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避难场所资源调查评估及认定要求(征求意见稿).docx
-
资源ID:1842583
资源大小:61.25KB
全文页数:3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7金币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应急避难场所资源调查评估及认定要求(征求意见稿).docx
ICS13.200CCSA90YJ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行业标准XX/TXXXXX-XXXX应急避难场所资源调查评估及认定要求Requirementsforinvestigation,assessmentofemergencyshelterresourceandidentificationofemergencyshelter(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征求意见稿)(完成时间:2024-11-28)在提交反馈意见时,请将您知道的相关专利连同支持性文件一并附上。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发布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总体原则15资源类别26资源调查27资源评估48场所认定9附录A(资料性)应急避难场所资源类别清单11附录B(资料性)应急避难场所资源调查表14附录C(资料性)中小学校避难场所资源评估表示例17附录D(资料性)应急避难场所认定条件20参考文献26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提出,地震和地质灾害救援司业务管理、政策法规司统筹管理。本文件由全国应急管理与减灾救灾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07)技术归口及咨询。本文件起草单位: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本文件为首次发布。应急避难场所资源调查评估及认定要求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应急避难场所资源调查评估及认定的总体原则、资源类别、资源调查、资源评估及场所认定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应急避难场所资源调查评估和应急避难场所认定工作。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T40248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GB/T44012应急避难场所术语GB/T44013应急避难场所分级及分类GB/T44014应急避难场所标志GB50011建筑抗震设计标准GB5005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201防洪标准GB55002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37建筑防火通用规范YJ/T26应急避难场所设施设备及物资配置3术语和定义GB/T44012界定的及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q1应急避难场所emergencyshelter新建、改造和指定的用于应急避难人员安置的具有一定生活服务保障功能的安全场所。注:包括防疫防空与防灾融合共建共用的方舱医院和人防掩蔽场所、人防疏散基地等。来源:GB/T440122024,4.4应急避难场所资源emergencyshelterresource存量应急避难场所和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所需的建筑及场地空间资源的总称。存量避难场所establishedemergencyshelter已建成的应急避难场所。“潜在避难场所资源potentialresourceofemergencyshelter可能用于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建筑及场地空间资源。4总体原则41应急避难场所资源调查、评估及场所认定应坚持需求导向、系统深入、客观科学、规范组织等原则。4 5根据应急避难场所资源调查目的或用途确定调查范围,包括区域范围、行业范围及涉及的具体对象和相关部门、单位等。5 ;应急避难场所资源调查成果为评估和认定提供相关数据信息,评估结果是避难场所认定的重要参考,认定结论为判定避难场所类型和级别的技术依据。三项工作可连续开展,在具备相应基础时,也可根据实际需要单独开展。d合理确定应急避难场所资源调查、评估、场所认定机构及人员,包括但不限于组织部门、参与单位、专家团队及受委托的第三方单位。5资源类别6 1根据建筑及场地空间的行业用途,可将应急避难场所资源分为以下类别: 教育类。包括学校、培训场地等; 体育类。包括体育场(馆)、健身(训练)场地等; 文旅类。包括文化场馆、活动中心、酒店宾馆、康养旅居设施、休闲场所等; 园林类。包括公园、绿地、广场等; 社会保障类。包括儿童、老年、残障福利设施等; 人防类。包括人防疏散基地和人防掩蔽场所等; 医疗卫生类。包括医疗救治和防疫隔离场所等; 商业类。包括购物场所、大仓基地和停车场等; 交通类。包括公交、轨道、水运交通场站等; 农业类。包括晒谷场、草(牧)场、农业基地等; 自然资源类。包括各类可利用土地等; 行政办公类。包括乡镇(街道)办公用房以及群众基层自治组织办公用房等; 其他类。包括其他行业用途的资源。5,应急避难场所资源类别清单见附录Ao6资源调查6-1调查内容6.1.1 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场址安全性、设防情况、交通通达性、功能布局、设施设备及物资、管理维护及存量避难场所增加内容等。6.1.2 基本情况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资源类别名称、用途及地理位置;不动产权属情况;室内外情况;建造年代。6.1.3 场址安全性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避难种类相关风险情况。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洪涝灾害、台风与暴雨灾害、低温冷冻与雪灾、森林草原火灾、海啸灾害、生产安全事故、生态环境事件、公共卫生事件及空袭事件等风险影响情况;生产安全事故和生态环境事件危险源情况。与易燃、易爆及有毒危险物品或核放射储放地、严重污染源等距离、风向位置等情况;与高压线走廊、长输天然气管道、输油管道等的距离情况;与周边高层建筑物、高耸构筑物等的距离情况;其他风险隐患情况。其他易发次生灾害事故影响范围及其他突发事件风险隐患情况。6.1.4 设防情况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抗震情况;抗风情况;防洪情况;防火情况;防雷情况;排水情况。6.1.5 交通通达性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出入口数量、方向及场所外部疏散道路连通情况;场所内部疏散通道数量或快速开设疏散通道的条件。6.1.6 功能布局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功能设置、布局及面积;服务范围。6.1.7 设施设备及物资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与应急避难相关的基本功能设施设备; 与市政衔接的供电、供水、排污、供暖、通信等设施设备; 物资储备的种类、数量及储放位置;标志、标识设置; 周边可利用的公共设施。6.1.8管理维护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管理部门、管理单位、运维单位、产权单位;管理及运维保障制度。6.1.9存量避难场所在6.1.2-6.1.8调查内容的基础上,还应增加以下调查内容:规划、风险评估、设计、及建设方式、竣工验收备案;避难种类; 级别类型划分及相关功能技术指标; 平急(疫、战)两用及共建共用情况; 其他需要调查的重要信息。6.1.10 应急避难场所资源调查表见附录B。67调查方法6.2.1 调查宜采用资料收集分析、现场勘查、访谈调研、质检核验等方法,主要内容为:资料收集分析,根据调查内容分析资料来源、涉及行业、归档单位等情况,列出资料收集清单,包括规划、设计、建设、管护、使用等方面,明确获取方式,并在收集完成后对其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和准确性等进行检查分析;现场勘查,根据资料收集分析情况,开展现场测量、拍照、采集数据等工作,校核建筑或场地的空间位置等关键信息。访谈调研,根据调查需要开展问询访谈、问卷调查等,向管理部门、管理单位、运维单位以及周边社会公众等获取相关信息;质检核验,在资料收集分析和现场勘查过程中,应及时进行必要的质检,并根据质检情况组织现场核验,复核相关数据信息,确保调查质量。6.2.2 调查准备工作应包括以下内容:编制方案,包括调查范围、调查机构及人员、技术路线、保障措施等,并根据资料收集清单,制备所需的调查底图和调查表格等;培训人员,对参加调查的人员进行培训,规范调查方法、作业程序及成果形式;配备工具,准备现场勘查所需的仪器和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定位仪、测距仪、移动通信设备及相关软件系统等。6.2.3调查过程的记录材料应存档备查。6?调查成果6.3.1 调查成果包括文字报告、图集、数据表(库)。6.3.2 文字报告主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调查范围、对象及方法;调查机构及人员组成;调查过程,包括调查计划、资料收集分析情况、现场勘查、访谈调研、质检核验、记录存档、反馈沟通等情况;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场址安全性、设防情况、交通通达性、功能布局、设施设备及物资、管理维护及其他内容;调查总结。6.3.3图集主要包括但不限于:资源点位分布图,包括资源类型、名称、面积、空间分布位置等基础信息;资源平面示意图,包括资源内部的功能设置、设施设备配置、物资储备地点以及与周边道路交通及其他市政设施衔接等情况。6.3.4数据表(库)包括调查过程中收集及产出的相关数据信息明细表和数据库。7资源评估7评估内容7.1.1 场址安全性评估场址安全性评估具体指标要求见表1。表1场址安全性评估指标要求评估内容指标要求地震灾害1.避开地震断裂带,避难建筑的避让距离符合GB50011的相关要求地质灾害2.避开可能发生滑坡、泥石流、崩塌、地面塌陷及地裂缝等严重地质灾害的地区洪涝灾害、台风与暴雨灾害3.避开行洪区、分洪口、洪水期间进洪或退洪主流区、山洪威胁区、尾矿库溃坝危险区,以及水库泄洪区、病险水利设施下游地段等低温冷冻与雪灾4.避开雪崩灾害影响范围或其他可能因积雪严重影响人员生存的区域森林草原火灾5.避开森林草原火灾风险影响区,或设置相应防火措施海啸灾害6.避开海啸等海洋灾害高风险影响范围生产安全事故和生态环境事件7.避开易燃易爆、有毒危险物品或核放射储放地、严重污染源等8.避开高压线走廊、长输天然气管道、输油管道等评估内容指标要求9.避开高层建筑物、高耸构筑物等垮塌和坠落物影响范围公共卫生事件10.避开存在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源的地段其他风险隐患11.避开其他易发生次生灾害事故的地段12.避开调查过程中发现的除以上风险隐患外的其他突发事件风险隐患影响地段7.1.2 设防情况评估设防情况评估包括抗震设防、抗风能力、防洪能力、防火设防、防雷设防、排水要求等方面,具体指标要求见表2。表2设防情况评估评估内容指标要求抗震设防1.符合GB55002相关规定,且抗震设防类别不应低于重点设防类抗风能力2.用于台风灾害等避险避难,应满足下列要求:a)建筑设定抗风能力对应的风灾影响不低于100年一遇基本风压对应的风灾影响;b)台风安全防护时间不低于24h防洪能力3.用于洪涝、台风与暴雨灾害等避险避难,设定防洪标准应高于按当地防洪标准和流域防洪要求所确定使用情景下的淹没水位,安全超高不低于0.5m,并符合GB50201的相关规定防火设防4.符合GB55037中关于人员密集场所的防火设防规定防雷设防5.符合GB50057中第三类防雷建筑物的相关规定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