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国家开放大学法律事务专科《刑法学》期末纸质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
2025年1月国家开放大学法律事务专科刑法学Q)期末纸质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3分,共24分)L下列情况中,我国刑法有溯及力的是(红色字体为本题正确答案选项)。A当时的法律认为是犯罪而刑法不认为是犯罪B.当时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而刑法认为是犯罪C.当时的法律和刑法均认为是犯罪但当时的法律处刑比刑法轻D.当时的法律和刑法均认为是犯罪但当时的法律处刑比刑法重2,下列人员中,实施危害行为造成危害结果而不负刑事责任的有(红色字体为本题正确答案选项)。A.聋哑人和盲人B.精神正常时的间歇性的精神病人C.生理醉酒的人D.故意伤害他人致人轻伤的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3.在犯罪客观方面的诸多事实特征中,只有(红色字体为本题正确答案选项)才是一切犯罪构成的必备条件。A,危害行为B,危害结果C.犯罪的时间、地点D,犯罪的方法4,某甲在行车中不小心将某乙撞伤,为了尽快逃脱,便将流血昏迷的某乙拖入路边树林。某乙失血过多死亡。对于某乙的死亡,某甲的行为属于(红色字体为本题正确答案选项)的犯罪。A,直接故意B,间接故意C,疏忽大意的过失D过于自信的过失5,犯罪既遂的类型有(红色字体为本题正确答案选项)。A行为犯B.危险犯C.结果犯D.举动犯6,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红色字体为本题正确答案选项)处罚。A,从轻B,减轻C.从轻或者减轻D.减轻或者免除7 .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的犯罪,经过20年后仍须追诉的,应当(红色字体为本题正确答案选项)。A.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B,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决定C.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D.由最局人民法院决定8 .死刑缓期执行期满减为有期徒刑的条件是(红色字体为本题正确答案选项)。A,确有悔改B.确有重大立功表现C.确有悔改并有立功表现D.没有故意犯罪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9 .刑法与其他部门法相比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二是o答案保护的社会关系的范围更为广泛;强制性最为严厉10 .我国的和在我国领域外犯我国刑法规定之罪的,不论该罪的法定最高刑是否为三年有期徒刑,均适用我国刑法。答案国家工作人员;军人IL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直接负责的和判处刑罚。答案主管人员;其他直接责任人员12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属于犯罪的间接故意。答案可能;放任13 .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处罚。答案免除14 .牵连犯,是指行为人实施某种犯罪(本罪),而或又触犯其他罪名(他罪)的犯罪形态。答案方法行为;结果行为15 .无期徒刑是指剥夺犯罪人终身自由,实行的刑罚方法。答案强迫劳动改造16 .缓刑考验期限应从之日起计算。答案判决确定17以限制加重原则为主,以原则和原则为补充的折衷原则是我国刑法采用的数罪并罚原则。答案吸收(原则);并科(原则)18 .假释的对象是被判处的犯罪分子。答案有期徒刑;无期徒刑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19 .犯罪:是指严重危害我国社会、触犯刑法并且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20 .犯罪主观方面:是指犯罪主体对自己行为危害社会的结果所持的心理态度。21 .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对不法侵害者所实施的不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损害行为。22,没收财产:是指将犯罪分子个人所有财产的一部或全部强制无偿地收归国有的一种刑罚方法。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23.简述犯罪构成的概念和特征。答:概念刑法第13条规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犯罪:是指违反我国刑法、应受刑罚惩罚的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特征L犯罪是危害社会的行为,即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2.犯罪是触犯刑律的行为,即具有刑事违法性。3犯罪是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即具有应受刑罚惩罚性。24.简述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犯罪中止形态的特征。答: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犯罪中止形态的特征是:(1)时空性。必须是在犯罪过程中放弃犯罪,即必须是在犯罪处于运动过程中而尚未形成任何停止状态的情况下放弃犯罪。(2)自动性。即行为人必须是自动放弃犯罪。(3)彻底性。指行为人彻底放弃了原来的犯罪。(4)有效性。指行为人必须有效地防止了他已实施的犯罪之法定犯罪结果的发生,使犯罪未达既遂状态而停止下来。五、案例分析Q6分)25案情:于某,男,17岁。2021年3月因犯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2021年9月刑满释放。2021年10月,于某到某烤鸭店打工,与老板黄某(女,40岁)相好后发生了两性关系,并一直保持到2022年2月初。2月中旬,于某开始与刘某谈恋爱,并向黄某提出分手。黄某不同意,要求于某与自己保持关系,否则就要将此事告诉刘某,2月27日晚8时许,于某在烤鸭店内再次向黄某提出分手。双方发生激烈争执。黄某恼怒无比,从厨房拿来一把菜刀边骂边向于某猛地砍过来,砍伤了于某的胳膊。于某见势不好,顺手操起一把椅子抵挡并将黄某打倒在地。黄某倒地时菜刀脱手但仍然大骂于某,并说要杀死于某,于某便继续用椅子砸打黄某,直至其不再出声才住手。于某发现黄某已死,非常惊慌,遂仓皇逃离现场。试分析并说明理由:对于于某的行为应当如何认定和处罚(只答处罚原则)?答:(1)于某的行为属于防卫过当,构成间接故意犯罪。(2)于某在受到黄某暴力侵害时用椅子抵挡并将其打倒在地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行为,但在黄某倒地、侵害已停止的情况下继续用椅子打击黄某以致其死亡的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了重大损害,因而属于防卫过当,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3)于某明知用椅子打击黄某可能会致其受伤甚至死亡却放任不管,以致造成黄某死亡的结果发生,但纵观全案于某并无希望致黄某重伤或者死亡的故意,故对其防卫过当行为应当以间接故意犯罪论处。(4)于某犯罪时未满18周岁,依法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而且不能适用死刑。(5)于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又犯新罪,应当撤销缓刑,在对其新罪作出判决的基础上,将前罪所判刑罚与新罪所判刑罚合并,决定执行的刑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