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消防事业发展规划.docx
“十五五”消防事业发展规划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消防救援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加快推进全省消防工作和消防救援队伍高质量发展,提升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省消防条例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制定本规划。第一章现状与形势第一节取得的新成效“十四五”期间,全省各级、各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全面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积极防范化解重大消防安全风险,着力夯实公共消防安全基础,加快推进消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总体完成省“十四五”消防事业发展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确保了全省消防安全形势持续稳定,为经济社会安全发展作出积极贡献。消防安全责任体系逐步完善。深入贯彻“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强化党委政府、行业部门和社会单位消防安全责任,推动“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落到实处。省政府修订出台省消防安全责任制实施办法,连续5年组织开展消防工作督导考核。省、市、县三级将消防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实体运行消防(防火)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推行行业系统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街道社区网格化管理,消防工作共建共治共享格局逐步构建。消防安全形势总体平稳。坚持预防为主、防消结合,强化风险研判、提示预警,分行业有重点地靶向用力、精准治理,每年实施夏季消防检查、冬春火灾防控等常态化集中行动,部署开展高层建筑、文博单位、大型商业综合体、社会福利机构、学校幼儿园等专项整治,以及电气、电动自行车、打通“生命通道”等综合治理,督促整改火灾隐患716.4万余处,整改销案重大火灾隐患单位1350余家,圆满完成了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等重大消防安保任务。“十四五”期间,全省共发生火灾89586起,死亡297人,受伤228人,直接财产损失6.37亿元,火灾死亡人数、受伤人数较“十二五”时期分别下降10%、2.15%,未发生重大及以上火灾事故。综合救援能力跨越提升。主动适应“全灾种、大应急”需要,组建石化、山岳、水域、地震等专业救援队伍,整合多种形式消防力量,分时分类开展联勤联训、实战演练,从救援理念、方式、机制等方面转型升级,提升指挥和救援能力,锻造让党和人民放心的新时代应急救援主力军、国家队。“十四五”时期,全省消防救援队伍共接警出动29.73万起,出动指战员371.4万人次,抢救疏散被困人员16.2万人,保护财产价值63.74亿元,成功处置了三门峡“719”气化厂爆炸、开封'T-14”烟花爆竹厂爆炸、洛阳“930”化工企业爆燃等事故,出色完成了信阳防汛救灾和增援安徽抗洪抢险、安阳新乡特大暴雨城市内涝和山洪暴发抢险救灾等任务,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积极作用。消防安全基础进一步夯实。各级积极加大保障投入,公共消防设施建设稳步推进,截至“十四五”期末,全省投勤消防站达到528个、物资储备库达到532个、市政消火栓达到6.95万个,比“十二五”期末分别增长99.2%、100.7%、75.95%o消防装备提质增量,多功能城市主战消防车、灭火机器人、远程供水系统等高精尖装备相继列装,各类消防车总数达到2611辆,灭火救援器材达到50.7万件套,比“十二五”期末分别增长70.7%、28.1%。加强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全省现有乡镇消防队566个、企业专职消防队116个、微型消防站4.9万个。社会消防技术服务力量不断壮大,全省现有注册消防工程师9941人、消防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人员28593人。深入实施消防宣传“五进”工作,持续开展火灾警示月、“H9”消防宣传月、每月火灾隐患曝光等活动,201处消防科普教育基地常态开放,全省公众消防安全常识知晓率达到75.8%o消防改革转制平稳推进。深入落实党和国家机构改革部署,消防救援队伍顺利改革转制,坚持“严肃的纪律、严密的组织,准现役、准军事化”管理,用铁的纪律打造铁的队伍,扛稳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重要职责。深化消防领域“放管服”改革,出台关于深化消防执法改革的实施意见,取消和精简消防审批,“双随机、一公开”监管、重点监管、信用监管、“互联网+监管”等新型监管机制初步建立,监督执法和服务质效明显提升,我省在全国2025年度消防执法营商环境评估中被评为“A级”。第二节面临的新挑战“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消防安全提出新的更高要求,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压力越来越大,应急救援的难度和危险程度越来越高,消防救援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新旧消防安全风险交织叠加。随着经济社会和城镇化快速发展,传统与非传统致灾因素持续积聚衍生。全省现有高层建筑5.6万余栋、易燃易爆单位6729家、大型商业综合体279个,宾馆饭店、公共娱乐、养老院、医院、学校等人员密集场所量大面广,动态隐患多、火灾荷载大,易造成人员伤亡。老旧场所、乱点区域隐患突出,全省共有L7万个老旧小区、30余万个出租房屋,“多合一”场所遍布城乡,消防安全条件差,私家车占用消防车通道、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充电等问题屡禁不止,“小火亡人”事故时有发生。储能电站、充电站、充电设施等新能源、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推广应用,密室逃脱、剧本杀、校外培训机构、午托班、酒店式公寓、月子中心等新兴业态蓬勃发展,安全风险高,防范难度大,为消防安全带来不稳定因素。消防工作合力尚未全面形成。一些地方落实消防工作缺乏主动性,部分行业部门落实“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不到位,行业系统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水平不高。乡镇(街道)无专门的消防安全监管机构,管理人员缺失,网格化消防管理存在短板和盲区,基层消防治理效能亟待提升。一些社会单位消防安全主体责任不落实,日常消防管理流于形式,违章操作、冒险蛮干、带病运营等问题尚未有效解决。农村地区群众、进城务工人员等群体消防安全意识不强,参与消防工作积极性不高。公共消防基础建设相对滞后。消防队站数量不足,新建消防站选址“边缘化”、城区布点“空心化”现象不同程度存在,全省缺建市级消防训练基地4个。消防应急物资储备缺口较大,应对高层建筑、地下空间、大型商业综合体、石油化工火灾,地震、洪涝等特种灾害的高精尖装备和实战化、专业化训练设施较为缺乏。全省城市建成区市政消火栓欠账6%,日常维护保养不到位问题普遍存在。农村消防供水管网和消火栓等公共消防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多数乡镇尚无消火栓或其他消防水源。消防救援力量严重不足。我省消防救援队伍编制总数仅为全省总人口的6.4%。,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3.7%。)。政府专职消防队员身份属性不明确,工资待遇偏低,队伍生命力不强、战斗力不高。全省乡镇消防队缺建948个,已建未达标501个,装备器材配备标准低、老化现象严重,消防队员数量严重不足且大部分为兼职,不能保证24小时值班值守;企业消防队建设水平普遍较低,作用不明显。消防信息化水平较低。我省火灾防控、消防救援等信息采集、更新、管理、共享机制还不健全,缺乏基于信息化的源头监管手段,火灾风险智能分析和隐患动态监测预警水平较低,消防实战实训、物资装备储运调度尚未实现智能化。消防救援指挥调度网络的抗毁性、扩展性不强,应急通信装备的集成化、轻量化、模块化水平不高,尚未形成灵敏真实、快速机动的灾害现场感知网络,辅助指挥决策效能不佳,与“全灾种、大应急”综合救援需要还有差距。第三节发展的新机遇“十五五”时期,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发展基础更加坚实,为消防事业带来更加良好的机遇。党的全面领导为消防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向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授旗并致训词,多次对消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为消防工作和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消防工作和消防救援队伍建设,定期研究消防工作,统筹解决重大问题,为打造应急救援主力军和国家队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撑和各项保障。新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为消防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进入新发展阶段,各级党委、政府更加重视消防安全,更加注重制度和体系建设,更加注重简政放权和政务改革,促进社会治理模式由单纯依靠政府管理向多元社会主体协同治理转变。进入新发展阶段,人民群众对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迫切需求,将不断转化为全社会关心支持消防的自觉行动,社会消防力量将持续壮大,为推进消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速形成齐抓共管的治理格局带来机遇。科技创新引领为消防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伴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具备更高安全性的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大量涌现,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高科技在消防领域深度集成应用,一方面促使落后工艺、技术、装备和产能加快淘汰,有效降低消防安全风险;另一方面将有效提升消防安全监测预警、监管执法、指挥决策、应急救援、遂行保障等能力,为我省消防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支撑。我省新一轮发展战略为消防事业发展提供了厚植土壤。当前,我省正处于战略叠加的机遇期、蓄势跃升的突破期,锚定“两个确保”,全面实施“十大战略”,加速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新型城镇化和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建设“四个强省、一个高地、一个家园”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为消防事业全面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和重大契机。第二章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第一节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符合实际的消防救援力量体系,增强全灾种救援能力,加快推进消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提供坚实的消防安全保障。第二节基本原则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时代消防事业的重要论述为指引,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制度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实现群防群治、社会共治,为消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凝聚力量、提供保障。坚持践行“两个至上”。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正确处理安全与发展、安全与效益的关系,做到协调一致、齐头并进,有效防范和化解重大消防安全风险,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坚持深化改革转型。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消防工作和消防救援队伍改革的决策部署,积极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加快消防工作和消防救援队伍体制机制改革,突出系统性、针对性、协同性,固根基、补短板、强弱项、扬优势,不断完善和发展消防工作体制机制。坚持依法精准治理。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健全消防法规标准,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健全消防安全治理网络,建立完善隐患排查、整治、防控体系,因情施策、精准治理,推动城乡区域协同发展。普及消防知识,培育消防文化,筑牢火灾防范的人民防线。坚持科学高效救援。对标主力军、国家队职能定位和“全灾种、大应急”形势任务,建设科学高效、布局合理、专业精准的消防救援力量体系。健全联勤联战机制,建强专业救援队伍,强化作战安全管控,优化装备配备,提高战勤保障水平,加快转型升级,提升攻坚克难的应急救援能力。坚持科技创新驱动。以科技创新赋能消防发展,将消防安全全面纳入科技强省和新型“智慧城市”、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建设内容,优化整合各类科技资源,推动消防科技自主创新,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和新能源技术等前沿科技在消防领域的深度应用,提高消防工作的科学化、专业化、智能化、精细化水平和服务实战、服务社会的能力。第三节主要目标到2030年,基本实现“两建立三提升”的发展目标,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提供有力的消防安全保障。“两建立”即:具有中国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