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申论模拟151.docx
四川省申论模拟151申论1.近年来,随着国家和地方政府对扶贫攻坚的政策扶持及资金投入力度越来越大,被曝光的涉及扶贫领域的腐败案例不断涌现,扶贫领域俨然已经成为腐败的“重灾区”。扶贫资金被人“惦记”,和其监管难有很大关系。从横向上看,扶贫资金来源过多,多头管理,往往涉及财政部、发改委、扶贫办、民委、林业部、农业部、残联等部门或单位,这些部门互不隶属,信息不通,难以相互监督。从纵向上看,虽然目前将扶贫项目审批权下放到县,由省市政府部门负责监督。但是中央的一些扶贫资金,都要求地方财政给予一定的配套资金,而地方财政有的根本拿不出钱,专项资金下来后,没有配套资金,为了完成任务,地方政府只能假配套。在这种情况下,往往会出现市县范围内的上下级同流合污。目前来看,最有效的就是审计监督,然而审计监督也有自身的缺陷。审计监督是事后审计,资金使用结果的审计证据容易取得,而有关项目立项、资金分配、执行过程中真实、详细、完整的第一手资料往往较难取得,难以起到事前尽早防范、事中及时纠正的作用。按照2011年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国家工作人员虚报、冒领、截留、挤占、挪用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由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进行处罚。而该条例对此的处罚是,追回有关财政资金,限期退还违法所得,对单位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虽然上述这些行为构成犯罪的,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但整体来说,这种处罚强度无法阻止官员打扶贫资金的主意。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出现严重的扶贫造假现象。马山县就是个例子,2015年10月,审计署发布的通报显示,马山县2014年度将人均纯收入低于国家农村扶贫标准的608户、2272人认定为脱贫,占脱贫户数的9.10%、脱贫人数的8.9%o更让人震惊的是,在马山县认定的扶贫对象中,有3119人不符合扶贫建档立卡标准,其中有343人属于财政供养人员,有2454人购买了汽车,43人在县城购买商品房或自建住房,439人为个体工商户或经营公司。出现这种群体腐败,是因为在识别贫困对象过程中存在“恶意排斥"o所谓“恶意排斥”,是指主导或者承担识别的人员,为了私利优亲厚友,而人为干预识别的行为。比如在县级确定贫困乡镇的时候,一般是基于人均纯收入、贫困发生率以及贫困人口基数,通过打分排序的方式来确定贫困乡镇的,但在谁来打分、怎么打分、怎么监督打分等一系列关键环节上,无人监督。加上一些地方领导为了政绩人为抬高或压低人均收入,导致人均纯收入基数失真,使得在从县级到乡镇级和村级环节,由上级领导“指定”贫困乡镇和贫困村的现象比较普遍。而从村级到贫困户环节,虽然有农户代表进行民主评议和社区公示的程序要求,但在农户代表选择、公示方式甚至是否真正公示等关键环节上都是由村干部说了算,贫困户很少甚至根本没有参与和监督的机会。2 .2018年3月13日,据2018年贵州省卫生计生工作会议透露,今后五年全省卫生计生工作将坚持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坚决打好深化医改攻坚战,全面实施健康扶贫工程,有效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切实推动计划生育服务管理转型升级,促进健康贵州建设取得新成效。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总体形成了改革力度增强、发展速度加快、民生实惠增多的喜人局面,与2012年相比,全省三级医院增加13家,其中三甲医院增加8家;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从3.92张增加到6.51张,增幅66.1%;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从1.41人增加到2.11人,增幅49.6%;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从L40人增加到2.73人,增幅95%;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从0.32人增加到L43人,增幅346.88%。从2012年到2017年,贵州建成了该省第一支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和首个国家移动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中心,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县城)数量为五年前的10倍、创建国家卫生乡镇数量跃居全国第一,同时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从2012年每人每年240元增加到2017年450元,住院费用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稳步提高。针对农村贫困人口,创设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医疗扶助有效衔接的多重保障机制,住院实际报销比例在90%以上,实现省内外异地就医即时结报,为病有所医提供了坚实制度保障。五年来,中央和省级财政卫生计生投入达840.95亿元,年均增长11.18%。新农合基金累计支出667.5亿元,受益群众2.87亿人次。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财政补助标准翻了一番,免费服务项目从10类增加到14类。农村贫困人口累计453.7万人次享受“四重医疗保障”,获得补偿63.94亿元。投人计划生育利益导向资金85.39亿元,惠及计划生育家庭900.61万户(次)。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从2012年的31.99/10万、11.43%。下降到22.79/10万、7.40%。今后五年,贵州省将建立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保障制度、药品供应保障制度和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完善四重医疗保障机制,推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展分级诊疗和远程医疗,推动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深度开展医养结合和中西医结合,到2022年,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达到全国平均水平;每千农村人口村卫生室人员数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20/10万,婴儿死亡率下降到7%。,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5.8岁。3 .当下,我国扶贫开发已经从以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为主要任务阶段,转入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但是,目前农村贫困人口依然量大而广,特别是还有相当一部分居住在深山、石山、荒漠、高寒等生存环境恶劣、不具备基本发展条件的地区,是我国扶贫开发工作中的最大难点。上述地区,贫困与生态环境、发展条件约束等问题相互交织、互为因果,就地加快发展、脱贫致富,特别是改善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的难度大、投入高。易地扶贫搬迁是解决这一最大难点的治本之策,这项工程的实施,对于加快推进扶贫开发进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下是某驻村扶贫工作队员走访易地扶贫搬迁耕地征用农户后写的一篇日记:2016年5月4日,星期三,晴。吃过晚饭后八点多,我与社区党总支张怀贤书记和镇国土资源管理所工作人员鲁江到松树寨小组正在实施易地搬迁征用耕地的6户农户家进行走访,并让农户确认被征用的耕地面积及补偿费用。选择这个时候去,是因为农户都已经干完农活在家休息了。天很黑,没路灯,我们打开手机的手电筒功能来照明。我们先到了征用耕地较多的农户饶某家,搬迁征用他家耕地2.4亩,该农户显得不是很高兴,带着情绪和我们交谈,对需确认征用耕地的面积和补偿费用坚持不签字,经过国土资源管理所工作人员的解释和张支书的耐心劝解,他们家的人仍然坚持不签字,也不告诉国土资源管理所工作人员转补偿费用的银行账号,主要原因是补偿未达到他们家的预期,他们家的人说要找镇国土资源管理所的负责人再商议。我们一行人员没办法,毕竟土地是他们的生存之本。在告别了他们后,又到另外5个农户家进行走访并确认,这5家农户都很支持和配合我们的工作,基本没遇到什么阻力,顺利地完成签字确认事项。全部走访确认完成,已经是夜里十一点多了。在走访回来的路上,我们几个人一直在讨论耕地征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我也进行了思考。耕地既是农民的基本生产资源,也是农民生存和发展的保障,土地资源有限,但可以循环使用,农民们就世代在有限的耕地上劳作,来获取他们赖以生存的生活资料,可以说耕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我国是农业大国,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城镇化的力度也在加大,在推进城镇化的进程中,必然会征用农业用地,由此带来部分农民失地。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是做好“三农”工作的基础和重要内容,也是我们扶贫工作的重要内容。如何解决好失地农民的就业和保障问题,避免大量失地农民成为无业游民,是一个值得研究的社会问题。货币补偿虽能解决被征地农民的暂时生活问题,却难以解决他们长远的生计问题,这种单一的货币补偿方式,使以种地为生的农民缺乏安全感,从而导致土地征用困难重重。一些农民一旦失去耕地,缺少谋生手段,加上自身文化水平不高,缺乏理财能力和投资能力,若没找到新的就业岗位,就有可能会坐吃山空。若失地农民大量滞留在农村,生活得不到保障,容易导致新的贫困,影响社会的和谐发展和稳定,终将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解决失地农民的生活安置问题,最根本的要从农民自身的“造血功能”上着眼,在征地过程上,为失地农民提供自我发展的空间,增强失地农民的再就业和创业能力。4.2018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凉山考察时,为脱贫攻坚开出的良方中提到:最重要的,教育必须跟上,决不能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教育质量,从2013年到2017年,每年政府工作报告关于教育发展的规划始终围绕“公平”展开。“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更是成为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的重点之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出席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们聚焦贫困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为教育扶贫攻坚积极建言献策。“这些年来,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大力推进农村学校建设,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巨大改善,很多地方,最美的建筑都是学校,但是,农村边远高寒山区学校寄宿制办学仍然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说到这里,来自云南省鲁甸县的甄兰芳代表不由地心疼自己的学生们。扎根基层教育岗位26年,甄兰芳最了解孩子们上学的不易,他们大多每天不到6点就起床,在山间穿行一个小时甚至好几个小时,才能到达学校。由于当地处在云贵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地带,加上金沙江、牛栏江、横江等大江大河切割,形成了山高坡陡、沟壑纵横的地形地貌,最高海拔在4千米以上,每逢雨季受洪涝影响,学生上学就非常危险;到了冬季受冰凌影响,学生上学更是艰难。2018年当选人大代表之后,甄兰芳想到的第一个建议就是加大边远高寒山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寄宿制办学的力度,让孩子们的风雨求学路不再艰辛。扎根乡村37年,支月英用实际行动影响了大山里两代人的童年,从“支姐姐”到“支妈妈”,不论是课堂教学,还是生活冷暖,她都尽己所能呵护着孩子们。2018年两会,当选人大代表的她更是带来了孩子们的心声。2015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通知规定:对城乡义务教育学生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补助生活费(统称“两免一补但是就目前实施情况来看,部分享受困难生活补助的学生仍受到学籍和住宿条件限制,还有不少生活确实困难的学生无法领取到补助。为此,支月英代表建议,将“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困难生活补助”,更改为“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困难生活补助"这样就可以让贫困学生不受是否在校寄宿的限制,均能享受到国家的资助,为贫困家庭解决一些实际困难。5 .近年来,河北省平山县一直把消除贫困、改善民生作为不懈追求,到2015年年底全县脱贫5.4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1%下降到9.1%。但受自然环境和历史欠账等因素影响,平山至今仍是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还有近1/10的群众生活在贫困线之下。西柏坡管理局党工委书记、平山县委书记李旭阳说,要摘掉贫困帽,率先在全省脱贫出列,必须要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找准“穷根子”,才能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力、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为此,平山县给贫困户建立档案,将难以衡量的农民收入,变成看得见、摸得着、令人服的可衡量指标。实施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回头看”,结合实际,将住房、机动车、劳动力状况等16类条件列为精准识别贫困人口的“定盘星”,以“五看、五不录、六优先”为“门槛”,对原有贫困户进行再甄别,抽调专门人员成立调查组,进村入户面对面宣传建档立卡政策,为群众答疑解惑,确保了扶贫政策措施家喻户晓。“原来全村有45户贫困户,回头看时最终确定了24户,减少了近一半!”北冶乡赵家沟村会计赵显峰说,按照县里的规定,在建档立卡“回头看”过程中,县乡村三级干部共同入户调查,把农户情况清单化,并逐一评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