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申论模拟29.docx
吉林申论模拟29申论第1题、t>L2014年,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就业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市委、政府“万名大学生就业计划"多措并举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为产业转型升级、多元化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小型招聘会周周办。除举办大型人才交流会外,每周五在市人社局信息化大厅举办免费小型招聘会,累计组织近300家企业参与招聘,提供就业岗位近3400个,1500余人成功就业。人才E站全覆盖。在东胜、伊旗和康巴什三地7个社区和内蒙古大学鄂尔多斯学院、鄂尔多斯职业学院放置人才E站自助终端,为高校毕业生“零距离”提供政策法规、简历投递、网上求职等服务,实现自治区、市、旗区、社区四级网络互联互通。创业培训有实效。市人社局在内蒙古大学鄂尔多斯学院开设了市直高校毕业生创业培训班,先后开展3期培训,参训人员92人,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增强创业意识,培养理性创业能力。截至2014年11月,鄂尔多斯市共有13544名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创业。其中,事业单位就业857人,就业见习453人,创业培训886人,市场就业7795人,人才派遣906人,人才储备500人,灵活就业1763人,创业大学生达384人。2.2014年6月9日,第三方数据机构麦可思发布了2014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统计了去年毕业的各专业大学生的就业率、就业满意度、毕业生月收入等指标的排名情况,并列出了最不被看好的红牌专业、需要预警的黄牌专业和最被看好的绿牌专业。统计显示,建筑学是2013届大学生感觉最幸福的专业,无论是就业满意度、就业率还是毕业生月收入均排名第一,成为大学生就业的“第一绿牌”专业。就业率较高的前50个专业中,建筑学以98.3%的就业率高居榜首。而后依次为安全工程、地质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护理学专业等,都是理科专业。就业率较低的前10个本科专业就业率均低于90%,专业以基础学科居多。如物理学专业以85.3%的就业率排名最低。值得注意的是,前些年被炒得火热的法学、动画学以及艺术类的音乐表演专业,此次都入围了就业率最低的10大本科专业。而2013届平均月收入最高的50个主要本科专业中,建筑学以毕业后半年平均月收入4757元高居榜首。其次是金融学、软件工程、城市规划等专业,都超过了4000元。3.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指出,中国的劳动力市场还不能完全适应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表现之一是择业地域不匹配。大城市高技能人才富余,而中小城市捉襟见肘。二是未来知识需求和就业队伍结构不匹配。目前,中国每年培养出的大学毕业生远远超出各经济部门对人才的需求。而在未来,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服务业和知识密集型制造业职位数量增长,将推高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这种“学非所用”的态势在麦可思提供的“就业红黑榜”中有所体现。2013年本科就业“红牌警告”专业包括动画、法学、生物技术、生物科学与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体育教育、生物工程、英语等;2013年高职高专就业红牌警告专业包括法律文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际金融、工商管理、法律事务、汉语言文学教育、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商务等,这些专业均已经连续3年就业率垫底。“从校园到职场的道路充满了重重障碍。”麦肯锡公司合伙人陈立凯表示,许多刚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难以完全满足初级岗位的要求,主要原因在于用人单位、教育机构和大学毕业生之间缺乏有效沟通,许多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对学科的就业前景并不清楚,这就出现了职业技能上的“错配”,以至于难以顺利就业。止匕外,麦可思研究院的调查还显示,2012届毕业大学生半年后有1.2%的人自主创业,3年后有3.7%的人自主创业。从行业看,2012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就业最多的行业类是金融业,但近3届就业的比例逐届降低;高职高专生毕业半年后就业最多的行业类是建筑业,近3届就业的比例却逐届增加。如果暂不考虑自主创业的问题,麦可思研究院的数据可以明显反映出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蓝领化的倾向加重,这与社会的需求有关。“今年毕业699万大学生,真正短缺的是一线的体力劳动者和蓝领工人,大学毕业生都想当白领,都想进机关、事业单位,实际上就业主体仍然在企业,因此必须调整招生结构、教育结构,增加蓝领工人和技术工人供给,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大学生近年的就业率不到65%,真正的体力劳动者的失业率在4.3%以下,这并不是说读书无用,而是我们的经济结构和就业结构对劳动力需求需要调整。”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前所长吕政说。根据麦肯锡公司的最新报告,随着经济结构的进一步转型和调整,中国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正飞速增长。到2020年,中国用人单位将需要L42亿受过高等教育的高技能人才。而如果劳动者的技能不能进一步得以提升,中国将面临2400万的人才供应缺口。4.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秘书长卢迈认为,中国面临着“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的问题,绝大部分就业难的人群缺乏岗位所需技术和技能,因此职业培训、职业教育仍需大力加强。杜邦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柯爱伦也认为,近年来全球经济发展,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教育机构和大学生必须快速适应这种变化并做出相应调整。“40年前,杜邦公司主要招聘物理系、化学系等专门学科领域的毕业生,现在则更看重毕业生的软性技能',比如团队合作、创新能力、学习能力、语言能力、适应能力等。”“教育就是为就业做准备。”麦肯锡咨询公司合伙人陈立凯表示,在从校园到职场的道路上,入学、技能、工作等环节应当有机衔接起来,教育机构同用人单位需要打破藩篱,比如用人单位可以参与课程设计,安排员工为学生授课。可以组织短期技能型项目,侧重于对特定岗位最重要的某些技能进行培训。集训营可以是营利或非营利性的,可以由行业、企业家或政府开办。无论什么工作,谁来提供,关键在于让企业及早参与,强调通过实践和模拟来学习,根据实际技能来评估熟练程度,确保毕业生做好就业准备。陈立凯认为,构建从校园到就业的有效体制,需要有一系列配套的激励措施。比如,应支持高校建立和完善有关学科建设和就业市场的数据库,以便学生在选择专业、职业、技能培训课程时能够更加有的放矢。止匕外,从大学生自身角度讲,转变择业观念也很重要。有专家指出,舒缓就业压力,很大程度上要靠未就业人员转变观念,适当降低期望值,“先就业、再择业”,实现在更广的领域就业。5.为应对2013年大学毕业生严峻的就业形势,各地出台了各种优惠措施,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1)山东省烟台市。烟台相关政策规定,在烟台市范围内自主创业的驻烟高校在校生及毕业后5年内的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包括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以下并称大学生),高科技项目可以适当放宽,最高不超过毕业10年,可以享受小额贷款、补贴、税收减免等多种优惠政策。具体的优惠政策包括:大学生创业可申请小额贷款,新发放的个人小额担保贷款最高额度由5万元提高到10万元;享有一次性创业补贴、社保补贴,对首次领取营业执照并正常经营1年以上的创业大学生给予1000-3000元的一次性创业补贴,属于就业困难(指离校后2年内未就业)的大学生以灵活就业形式创业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可给予3年期限的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失业保险补贴,根据当地规定的缴费标准和比例按其实际缴费的2/3予以补贴;享受工商税务扶持,对大学生从事个体经营符合条件的,可不受出资限制,并免收登记费、年检费和工本费等行政事业性收费;对符合条件的大学生创办的企业,第一年享受100%的房租补贴,第二年享受50%的房租补贴,第三年享受30%的房租补贴,其他企业第一年享受80%的房租补贴,第二年享受50%的房租补贴,第三年享受30%的房租补贴。(2)山东省淄博市。淄博市博山区积极引导、帮扶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缓解就业压力。博山区放宽住所使用证明限制,对高校毕业生创业住所难以取得房屋产权证明的,可以凭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居委会、村委会出具的住所使用证明办理注册登记。严格落实扶持高校毕业生创业优惠政策,毕业2年以内的普通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的,自其首次注册登记之日起3年内,免收登记类和证照类等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成立博山区青年创业服务中心,通过就业创业信息发布、就业中介服务、就业创业培训等途径帮助和扶持青年就业创业。(3)安徽省淮南市。淮南市发布大学生就学就业“万人计划”,对到淮南就业或创业的大学生给予生活补助、学费资助等五项优惠政策。作为引进人才的一项大政策,淮南市发布关于淮南市大学生就学就业“万人计划”的实施意见,未来5年,淮南面向全国普通高校(高职、高专),平均每年引进100OO名大学生在淮南就业创业。有到淮南就业或创业愿望的大学生与淮南市企业签订就学就业协议或签订就学创业协议的,给予生活补助、学费资质、助学贷款贴息、创业奖励等五项优惠政策。(4)湖北省。湖北省年内将安排2000万元省级就业资金,扶持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申报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应具备四个条件:在湖北省内设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和健全的财务制度;面积不少于2000平方米,可容纳不少于30户创业实体入驻,使用期限不少于5年;孵化对象中在校大学生和高校毕业生项目占80%以上;为创业者提供创业培训、创业指导等相关服务。6.在大学校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已不再是学生,除了大学宿舍变成了租房,依然过着去食堂吃饭、去操场锻炼、去图书馆自习的“四点一线”生活。这个特殊的群体往往被称作“校漂族”,他们虽然已完成学业,却没有踏入社会就业,仍然滞留学校或周边,或继续考研,或等待就业机会。一般来说,“校漂族”主要分为“四大派”:提高学历来增加就业机会的“考研派”、边工作边找机会跳槽的“观望派”、回味学生生活的“恋校派”以及暂时找不到工作的“失业派”。考研是“校漂族”成群的最大原因。另外,学校是就业信息相对集中的地方,一些没有找到满意工作的同学选择留在学校或周边,以便获取最新就业信息。他们往往先干着一份工作,一旦出现好的工作机会,就会随时准备跳槽。还有一部分“校漂族”则是为了重温当学生的感觉。而这一群体中更多的人选择“校漂”,则是找不到工作的无奈之举。一位陈姓毕业生说,自己也想找份工作,但跑了多场招聘会都没有结果。”好的单位对学历、工作经验要求很高,差点的单位待遇又太低,现在就业太难了。”不久前,她与别人在校内的教工宿舍合租了一间房子,准备自己先开一家网店干着。其实,像陈锦芳这样毕业后没有找到工作也不考研的学生大有人在。受困于严峻的就业压力,不少找不到合适工作的学生只能暂时栖居校园,期待新的就业机会。“当校漂纯属无奈,一旦离开学校,我们获取就业信息将很难。”陈锦芳表示。7.浙江杭州人吴敏毕业于南京警官学院法律专业,自毕业后已在家待业一年多时间。2011年毕业后,吴敏毅然决定放弃就业在家准备考研,但考研之路却屡遭挫折。如今,她成为人们口中所说的“啃老族”。天津大学计算机专业2011年毕业生王孟阳与吴敏情况类似,一直待业在家,还未找到合适的工作。“工资太低又辛苦,我看不到自己的就业前景。”王孟阳说。王孟阳表示,如今的用人单位对大学生工作经历要求过高,而自己在这方面没有优势,工作并不好找。据记者了解,近两年经济形势不容乐观,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部分大学毕业生因为种种原因很难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于是,大学毕业生成了人们口中的高不成低不就的“啃老族”。2012年6月,据某权威机构调查结果显示,2011年毕业的大学生中有近57万人处于失业状态,其中10多万人选择“啃老”o对于大学毕业生“啃老”,很多人表示这种做法不可取,认为这是大学生对待工作的态度问题。职场顾问王剑也曾提出,毕业生一直寄希望于等待更好的工作机会,空白着自己的求职期,这无疑是一种守株待兔的想法,赋闲在家做一名“啃老族”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但浙江省教育厅学生管理处处长丁松泉并不认同待业就表示“啃老”,用“啃老族”来形容暂时未就业的大学毕业生是不客观的。“啃老族并不能用来形容大学毕业生就业现状,大多数毕业生都在积极寻找工作,只是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暂时无法就业。”丁松泉表示,暂时未就业并不能代表毕业生愿意“啃老”。丁松泉向记者提供了一些数据,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