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DT2378-2011通信用240V直流供电系统.docx
-
资源ID:1836703
资源大小:179.39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YDT2378-2011通信用240V直流供电系统.docx
ICS29.200M41YD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YD/T23782011通信用240V直流供电系统240VdirectcurrentpowersuppIysystemforteIecommunications2011-12-20发布2012-02-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YD/T23782011性能劣化时发出告警。1.3电气间隙cIearance在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或导电零部件与设备界面之间测得的最短空间距离。GB49432001,定义1.2.10,11.4爬电促巨离greepagedistance沿绝缘表面测得的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或导电零部件与设备防护界面之间的最短路径。GB49432001,定义1.2.10.24产品组成与分类4. 1系统组成系统主要由交流配电部分、高频开关整流模块、蓄电池组、直流配电部分、监控单元以及绝缘监察装置等组成。系统可分为一体化组合式系统和分立式系统。4. 2产品系列系统的直流输出电压标称值为(V):240o模块额定输出电流为(八):5、10、20、30、40、50、80、1000注:当用户提出要求并与制造厂协商后,可以生产系列数值以外的产品。5要求4.1 环境条件4.1.1 温度范围工作温度范围:-5+40oCo储运温度范围:-40+70。4.1.2 相对湿度范围工作相对湿度范围:90%(400C±20C)o储运相对湿度范围:95%(400C±20C)o4.1.3 海拔高度海拔高度应不超过1000m;若超过100OnI时应按照GB/T3859.2的规定降容使用。5. 1.4振动系统应能承受频率为IOHZ55Hz、振幅为0.35mm的正弦波振动。5. 2交流输入5. 2.1输入电压额定值及变动范围三相380V:允许变动范围为323V-418V0单相220V:允许变动范围为187V242V0注:交流输入电压超出上述范围但不超过额定值的±25%时,系统可降容使用。1.1.2 输入频率及变动范围输入频率及变动范围为50Hz±2.5Hzo1.1.3 输入电压波形失真度交流输入电压总谐波含量不大于5%时,系统应能正常工作。1.3 系统配置要求1.3.1 3.1系统供电方式宜采用分散供电。系统容量一般在100OA以下,最大不应超过1500Ao1.3.2 一体化组合式系统系统容量不宜超过400Ao1.3.3 系统最大输出电流应按最大负载电流加上蓄电池充电电流计算。1.3.4 3.4系统电压系统标称电压为240V,其变化范围如表1。表1电压变化范围标称电压系统输出电压范围受电端子电压范围全程允许最大压降240V204V288V192V288V12V系统运行时,浮充、均充电压应根据蓄电池的技术参数确定,可在一定范围内调整。系统的直流输出电压值在其可调范围内应能手动或自动连续可调。系统在稳压工作的基础上,应能与蓄电池并联以浮充或均充工作方式向通信设备供电。1.3.5 蓄电池配置蓄电池后备时间应满足系统满载时对通信系统供电保障的需要。根据系统容量大小,蓄电池单体电压可选2V、6V、12V,如表2。每个系统蓄电池组数至少2组,最多不宜超过4组。宜选用铅酸蓄电池。表2蓄电池单体电压组数单体电压(V)2612蓄电池个数(只)12040201.3.6 整流模块配置在每个系统中,整流模块总数不少于3只,并联使用的整流机架不超过3个,在一个整流机架内安装的整流模块不多于20只。模块配置根据系统最大输出电流采用N+1冗余配置。其中N个主用,NWlo个时,1个备用;N>10个时,每10个备用一个。YD/T23782011系统宜具备模块休眠功能。1.4 系统采用悬浮方式供电1.4.1 4.1系统交流输入应与直流输出电气隔离。1.4.2 系统输出应与地、机架、外壳电气隔离。1.4.3 使用时,正、负极均不得接地,采用悬浮方式供电。1.4.4 系统应有明显标识标明该系统输出不能接地。1.4.5 系统应具备绝缘监察功能,在直流输出总配电屏中,应对总母排的绝缘状况进行在线监测,可对每个分路的绝缘状况进行监测。1.5 系统保护接地方式设备外壳、机架、走线架实施保护接地。保护接地要求按照YD/T1051及YD50982005标准执行。5. 6配电要求6. 6.1直流配电设备电流额定值等级配电设备的直流电流额定值在下列数值中选取(八):50、100、200、400、600、800、1000>1200、1500o当用户提出要求并与制造厂协商后,可以生产上列数值以外的产品,但不允许超出GB/T7622002规定的范围。1. 6.2系统配电结构系统根据负载重要程度的不同,可采用单路或双路配电。系统配电可采用二级配电或三级配电结构,具体要求见附录A。5. 6.3过流保护方式6. 6.3.1声光告警重要位置的断路器、熔断器(如蓄电池组等)过流保护时应能发出声光告警。7. 6.3.2交流输入系统交流总输入过流采用交流断路器保护;每一个整流模块交流输入应有独立的断路器。8. 6.3.3直流输出直流输出的过流保护要求如下:a)输出全程正负极各级都应安装过流保护器件进行保护;b)直流输出各级配电应满足级差配合要求;c)直流输出各级配电(末级除外)应采用熔断器或直流断路器保护;d)直流输出末级配电(通信设备输入端)应采用直流断路器保护;e)所采用的直流断路器或熔断器都应与系统的直流电压相适应。5.6.4 直流输出电缆颜色标志直流输出电缆颜色标志应符合以下要求:a)正极:棕色;b)负极:蓝色。5.6.5 直流配电部分电压降直流配电部分电压降应满足如下要求:a)全程允许最大压降:应满足表1的要求。b)直流配电屏内电压降:不应超过1.0Voc)蓄电池单体连接条压降:按YD/T799中相关条款的规定:不应超过IOmVo5.6.6 其他要求配电部分还应符合YD/T585中相关条款的规定,末端设备机架配电接线方式参见附录B。5.7整流模块5.7.1 输入功率因数当输入电压为额定值时,整流模块的输入功率因数应符合表3要求。表3功率因数项目技术要求I类11类输入功率因数(100%负载)0.9920.92输入功率因数(50%负载)0.98三0.905.7.2 输入电流谐波成份当输入电压为额定值时,整流模块的输入电流谐波成份应符合表4要求。表4电流谐波成份项目技术要求I类11类电流谐波成份(100%负载)<5%25%电流谐波成份(50%负载)10%28%5.7.3效率当输入电压为额定值时,整流模块的效率应满足表5要求。表5整流模块效率单个整流模块额定输出电流(八)220<20效率(Io0%负载)三92%91%效率(50%负载)291%290%5.7.4 稳压精度稳压精度应优于±0.6%O5.7.5 峰-峰值杂音电压整流模块直流输出端在OMHZ20MHz频带内的峰-峰值电压应不大于输出电压标称值的0.5%0YD/T237820115.7.6负载效应(负载调整率)不同负载情况下的直流输出电压与输出电压整定值的差值应不超过输出电压整定值的土05%o5.7.7负载效应恢复时间(动态响应)由于负载的阶跃变化(突变)引起的直流输出电压变化后的恢复时间应不大于200s,其超调量应不超过输出电压整定值的土5%。5.7.8开关机过冲幅度由于开关机引起直流输出电压变化的最大峰值应不超过直流输出电压整定值的5%o5.7.9启动冲击电流(浪涌电流)由于启动引起的输入冲击电流应不大于额定输入电压条件下最大稳态输入电流峰值的150%。5.7.10软启动时间软启动时间(从启动至直流输出电压爬升到标称值所用的时间)可根据用户要求确定,一般为3sIOs05.8蓄电池管理功能5.8.1系统应具有能接入不少于2组蓄电池的装置。5.8.2系统应具备对蓄电池均充及浮充状态进行手动和自动转换功能。5.8.3 系统在对蓄电池进行均充时,应具有限流充电功能,并且限流值不受负载变化的影响。5.8.4 系统应能根据蓄电池工作环境温度,对系统的输出电压进行温度补偿,浮充电压应能按InIV5mV(cell)自动调节,电池温度越高,浮充电压越低,反之亦然。5.8.5 在蓄电池放电及均充过程中,系统应根据对初始电压、终止电压、充放电的安时数、蓄电池额定容量、放电速率、温度等参数,对蓄电池容量进行估算(可选)。5.8.6 系统宜具备蓄电池单体电压管理功能(可选)。5.9系统总体技术要求5 .9.1均分负载(并机工作)性能系统中整流模块应能并联工作,并且当负载为50%100%额定输出电流时,应能按比例均分负载(),在监控模块正常工作时,其不平衡度应不大于输出额定电流的土5队当监控模块异常时,系统输出不会中断,其不平衡度应在额定输出电流的土10%以内。当单个整流模块出现异常时,应不影响系统的正常工作。在系统不停止工作的状态下,应能更换异常的整流模块。6 .9.2直流输出稳压精度不同交流输入电压与负载进行组合情况下,系统稳压精度应优于土1.0%。5.9.3系统音响噪声系统正常工作时,音响噪声应不大于65dB(八)o整流模块音响噪声应不大于55dB(八)。5.10绝缘监察YD/T23782011系统内交流或直流裸露带电部件,应设置适当的外壳、防护挡板、防护门、增加绝缘包裹等措施,防止在维护和操作过程中意外触及。用外壳作防护时,防护等级也应达到GB42082008中的IP20的规定。5.15 系统电磁兼容性5.15.1 传导骚扰限值传导骚扰限值应符合YD/T983-1998中5.1的要求。5.15.2 辐射骚扰限值辐射骚扰限值应符合YD/T983-1998中5.2要求。5.15.3 静电放电抗扰性系统机柜应能保护产品抵御静电的破坏,其保护能力应符合YD/T983-1998第7.3条表9中“静电放电”的要求,应能承受不低于8kV静电电压的冲击。5.16 系统可靠性整流模块的可靠性(MTBF)l×105h;系统的可靠性(MTBF)5×104ho注:可通过整流模块并联冗余方式来提高系统可靠性。5.17 监控性能5.17.1 系统应具有下列主要监控功能: 实时监视系统工作状态; 采集和存储系统运行参数; 设置参数的掉电存储功能;按照局(站)监控中心的命令对被控设备进行控制,通信协议应符合YD/T1363.32005的要求。5.17.2交流配电部分主要监控功能:遥测:输入电压,输入电流(可选),输入频率(可选);遥信:输入过压/欠压,缺相,输入过流(可选),频率过高/过低(可选),断路器/开关状态(可造O5.17.3整流模块主要监控功能: 遥测:整流模块输出电压,每个整流模块输出电流; 遥信:每个整流模块工作状态(开/关机,限流/不限流),故障/正常; 遥控:开/关机,均/浮充/测试。5.17.4直流配电部分主要监控功能:遥测:输出电压,总负载电流,主要分路电流(可选),蓄电池充、放电电流;遥信: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