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docx
“十五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十五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是根据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编制的,主要阐明“十五五”时期全市服务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发展方向、工作重点和保障措施,引导规范服务业市场主体行为,统筹服务业发展重大战略和重大举措,是“十五五”时期我市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导性文件。一、站在新起点、擘画新蓝图(一)“十四五”发展成就“十四五”时期,市着力推动服务业总量扩大、结构优化、布局完善、体制创新,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已经形成,为开启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提供了有力支撑。规模增长贡献提升。20162025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实现年均增长8.14%,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平均增速2.94个百分点;2025年服务业增加值突破7000亿元,成为推动经济持续走在全省以及全国主要省会城市前列的主要动力。五年来,全市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8.6%,服务业吸纳城乡新增就业占全市新增就业的60%以上,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引擎、拉动投资的主领域和吸纳就业的主渠道,“服务”引领经济增长的发展格局更加巩固。发展质量不断提高。2025年,金融业成长为第三产业中规模最大的产业,占比达到18.4%;会展展览场次及面积连续多年排名全国前列;跨境电商交易额年均增长25%以上,网购保税进口累计业务总量全国第一;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从“十二五”末的19.97亿元增长到“十四五”末的212亿元;A级以上物流企业达101家,设施一体衔接、信息互联互通、运行安全高效的交通物流融合发展新体系基本形成。“只有”主题演艺公园、黄帝千古情等一批文旅融合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2025年,全市服务业税收占全部税收的70%左右,税收贡献持续增长。集聚效应日趋显现。2025年,服务业“两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4.1亿元;实现服务业增加值565.4亿元,入驻企业18255家。获批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中欧班列(中豫号)满载率、总货值等综合指标保持全国领先;获批中国O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等。全市省级品牌消费集聚区达到13个、省级旅游度假区2家;获批组建食管癌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等15个国家级研发平台,引进培育各类新型研发机构43个;止匕外,现代物流、文化创意、电子商务、服务外包等专业园区快速发展,服务业集聚、集群发展态势愈加明显。发展空间逐步拓展。市域城乡统筹方面,樱桃沟景区成为国家级乡村旅游创客基地,伏羲大峡谷、三泉湖景区等跨入4A级旅游景区行列,新郑西泰山村千稼集、巩义竹林长寿山风情古镇等成为旅游新热点,同时带动了物流业、商贸服务业城乡一体化发展。跨区域合作方面,对接长三角进一步深化,一批跨区域服务业合作项目有序推进,其中,仅2025年就与上海签约服务业领域合作项目17个,总投资额700多亿元。开放合作方面,一卢森堡“双枢纽”战略合作深入推进、空中丝绸之路综合试验区加速谋划,一些全球性展会、论坛落户等,服务业发展得到了更多开放红利。发展环境日渐完善。大力支持、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营利性医疗机构自产自用的制剂、房产、土地、车船3年内免征相关税赋。科技资源向全社会开放共享的运行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片区管理体制改革及人事薪酬改革走深走实。一批覆盖冷链供应链的操作规范和技术标准得到推广,打造了全国冷链城市配送的“标准”。中国O自由贸易试验区片区国际贸易实现“单一窗口”全覆盖。通过一系列改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充分发挥,跨境电商、现代物流、养老服务等服务业领域改革走在了全国前列,服务业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市服务业发展仍存在问题及不足。一是服务业整体规模还不够大,辐射带动能力亟需提高;二是服务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周边县(市)产业支撑作用有待巩固;三是改革任务依然艰巨,部分领域市场准入门槛还较高;四是产业融合发展不足,制造业、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服务要素植入不够;五是服务业“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现象比较普遍,治理能力和水平亟待提升。上述问题,需要在“十五五”时期认真对待并加以解决。(二)“十五五”发展环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服务业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变化。从国际形势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全球治理体系面临深刻变革,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经济全球化遭受逆流,全球服务业竞争版图面临重大调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新一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服务业分工继续深化,制造业服务化、服务外包化趋势增强,信息通讯、技术咨询、金融、文化等资本和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不断迸发新的活力。同时,一大批新兴服务业的加快崛起,带动服务业生产效率和竞争力提升,为服务业持续快速发展注入新的动能。从国内形势看,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更多依靠消费引领、服务驱动的新特征。特别是随着“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加速构建,消费潜力持续释放,高品质教育、医疗、养老、家庭服务、文化娱乐等需求持续增加,个性化、定制化、体验式、互动式服务爆发式增长,大量的服务创新必将喷薄而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韧性与潜力必将进一步彰显。从省内形势看,随着中部崛起、黄河战略等国家级战略深入推进,以及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中国O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中国O自由贸易试验区等战略平台融合联动的叠加效应持续显现,必将释放空前的利好效应,服务业改革开放、重点领域先行先试激发的创新活力持续迸发,服务业发展空间拓展、功能丰富、层级提高等多线推进,服务业也将进入高质量发展的“黄金机遇期”。从我市形势看,党中央、国务院对发展高度重视,多次强调要发挥好在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战略中的带动作用,省委、省政府也始终把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作为引领全省发展的核心引擎,赋予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重任。“十五五”时期,在全国经济版图和城市网络中的地位将日趋凸显,产业、基础设施、综合承载能力将持续提升,资源集聚、要素集聚、人才集聚能力将不断增强,综合竞争优势将日益突出,这必将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增添新的优势。同时,我市服务业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一是新冠疫情影响广泛,仍存在多点局部爆发危险,对服务业健康持续发展带来严重冲击。二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实体经济受挫,部分行业、企业特别是传统服务业盈利水平持续下降,整体经济效益表现低迷,市场预期和信心受到影响。三是资源环境约束趋紧,服务业人才、融资、用地、用电等要素约束问题依然严峻,难以有效满足服务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四是体制机制有待完善,部分行业部门条块分割和多头管理现象并存,服务业发展的人才与创新机制、要素供给保障机制等有待健全,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步伐较慢。综合研判,“十五五”我市服务业将进入战略叠加的机遇期、提质转型的攻坚期、跨越发展的突破期,必须坚定信心、抢抓机遇、积极作为,在全方位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中当排头作示范,展现省会担当,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绚丽篇章提供重要支撑。(三)“十五五”总体要求1 .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指导和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系统观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围绕市场化、信息化、国际化和融合化的发展方向,积极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新兴服务业向知识型和科技型转化,不断延伸“服务”辐射半径,提升“服务”承载能力,增强“服务”主体功能,把建成链接全球的高能级“双循环”服务中心和辐射中西部的国际化时尚消费中心,为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提供重要支撑。2 .基本原则坚持市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促进资源要素合理有序流动和集聚,形成有效市场,提升国际竞争力。更好发挥政府的调控作用,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效能,营造良好环境,打造有为政府,确保满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要。坚持创新驱动。以创新驱动服务业转型升级,顺应互联网时代趋势、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思维,推动现代服务业技术创新、业态创新、模式创新和制度创新,形成以创新为动力内核的服务经济体系。坚持融合发展。推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在更高水平上深度融合,助力“智造”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向制造业生产全流程、全产业链的渗透,推进服务业各业态间渗透交融、协同创新,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坚持开放合作。强化开放合作,主动服务新发展格局,加快建设面向国际国内的战略通道、功能平台、要素市场和消费中心,增强全球要素资源配置的集聚、辐射和链接能力,推进成为区域服务的核心引领者,形成“买全球卖全球”的开放型经济新格局,构建“连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的国际化枢纽经济新体系。坚持需求导向。注重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多层次的服务需求,扩大供给总量,优化供给结构,促进新消费需求及时转化为新供给,以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城市宜居宜业水平。3 .发展目标到2030年,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进一步完善,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在全国服务业发展格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服务功能更优。服务半径快速延伸,核心功能逐步增强。生产性服务业高端化、现代化、信息化发展能力逐渐增强,生活性服务业多元化、精细化、品牌化发展水平显著提升,新兴服务业创新发展水平和规模占比显著提高,现代物流、文化旅游产业主要指标显著提升,全市服务业劳动生产率达到15万元/人左右。贡献作用更显。服务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主动力的作用更加突出。到2030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1%左右,规上服务业企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达到50%左右。总量规模更大。“十五五”时期,全市服务业增加值突破9000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5%左右,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7.5%左右,服务业税收、从业人员规模稳步提升。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集中涌现,推动新发展阶段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服务业发展提质增效。开放合作更深。进一步加强开放合作,中国O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实现新突破,开放准入有序扩大。到2030年,全市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40亿美元;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230亿美元。到2035年,围绕基本实现高水平现代化、建成国家中心城市目标,全力提升服务业现代化国际化水平,形成结构优化、特色明显、布局合理、融合共享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建成国际化区域服务中心和国家现代服务业中心城市。表1:“十五五”时期市现代服务业发展主要指标2025年实2030年目指标名称号际值标值服务业增加值(亿元)7086.69000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5961值比重(%)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亿36.0840美元)服务业劳动生产率(万元/人)1415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亿133230美元)8.145.5“十四五”时“十五五”时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期期率()年均增长实际年均增长目标值值-0.652.14“十四五”时“十五五”时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年期期均增长率(%)“八年均增长实际年均增长目标值值8.67.5“十四五”时“十五五”时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年期期均增长率(%)Z7年均增长实际年均增长目标值值4.空间布局“一核”强化能级提升:推动老城区高品质发展,提升服务能级。依托老城区服务业集聚发展基础,以商业中心、特色商业街区、社区商业为主要载体,突出楼宇经济、街区经济、总部经济,提升商贸、文化、旅游等综合性、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