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应急管理体系和本质安全能力建设规划(4).docx
-
资源ID:1861861
资源大小:46.65KB
全文页数:3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7金币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十五五”应急管理体系和本质安全能力建设规划(4).docx
“十五五”应急管理体系和本质安全能力建设规划应急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及时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重要职责,担负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使命。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关于应急管理工作决策部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规定,制定本规划。一、现状和形势(一)发展的基础。“十四五”时期,全省各级、各有关部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和应急救援等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统筹推进应急管理事业改革发展,扎实工作,全面实现了“十四五”应急管理领域相关规划提出的预期目标。专栏1:十三五”时期应急管理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序号指标名称十三五”期间完成情况规划目标实际值1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下降10%下降19.5%全面完成2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下降30%下降45.8%全面完成3工矿商贸就业人员十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下降19%下降22.4%全面完成4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下降3%下降5.85%全面完成5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下降15%下降73.4%全面完成6年均百万人口因灾死亡率<1.30.216全面完成7年均因灾直接经济损失占全省生产总值<1.3%0.123%全面完成应急管理事业改革全面推进。成立省、市、县三级应急机构,出台省人民政府关于改革完善应急管理体系的通知省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三年提升计划(20252022)中共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的意见等文件,组建“1+11”省应急救援指挥部,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职能平稳划转,高效协同的应急管理工作机制初步形成。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向好。修订省安全生产条例,制定省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办法,出台省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安全生产工作职责省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细则等,安全专项整治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机制积极推进,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不断完善,全民安全意识持续提升。煤矿淘汰落后产能稳步实施,重大灾害防治取得显著成效;非煤矿山企业关闭退出力度持续加大,地下矿山六大系统全面建设;危险化学品企业退城入园步伐加快,重大危险源监测预警实现全面覆盖;烟花爆竹企业整体退出,重大风险得到有效控制;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深入开展,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建设取得扎实成效;建筑施工安全整治全面推进,各行业领域本质安全水平得到大幅提升。灾害防御能力显著增强。落实综合防灾减灾措施,地震监测预报预警基础进一步夯实,地质灾害专群结合监测网络覆盖率大幅提高,防洪除涝工程和抗旱水源工程全部落地,气象预报预警水平显著提升,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不断增强。“十四五”时期,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277个;与“十二五”时间末相比,因自然灾害死亡人数、倒塌房屋间数分别下降2.2%、37%,森林火灾起数和受害森林面积分别下降75.7%、90.7%o应急救援能力不断提升。建立健全各类应急救援队伍,救援力量稳步增强,预案体系不断完善,应急演练持续开展,救援效能显著提高。制修订生产安全事故、防汛、抗旱、森林火灾和突发地质灾害等各级各类应急预案2310个;举办驻马店宿鸭湖防汛、洛阳栾川炉场沟尾矿库等应急演练;固始县史灌河抗洪抢险和辉县市森林火灾扑救取得重大胜利,驰援山东寿光和安徽六安、阜阳等地开展抗洪抢险救援;2025年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紧急调拨应急物资,开展涉疫场所安全检查,指导企业安全有序复工复产,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和水平大幅提高。(二)面临的形势。1 .主要挑战。“十五五”时期,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繁重艰巨,我省正处于战略叠加机遇期、风险挑战凸显期、调整转型窗口期、蓄势跃升突破期,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的基本省情没有改变,各类存量增量变量风险交织叠加、事故灾害易发多发态势没有改变,应急管理工作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安全生产基础依然薄弱。安全生产基层基础薄弱、城乡安全高风险低设防依然是我省的基本现状,安全发展理念树立不牢、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等问题仍然突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任务依然艰巨,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工作仍需加强,安全监管任务十分繁重。经济新业态、新模式日益涌现,新型风险随之而来,识别排查难度增加,安全风险隐蔽性、突发性、耦合性进一步增强。各类自然灾害易发频发。在全球气候变化影响下,自然灾害时空分布更具突发性、异常性,局地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强发几率增大,特大暴雨、洪涝干旱、城市内涝、高温热浪、低温雨雪冰冻、地质地震、森林草原火灾等灾害呈高发态势。我省各类自然灾害受灾人口、农作物受灾面积、直接经济损失等可能增加,社会稳定大局可能受影响。综合应急能力有待提升。在“217”特大暴雨灾害等突发事件应对过程中,我省应急管理工作暴露出诸多短板弱项,应急管理法规体系不完善,应急救援力量不足,先进适用装备缺乏,应急科技支撑不够,遥感监测、物联网、超前感知和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手段应用水平不高,安全监管、精准执法能力有待加强,全灾种应对处置能力有待提升。2 .主要机遇。“十五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重要时期,面临着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机遇,多领域战略平台融合联动的叠加效应持续显现,为我省应急管理事业改革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党的坚强领导为应急管理事业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摆在前所未有的高度,深化应急管理领域改革,提出了一系列应急管理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刻阐明了我国应急管理体制机制的特色和优势。我省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应急管理事业发展的决策部署,把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作为新时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加强领导,推进实施,应急管理事业发展步入快车道。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应急管理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我省是人口大省、经济大省、农业大省和新兴工业大省,区位交通优越、产业体系完备、市场空间广阔、开放通道优势突出、人力资源优势明显,近年来发展势头持续向好,经济总量连续多年稳居全国前五。经济、产业、市场、人力等方面的优势和条件,为推动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保障。科学技术快速进步为应急管理事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落后工艺、技术、装备和产能加快淘汰,卫星遥感、雷达监测、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北斗卫星导航、5G等先进技术应用,将大幅提升监测预警、监管执法、辅助指挥决策、应急救援实战和社会组织动员等方面能力,为提高应急管理科学化、专业化、智能化和精细化水平提供了科技支撑。二、指导思想及目标(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关于应急管理工作的决策部署,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以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本质安全能力建设为主线,补短板、强弱项、填空白、破难题,结合我省“十大战略”,着力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全面加强风险防范、抢险救援、应急保障等方面能力建设,防范化解影响我省高质量发展的各类自然灾害和生产安全事故风险,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最大限度降低灾害事故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锚定确保高质量建设现代化、确保高水平实现现代化目标,在中部地区崛起中奋勇争先,为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作出积极贡献。(二)基本原则。坚持党的领导。全面加强党对应急管理工作的统一领导,提高党委把方向、谋全局、定政策、促改革能力,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制度优势转化为应急管理改革发展优势,为我省应急管理体系和本质安全能力建设提供根本保证。坚持两个至上。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把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摆在首位,坚持应急管理队伍为人民而建、为人民而战,把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应急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预防为主。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摆在突出位置,坚持全过程、全灾种管控风险,注重关键节点风险防控,强化系统治理、综合治理和源头治理,把事故隐患排除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为建设高效能治理的安全韧性城市提供有力保障。坚持精准治理。科学认识和系统把握灾害事故致灾规律,有针对性地做好各项应急准备,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时无备,做到预警发布精准、抢险救援精准、恢复重建精准、监管执法精准。坚持实战导向。坚持围绕实战、服务实战、为了实战,着眼队伍建设、能力提升、综合保障,谋划重大政策、筹划重大项目、布局重大工程,补齐应急管理短板弱项,全面提升抢险救援实战能力。坚持社会共治。坚持群众路线,发挥企事业单位、行业和社会组织的应急救援作用,提高全民应急参与意识,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应急治理共同体。(三)主要目标。1.总体目标。到2030年,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重要论述和安全发展理念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形成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体制,建成统一领导、权责一致、权威高效的应急能力体系,应急管理体系和本质安全能力建设迈出新步伐。安全生产、综合防灾减灾形势趋稳向好,事故总量、较大事故和死亡人数继续下降,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得到遏制,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明显提高,应急指挥能力、应急救援能力、应急装备能力、本质安全能力、科技信息化能力和全民应急能力全面提升。到2035年,基本实现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有效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安全。专栏2:“十四五”核心指标序号指标内容预期值指标性质1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下降16%约束性2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下降34%约束性3工矿商贸就业人员十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下降21%约束性4年均因自然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1.3%预期性5年均每百万人口因自然灾害死亡率<1.3预期性6年均每十万人受灾人次<15000预期性2.分类目标。(1)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领导体制、指挥体制、协同机制、职能配置、机构设置更加合理,应急管理队伍建设、作风建设、能力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应急管理机构基础设施、装备条件大幅改善,工作效率、履职能力全面提升。县级以上应急部门装备达标率达到80%。乡镇(街道)应急机构达到有班子、有机制、有队伍、有装备物资、有预案演练、有宣传教育培训的“六有"标准。(2)安全生产水平显著提高。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更加完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规范有效、常态化运行,安全生产支撑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监测预警能力显著增强,危险化学品、矿山、工贸、交通运输、建筑施工、消防等行业领域安全生产水平大幅提升,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全面增强。全省防灾减灾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化水平明显提升,灾害防御能力全面提高,防灾备灾体系和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170个、省级综合减灾(安全)示范社区500个。灾情信息上报及时准确,灾害预警信息公众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