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1--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和苏联的经济改革.docx
-
资源ID:1847566
资源大小:166.88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课时1--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和苏联的经济改革.docx
课时1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和苏联的经济改革枣庄一中新校2010级高三历史组郭明【课标解读】课标阐述: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根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课标领会:1、要求学生掌握的主干知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必要性新经济政策的特点斯大林模式的特点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2、苏联建立的以斯大林模式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是人类现代化进程的另一条重要模式,即优先开展重工业,实行方案经济。这条道路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是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提供了很多的经验教训,复习本课时,应引导学生以史为鉴,以现代化史观为视角,客观、全面的审视苏联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从而充分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艰巨性曲折性,理解当前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必要性和方向。【单元备课】一、调整意见中关于本专题内容阐述如下(为选讲内容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1.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1了解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2了解胡佛自由放任政策的影响2 .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1了解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整顿财政金融调整工农业生产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保障劳工权利2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及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3 .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了解美国等国家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史实2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国家大力干预经济、福利国家经营者革命、人民资本主义、第三产业和新经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1 .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1了解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国内战争的影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2了解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及其作用2 .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1了解“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及其主要表现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单一公有制和高度集中的方案管理体制高度集中的政治和思想文化体制2认识“斯大林模式”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3 .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根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1了解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2了解上述三次改革的影响二、进度安排:新授课2课时三、多元史观解读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及经济改革、罗斯福新政与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调整。1、现代化史观:人类历史是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的历史,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本专题的重要事件包括:斯大林体制、罗斯福新政、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调整。2、社会史观:主要从社会的角度观察历史,着重研究历史的结构和进程,注重分析研究广义的社会问题包括政治问题、经济问题、文化问题等所有问题。其核心是社会保障或社会福利及其相关问题。本专题的重要事件包括:斯大林体制的弊端、罗斯福新政及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调整中应对社会问题的措施。四、专题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和苏联的经济改革的主题、线索主题: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建立与探索线索: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与苏联战后经济改革。【本课分析】经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体制的先后探索,苏联建立的以优先开展重工业,实行方案经济为主要特征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这是人类现代化进程的另一条重要模式,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产生了深远影响,二战结束后,面对斯大林模式弊端所带来的影响,苏联先后进行了三次改革,试图通过突破斯大林模式,借鉴利用市场经济体制的某些形式开展生产力,稳固社会主义制度。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三次改革的历程,给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尤其是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很多的经验教训,复习本课时,应引导学生以史为鉴,以现代化史观为视角,客观、全面的审视苏联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从而充分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艰巨性曲折性,理解当前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必要性和方向。教学目标:目标内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识记理解运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内容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背景和作用.“非常”政策的实行与中止.制定国分析图表及文字材料经济政策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探索充满艰难和曲折.新经济政策内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与意义.家政策与保护农民利益.中国经济建设较历史现象联想经济建设要符合生产力水平.以史为镜,增强斯大林体制表现斯大林模式形成的背景、利弊及影响.改革与借鉴苏联(俄)经验教训.I可题探究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责任心和使命感.1、知识与能力:(1)根底知识:苏联三次经济改革的内容、过程和影响。2能力培养:通过对问题“赫鲁晓夫改革失败原因”、“勃列日涅夫改革失败原因”、“苏联解体原因”等问题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11)运用历史资料分析法客观分析赫鲁晓夫改革与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历史作用及失败原因。2通过问题探究,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确实立,需要实践的检验,需要经历一个不断探索反复实验的过程。社会主义国家应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经济政策,使之顺应时代开展的潮流。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是优越的,但还不成熟,需要一个不断探索反复实践的过程。随着社会的开展和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需要及时调整政治经济政策。因此改革是必需的、必要的,但是能偏向。改革的道路是艰巨的、曲折的、复杂的。【教学过程】课件展示知课标明考向1 .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2 .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历史经验教训。3 .概述从赫鲁晓夫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爆。考点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材料展示:思考总结“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的背景OPOBObUEM?同志们,炮火包围着我们,凶猛的野兽齐向我们猛扑。祖国的土地上盘踞着暴徒,我们的命运注定只有两种:国!不战胜,就在战斗中光荣牺牲。!麻亦一苏俄苹”人杰米扬.别德内依红军至JS反Ir万向一191WtM9BB=TC*XBMURM生:直接目的在于应对军事威胁,稳固苏维埃政权。师:自主完成表格,稳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内容,思考总结其特点工程内容农业工业商业分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特点:排斥商品货币关系,撇开市场,采用军事性行政命令的方法,超越了苏俄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展示材料,思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军事威胁解除后为什么仍在实行?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征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严格地计算和平均分配每一磅粮食,不仅是为了维持生存和战争,而且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真正的主要的门径“O后来,列宁在回顾和总结经验教训的时候,多次承认一度有过“直接过渡”的思短.列宁起草的俄共八大通过的党纲生:列宁企图利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师:结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特点,分析其影响,思考为什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明确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必要性生:积极作用: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保证三年军事的胜利。稳固了苏维埃政权。消极作用:超出限度,不利于调动生产者的生产积极性,造成人民暴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超越了苏俄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所以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1920年苏俄农民流传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暴动者提出“拥护苏维埃,但不要共产党人参加”的口号。一个红军士兵在信中说“不是富农的暴动,而是对正义的胜利丧失了任何希望的劳动居民的暴动。”叛乱最终都被镇压下去,但是苏维埃政权的形势仍然十分危急。宁在深思着?酝酿着实行新经济政策.1921年时的列宁考点二:新经济政策师:自主完成表格局部内容,稳固新经济政策的内容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背景主要内容农业工业商业流通特点师:结合材料,总结新经济政策的影响。年份项目1913年1921年1923年1925年粮食作物耕种而枳(万公顷)9446662078608730I粮食作物产量(亿普特)39.7922.1334.5544.24新经济政策实施后农业生产的恢复情况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处生产到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生:新经济政允许生:新经济政策实施后,受到广阔工人和农民的支持,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开展,苏维埃政权得到稳固。师:结合材料合作探究,“新经济政策”之“新”在何处?策的特点:(1)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开展生产。(2)在以公有制为主导的前提下,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师:全面总结“新经济政策”影响,完成上表。考点三:斯大林体制师:根据材料,总结斯大林模式建立的背景、途径列宁逝世斯大林农业集体化宣传画海报完成五年方案战争即将爆发,所以必须尽早实现工业化明斯克拖拉机厂生:工业化、农业集体化、国民经济开展五年方案。20世纪30年代中期,苏联确立了新的经济体制。师:总结斯大林体制的主要特点生:-X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X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X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方案经济,主要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师:根据材料,全面评价“斯大林体制”生:积极:形成较齐全的工业体系,根本上实现工业化;消极:超越了苏联生产力水平,阻碍了经济的进一步开展,二战后社会主义国家大都照搬该体制,产生了消极影响。师:了解斯大林体制的弊端,思考其启示。生:弊端A、片面开展重工业B、无视消费品生产C、对农民伤害很深D、僵化执行方案指令启示: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开展。要从国情出发,保证国民经济各部门开展的比例平衡师:总结回忆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过程中经济政策的调整:考点四:苏联经济改革师:苏联经济改革的重点在于了解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根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根据教材内容和高考总复习,完成表格。生:类别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背景目的二战结束,苏联进入和平建设时期;斯大林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农业的相对落后赫鲁晓夫改革混乱,斯大林体制弊端未除经济全面滑坡,社会陷入危机边缘内容农业开垦荒地,扩大谷物生产;种植玉米运动;拖拉机等农机卖给集体农庄扩大农场和农庄的自主权、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