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模拟28.docx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模拟28单项选择题第1题、关于世界著名的湖及其地位和所属国,下列对应不正确的是()oA.贝加尔湖一一世界上储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泊一一俄罗斯B.苏必利尔湖一一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一一巴西C.艾丁湖一一世界上主要洼地之一中国D.密歇根湖一一北美洲五大湖之一一美国我的答案: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解析:A项正确,贝加尔湖位于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南部,水体总容积23600立方千米,最深处达1620米,蕴藏着地球全部淡水量的20%,相当于北美洲五大湖水量的总和,超过整个波罗的海的水量,是世界上储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泊。B项错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是苏必利尔湖,但该湖为美国和加拿大共有,被加拿大的安大略省与美国的明尼苏达州、威斯康星州和密歇根州所环绕。C项正确,艾丁湖位于吐鲁番盆地南部,湖水面海拔一15.4米,是我国最低的洼地,也是世界上主要洼地之一。D项正确,密歇根湖也叫密执安湖,北美洲五大湖之一。五大湖是位于加拿大与美国交界处的几座大型淡水湖泊,按面积从大到小分别为:苏必利尔湖、休伦湖、密歇根湖、伊利湖和安大略湖。除密歇根湖属于美国之外,其他四湖为加拿大和美国共有。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B。第2题、下列选项中位于太阳最外部的是()oA.光球B.色球C.日珥D.日冕我的答案: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解析:在太阳的最外面,有一层又厚又暗的大气,被称为“日冕”。日冕的密度极其稀薄,温度可以高达几百万度。第3题、地震震级是根据地震时释放的能量的大小而定的。迄今为止,观测史上记录到的规模最大的地震是()。A. 1960年智利大地震B. 1976年唐山大地震C. 2008年汶川大地震D. 2011年日本大地震我的答案: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解析:1960年5月22日,智利发生大地震,又称为瓦尔迪维亚大地震,这是观测史上记录到的规模最大的地震,其矩震级为9.5级。故本题选A。第4题、下列关于经线和经度的说法中,错误的是()oA.所有的经线都是以南北两极为端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B.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为0。经线C.0o经线也叫做本初子午线,它是计算地球经度的起算经线D.本初子午线向东至东经180。为东半球我的答案: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解析:人们习惯上以西经20。线和东经160。线组成的经线圈为界,把地球分为东、西两半球。从西经20°向东至东经160°为东半球,从西经20°向西至东经160。为西半球。故D项说法错误,应选。第5题、一般破坏性地震是指几级以上的地震?()A.4.5级B. 5.5级C. 6.5级D.7级我的答案: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解析:按破坏程度不同破坏性地震可分轻微破坏性地震(3.0级W震级V4.5级)、一般破坏性地震(4.5级W震级V5.5级)、严重破坏性地震(5,5级W震级V6.5级)、造成特大损失的严重破坏性地震(震级三6.5级)。故选A项。第6题、气象灾害一般包括天气、气候灾害和气象次生、衍生灾害。下列属于气象次生、衍生灾害的是()oA.洪涝B.泥石流C.霜冻D.热浪我的答案: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解析:天气、气候灾害,是指因台风(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暴雨(雪)、雷暴、冰雹、大风、沙尘、龙卷、大(浓)雾、高温、低温、连阴雨、冻雨、霜冻、结(积)冰、寒潮、干旱、干热风、热浪、洪涝、积涝等因素直接造成的灾害。气象次生、衍生灾害,是指因气象因素引起的山体滑坡、泥石流、风暴潮、森林火灾、酸雨、空气污染等灾害。故选B。第7题、被称为“日光城”的城市是()。A.拉萨B.乌膏木齐C.新疆D.烟台我的答案: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解析:拉萨市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之一,地势由东向西倾斜,气候属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年日照时数达3000小时以上,故有“日光城”的美称。故选Ao第8题、下列关于我国少数民族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oA.高山族主要居住在内蒙古自治区B.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壮族C.中国民族成分最多的是云南省D.彝族是中国第六大少数民族我的答案: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解析:高山族主要居住在中国台湾省,也有少数散居在福建、浙江省等沿海地区。故A项错误。壮族(旧称僮族),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云南、广东和贵州等省区。B项正确。中国民族成分最多的是云南省,有25个民族。C项正确。彝族是中国第六大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中国西南部的云南、四川、贵州三省,其余散居于中国其他省份及中国境外。D项正确。因此本题选A。第9题、在海南岛,夏至日的早上,太阳从()升起。A.东北B.东南C.正东D.正西我的答案: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解析:海南岛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所以从海南岛看,太阳从东北升起。第10题、中国最大的平原一一东北平原位于中国东北部,其主要组成部分包括()o松嫩平原、辽河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江淮平原、辽河平原松嫩平原、江汉平原A.三江平原、B.江汉平原、C.三江平原、D.三江平原、我的答案: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解析:东北平原位于中国东北部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之间,北起嫩江中游,南至辽东湾,总面积约35万平方公里,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平原。东北平原包括北部的松嫩平原、南部的辽河平原和东北部的三江平原三部分。因此本题选A。第11题、下列关于“秦岭一淮河”一线说法错误的是()oA.是旱地农业与水田农业的分界线B.是我国华中和华北的分界线C.是1月0等温线的界限D.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分界线我的答案: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解析:一般认为“秦岭一淮河”以北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以南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A、B、C三项表述正确。本题答案为D。第12题、在我国云南西双版纳地区,人们建立起多层次的人工经济林,以橡胶为上层乔木树种,下面种植茶树、咖啡等喜光的灌木植物,在灌木层之下再种植草果等喜阴的地被植物。这样做的原因是()oA.利用了光在林中垂直衰减的原理,以充分利用光照B.各种植物之间相互吸收利用彼此的养分C.云南土地资源有限,只能如此D.该地的人工经济林历史悠久,人们有着丰富的种植管理经验我的答案: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解析:多层次的人工经济林,是利用了光在林中垂直衰减的原理,从而充分利用光照,达到一地多用、增加收益的经济效果。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A。第13题、下列对“南水北调”工程叙述有误的一项是()oA.是“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B.南水北调工程总体格局分为东、西两条路线C.南水北调工程是从长江流域向干旱缺水的北方诸流域输水的超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D.南水北调工程调水路线:从南至北途径鄂、豫、冀、苏、鲁、津、京七个省市我的答案: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解析:南水北调工程总体格局分为东、中、西三条路线:东线,从长江下游扬州市江都段引水;中线,从长江支流汉江丹江口水库引水;西线,从大渡河、雅吾江、通天河上游筑坝建库,开凿穿过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的输水隧洞。因此B项有误,答案为B。第14题、黄河全长五千多公里,为中国第二大河,它的发源地是()oA.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B.青藏高原格拉丹东雪峰西南侧C.四川盆地西北缘的九顶山D.青海省唐古拉山我的答案: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解析: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北麓约古宗列盆地的玛曲,呈巨大的“几”字形,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9省(自治区),在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注入渤海。B项为长江的发源地,格拉丹东雪峰是唐古拉山脉最高峰;C项为沱江的发源地。第15题、下列各节气中属于农耕八节的是()oA.雨水B.惊蛰C.春分D.谷雨我的答案: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解析:农耕八节指的是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故本题正确选C。第16题、下列属于东西走向,且在我国地势阶梯分界线上的山是()oA.太行山B.昆仑山C.贺兰山D.阴山我的答案: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解析:太行山是东北西南走向,在二、三级阶梯分界线上,A选项错误;昆仑山是东西走向,在一、二级阶梯分界线上,B选项正确;贺兰山是南北走向,不在我国地势阶梯分界线上,C选项错误;阴山是东西走向,不在我国地势阶梯分界线上,D选项错误。第17题、下列关于台风的描述错误的是()。A.台风是热带气旋的一个类别,在北大西洋及东太平洋称为飓风B.台风眼区附近为漩涡风雨区,狂风暴雨C.台风形成于高温、高湿的热带洋面D.台风中心为高压中心,风平浪静,天气晴朗我的答案: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解析:台风中心为低压中心,以气流的垂直运动为主,风平浪静,天气晴朗。故本题选D。第18题、大雪过后,地面积雪给人们带来欢乐的同时,也给交通造成了诸多不便。下列关于“雪”的说法错误的是()oA.雪水中所含重水比例较少,经常用雪水洗澡,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B,雪具有保温作用,可以在寒冬保护农作物不被冻伤,但随着时间推移其保温效果会变差C.我国的暴雪预警信号共分四级,按严重程度由低到高以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表示D.雪崩是积雪山区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但通常不会引发次生灾害我的答案: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解析:重水是由笊和氧组成的化合物,会抑制生命活动。在天然水中,重水的含量约占0.015%,雪水中的重水含量比普通水少25%,经常用雪水洗澡.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对身体大有裨益,A项说法正确。积雪中有大量的空隙可以容纳空气,而空气的导热性很差,于是地面的积雪起到了“隔热”的效果,保护农作物不被冻伤;同时随着时间推移,积雪会变得更加致密,容纳空气的能力变差,因此保温效果也会变差,B项说法正确。我国暴雪预警信号分四级,按严重程度由低到高分别用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表示,C项说法正确。雪崩常发生在积雪山区,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而且常常会引起山体滑坡、山崩和泥石流等次生灾害,D项说法错误。第19题、地球上很多国家和地区闹水荒。对其原因的分析有误的是()oA.地球上水的总储蓄量不大,地球环境日益恶化,水污染严重B.地球上的水94%分布于海洋中,海水不能直接为人类生活、生产所利用C.地球上淡水资源的地理分布极不平衡D.世界工农业生产发展、城市数量及居民人口不断增加导致耗水量剧增我的答案: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解析:地球上水资源丰富,全球约有3/4的面积覆盖着水,地球上的水总体积约有13.86亿万立方千米。第20题、1995年1月23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确定从1995年开始,每年的9月16日为“国际保护臭氧层日”,旨在纪念1987年9月16日签署的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协定书。下列关于臭氧及臭氧层的说法中,错误的是()oA.氯氟烧类化学物质中的澳原子和氯原子会与臭氧反应B.臭氧层是大气层的平流层中臭氧浓度相对较高的一部分C.臭氧层的主要作用是吸收红外线D.臭氧因为其味道臭,所以被命名为“臭氧”我的答案: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解析:太阳光由可见光、紫外线和红外线三部分组成,臭氧层主要吸收短波紫外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吸收长波红外线,故C选项错误。第21题、地热能是由地壳抽取的天然热能。下列有关地热能的说法,错误的是()oA.地热能是可再生资源B.地热能分布在地壳运动较稳定的地区C.我国地热资源丰富,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