想象,难以认识。古今中外,在认识权力现象中,还没有任何一种学说得到普遍的接受和承认。存在方式上的无形性增加了权力的神秘感。(2)依附性。权力必须依附于一定的载体才能存在,权力载体的承担者很多,通常有人、机构、团体、阶级、政党、企业、事业、金钱、地位、知识、能力、家世、血缘、职称、年龄等。因此,要认识某种权力,就必须先认识该权力的载体。权力的载体不同,权力的性质、作用、职能都不相同。权力的载体发生变化,权力也随之而变化。(3)可塑性。权力的可塑性是指权力是由人创造的,权力系统、权力结构是由人安排的。在权力面前,人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无论权力的强制性有多大,从根本上说,它要以人的意志为转移。(4)有限性。各种权力都有其特定的职责范围和运行界限,一旦超越这个范围和界限,权力就会失效或异化。在特定的范围和界限之内,权力可以充分发挥作用,否则就会失去其应有的效力。权力职责范围和运行界限的明确界定和合理划分,是有效地运行权力的必要条件和基本保证。(5)强制性。强制性是权力的天然属性,可以说,没有强制便没有权力。权力作为一种支配力量,就是使他人的意志服从自己的意志,并且这种服从是强制性的,不必征得服从者的同意。(6)目的性。权力的运行总是与一定的目的相联系,运用权力进行统治和管理,其目的不在于行为本身,而在于实现和维护特定的利益。这一特性也包含了权力的手段性特征,即权力是实现目的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本身。(7)交换性。权力的交换性是指由于权力本身具有特定的价值且永远不会贬值,因此使得权力几乎成了一种可以交换万物的东西,这就为权力异化,包括人们经常提到的权钱交易、权权交易与权色交易等提供了可能性。(8)垄断性。权力的垄断性是指权力的所有权一方面被垄断在特定的个人与组织手中,另一方面是权力的运行范围几乎覆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权力所有人有很多机会进行行业垄断,使权力极易产生异化。(9)诱惑性。由于权力运行过程就是社会价值和资源的分配过程,领导者利用手中的权力既可以为公共利益服务,又有了牟取私利的机会。因此,权力具有诱惑性。2、领导权力的特殊性领导权力作为权力的特殊形态,还有区别于其他权力的特殊性。(1)载体的确定性。领导权力往往以特定的组织机构为载体。(2)职责范围的限制性和职权层级性。作用机制的强制性。领导权力往往具有强大的制度保障、组织保障和资源保障。(4)目的的复杂性。领导权力的目的往往是结合了组织目标与领导个人目标的复合体。这一特征又决定了领导权力具有交易的可行性及以公共目标换取个人目标的诱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