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申论模拟129.docx
四川省申论模拟129申论给定资料L2013年元旦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地处太行山深处的特困村一一阜平县龙泉关镇骆驼湾村、顾家台村看“真贫”,了解中国最贫困地方和群众的真实情况,思考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和干部群众共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计。在阜平顾家台村的座谈会上,习近平说:“我非常不满意,甚至愤怒的是扶贫款项被截留和挪作他用。”阜平之行,习近平同志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论断。他鼓励干部群众“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大家一起来努力,让乡亲们都能快点脱贫致富奔小康。他还提出了扶贫开发工作的四项原则: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因势利导。2013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意见提出,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国家制定统一的扶贫对象识别办法。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已有工作基础上,坚持扶贫开发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效衔接,按照县为单位、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的原则,对每个贫困村、贫困户建档立卡,建设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经中国国务院批准,自2014年起,中国将每年的10月17日设立为“扶贫日”。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郑文凯10月14日在北京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这是中国继续向贫困宣战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扶贫开发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自1978年至2010年,按照中国扶贫标准,累计减少了2.5亿贫困人口,参考国际标准减少了6.6亿贫困人口。但贫困状况依然严峻,按照中国政府标准,到2013年年底还有8249万贫困人口,按世界银行每天生活费1.25美元的标准,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大约还有2亿多。全社会广泛参与扶贫的平台尚未建立,社会扶贫参与度不够。1992年12月22日,联合国通过了将10月17日设为国际消除贫困日的决议,旨在促进全世界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减贫意识。郑文凯表示,我国设立“扶贫日”是响应联合国决议的具体行动,主要目的是引导社会各界关注贫困问题,关爱贫困人口,关心扶贫工作,核心内容是学习身边榜样,宣传凡人善举,动员广泛参与,培育良好风尚。目前,中国社会扶贫主要有定点扶贫、东西扶贫协作、军队参与扶贫三大特色。未来,将广泛动员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参与扶贫。郑文凯在发布会上表示,2014年也是创新完善社会扶贫机制的重要一年,以设立“扶贫日”为标志,推进多种形式完善扶贫。在精准扶贫方面,2014年要完成贫困识别和贫困村、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建立驻村工作制度,在全国建立统一的信息网络,做到精准识别、帮扶和管理。还将通过改进金融服务、运用现代化营销手段来帮助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实现更多“造血式”扶贫。2. “从今晚8点到明晚8点,绝食24小时,体验一下饥僮人群每日的处境,也顺便感受一下营养过剩人群节食减肥的感觉。”10月16日20时52分,微博网友“王喜平营养师”写下了这样一句话。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网友将头像改为了戴着“饥饿24一天不吃饭”红色口罩的卡通形象。这是中国扶贫基金会发起的“饥饿24小时全民公益活动”(下称“饥饿24”),倡导16岁60岁有条件的人于10月16日20时至10月17日20时切身体验饥饿,以此表达对中国乃至全世界饥饿人群和贫困弱势人群的关注。“饥饿24”的具体活动要求为:参与者24小时内切身体验饥饿,可分享自己的体验计划、心得体会,并邀请3位好友参加体验,若好友不能完成,也可以为“饥饿24”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比如把自己的微博、微信或QQ头像在活动期间更改为“饥饿24”活动图标,或捐出相当于一天餐费的善款支持“爱加餐”项目,以改善贫困地区儿童的营养状况。中国扶贫基金会副秘书长陈洪涛称:“这是一项倡导活动,我们的目的是希望更多人关注贫困。”“已经脱贫致富或身处繁华都市的人们更加关注生活的质量,甚至早已营养过剩,开始向往简单的生活和回归乡村,但对于贫困人群来说,一天的辛劳与汗水换来的收入,仍然只能养家糊口,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极弱。”中国扶贫基金会相关负责人说。26岁的小陈是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的志愿者,他一直无法忘记,2014年6月中旬到河源连平县进行扶贫家访核查时,一个6岁的小女孩对他说,每天最开心的事就是吃米饭。当时他的内心极度震撼,“或许我永远也无法体验到她那种感受,但回来之后我会把碗里的每一粒饭都吃干净”。3. W县官员给记者提供的信贷扶贫资金项目立项审批表显示,该县实施的10多个项目,贷款对象都是农业企业,扶持项目主要为生猪屠宰深加工、食用菌规模生产、蔬菜加工、种植基地建设等,和贫困户没有直接联系。当地官员告诉记者,虽然在一些贴息贷款项目中,政府也要求带动一定数量的贫困农户,要求部分种植养殖基地雇用贫困农户务工,但这些企业项目是否真正带动以及带动了多少贫困农户,实际难以准确掌握。“一些利用扶贫贴息贷款发展起来的工业、农业项目与农户的联系并不紧密,缺乏带动千家万户脱贫的机制保障。”一位基层干部直言。H省发改委一位从事扶贫相关工作的官员向记者抱怨,现在国家扶贫政策好,对基层扶持力度很大,但一些地方准备的项目很不实在。各地都想多上项目,而对于项目究竟能对扶贫发挥多大作用却说不清楚。该省一位乡党委书记向某说:“一些行业部门在贫困地区开展的扶贫项目只愿做'锦上添花的事,不愿做雪中送炭的事。贫困地区老百姓最需要的是能解燃眉之急的项目,而行业扶贫往往做不到,或者不去做。”据记者观察,由于对短期政绩的追求,一些贫困地区的扶贫资金在投向上表现出明显的特征:倾向于投入规模大的项目,而不是可以由贫困农民实施的小型项目;倾向于投入资金技术密集型的项目,而不是可以由素质不高的贫困农民胜任的项目。专家直言,这种倾向实际是扶贫政策目标的一种偏离,它忽视甚至漏掉了亟待帮扶的贫困户,这样即使利用扶贫资金创造出了就业机会,贫困农户也很可能无法从中获益。不过,基层干部们也有苦衷。一些乡镇领导坦言,上级每年都要考核扶贫工作,完不成要扣分。贫困程度深的农户,往往居住偏远,交通不便,产业发展条件薄弱,即便花了钱也很难迅速脱贫,而扶贫资金投入后若不能很快产生效果,会影响考核。记者采访了解到,一些区县在扶贫项目审计中发现,部分扶贫贴息贷款并没有真正被用到对口项目上,而是被业主挪用放贷或投资房地产,根本没有带动当地农业产业发展。甚至出现了一些基层干部以不真实的项目申请扶贫资金的情况,比如将早已荒废的果园列为扶贫项目,以此向上索要扶贫资金,而下拨的扶贫款却!进了干部个人的腰包o、4.“为解决扶贫政策精准度不高、扶强难扶弱的问题,C市探索'到人到户的扶贫举措,针对具体致贫原因,提出一对一'解决方案。"C市扶贫办主任刘某说,精准化扶贫的重点,就是要解决好“谁是贫困人口”“致贫原因何在”“如何针对致贫原因进行帮扶”“帮扶效果如何”等问题。为使“到人到户”扶贫政策真正落地,C市依托“建档立卡”,将贫困户姓名、家庭情况、致贫原因等信息记录在案。目前C市已确定高山生态扶贫搬迁、贫困户创办微型企业补贴、扶贫小额信贷等政策,使政府扶贫政策、资金能落实到贫困户身上。同时,对扶贫举措及实施效果及时跟踪监测,使已稳定脱贫的贫困户及时退出,应扶持的贫困对象被及时纳入。记者了解到,目前C市实施的“到人到户”政策有10项,主要包括产业扶持资金通过现金、实物、股份合作等方式直补到户;对就读中高职学生的生活补贴、特困家庭子女上大学的资助费用通过“一卡通”直补到受助贫困家庭;技能培训、创业培训等补助资金直补到人;高山生态扶贫搬迁、乡村旅游发展等项目补助资金直接向贫困对象发放等。以正在实施的高山生态扶贫搬迁为例,C市围绕“搬穷”和“帮穷”的目标,实施差异化补助政策:部分区县在落实市级每人8000元补助的基础上,再给予贫困群众1000元至2000元倾斜补助;国土部门减免搬迁户的建房土地使用费;扶贫部门对贫困搬迁户建房和发展产业给予5%的小额贷款贴息。通过差异化政策“打捆”,减轻搬迁资金压力,扭转贫困户“搬不起、参与难”的问题。在C市某区某村高山搬迁安置点,记者看到搬迁户家门前都种着鲜花、柳树,庭院干净整洁,卫生室、文化室、休闲广场等公共设施一应俱全。“以前一家人住在高山上,房子是土坯的,一下雨就漏;孩子上学,单趟就要两三个小时。”搬迁户刘某说,搬迁时政府补助了3万多元,加上宅基地复垦补偿,一家人只花了4万多元就搬进了120平方米宽敞明亮的新房,生活条件大为改善。与此同时,为解决扶贫资金“垒大户”问题,C市还在一些区县探索将产业扶贫资金“折股量化,配股到户”,使贫困农户能参股加入合作社或农业企业,成为股东,分享扶贫产业发展收益。该市Q村在专项扶贫资金扶持下,发展起了狒猴桃专业合作社,对建卡贫困户,扶贫开发资金以2000元/股的标准“配股到户"贫困户成了合作社股东。“以前村里发展扶贫产业,不少贫困户因为缺钱,只能站在一旁干着急,扶贫项目很难帮到真正的贫困户。”Q村支部书记熊某说,扶贫资金“配股到户”后,贫困户也能参与到扶贫项目中来,带动效应非常明显。去年村里狒猴桃产量7.5万公斤,总收入约有300万元。仅此一项,平均每个贫困户就能按股分红4000多元。记者在基层采访发现,相较于传统的整村扶贫和区域性扶贫开发,“到人到户”精准化扶贫尚处于起步阶段。基层反映,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扶贫政策,还有两个难题有待破解:首先,随着“到人到户”扶贫政策含金量提高,贫困群众“争贫困”的现象开始凸显出来。虽然国家明确规定了贫困线,但农民人口数量多,且收入来源复杂,准确统计难度较大。但收入又是衡量农民是否贫困的关键指标,基层对农民收入一般采取估算的办法,导致贫困户难以精确划分。在农村基层,一些扶贫政策“不到户没矛盾,一到户矛盾就来了”,大家争得面红耳赤。基层干部认为,过程透明、严格监督的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可以减少基层矛盾,但要进一步解决“争贫困”的问题,还需进一步完善政策设计,更加科学地评估农民收入水平和家庭状况,使到户扶贫政策程序更严密,并建立监督投诉机制,明确专人进行投诉受理。其次,“到人到户”要真正落地须坚持一个原则:农户致贫原因多样化,扶贫政策也应多样化、有针对性,政府部门之间还应加强政策衔接和协调。据统计,在C市贫困人口中,约有30%为“因病致贫”,民政、医保等部门现有的大病救助政策,主要对象为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户等特困群体。针对贫困户,尚未出台有针对性的大病救助政策。C市扶贫办资金计划处处长周某说,根据精准化扶贫要求,相关救助政策应进一步扩大扶持范围,解决贫困群众具体难题。在不少基层干部看来,随着国家扶贫进入新阶段,面对复杂多样的致贫原因,精准化扶贫“绝不仅是扶贫办主任的事情,而是县长、省长的事情"政府主导、部门合力的工作机制亟待建立,那样才能真正形成综合施策的扶贫大格局。5.Y县是某市贫困人口最多的县之一。在完善群众工作方法中,县委提出,先从占全县农业人口17.4%的贫困群众这一群体上进行突破。用什么具体的方式来进行突破?7月上旬,县委经过反复研究,决定以组建扶贫开发工作队的方式,让县、乡、村三级干部进入贫困户家中,结合精准扶贫,做好群众工作。7月中旬,全县278支进村人户的扶贫开发工作队组建完成,并迅速开进村里。工作队由包括县委书记和县长在内的县乡和县级部门主要领导担任队长,每支工作队配备一名科技特派员,队员从县直部门、企事业单位、乡镇中选派。全县共选派了2013名扶贫工作队队员,进村入户,承担起以精准扶贫为主的群众工作。7月下旬,黑水镇平地坝村扶贫开发工作队队长、县委书记路某,带着队员们来到村里,分头一户一户走访,对农民2013年的实际纯收入进行调查核实。调查结束后,按照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2736元的标准,精准地识别出全村共有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