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docx
-
资源ID:1861825
资源大小:41.89KB
全文页数:4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7金币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十五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docx
“十五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市“十五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根据省“十五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编制,主要阐明“十五五”时期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是未来五年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重要指导性文件。一、规划背景(一)发展基础“十四五”时期,全市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发展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重冲击,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决策部署,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深化改革、稳中求进,全面完成了“十四五”时期各项目标任务。就业局势保持总体稳定,就业结构更加优化,创业环境明显改善,成功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就业空前冲击,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0.7万人,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保持在85%以上。社会保障制度更加健全,覆盖面更加广泛,待遇水平不断提高,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96.3万人,初步构建起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人才人事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创新活力不断增强,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6.8万人,人才人事助力高质量发展的作用进一步发挥。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分配秩序更加规范公平。劳动关系保持总体和谐稳定,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机制不断完善,劳动保障监察执法能力持续加强,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多发态势得到有效遏制,劳动者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深入推进“一次办好”改革,系统行风持续改善,信息化便民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人社扶贫扎实开展,人民群众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的满意度显著提高。“十四五”时期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的持续快速发展,为经济文化强市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表1“十四五”时期主要指标完成情况主要指标2015年规划目标2025年一、就业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万人)35.62530.7)城镇登记失业率(%)3.354.3.15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85>8592.8引领大学生自主创业人数(人)800150005619)二、社会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万人)371336396.3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万人)33.334.842.9工伤保险参保人数(万人)48.25363.2三、人才队伍建设高技能人才总量(万人)3.756.8四、劳动关系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969494劳动人事争议调解成功率(%)656062.8F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结案率(%)1009097.2劳动保障监察举报投诉结案率()10095100五、公共服务F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万人)320500525注:。内为五年累计数。(二)发展环境当前,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面临诸多压力和挑战:就业总量压力大,结构性矛盾突出,就业优先政策体系还不完善;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参保覆盖面不广,企业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压力加大,人口老龄化加剧,社会保险可持续运行面临挑战;人才资源总量短缺、高层次人才相对不足,制约和影响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尚未根除,技能人才总量和结构难以满足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新就业形态劳动用工政策和管理相对滞后,根治农民工欠薪任务依然艰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压力增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与人民群众的期待尚有差距。(三)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历史起点上,展望2035年,我市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竞争力将大幅跃升,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迈上新的大台阶,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明显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将更加完善。全市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必须深刻认识新形势新要求,牢牢把握发展环境深刻变化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努力开创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社会就业更加公平更加充分更高质量,满足劳动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形成社会保障全民共有共享共建共谋的发展局面;人才体制机制活力充分释放,人力资源市场统一规范,人才竞争力大幅提升;工资收入分配更加公平合理,劳动关系更加和谐稳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智慧服务能力全面提升。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政策改革创新为主线,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着力惠民生、促改革、防风险、保稳定,实现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二)基本要求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把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作为推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能力和水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群众关心的就业、社会保险、收入分配等痛点、堵点、难点,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推动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坚持服务大局。准确把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任务使命,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找准结合点、着力点和突破口。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心工作,稳就业、强社保、聚人才,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服务新时代现代化强市建设。坚持推进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把提高发展质量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更为安全发展。坚持改革创新。更大力度推动思想解放、观念变革,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加大就业创业、人才人事、工资收入分配等体制机制方面的创新力度,深入推进制度创新、流程再造,进一步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坚持统筹协调。加强系统谋划,注重各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业务协同联动,统筹兼顾不同群体利益关系,充分考虑地区发展差异,促进政策之间的衔接平衡,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增强各方面工作的整体耦合性,推动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良性互动、相互促进。(三)主要目标锚定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十五五”时期,实现以下主要目标: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就业规模保持稳定,就业结构更加合理。劳动力市场供求平衡,劳动者就业更加充分。创业环境不断优化,带动就业效应更加明显。“十五五”时期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健全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规范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运行机制,做好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政策的衔接储备。落实工伤保险省级统筹政策。推动实现失业保险省级统筹。社会保障待遇水平稳步提高,基金运行安全平稳。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408.4万人。补充养老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打造更富活力的技术技能人才高地。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人才规模不断壮大,结构日益优化,创新活力不断增强,人才集聚优势加速形成。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实现提质增量,全市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9.3万人。完善更公平有序的工资收入分配机制。企业工资分配制度更加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更加完善,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逐步提升,工资收入分配结构明显改善。符合事业单位特点的工资分配制度基本建立。构建更加和谐的劳动关系。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和劳动关系工作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体制机制更加健全,根治欠薪成果更加巩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效能有效提升,劳动关系治理能力明显提高,劳动关系总体和谐稳定。提供更高品质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化、标准化、智慧化服务能力显著提升,社会保障卡实现发行应用全覆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表2“十五五”时期主要指标号I指标2025年2030年属性一、就业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万人)30.7)20)预期性城镇调查失业率()<5.5预期性高校毕业生总体毕业去问落实率()92.9>85预期性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人次(万人次)7.916)预期性其中:农民工参加职业培训人次(万人次)6.43.7预期性二、社会保障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万人)396.3408.4预期性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万人)42.946.3约束性工伤保险参保人数(万人)63.268.9约束性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每年新增结余用于委托投资比例()80预期性三、人才队伍建设O新增高级职称人才数(万人)0.42J预期性1新增取得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人数(万人)0.472.1预期性2博士后研究人员年招te(八)1520预期性技能人力数(万人)6.89.3预3期性4新增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人数(万人)2.17.4预期性5其中:新增取得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人数(万人)0.332.5预期性6技工院校在校生规模(万人)1.5>1.5预期性四、劳动关系7劳动人事争议调解成功率(%)62.8>60预期性8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结案率(%)97.2>90预期性9劳动保障监察举报投诉案件结案率()100>96预期性五、公共服务O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万人)525580预期性其中:申领电子社保卡预12501人口覆盖率(%)期性注:U内为五年积累数。三、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健全有利于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促进机制,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有效应对失业风险,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一)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强化就业优先目标导向,将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将稳定和扩大就业作为经济运行合理区间的下限,将就业指标作为宏观调控取向调整的依据,强化财政、金融、投资、消费、产业等政策聚力支持就业,推动产业、企业、创业、就业“四业”联动,促进就业增长与经济社会发展良性互动、深度融合。更好融入国内大循环,积极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创造更多就业岗位。紧盯新旧动能转换和重大建设项目,拓展就业渠道。健全市县两级就业和农民工工作议事协调机制,推动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