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北京市公务员申论模拟试卷121.docx
-
资源ID:1847950
资源大小:16.95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15年北京市公务员申论模拟试卷121.docx
2015年北京市公务员申论模拟试卷121(总分:1.00,做题时间:150分钟)申论1.二、给定资料文化产业1 .文化发展包括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产业具有低资源消耗、高附加值的特点,它在调整结构、扩大内需、增加就业、推动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我国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抓手。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造力,使全体人民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将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要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努力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优先发展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在更高的平台上积极培育市场主体,提升先进文化企业的示范、窗口和辐射作用,需要进一步加强文化产业基地同区之间的沟通、交流,打造合作共赢的发展平台,提升基地园区的示范引导作用,促进我国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2 .现阶段,文化产业企业还没有成为市场主体,产业发展的政策依赖性大,内生增长动力不足。要在竞争中激发企业的活力,逐步提高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扩大、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规模和实力。我国文化产业起步相对较晚,产业链短小,以传统的单向化经营模式为主。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通过统一的市场机制配置文化资源,将资源条件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实现文化产业的跨领域融合,增加产业关联度。推动文化产业与创意、旅游、制造业、高新技术等产业的融合,提升传统产业的文化价值,发展新兴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产业结构升级,延长产业链条。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的创造力和生产力,除了培养有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外,还要探索和建立适应义化产业特点的投融资体系和机制,降低准入门槛,积极吸收社会资本和外资进入政策允许的文化产业领域,解决文化产业融资难问题。3 .消费需求在哪,文化产品就要往哪发展。如今,宁波得力、广博、贝发等文具企业的卡通文具的制造出现爆发式的增长,而在产量暴增的背后,是市民需求的反映。“相比较于传统文具,卡通文具不仅受学生喜爱,也颇受办公一族的欢迎。”宁波文具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说,宁波文具企业联合动漫企业,推出卡通文具并取得市场认可,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4 .美国是当今的文化强国,美国的文化影响是通过“三片”即薯片(麦当劳等快餐)、影视片(好莱坞等)和电子芯片(电脑、手机等)等物质文化表现的。“三片”的网络遍布全世界,是全世界真正跨越民族和国家界限的东西。它是美国文化的物质象征。“三片”的影响力主要依赖的是创新力、物质力和无所不在的网络力。美国教授沈大伟的新书中国走向世界:不完全的大国得出的结论是:从国家的软实力来看,从外交、全球化、经济、文化和安全5个方面来衡量,中国只是一个有钱但缺乏影响力的国家,别人不愿意学,就算不上有吸引力。例如,中国每年投入大量的钱用于提升中国的文化影响力,但是许多场合只是自娱自乐,中国的金钱可以砸出一个高铁的中国,但砸不出一个文化影响力强大的中国。沈大伟对中国的看法虽然不尽客观,但中国缺乏文化影响力因而算不是文化强国的观点大体也能成立。文化强国首先要表现为对本国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而我们今天看到太多的却是国人的文化不自信和文化不自觉。一切唯西方为是的现象比比皆是。5 .从无到有,从地方到世界,苏州创博会为经济转型升级、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发展作了一个极有力的注脚。据悉,近年来,苏州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5%。2012年全市文化产业营业收入2600亿元,在全市GDP中占比达5.6%,规模总量进入全国城市前10位。“作为一个起步晚、起点高的全国性展会,苏州创博会在创意设计上做足文章,把这一极具专业性的展会办得有声有色。”苏州市文广新局副局长谢芳介绍说,去年首届苏州创博会举办的3天内,进馆参观人数近10万人次,项目签约金额近10亿元,展会获“江苏省创新展会”荣誉称号。创新创意是苏州创博会的灵魂,也是苏州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发展的强大动力。2012年,我市确定的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共有89个,其中20亿元以上项目13个,总投资达1038亿元,年度实际完成投资160.62亿元。三、申论要求(分数:LOO)(1) .请结合资料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意义进行概括和归纳。要求:准确,全面,有条理,不超过200字。(分数:0.25)正确答案:(意义:1 .有助于调整结构、扩大内需、增加就业、推动发展;2 .有助于促进精神文化发展;3 .有助于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4 .有助于满足人们的文化消费需求,带动相关产业发展;5 .有助于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解析:(2) .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还面临很多问题,结合给定资料,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要求:简明,完整,不超过150字。(分数:0.25)正确答案:(1 .设施落后,缺少骨干企业;2 .起步相对较晚,产业链短小,以传统的单向化经营模式为主;3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落后,文化创新力不足;4 .对本国文化的自信和自觉缺失;5 .文化投融资体系和机制不健全。)解析:(3).我国的文化产业在发展的时候遇到了很多问题,根据给定资料,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要求:问题明确,针对性强,有可行性,不超过300字。(分数:0.25)正确答案:(问题:1 .文化影响力弱化,传播渠道不畅;2 .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不足;3 .骨干文化企业数量少;4 .文化产业各门类区域间的结构趋同、同质竞争现象严重。建议:1 .扩大宣传,搭建平台。通过媒体等平台加强对本国文化的宣传力度,促进国际间文化交流。2 .加强投入,改善布局。吸引社会投资,扩大生产能力,调整文化产业布局和布点,处理好文化内容和传播渠道的关系。3 .创新方式,吸引投资。加快文化和科技的结合,以合资、合作等方式大力发展股份制企业,引进战略投资者,培育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上市公司。4 .强化认识,优化布局。促进文化资源和要素大范围内流动,推动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引导文化资源和要素向优势企业适度集中。)解析:(4).为了文化事业今后的快速发展,请结合给定资料,草拟一份关于文化产业今后发展方向的报告的内容要点。要求:(1)内容全面,有针对性。(2)条理清楚,表达简明。不超过400字。(分数:0.25)正确答案:(关于文化产业今后发展方向的报告一、目的:推动我省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二、必要性:1 .有助于提升民族凝聚力、创造力;2 .有助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3 .有助于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4 .有助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三、问题:1 .文化产业实力偏弱,规模偏小;2 .产业布局区域发展不平衡,发展思路单一、产业结构雷同;3 .文化产业管理体制不健全,政策不完善;4 .文化产品传播方式落后,市场拓展能力不强。四、措施:1 .加强科学规划,完善扶持政策;2 .深化体制改革,培养市场主体;3 .优化产业结构,建设特色园区;4 .培育文化产业龙头企业,打造自主品牌;5 .搭建产业平台,加强人才培养。范文文化发展要始终以人民为中心“一切进步的文化创作生产都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庄严宣示,距离毛泽东同志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已近70个年头。从文化唤醒民众、文化发动民众到文化服务民众,从革命文艺的雄壮乐曲到文化强国的伟大纲领,“以人民为中心”,是70年来我国文化发展始终求索和追寻的主题。历史和现实证明,只有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才能切实反映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要求:只有最大限度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才能有效实现“为人民服务”的目标。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中国文化事业不断发展,这是一个人民文化权益彰显、公共文化勃兴的时代;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文化需求,中国文化产业蓬勃壮大,这是一个文化产品极大丰富、文化生活日益多彩的时代。文化走向市场,文化与科技融合,文化与旅游结合,形式不断发展,业态不断丰富,这一切让亿万人民有了多姿多彩的文化选择。但我们也应该注意到,文化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亟待破解的问题:一些文化产品内容脱离百姓生活、背离群众关切;百姓参与文化创造、文化建设的程度还不够高;低俗、媚俗和庸俗的现象仍然存在,文化的价值引领作用有待增强。文化发展以人民为中心,需要创作者更多地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深入生活,用心体会,才能深刻领悟现实变革和社会进步;深入群众,体察他们的喜怒哀乐,才能真正获知群众的所思所盼。但是目前少数创作者不愿意贴近现实,不能走近百姓,他们对资料和网络的依赖性远大于对田野和现实的关注度。以一时间充斥荧屏的“宫斗剧”为例,无论是人物、故事、叙事都有同质化问题。更加值得关注的是,一些缺少人间气息、人性温度的玄幻与仙侠、惊悚与悬疑类作品,被一些人看重,被改编成影视、动漫、游戏等延伸产品,甚至以“全媒体”方式流传。现代化、城市化的进程,让中国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为现实主义作品的创作提供了沃土。我们需要关注诸如城市化给农村带来了什么变化、现代化进程中农民还有哪些期待这样的问题,我们也需要关注诸如“蚁族”和“大学生农民工”这样的新群体,关注他们的奋斗,也关注他们的迷茫。只有这些才能承载当下,启示未来。文化发展以人民为中心,需要让人民真正成为文化创造的主体,让人民更多地参与到文化建设中来。但现在一些地方在文化建设和文化发展上,长官意志多于百姓意愿,指令计划多于群众创造。如何更好地让人民参与到文化建设和创造中来,需要体制机制的创新,更需要尊重群众的文化创造,发扬群众的文化创新精神。我们看到,在重庆巫溪县,农民与民间环保组织“北京地球村”牵手,创办乐和书院,建设“乐和家园”,对于巫溪农民来说,这是改变自身生活的一场社会实验,也是他们参与重塑自身生活生产方式的一场文化变革;在江苏如皋,不同于别的地方的送戏下乡,这儿是送戏进城,而且所送之戏全都是老百姓自己组织、自己排练、自己演出的,来自农村生活,反映百姓心声这些生动的实践告诉我们,让群众唱主角,这样的文化才是有根的文化,有活力的文化。文化发展以人民为中心,还需要发挥文化的价值引领作用。不得不指出,当前文艺界仍然存在“以经济效益论英雄”的现象,“码洋至上”“收视率至上”“上座率至上”,只要能够吸引眼球,哪怕庸俗、低俗、媚俗,一些人也会不遗余力地炒作、跟风。更应警惕的是,现在有一些文化产品以“满足人民需求”为名,行迎合低俗、媚俗之实。抵制“三俗”,我们看到了相关部门的努力。与此同时,我们认为,还应该用更好的激励和评价机制调动创作者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创作出更多的优秀作品,去占领阵地,发挥主流价值的引领作用,让“三俗”没有立足之地。文化发展的目的在于人民,文化发展的动力来自人民,文化发展的成果应该由人民共享。70年后的今天,在世界文明与中国历史纵横交汇的坐标上,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上,历经盛衰荣辱的中华文明满怀自信,扬帆起航。摘自半月谈本文中心论点明确,结构清晰完整,逻辑鲜明,论证有力,语言规范又通俗易懂,是申论文章的典范。)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