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区节约用水技术导则》编制说明.docx
宿迁市灌区节约用水技术导则(报批稿)编制说明宿迁市灌区节约用水技术导则编制组二。二四年五月一、工作简况11 .任务来源12 .编制背景13 .国内外情况说明34 .编制原则和依据55 .标准主要起草人及其所做的工作6二、主要内容技术指标确立71 .标准适用范围72 .规范性引用文件73 .术语和定义74 .技术参数85 .节水管理116 .节水评价与效益13三、采用国际标准的程度及水平的简要说明13四、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13五、与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关系.13六、贯彻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14七、其它应予说明的事项14工作简况1 .任务来源2022年7月20日,宿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了关于下达2022年度宿迁市地方标准项目计划的通知),下达了项目名称为宿迁市灌区节约用水技术导则的地方标准编制任务。本标准为推荐性标准,标准的主要编制单位为宿迁市节水用水管理服务中心、江苏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宿迁市水利局等,项目周期为1年。2 .编制背景2.1 目的与意义水安全是我国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国水安全问题突出表现为水资源短缺、用水效率低下、水生态恶化等,解决这些问题的总钥匙是“节水”,水安全治理的源头也在“节水”。党中央高度重视节约用水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并围绕“大力推进农业、工业、城镇等领域节水”“把节水作为南水北调受水区的根本出路”等多次发表重要讲话,要求从观念、措施、行为等各方面把节水摆在优先位置,强调“节水,拧紧水龙头的事,是个等不得、拖不了的当务之急”。农业作为用水大户,中央2017年一号文件,提出把农业节水作为方向性、战略性大事来抓,建设现代化灌区。灌区建设已经成为国家农业建设的战略需求,以信息化、自动化、现代科技为引领,以先进技术和设备打造灌区节水、资源高效利用、生态环境优美的工程设施,以现代管理制度完善灌区公平、可靠、灵活的供水服务和有效的防灾减灾体系,壮大灌区实力、实现乡村振兴,建设设施完备、工程安全、灌溉高效、管理先进、防灾有力、生态健康的灌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灌区是经济和农业发展的核心区,也是节水潜力最大的区域。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用水需求的不断提高,江苏省林牧渔业、工业、生活和服务业用水定额(2019年修订)、农业用水定额(DB3213/T1032-2021)等用水定额的发布与更新,亟需一部标准来为水行政主管部门和灌区用水户提供技术支撑,制定和实施灌区节约用水技术导则对践行江苏省节水行动方案,促进宿迁市农业用水效率、规范灌区管理、保障粮食安全,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推动宿迁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I)落实国家和地方相关政策的精神水利部办公厅深入开展节水型灌区创建工作的通知(办农水2021107号)要求加快推进节水型灌区建设,促进灌区高质量发展。省发展和改革委、省水利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农业农村厅日前联合印发江苏省“十四五”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要求严格水资源刚性约束,规范取水、用水、耗水、排水、再利用全过程节水管理要求,针对农业等重点领域,扎实推进强化刚性约束、强化综合示范、强化指导服务、强化科技支撑、强化机制激励、强化社会意识等6项重点任务。省水利厅省发改委关于印发江苏省节水行动实施方案2022年工作任务的通知(苏水节20224号)要求:加大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力度,推进灌区现代化建设进程。因此,制定和实施灌区节约用水技术导则,是深入贯彻落实“十六字”治水思路,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产、以水定人,全面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构建“保障有力、科学配置、集约节约、高效利用"节水新格局的重要举措。(2)满足宿迁市灌区节水工作的实际需求宿迁市共有大中型灌区21个,设计灌溉面积574.22万亩,有效灌溉面积489.39万亩。其中大型灌区7个,设计灌溉面积328.65万亩,有效灌溉面积292.22万亩;中型灌区14个,设计灌溉面积232.01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83.61万亩;小型灌区37个,有效灌溉面积13.56万亩。灌排建筑物12.43万座,灌排泵站3333座,干、支渠298条总长1443公里。目前,全市大型灌区骨干工程配套率60%83%,骨干工程完好率45%89%,灌溉保证率70%85%,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5400.610。有关指标较全省先进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有较大的节约用水空间,通过制定灌区节约用水技术导则,有利于水行政主管部门对灌区进行节约用水规范化管理,指导用水户提高节水技术和节水管理,促进灌区农业用水由粗放向集约转变。(3)填补江苏省和宿迁市灌区节约用水技术导则标准空白目前,江苏省和宿迁市对灌区的管理主要依据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2017年修订)、计划用水管理办法(水资源2014360号)、江苏省水资源管理条例、江苏省节约用水条例、江苏省计划用水管理办法(苏水规20164号)等,上述相关文件缺少对灌区节水工作专业、系统、全面的指导,且全省均未针对灌区出台节水工作技术导则,而北京于2010年已经出台该类似标准,山东省2019年出台类似标准。因此,宿迁市在对全市灌区现场调研的基础上,率先出台灌区节约用水技术导则,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填补了江苏省该类型标准的空白。2.2 可产生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分析本导则的制定与实施,有利于完善宿迁市灌区相关管理制度,促进提升全市灌区管理规范化、标准化水平,为水行政主管部门日常指导和规范工作人员的执行提供依据和保障,可提升农业用水效率和用水水平,促进灌区高质量发展,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发展。从而,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推动宿迁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可产生较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3 .国内外情况说明3.1 国内灌区节水技术研究现状目前,国内有关节水灌溉技术的研究大部分从农户的角度,韩洪云通过对辽宁省农户灌溉技术选择行为实证研究得到,农户无论是采用传统技术,还是采用现代技术,农户的灌水边际收益都低于边际成本,因此,农户的灌溉行为并非利润最大化行为。韩青等通过山西省的农户调查资料,对农户灌溉技术选择的影响因素做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在灌溉技术选择中表现出明显的差异,粮食作物一般采用水利用率较低的传统技术,而经济作物一般采用水利用率较高的现代技术。模型估计结果显示,水资源短缺程度会影响农户灌溉技术的选择:水价和是否有政府扶持对经济作物灌溉技术选择有显著的影响。而这两个因素对根食作物灌溉技术选择几乎没有影响。李艳从博弈论的角度,分析了水价与节水灌溉之间的关系,说明水价的提高激励了节水灌溉技术的采用。韩青通过建立农户灌溉技术选择的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依据利润最大化原则。分析了激励机制在农户技术选择中所起的作用。得出结论为:有效的激励机制可以增加农户选用先进节水技术的预期,使农户灌溉技术供给行为从违约转向合作,从而增加节水灌溉技术供给。于法稳指出灌溉水价的调整对农户用水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诱导出农户的节水行为。马培衢研究结果显示,水渠过水能力、水利资产控制权安排和农户的资源禀赋状况等因素对农户灌溉方式选择行为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刘红梅从农户自身、自然环境、经济和政策等因素方面选取经营规模、耕地细碎化程度、农户经济状况和水价等13项指标实证分析了影响农户采用节水灌溉技术行为,得出提高农民文化水平、加大节水宣传教育力度、扩大经营规模、培育用水者协会等能促进农户采用节水灌溉技术。高雷调研了新疆膜下滴灌技术采纳情况后研究得出,农户采纳行为受农户的文化素质、风险偏好、农户对农业新技术的态度以及农村文化、农户的价值观念、农户所处的社会阶层、农村基层组织、农业保险和农业推广体系等方面的内外因素影响。刘国勇通过对新疆焉耆盆地农户灌溉行为选择实地调研的基础上,运用Logit模型,分析研究了影响干旱区农户灌溉行为选择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提高干旱区少数民族农户的科技文化水平、加强对农户节水灌溉技术培训力度、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集中统一种植、加大政府对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应用的资金扶持力度等对于推进干旱区农户积极采取节水灌溉技术有显著影响。李佳怡探究在不同的农业技术扩散环境地区农户技术采用行为对农业技术扩散环境的影响,通过对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377个农户的调查数据分析,建立了影响农户参与节水灌溉技术因素的logistic模型。结果表明,在农技高水平区,国家扶持政策是激励农户采用节水灌溉的主要因素;在农技中等水平地区,农户采用行为易受培训次数以及农区自然条件影响;而在农技低水平地区,主要是农户的信息便捷度、自然条件以及农户的风险意识影响着节水灌溉技术的采用:应通过加大支持力度,强化农民教育与培训,改善区域信息环境等措施使农业技术扩散环境从低水平区向高水平区过渡。陆文聪通过计量分析得出年龄、收入、制度、增收和风险等都是显著影响农户采用节水灌溉技术的因素,并提出相关对策。止匕外,有关农业节水灌溉技术选择的研究,还有从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采用的经济效益评价、激励机制及推广对策等方面进行了较多研究。例如,柴付军、汪希成对新疆兵团棉花膜下滴灌技术的经济效益进行了测算和评价,得出滴灌技术应用具有很明显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段永红等从农业水权和水价制度两方面研究了农田灌溉节水激励机制形成的路径,并运用利润最大化模型,对五种不同水权和水费计收方式组合情况下的节水激励效应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得出农田灌溉节水激励机制形成有赖于水权与水价制度创新的结论。王金霞、方国华、高明、孟戈、代小平等从不同视角探讨了有关对节水灌溉技术选择的激励问题。3.2 国外灌区节水技术研究现状国外有关节水灌溉技术选择方面研究很多。主要针对农户对灌溉技术选择的影响因素及决策行为进行大量的研究。Caswelletal.对加利福尼亚洲果农选择灌溉方式的影响因素研究得出。节水程度越高、较高的水价、农户的收入水平越高和对果农征收水使用税等能影响农户对节水灌溉技术的选择。Caswelletal.通过研究地下水深度和土地质量对灌溉技术选择的影响表明,地下水深度和土地质量对节水灌溉技术选择具有一定影响,地下水深和土地质量差的地方就越容易采用节水灌溉技术。DinaretaL对以色列滴灌、喷灌等七种灌溉技术选择研究表明,水价、作物的收益和补贴对节水灌溉技术的选择具有较大影响。Greenetal.通过对相关数据计量研究得出,作物性质、耕地质量和是否采用地表水等因素对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选择具有显著影响,水价不是影响农户采用节水灌溉技术的主要因素,不同的特点的土地采用滴灌和喷灌的概率不同。农户耕作土地的规模对其采用不同的节水灌溉方式具有很大影响。Eric通过对科罗拉多洲多年严重干旱的数据实证研究干旱程度对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选择的影响,得出干旱程度显著地提高了农户采用更有效的喷灌技术、田地规模和水供给的可获得性是农业节水技术选择的主要因素。3.3 国内外研究评价及发展趋势预测有关农业技术选择方面研究,国外主要集中在农业的诱致技术选择方面的研究,从技术对农业增长的促进方面取得成果也较多,例如,舒尔茨认为技术在改造传统农业中的作用。但是,针对发展中国家某一特殊组织下的农业技术选择问题研究文献还很少发现,例如新疆兵团对农业技术选择方面。国内对诱致性技术创新研究最早起源于林毅夫对诱致性技术创新假说对中国农业经济发展一些现象的验证,证实诱致性技术创新假说对解释中国农业增长同样有效。对于节水灌溉技术选择问题研究,国内学者大都从农户视角分析影响节水技术选择的影响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