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docx
“十五五”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第一章现状与形势“十五五”时期是胜利实现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关键时期,是向着“鱼翔浅底、清水绿岸”“有河有水、有草有鱼、人水和谐”水生态环境愿景奋进的重要时期,是深入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启动水生态保护修复、持续改善水生态环境、绘就绿水青山鹰城画卷的攻坚时期。第一节取得成就“十四五”期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我市出台了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5年),20172025年连续四年制定了市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深入开展水污染防治工作,水环境质量呈现稳中向好态势,2025年我市省控地表水环境考核目标断面累计达标率达到91.7%,同期上升了9.4%,在省18个地市中排名第10位,同期提升3个位次,圆满完成了国家和省水环境质量考核目标任务,群众对水生态环境改善的获得感显著增强。强化水源地保护。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把饮水安全、群众健康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加强市、县、乡、村四级饮用水源地保护。“十四五”期间,完成市级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违法问题整治56个,整治完成率达到100%,全部得到生态环境部执法APP销号确认;完成县级地表水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违法问题整治10个,整治完成率达到100%,顺利通过国家强化督察组两次核查验收;完成6个县(市)26个农村“千吨万人”饮用水源保护区“划、立、治”工作;完成152个水源地界标、警示牌、标识牌安装,以及市级白龟山水库、县级舞钢田岗水库2个地表水饮用水源地隔离防护工程建设;加强南水北调总干渠水源保护,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段)饮用水源保护区内128个村庄污水、工业企业、畜禽养殖等水污染风险源排查整治,15个风险源全部整治到位,保障了“一渠清水永续北送”。推进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按照“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活水保质、长效管理”的要求,强力推进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十四五”期间,市城市建成区共有8条黑臭水体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平台备案,已全部完成治理,完成率100%,问卷调查满意率平均97%以上,实现了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全面消除整治目标;县(市)城市建成区共排查黑臭水体15条,已全部按要求完成整治任务,实现了县(市)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的整治目标。推进污水处理能力建设。“十四五”期间,完成了鲁山县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工程、市第三污水处理厂、石龙区污水处理厂、舞钢市第二污水处理厂、汝州市石庄污水处理厂建设,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1.5万吨/日,城乡污水处理能力逐步提升。完善污水管网基础设施建设。“十四五”期间,相继完成舞钢市城区污水管网改造项目、叶县盐神大道排水工程项目、汝州洗耳河街道七里居委会污水排放改造工程项目,以及市区湛南路东延、湛北路东延、湛南路西延、龙翔大道西延、卫东区经一路污水管网等新建工程配套雨污管网,新增城市雨污管道约701公里,消除城市建成区污水管网空白区59.6平方公里。开展流域治理。持续开展清河行动及水域岸线综合整治,加大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修复力度,实施“一河一策”治理措施。“十四五”期间,完成舞钢市河道综合治理打捆项目、湛河及支流治理工程、鲁山县将相河综合整治工程、宝丰县净肠河河道治理工程、宝丰县玉带河河道治理工程、舞钢市韦河水系连通工程、石龙区军营社区黑鱼河河道治理工程、宝丰县石河商酒务古城韩村至赵庄段河道治理工程、汝州市青年渠整治及水系连通工程等9条河道综合整治,完成宝丰县净肠河两岸污水截流及生态保护工程、宝丰县应河两岸污水截流及生态保护工程、舞钢市韦河生态湿地建设项目、舞钢市石漫滩国家湿地公园2019年中央财政湿地保护项目、宝丰县湛河源综合治理项目中水深度处理工程、鲁山县将相河湿地、宝丰县君文湿地公园等8个生态修复治理工程。开展入河排污口整治。深入排查整治入河排污口,全面落实“查、测、溯、治”四项要求,分类提出整治措施,精准施治。“十四五”期间,完成52个入河排污口整治,建立126个入河排污口管理台账。第二节面临形势“十五五”期间,我市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仍然处于关键期、攻坚期、窗口期,面临的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得到根本缓解,距离绿水青山鹰城画卷建设目标仍有不小差距。水生态环境新增压力仍在高位。“十五五”时期,我市仍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期,城乡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水资源的需求依然旺盛,新增污染物排放仍然较多。农产品安全凸显,仍需维持较高化肥农药使用量保持粮食生产稳定,维持相当畜禽养殖规模保持肉类供应稳定。粗放发展惯性思维难以短时间改变,经济增速放缓可能导致水生态环境保护相关项目落地延缓。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压力大。城市黑臭水体虽得到有效治理,但仍需不断巩固拓展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成果。2025年1月至12月,北汝河杨寨中村国控断面、沙河舞阳马湾国控断面、滚河石漫滩水库国控断面个别月份不能达标;地表水环境质量考核断面累计达标率后5名为三曹寨河潘庄、北湛河许南公路桥、灰河水寨屈庄、金鸭河鲁平大道金鸭河桥和贺营沟入水库前梁庄村桥。“大河清、小河污”现象普遍存在,工业污染防治有待进一步提升。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短板,特别是污水处理配套管网建设欠账多、维护不力、资金缺口大。农业农村污染防治问题突出,面源和点源污染防治缺乏科学有效的措施和手段。生态流量保障形势严峻。我市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供需矛盾突出,部分河流生态流量难以保障。水资源短缺与用水水平不高并存,全市人均水资源量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5,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水生态功能修复难度高。随着城镇化的发展,不少河流超出自身承载能力,河流生态基流匮乏,生态功能降低。部分水体为保持景观在水面设坝拦蓄水体,导致水系连通性差。农村地区河段农业种植侵占河流生态缓冲带,河流污染拦截能力和水体自净能力下降。河流自然生态空间和生物栖息地等发生较大变化,生态系统退化、水生生物多样性锐减,水生态功能恢复与修复任重道远。水环境风险防范任务重。沙河上游尾矿库较多,对河流水体构成较大风险。沙河(叶县段)通航对水生态环境构成一定风险。水生态环境管理要求高。“十五五”时期,水生态环境保护涵盖领域从水环境拓展到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三水统筹”,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面对流域复杂的水生态环境问题,现行的水环境管理要求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和满足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水生态环境管理政策体系亟需进一步完善。第二章总体思路第一节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更加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系统治污,以水生态环境保护为核心,统筹水资源利用、水生态保护和水环境治理,坚持污染减排和生态扩容两手发力,深入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促进水环境质量稳步提升,推动水生态功能逐步恢复,力争早日实现“有河有水、有鱼有草、人水和谐”美丽河湖景象,为绘就绿水青山鹰城画卷提供有力的水生态环境支撑。第二节基本原则统筹协调、系统治理。以水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统筹水资源、水生态和水环境,系统推进工业、农业、生活污染治理,统筹饮用水安全保障、水环境质量改善、河湖生态流量保障、水生态修复和环境风险防范等任务,统筹工程措施与管理措施,多措并举。因地制宜、分区分类。针对我市主要河流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的水生态环境状况和水污染防治实际情况,对不同区域、河流制定不同的水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和任务措施,因地制宜体现差异化治理特色。突出重点、精准施策。推进重点区域、重点河流治理,重点对水质不达标的河流、常年或季节性断流的河流、水生态退化严重的河流和历史污染较重的河道,突出“一河一策”,提出水污染治理、生态流量保障和水生态保护修复措施。上下结合、部门联动。认真落实规划,细化任务措施,衔接各级水利、住房和城乡建设、农业农村、自然资源等相关部门四水同治、百城提质、河长制、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各责任部门按照职责分工提供相关资料和提出规划相关内容,构建治水大平台,真正落实“三水统筹”。第三节保护定位“十五五”时期面临的形势:4条较大河流和4座大型水库水质较好,部分支流超标频次高,水质较差,出境水质不能稳定达标。“十五五”时期总体定位:树立“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生态系统整体观,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核心,突出保护“好水”和治理“差水”,污染减排与生态扩容两手发力,管好“三股水”(上游“来水”、居民“饮水”、断面“出水”),打好三大攻坚战(严控上游“来水”,打好清洁河流攻坚战,确保上游水质持续改善;护好居民“饮水”,打好水源地保护攻坚战,确保全市饮水安全;保障断面“出水”,打好城镇水污染治理攻坚战,消除污染隐患),努力保证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第四节规划目标“十五五”时期,在面源污染防治、水生态恢复等方面实现突破,水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以水生态保护为核心的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等要素统筹推进格局基本形成,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河湖保护治理实现更大进展。地表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优良水体比例稳中有增,消除地表水劣V类水体。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达到或优于11I类比例保持100%O河湖生态保护修复有效推动。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有效提升,水源涵养区、河湖生态缓冲带等水生态空间保护修复初见成效,重要河湖水生态系统功能初步恢复,河流水生态状况持续向好,力争在“有鱼有草”上实现新突破。河湖生态用水逐步得到恢复。生态流量管理措施全面落实,努力实现重点河湖生态流量保障程度得到提升,被挤占的河湖生态用水逐步退还,1条河流生态流量保障水平显著提升,力争在“有河有水”上实现新突破。到2035年,全市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绿水青山鹰城画卷的水生态环境目标基本实现。重点河湖生态流量保障水平明显提升,水环境质量稳步提升,水生态功能得到恢复,城市黑臭水体全面消除,饮用水安全得到保障,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格局基本形成。专栏1“十五五”规划主要常规指标目标表别号指标2025年现状203。年目标推标类型环境省控地表水优良(达到或优于III类)比例()77.8%77.8%英束性市控地表水达标比例71.82.冬(%)4%1%束性地表水劣V类水体比例(%)省控O基本消除叁束性市控3.7%基本消除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达到或优于III类比例(%)100100叁束性资源达到生态流量(水位)底线要求的河湖数量(个)1皿期性市区再生水利用率(%)25皿期性试点开展水生生物完整性评价的水体(条)1而期性河湖生态缓冲带修复长度(公里)30而期性湿地恢复(建设)面积(平方公里)8而期性注2025年省控地表水优良达标率计算,含灰河水寨屈庄断面,包括7个国控断面、2个省控断面;市控地表水达标比例计算,包括7个国控断面、2个省控断面、19个市控断面专栏2“十五五”规划主要亲民指标目标表别号指标2025年现状2030年目标指标类型环境县级以上城市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