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市场监管现代化规划.docx
“十五五”市场监管现代化规划“十五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我市推进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建强副中心、形成增长极、重振辉煌的关键时期。为全面推进我市市场监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高水平监管、高效能服务,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根据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和省“十五五”市场监管现代化规划,编制本规划。第一章发展基础“十五五”时期,我市市场监管事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开启迈向现代化市场监管的新征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市场监管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发展合力更加凝聚、发展定位更加清晰,发展环境也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一'“十四五”时期主要成就“十四五”时期,面对市场监管机构改革重塑、疫情防控叠加考验,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围绕全面深化“9+2”工作布局和加快副中心城市建设主线,务实重干,不负重托,全面推进职能大融合、改革大提速、监管大提效、服务大提质、能力大提升,全市市场监管事业实现稳步发展,扎实完成了“十四五”各项目标任务,开创了全市市场监管事业改革发展新局面。市场准入环境大幅优化。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多证集成、一照通行”、“先照后证”、“证照分离”、企业名称自主申报、住所承诺制、简易注销等改革落地实施。“优化营商环境14条措施”被国务院、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宣传推广,作为优化营商环境“样板”列入全省改革亮点;”多证集成、一照通行”改革入选中国首部中国营商环境报告2025,分别被省委省政府通报表彰为全省优秀改革成果、全省典型经验做法,企业开办实现“1日办结+零收费”,企业登记网办率保持90%以上。持续开展“保市场主体、促增量”行动,市场主体井喷式增长,创业创新活力持续激发。“十四五”时期,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24万户,较“十二五”期末,总量由31万户增至55万户,每千人拥有市场主体户数增至22户,市场主体实现“增量提质”,市场活力持续增强。市场竞争环境持续改善。着力打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有效实施,实现市、县政府公平竞争审查全覆盖。加强市场监管执法,市场监管机构改革以来,全市市场监管部门每年查处各类违法案件2600余件,呈逐年递增态势。反不正当竞争执法深入推进,执法领域不断拓宽。持续开展打击侵权假冒、打击传销等专项行动,打击传销社会综合治理工作连续多年保持全省领先。持续整治保健市场、烟草市场乱象,深入开展网络市场专项整治“网剑”行动,全市守法经营、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持续好转。市场安全形势平稳向好。严格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坚守市场安全底线,“十四五”期间,全市市场监管领域没有发生食品药品重特大安全事故和区域性、系统性风险。全面实施食品安全战略,食品安全示范市创建工作成效明显,全市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区实现全覆盖。推进食品安全智慧监管,全市建成“明厨亮灶”23419家,占餐饮单位总数80.3%O加强基层食品安全治理,全市2978个行政村(社区)全部成立食品安全工作站,打造了“市区15分钟、县区30分钟监管圈”。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推进特种设备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建立96333电梯应急服务处置平台,构建锅炉安全、节能、环保三位一体的监管体系。加强重点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形成了生产、流通联合检查的工作格局,5年来,共对356种产品开展监督抽查,抽样合格率达到95%以上。质量提升工作深入扎实。大力实施质量强市战略,出台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实施意见,建立完善质量工作各项机制机构,全面开展质量提升行动,连续3年在全省质量工作考核中被评定为A级,先后培育创建中国质量奖(提名奖)3个,省长质量奖(提名奖)6个,市长质量奖25个。质量基础设施体系进一步夯实。全市社会公用计量标准达192项,获得国家和省级资质认定检验检测机构258家,主导制定国际标准7项,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230项,创建国家先进装备制造业标准化试点市,建立市标准化公共服务中心。加强质量认证体系建设,助推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水平整体提高,全市2762家组织获得自愿性认证,获得各类自愿性认证证书6386张。知识产权创新成效明显。实施知识产权强市战略,出台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意见,突出品牌战略,促进知识产权事业整体发展。全市每万人口拥有发明专利达到10.96件,位居全省第二。全市有效注册商标总量达到6.8万件;驰名商标累计达到36件;地理标志产品总量为23件,地理标志商标总量为7件;商标质押融资总额达2200万元。知识产权事业基础更加牢固。积极开展知识产权运营工作,2025年被国家知识产权局确定为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城市。依法治理能力全面提高。市场监管体制实现历史性变革,多部门整合组建后的市场监管局,实行了统一的市场监管,新的市场综合监管体系基本形成。综合执法改革有序推进,新成立市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执法重心下移,效能有效提升。转变监管理念,创新执法手段,以“双随机、一公开”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基本建立。健全信用约束机制,企业年报公示率连续五年达90%以上,保持全省第-O“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面推行,“失信联合惩戒”信用约束机制不断完善。监管信息化和科技支撑能力不断增强,互联网+餐饮、+药店、+电梯、+网络交易监管等一批特色应用上线运行,监管精准化、智慧化水平明显提升。“十四五”期间,全市市场监管系统一手抓改革,一手抓监管,特别是2025年以来统筹疫情防控和市场监管工作,多点多线发力,有力保障了疫情期间市场秩序、质量安全和供应稳定,有力促进了全市经济发展回稳向好。回顾五年来的工作实践,不断摸索积累了一些有用管用的经验。一是突出抓党建、提站位,始终突出以党的建设高质量引领、保障、推动市场监管工作高质量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确保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实到位。二是突出抓重点、打硬仗,始终聚焦市场监管领域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抓整治、除隐患、守底线、促规范,努力让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市场监管部门的工作成效。三是突出抓制度、谋长远,始终将依法治理与建章立制相结合,认真开展了措施固化、制度转化工作,不断建立健全市场监管长效机制。四是突出强基础、增能力,始终围绕监管体制机制、质量基础设施、智慧监管、先进管理模式、干部队伍专业素质等方面,下大功夫、做足文章,全面增强市场监管保障能力。五是突出抓协调、促共治,建立市场监管领域协调联动机制,采取统筹协调、督查考评、示范创建、宣传引导等措施,形成齐抓共管、共建共治整体合力。从整体上看,“十四五”期间我市市场监管工作成效明显,形势总体稳定向好,但也要看到形势依然严峻、基础依然薄弱的问题。市场监管领域违法违规行为多发频发、重复反弹现象仍比较突出,特别是食品安全风险犹存,假冒伪劣、侵犯消费者权益等问题时有发生。面对整合后成倍增长的监管工作任务,基层监管干部队伍老化、力量弱化、装备滞后、专业人才缺乏,人少活多和能力不足的矛盾非常突出。对市场监管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不够、规律把握不透,监管的制度规则、机制方法不够完善。市场监管体制机制仍不健全,监管理念和方式需要转变创新,监管基础能力相对薄弱,监管效能有待进一步提升等。二'“十五五”时期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十五五”时期,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外发展环境变化复杂而深刻,我市市场监管事业发展面临新形势新情况,挑战与机遇并存,必须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从全国看,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变化,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环境,统筹发展和安全,作出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一系列决策部署,对加强改善市场监管、推进市场监管现代化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然要求加快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通过持续深化市场监管领域改革,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实现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必然要求发挥我国超大规模经济体优势,充分释放国内大市场的潜力和活力,激发规模效应和聚集效应,以实现内部可循环支撑并带动外循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然要求加快推进市场监管体系和监管能力现代化,树立大市场、大质量、大监管的理念,进一步完善监管机制制度、创新监管工具手段,更加注重协同实施竞争政策,更加注重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更加注重加强市场秩序综合治理,更加注重市场安全监管,推动形成统一、高效、有序、安全的国内大市场,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和经济行稳致远提供坚实底盘和有力支撑。从我市看,“十五五”时期国家重大战略与发展需求的契合度前所未有,构建新发展格局给开放发展带来的机遇条件前所未有,省委省政府给予的政策支持力度前所未有,发展处于地位优势不断强化、新旧动能加速转换、治理水平系统提升、内在向上态势持续彰显的重要阶段。尤其是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重振辉煌”“坚持走以创新引领发展之路”。这是700多万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省委对的期望和重托,更是“十五五”时期全市市场监管工作面临的新使命、新任务。要坚持走“以创新引领发展”之路,打造国家创新高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市场监管部门必须更加注重知识产权工作创新,持续推进知识产权强市战略,抓好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应用和服务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要大力发展“风口产业”,建设先进装备制造业强市,市场监管部门必须更加注重质量强市建设,深化质量提升行动,完善标准、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质量基础设施,持续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水平。要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建设青年友好型城市、智慧,市场监管部门必须更加注重涉企信息的共建共用和数字赋能,加快推进“互联网+监管”和智慧监管。要大力发展文旅产业,抢抓文旅产业发展新风口,加快打造沉浸式文旅目的地,市场监管部门必须更加注重优化提升消费环境,健全完善消费者维权服务机制,加快消费扩容提质。要抓好全省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市域试点建设,构建充满活力的市场经济体制机制,实施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行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市场监管部门必须更加注重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持续深化“放管服效”改革,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完善竞争制度,保障市场公平,实现市场准入畅通、市场开放有序、市场竞争充分、市场秩序规范。要建设“全国一流、全省领先”的营商环境,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全面提升营商环境竞争力,市场监管部门必须更加注重对标对表国际国内先进一流,着力营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公正透明的法治环境。要加快建设更高品质的“幸福”“美丽”,市场监管部门必须更加注重防范和化解市场领域各种风险,严格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加强和改进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和重要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全时全域、守牢守好“四大安全”底线,让人民群众买得放心、用得放心、吃得放心。第二章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作和市场监管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市党代会精神,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锚定省委“两个确保”,聚焦市委“创新引领发展”战略,围绕“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人民高品质生活”目标,弘扬“担当作为、实干创新”导向,坚持“以服务促发展,以成效显担当”,加快建设统一高效有序安全的“大市场、大质量、大监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