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质量强市品牌提升战略.docx
“十五五”质量强市品牌提升战略品牌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象征,体现了城市核心竞争力和经济实力。为加快推进我市质量强市品牌提升战略,现制定以下行动计划。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品牌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抓住构建新发展格局重大机遇,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质量第一、创新引领,进一步引导各领域、各行业加强品牌建设,培育一批特色显著、竞争力强的产品、服务和产业集群品牌,推动制造向创造、速度向质量、产品向品牌转变,为建设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走在前、当先锋贡献力量。(二)发展目标到2030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品牌培育、发展和保护机制,品牌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品牌经济贡献率大幅提高,品牌认知度、美誉度、影响力显著提升。1 .农业品牌。到2030年,建成国际小麦产业链品牌中心,叫响“小麦”品牌,打造浚县、淇县2个品牌供应链产业园。培育市级以上农业品牌100个以上,认证“三品一标”产品200个,培育绿色食品经营主体80家、标志许可100个;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60家以上,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3家以上,国家级、省级农业产业强镇3个以上;创建省级农业标准化试点6个。2 .工业品牌。到2030年,培育“鹤城精品”品牌30个;培育全国质量标杆企业1家,省质量标杆企业2家;培育“中国质量奖(提名奖)”1个,“省省长质量奖(提名奖)”2个、“市市长质量奖(提名奖)”10个;争创“好粮油”产品6个、“中国好粮油”产品4个;培育“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2个,创建“中州杯(省优质工程)”8个,创建省级质量标准化工地18个;争创全国质量品牌提升示范区1个,省质量品牌提升示范区2个;努力打造电子电器、现代化工及功能性新材料、绿色食品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品牌,1个500亿级镁基新材料产业集群品牌。3 .服务业品牌。到2030年,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服务功能全面增强,服务能级全面提升,培育省服务业高端品牌10个,创建省级标准化试点4个,现代物流产业集群品牌和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集群品牌叫响向全国,产业规模达到100O亿元,“服务”成为省内外驰名金字招牌和城市名片。4 .文旅品牌。到2030年,做强做大民俗文化节等文旅节会品牌,新创成4A级景区1个,创建省级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15个,三星级旅游民宿1家、四星级旅游民宿1家,省级以上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1个;创建省级示范性乡村文化合作社3家,打造3-5部具有特色、风格、气派的精品力作,力争获得“五个一工程”奖、省文华大奖,完成“芝麻官大舞台”演出活动150场;新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3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3个。5 .城市品牌。到2030年,围绕我市已获得和正在创建的国家级、省级试点示范,重点打造文明城市创建、营商环境、生态环境、海绵城市、清洁取暖等一批城市品牌,把特色金字招牌擦得更亮。二、重点任务及措施(一)打响“农业”品牌,塑造现代农业新名片1 .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加强与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的合作,在我市建设国际小麦产业链品牌中心,每年举行1次国际小麦产业链品牌价值发布会,积极推动企业参与发布“国际小麦产业链品牌价值排行榜”。推动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与浚县人民政府合作在浚县建设农产品物流品牌供应链产业园,与淇县人民政府合作在淇县建设农产品深加工品牌供应链产业园,建立品牌和供应链管理平台,建立畅通的粮油、食品、农产品线上线下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和品牌集群网络体系。大力培育农业特色品牌,开展农产品品牌创建行动,加强“三品一标”认证管理,大力发展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产品。重点围绕面品、肉品、乳品、果蔬、水产品、油脂制品、调味品、饮品、林产品等行业开展品牌创建,叫响“小麦”“善堂花生”“黄淮肉羊”等农产品品牌。大力宣传农业品牌,讲好品牌故事,塑造品牌形象,培厚品牌内涵。(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市林业局、市市场监管局,各县区政府、管委)2 .打造农业特色产业集群品牌。加快调整种养结构,发展现代畜牧业,打造全省百亿级产值现代畜牧产业核心区。以“四优四化”为重点,加大龙头企业培育和扶持力度,加快建设优质专用小麦、优质花生、优质畜禽、优质林果等优势特色农产品基地,重点培育一批影响力大、带动力强、发展势头好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品牌。发挥区域特色资源优势,推进全产业链开发、全价值链提升,打造结构合理、链条完整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品牌。(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商务局、市林业局、市市场监管局,各县区政府、管委)(二)打响“工业制造”品牌,打造智造新高地1 .打造“鹤城精品”品牌。以标准为引领、以认证为手段,建立“鹤城精品”品牌认证评价制度,重点围绕“四优三新”主导产业,创新发展众包设计、云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调整优化产品结构,加快生产工艺更新,扎实推进以“机器换人”为核心内容的技术改造,加快技术创新,建立协同创新联盟,攻克关键共性技术,提升科技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建立健全首席质量官制度,推广和运用先进质量管理技术和方法,瞄准质量管理先进标杆,实施质量比对、质量攻关,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分行业培育一批自主创新、品质高端、服务优质、信誉过硬、市场公认的“鹤城制造精品”“鹤城建造精品”“鹤城服务精品”,打造“鹤城精品”金字招牌。(牵头单位:市市场监管局;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各县区政府、管委)2 .打造电子电器产业集群品牌。以汽车电子电器、光通信电子、3C智造等三个产业为重点,突出产业集群生态培育、产业链再造和价值链提升,以“三区”协同为引领,提升产业上下游融合发展能力。持续壮大天海集团、龙芯中科、仕佳光子等龙头企业品牌。加快推进京东()智能制造产业园建设。(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配合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科技局,各县区政府、管委)3 .打造现代化工及功能性新材料产业集群品牌。以现代煤化工、日用化工、功能性新材料、橡胶助剂、农用化学品等5个主导产业为重点,推动产业链纵向延伸、横向耦合、集群配套。持续壮大能化、宝发能源等企业品牌,依托赞宇科技中原日化生态产业园、美瑞聚氨酯新材料产业园和中维化纤特种尼龙产业园,打造特色产业园区品牌。(牵头单位:市市场监管局;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各县区政府、管委)4 .打造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品牌。以休闲食品、快餐食品等高附加值产业为重点,构建特色鲜明、全链融合、绿色安全的食品产业发展新格局。围绕产业链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实施产业链招商计划,做好产业接链、补链、延链文章;围绕“数字赋能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夯实“食品”品牌基础,筹备办好食品博览会,提升“食品”知名度和影响力;壮大飞天、淇花、永达、邦太、李子园等优势企业品牌,培育和发展一批在省内外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的特色品牌。(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科技局,各县区政府、管委)5 .打造镁基新材料产业集群品牌。以开发区、淇县为双中心镁基地,重点发展高性能镁合金、镁合金挤压压铸等高端、终端产品,做强做优镁产业链条。以海尔集团镁合金轻量化装备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为引领,壮大海镁科技、明镁科技、万德芙、捷美特等企业品牌,打造全产业链生态,培育壮大产业集群。发挥国家镁及镁合金质检中心技术支撑作用,服务企业技术改进、科研研发,促进企业产品提档升级,依托省金属镁产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积极推动我市金属镁产业标准话语权,巩固提升“中国镁谷”的形象力、品牌力和影响力。(牵头单位:市市场监管局;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各县区政府、管委)(三)打响“服务”品牌,构筑现代服务业新优势1 .打造现代物流产业集群品牌。围绕省级区域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建设,提质建设市保税物流港、浚县白寺现代物流园区、鹤山现代煤炭物流园区、宝山化工物流园区和淇县天舟铁路物流园区,推进京东O亚洲一号仓二期、九州通医药物流配送中心、万邦农产品冷链物流园等一批重点项目,发展壮大国龙物流、大用运通物流、永达配送、远通集团等本土龙头企业,实施城乡物流高效配送工程、多式联运工程、城市快递进社区,完善城乡物流体系,发展多式联运,提升服务能力,促进降本增效,初步形成“通道+枢纽+网络”现代物流运行体系。(牵头单位:市商务局;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各县区政府、管委)2 .打造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集群品牌。加强与京东、华为、联想、浪潮、腾讯、360、中科曙光、龙芯中科等数字经济龙头企业合作,加快建设5G产业园,依托垂天科技有限公司等平台优势,建设“中原5G产业示范基地”。积极推进京东O智能制造产业新城建设,建设智能农业数字化综合平台,搭建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深化与中国测绘学会、航天宏图等合作,建设空间地理信息与5G融合应用试验区。(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卫生健康委,各县区政府、管委)(四)打响“文旅”品牌,打造文化强市新标杆1 .打造“文化”品牌。办好中国O民俗文化节、中原O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中国O樱花文化节、“中国诗河”诗歌大赛等系列活动,扩大节会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通过组织研讨会、加大资金支持等措施,支持豫剧靳月英程相文许穆夫人等剧目创作生产,重点打造一批品牌剧目。整合市图书馆、市群艺馆和市美术馆资源,坚持专业化推动、分级化管理、融合化发展,因地制宜推进乡村文化合作社建设,持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争创省级示范点。实施“非遗点亮”计划,推进泥咕咕、窑等非遗项目的活态传承、创新发展。弘扬牛派艺术,打造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品牌。加快实施辛村遗址、浚县古城、黎阳仓遗址文物保护等项目,积极创建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国家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支持黄河古陶系列、云梦黑陶、屯子石雕等工艺美术品品牌,航天食品、樱花系列文创食品品牌等进入“老家”“黄河非遗礼物”推广计划,壮大“好礼”品牌。开展保护和促进老字号发展工作,深入挖掘“老字号”企业,培育发展“老字号”品牌。(牵头单位:市文化广电旅游局;责任单位:市直相关部门,各县区政府、管委)2 .打造“旅游”品牌。积极推进云梦山、浚县古城和大住山5A级旅游景区创建,指导我市浮丘山南部片区积极申报创建4A级旅游景区,开展A级旅游景区品质提升专项行动,提高全市旅游产品供给质量。加快省级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创建工作,梳理康养乡村资源,做好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提升旅游特色村文化品位和旅游品质,丰富乡村旅游内涵。建设以灵泉妙境、五号山谷、云端西顶民宿为引领的一批富有地方乡村特色的民宿,完善基础设施,加大招商引资,创新商业模式,强化人才培训,积极争创省级星级旅游民宿。(牵头单位:市文化广电旅游局;责任单位:市直相关部门,各县区政府、管委)(五)打响城市品牌,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1 .打造“城市创建”品牌。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龙头,统筹带动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等创建,促进我市文明环境、卫生环境、生态环境、社会环境更加优化,让群众得实惠、让城市更靓丽,让更知名。(牵头单位:市创城办;责任单位:市文明城市创建办、市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办、市食品安全城市创建办、市健康城市创建办、市平安城市创建办、市直相关部门,各县区政府、管委)2 .打造“营商环境”品牌。锚定“全省第一、全国一流”,深入实施营商环境重点领域攻坚行动,强化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升级,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争创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验区,擦亮“五位一体”品牌、“两个健康”品牌、平安品牌、亲清政商关系品牌、数字赋能品牌及城市环境品牌等六个品牌,打造营商环境“金字招牌”。(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责任单位:市直相关部门,各县区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