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制造工艺学》教学大纲.docx
车辆制造工艺学教学大纲适用范围:202X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代码:04140251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学分:3学分学时:48学时(理论48学时)先修课程:机械制图、机械设计、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后续课程:汽车设计适用专业:车辆工程开课单位:车辆与交通工程学院一、课程说明车辆制造工艺学是车辆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本课程主要讲授车辆制造基本理论与方法,为学习后续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论文)打下必要的基础。本课程注重基本理论知识的深入学习,强调培养运用基础理论知识解决生产实际中问题的能力,兼顾新技术、新工艺及其发展方向的介绍,培养能适应车辆制造技术发展趋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如下目标:课程目标1:掌握车辆制造工艺基本理论,并能够针对不同工件的加工要求确定工件定位方式及定位元件;掌握夹具的组成、类型和常见夹紧装置,能够综合运用基础知识设计工件夹具,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课程目标2:能够依据零件的加工要求,从系统误差、变形、残余应力等方面分析影响机械加工质量的原因,并确定合理的工艺方案;能够依据零件的加工要求,对汽车产品的的工艺性进行分析,并拟定汽车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课程目标3:能够不断学习车辆制造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能够对已有车辆制造工艺规程文件进行修订,制定出效率高、成本低的工艺方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与时俱进的精神。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车辆制造工艺学课程教学目标对车辆工程专业毕业要求的支撑见表Io表1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关系毕业要求指标点课程目标支撑强度2.问题分析2.2能根据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分析车辆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获得多种解决方案。课程目标1:掌握工件的定位原理,并能够针对不同工件的加工要求确定工件定位方式及定位元件;掌握夹具的组成、类型和常见夹紧装置,能够综合运用基础知识设计工件夹具,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M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3.2能够根据要求,设计开发实现特定功能的复杂汽车电控系统和单元(部件)。课程目标2:能够依据零件的加工要求,从系统误差、变形、残余应力等方面分析影响机械加工质量的原因,并确定合理的工艺方案;能够依据零件的加工要求,对汽车产品的的工艺性进行分析,并拟定汽车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H4.研究4.2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车辆工程领域相关的复杂工程问题选择研究路线,设计实验方案。课程目标3:能够不断学习车辆制造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通过分析研究对已有车辆制造工艺规程文件进行修订,制定出效率高、成本低的工艺方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与时俱进的精神。M注:表中“H(高)、M(中)”表示课程与相关毕业要求的关联度。四、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理论部分的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见表2。表2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重点难点理论学时对应的课程目标L汽车制造工艺过程的基本概念1.1 汽车的生产过程和工艺过程1.2 工件尺寸及形状的获得方法和加工经济精度1.3 汽车制造的生产类型及其工艺特征教学要求:(1)熟知生产过程、工艺过程的概念;(2)掌握工艺过程的组成;(3)掌握工件尺寸及形状的获得方法和加工经济精度;(4)熟知汽车的生产纲领与生产类型,了解各种生产类型的特点。重点:工艺过程的组成;工件尺寸及形状的获得方法和加工经济精度。难点:工艺过程的组成。412.工件的装夹和机床夹具2.1 基准的概念2.2 工件的装夹方法2.3 专用夹具的组成及其分类2.4 工件在夹具中定位教学要求:(1)理解基准的概念;(2)掌握工件的装夹方法;(3)熟练掌握并理解六点定位原理及完全定位、不完全定位、欠定位、过定位等概念,掌握夹具的基本概念、作用、组成,了解夹具类型;141、2、32.5 定位误差分析与计算2.6 工件的夹紧及夹紧装置2.7 典型机床夹具2.8 专用夹具设计方(4)熟知工件的定位方法和常用定位元件;(5)熟练掌握工件以单一表面定位时定位误差的分析与计算,了解组合表面定位时定位误差的分析与计算;(6)熟知工件夹紧中基本夹紧机构;重点:工件的装夹方法;专用夹具的组成及其分类;工件在夹具中定位的基本规律和定位元件;定位误差分析与计算;工件的夹紧及夹紧装置;典型机床夹具。难点:六点定位原理;定位误差分析与计算。3.汽车零件表面加工方法3.1 车削、钻削、较削3.2 铳削拉削和保削3.3 磨削3.4 精整、光整加工3.5 齿轮齿面的加工教学要求:(1) 了解汽车制造中常用的常用加工方法;(2) 了解齿面的加工方法。重点:拉削和像削;磨削;齿面的加工。难点:齿轮齿面的加工。41、2、34.汽车零件的机械加工质量4.1 机械加工质量的概念4.2 影响机械加工精度的主要因4.3 表面质量的形成及影响因素4.4 加工质量对机器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教学要求:(1)理解加工精度的概念,区别加工误差与加工精度的关系;(2)理解表面质量的概念;(3)熟知产生加工误差的各种原始误差因素,掌握原始误差与加工误差的关系;(4)掌握各种原始误差对加工精度影响的规律,熟知提高加工精度的工艺措施;(5)熟知各种原始误差的性质,懂得加工误差综合分析方法;(6)提高加工精度的工艺措施;(7)掌握表面质量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重点:机械加工质量的概念;产生加工误差的主要因素;表面质量的形成及影响因素;加工质量对机器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难点:产生加工误差的主要因素。425.尺寸链的原理与应用5.1 尺寸链的基本概念5.2 尺寸链计算的基本公式5.3 工艺尺寸链的计算5.4 装配尺寸链的建立5.5 保证装配精度的方法教学要求:(1)理解尺寸链的概念,了解其组成;(2)熟知尺寸链计算的基本公式;(3)熟练掌握工序尺寸及公差的确定,熟练掌握工艺尺寸链的解算方法及应用;(4)掌握制订装配工艺规程的原则、方法与步骤,掌握装配尺寸链的建立和解算方法。重点:尺寸链的概念及组成;尺寸链计算的基本公式;工序尺寸及公差的确定,工艺尺寸链的解算方法及应用;制订装配工艺规程的原则、方法与步骤,装配尺寸链的建立和解算方法。难点:工序尺寸及公差的确定,工艺尺寸链的解算方法及应用;制订装配工艺规程102、3的原则、方法与步骤,装配尺寸链的建立和解算方法。6.汽车产品的工艺性6.1 零件结构的机械加工工艺性6.2 零件设计尺寸及其极限偏差和表面粗糙度的合理标注6.3 产品结构的装配工艺性教学要求:(1)了解结构工艺性的概念;(2)能够分析零件结构的机械加工工艺性;(3)了解产品结构的装配工艺性。重点:结构工艺性的分析。难点:结构工艺性的分析。62、37.机械制造工艺规程设计7.1 概述7.2 工艺路线的拟定7.3 工序具体内容的确定7.4 工艺方案的经济评比7.5 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工艺途径教学要求:(1)了解工艺规程的内容、作用、格式及设计原则和步骤;(2)会分析零件图与装配图,能进行零件结构工艺性分析,会确定毛坯,熟练掌握定位基准的选择、加工方法的选择、加工顺序的安排,掌握工序集中与工序分散的特点;(3)熟知工艺方案的经济评比方法,掌握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工艺措施。重点:定位基准的选择、加工方法的选择、加工顺序的安排;工序集中与工序分散的特点;加工余量的概念及影响因素。难点:合理制定机械制造工艺规程。42、38.典型零件制造工艺8.1 齿轮制造工艺8.2 连杆制造工艺8.3 箱体零件制造工艺。教学要求:(1) 了解齿轮制造工艺;(2) 了解连杆制造工艺;(3) 了解箱体零件制造工艺。重点:齿轮制造工艺;连杆制造工艺;箱体零件制造工艺。难点:箱体零件制造工艺。21、2、3合计48五、教学方法及手段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和案例教学等,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少而精”为原则,精选教学内容,精讲多练;安排习题课,巩固课堂所学知识;以泛雅超平台建立在线课程,提供灵活的自主学习平台。六、课程资源1 .推荐教材:(1)王宝玺,贾庆祥.汽车制造工艺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21.(2)杜正春,杨建国.机械制造工艺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9.2 .参考书:(1)成大先.机械设计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21.(2)宋新萍.汽车制造工艺学M.北京:清华大学版社.2020.(3)MohammedA.0mar.汽车车身制造系统与工艺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20.3 .期刊:(1)明君剑.汽车轻量化材料及制造工艺研究现状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20,56(10):146-147.(2) 丁向琴.汽车传动轴的制造工艺分析J.中国设备工程,2021,(14):152-153.(3)白永春.汽车车身设计及制造工艺分析J.内燃机与配件,2019,(20):117-118.(4)梁少宁.机械设计制造工艺及精密加工技术探析J.内燃机与配件,2020,(13):111-112.(5)林放.机械制造工艺中的合理化机械设计解析J.内燃机与配件,2020,(07):129-130.4 .网络资源:(1) B站公开课:https:/(2)中国大学生慕课:汽车制造工艺七、课程考核对课程目标的支撑课程成绩由过程性考核成绩和期末考核成绩两部分构成,具体考核/评价细则及对课程目标的支撑关系见表3。表3课程考核对课程目标的支撑考核环节占比考核/评价细则课程目标123过程性考核课堂活动15(1)根据课堂互动、课堂回答问题情况进行考核,满分100分。(2)以平时考核成绩乘以其在总评成绩中所占的比例计入课程总评成绩。555期中测试20(1)主要考核学生对各章节知识点的复习、理解和掌握程度,满分100分。(2)以期中测试成绩乘以其在总评成绩中所占的比例计入课程总评成绩。1010作业15(1)主要考核学生对各章节知识点的复习、理解和掌握程度,满分100分。(2)每次作业单独评分,取各次成绩的平均值作为此环节的最终成绩。(3)以作业成绩乘以其在总评成绩中所占的比例计入课程总评成绩。663期末50(1)卷面成绩100分,以卷面成绩乘以其在总评成考核绩中所占的比例计入课程总评成绩。(2)主要考核、六点定位原理,各定位元件限制的自由度,定位误差的分析和计算、机械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其控制方法等内容。(3)考试题型为:名词解释题、填空题、判断、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