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公司年度计划报告(28篇).docx
物业公司年度计划报告(28篇)物业公司年度计划报告(通用28篇)物业公司年度计划报告篇1一、安全管理1、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工作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必须坚持设备维修保养过程的系统管理方式;必须坚持不断更新改造;提新安全技术水平、能及时有效地消除设备运行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确保重大事故零发生。2、明确安全操作责任、形成完善的安全维修管理制度。3、严格执行操作安全规程、实现安全管理规范化、制度化。4、加强外来装饰公司安全监管、严格装饰单位安全准入条件。二、工作计划1、加强维修部的服务意识。目前在服务上、工程部需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特别是在方式和质量上、更需进一步提高。本部门将定期的开展服务对象、文明礼貌、多能技术的培训、提高部门人员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2、完善制度、明确责任、保障部门良性运作。为发挥工程部作为物业和业主之间发展的良好沟心的纽带作用、针对服务的形态、完善和改进工作制度、从而更适合目前工作的开展;从设备管理和人员安排制度、真正实现工作有章可循、制度规范工作。通过落实制度、明确责任、保证了部门工作的良性开展。3、加强设备的监管、加强成本意识。工程部负责所有住宅区的设施设备的维护管理、直接关系物业成本的控制。熟悉设备运行、性能、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按照规范操作时实监管的重力区、工程部将按照相关工作的需要进行落实、做到有设备、有维护、出成效;并将设施设备维护侧重点规划到具体个人。4、开展培训、强化学习、提高技能水平。就目前工程部服务的范围、还比较有限、特别是局限于自身知识的结构、为进一步提高工作技能、适当开展理论学习、取长补短、提高整体队伍的服务水平。5、针对设施设备维护保养的特点、拟定相应的维护保养计划、将工作流程分细化。物业公司年度计划报告篇2为做好一年的工作,特制定年物业管理办公室工作要点:(一)大力提倡业主委员会的成立,积极推进老旧小区实行专业化物业管理。(二)加强宣传力度,唤起业主及物业企业的法律意识,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三)进一步清理整顿全区的物业管理市场,严格控制好新建住宅区物业管理的介入。(四)督促物业公司进一步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教育和管理,制定和完善行规,建立企业诚信档案,提高物业管理服务水平。(五)组织辖区物业企业开展各项考评考核、业务交流、优化组合等工作,保证我区物业服务质量。(六)基层工作网络与社区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础,物业管理条例规定业主委员会应当积极支持配合居民委员会开展工作,并接受其指导和监督。但我区各社区均没有物管专干,物管办也不管社区干部,有许多协调方面的工作,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下一步将加强对业主委员会、社区主任和城管专干的物业知识培训和指导力度。加强对物业管理条例、物权法的宣传力度,以提高知晓率、消费意识、业务水平。(七)小区居民随意饲养家禽、家畜、门面乱堆乱放、出店经营、饭店、夜宵油烟、噪声扰民等,物业公司只能上门做好劝导、说服工作、下达整顿通知书、限期改正。但没有执法权,显得力度不大,而城管执法又不进小区,所以这方面的投诉很难及时协调解决,这样就出现了多次重复投诉。下一步尽量协调城管执法进居民小区,对小区内门面乱摆、乱堆、出店经营、流动摊贩、车辆乱停乱放、乱贴乱画、加大整治力度,让小区秩序进一步井然有序。回顾一年的工作历程,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在相关部门的全力配合下,取得了一点成绩,但离领导的要求,群众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在来年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工作,让领导放心,让群众满意,为建设宜居新荷塘做出应有的贡献。物业公司年度计划报告篇3一、完善督查与激励机制,持续提升物业服务质量(一)规范维修、客服、环境等文件档案管理先后三次组织各物业处经理、项目负责人、维修、客服、办公室相关人员进行文件规范化管理培训与交流,以质量标准体系为依据,针对各项目文件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如记录不完善、归档不及时等进行限期整改、完善,为内审、外审工作顺利进行奠定基础,促进了物业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二)三级责任状管理办法的制定与实施制定了物业总公司三级责任状管理办法,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为指导方针,依照“谁主管,谁负责”的职责定位,执行“三级安全管理”。物业总公司对集团、项目经理对总公司、主管对项目经理、员工对主管分别签订责任状。先后与15个物业处经理、3个职能部门经理负责人签订了责任状。签订责任状后,增强了各项目负责人的安全管理意识,有效降低了企业风险。统计显示,20_年度仅发生一起工伤事故。责任状的签订,对物业总公司范围内各项工作良性发展有积极意义。(三)经理绩效季度考核工作制定了项目经理季度考核实施办法项目经理绩效考核内容及评分细则职能部门经理绩效考核内容及评分细则,二、三、四季度分别对项目经理和职能部门经理进行了季度考核工作。通过对各项目经理季度工作的实际情况评估,将月度绩效工资的发放与实际工作业绩紧密结合起来。利用绩效工资的激励性,提高了经理的工作积极性,对服务品质的提升有一定的推动作用。物业公司年度计划报告篇4一、消毒原则(一)范围和对象确定。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确定现场消毒的范围和对象。对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住院、转运期间可能污染的环境和物品,进行随时消毒。对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居住或活动过的场所,如居所、工作场所、学习场所、诊疗场所、转运工具,及其他可能受到污染的场所,在其离开后(如住院、转院、出院、死亡)应进行终末消毒。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短暂经过的无明显污染物的场所,无需进行终末消毒。(二)方法选择。根据环境风险、污染程度和物品特性,可选择消毒剂喷洒、喷雾、擦拭、浸泡等化学消毒方式,或紫外线、循环风空气消毒机等物理消毒方式,或密闭封存、长时间静置,或按医疗废物处置等方式进行无害化处理。1、诊疗用品。尽量选择一次性诊疗用品,非一次性诊疗用品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耐热物品可选择化学消毒剂或低温灭菌设备进行消毒或灭菌。2、环境物体表面。可选择含氯消毒剂、二氧化氯、季铁盐、过氧乙酸、过氧化氢、单过硫酸氢钾等消毒剂擦拭、喷洒或浸泡消毒;也可采用经验证安全有效的物理消毒方法和其他无害化处理方法。3、室内空气。可选择过氧乙酸、二氧化氯、过氧化氢等消毒剂喷雾消毒,也可选择循环风空气消毒机、紫外线或其他安全有效的物理消毒方法和其他无害化处理方法。4、手卫生。建议使用手消毒剂进行揉搓双手进行消毒,也可选择75%乙醇、过氧化氢等消毒剂。二、消毒措施(一)随时消毒。对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住院、转运期间,患者排泄物、呕吐物、体液及其污染的环境和物品,及时进行随时消毒,消毒方法参见常见污染对象的消毒方法,所用消毒产品应符合国家相关卫生标准、规范和产品质量要求,卫生安全评价合格。有人情况下,不建议喷洒消毒。患者隔离的场所可采取排风(包括自然通风和机械排风)措施,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日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2030分钟。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应将患者安置到负压隔离病房,疑似病例应进行单间隔离,确诊病例可多人安置于同一房间。非负压隔离病房应通风良好,可采取排风(包括自然通风和机械排风),也可采用循环风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无人情况下还可用紫外线对空气进行消毒,用紫外线消毒时,可适当延长照射时间到1小时以上。医护人员和陪护人员在诊疗、护理工作结束后应洗手并消毒。(二)终末消毒。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转移后,对其居住或活动过及其他可能受到污染的场所应进行终末消毒,确保终末消毒后的场所及其中的各种物品不再有病原体的存在。1、病家。在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转移后,应对其居所进行终末消毒,重点对其接触的环境和物体表面进行消毒,如卧室、卫生间、餐厅、厨房、客厅的环境和物品。包括:室内空气,地面、墙壁等环境表面,桌、椅等家具表面,玩具,电器特别是冰箱及其冷冻食品,开关、门把手等高频接触部位,使用的餐(饮)具、衣服、被褥等生活用品等。入户前,应与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或其家属)充分沟通,了解家中环境和物品的具体情况,了解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在家中的活动轨迹,确定污染风险,根据环境风险和物品特性开展评估。对于评估为风险大且可以进行消毒处理的环境和物品,应选择正确的消毒方法,严格按照终末消毒处理。对于评估为风险大但不能消毒的环境和物品,可采用密闭封存或静置等方式,确保达到无害化。消毒前,将消毒时间、消毒范围、消毒方法和注意事项等详细情况告知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或其家属)后,再实施消毒。2、交通运输工具。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离开后,应对交通运输工具进行终末消毒,包括:舱室内壁、座椅、卧铺和桌面等物体表面,患者使用的餐(饮)具,所用寝(卧)具等纺织品,排泄物、呕吐物及其污染的物品和场所等。3、医疗机构(方舱)。在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出院、转院或死亡后,应对患者衣服等生活用品、相关诊疗用品和桌、椅、床单进行终末消毒;病房清空后,应对室内空气、地面、墙壁、卫生间等所有环境和物品进行终末消毒。治愈出院(舱)时,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个人物品应消毒后带出院(舱)。医疗机构发热门诊、感染科门诊等,应在每日工作结束后,按照终末消毒的要求进行处理。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使用过的诊室,对诊室内空气、墙壁、诊疗设备的表面等进行终末消毒后,非新冠患者方可使用。4、农村和城中村。农村地区环境复杂,卫生状况较差,物品种类繁多,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离开后对其进行终末消毒前,应做好家畜、家禽处理及灭蝇灭鼠等工作,针对当地实际情况,制定消毒方案。城中村具有人员组成复杂、环境卫生状况较差、物品种类繁多等特点,在对其进行终末消毒前,应充分了解当地人员和环境等情况,确定消毒范围和消毒对象,有针对性地制定消毒方案。终末消毒时,需重点关注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起居房间、厨房、浴室、厕所(尤其是旱厕)环境及使用物品,以及垃圾堆、污水沟等的消毒处理。5、终末消毒程序。终末消毒程序按照疫源地消毒总则(GB19193-20_)附录A执行。现场消毒前,应充分了解消毒对象和范围,在确保安全有效的前提下,选择对环境和物品影响小的消毒方法。低温环境下的终末消毒应遵照低温消毒技术的要求进行。三、常见污染对象的消毒方法(一)室内空气。居住过的场所如家庭、医疗机构隔离病房等室内空气的终末消毒可参照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WS/T368-20_),在无人情况下,可选择5000mgL过氧乙酸、3%过氧化氢、二氧化氯(按产品说明书)等消毒剂,按20mLm3用超低容量(气溶胶)喷雾法进行消毒。也可采用经验证安全有效的其他消毒方法。(二)污染物。对患者血液、分泌物和呕吐物等少量污染物可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如纱布、抹布等)沾取有效氯5000mg/L-lOOOOmg/L的含氯消毒剂(或能达到高水平消毒的消毒湿巾/干巾)小心移除。对患者血液、分泌物和呕吐物等大量污染物应使用含吸水成分的消毒粉或漂白粉完全覆盖,或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完全覆盖后用足量的有效5000mgL-100OOmgZL的含氯消毒剂浇在吸水材料上,作用30分钟以上(或能达到高水平消毒的消毒干巾),小心清除干净。清除过程中避免接触污染物,清理的污染物按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患者的分泌物、呕吐物等应有专门容器收集,用有效氯20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按物、药比例L2浸泡消毒2小时。清除污染物后,应对污染的环境物体表面进行消毒。盛放污染物的容器可用有效氯5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消毒30分钟,然后清洗干净。(三)地面、墙壁。有肉眼可见污染物时,应先完全清除污染物再消毒。无肉眼可见污染物时,可用有效氯100OmgZL的含氯消毒剂或500mgL的二氧化氯消毒剂擦拭或喷洒消毒;不耐腐蚀的地面和墙壁,也可用20_mg/L的季锭盐类消毒剂喷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