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对我县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影响的研究 论文.docx
学校体育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影响的研究摘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并结合教育学、心理学、体育健康研完成果和运用理论知识,调查、分析了罗河镇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总体水平。通过研究表明:L学生的学习时间长、任务重是导致我县小学生心理健康低下的重要原因;2.我县小学男、女生的心理健康异常表现出不同的差异性;3.我县学校体育活动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有突出的项目特征。并且以结论为根据梳理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1.从多渠道、多维度给学生减负,给出更多的时间开展学校体育活动,让学生心理健康水得到提升;2.应根据小学男、女生的性别表现差异进行性别化分析,找到从性别上提升心理健康水平的致力重点;3.根据我县学校体育活动的项目影响力,突出开展小学体育课和体育竞赛。以期给同仁们提供借鉴与参考。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学校体育小学生一、前言小学是人类发展过程中的一段黄金时期,“少年强则国家强”,他们未来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这一时期的他们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期,如果心理不够健康,多种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也将会随之产生。小学学校体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实现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它不仅具备健身的功能,还具有极佳的健心功能。本文采用文献搜索、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几所不同小学的体育课、课余体育锻练、课外体育活动、体育比赛等开展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以学校各个年级的学生、老师,以及学生家长为调查对象,通过对不同学生的心理活动动进行分析比较,进而探索学校体育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有利因素,以及小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最后通过概括归纳,提出了更好地让学校体育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建议。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1、研究对象我以罗河镇5所不同小学在校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共抽取1760名在校学生,其中男生889名,女生871名。同时采用按年级随机抽样的办法研究和比较与学校体育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有利因素,2、研究方法(1),问卷调查法自制在线调查问卷,共发出了580份,收到533份,几乎均为有效问卷。问卷回收率约为92%,并且对其问卷进行了效度检验。这些主要通过微信等交流平台向随机抽取的580名学生发放,将统计分析法用于统计处理相关的数据和量表。(2),访谈法随机向受测学生家长,教师本人进行现场采访,了解学生性格及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动机、时间以及满意程度,并了解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3),文献资料法通过文献搜索有关资料,为论文研讨带了可靠的理论依据。3、研究结果与分析(1),我县小学生心理异常的成因研究数据显示,小学生心理活动异常的原因很多,除了自身的生理变化和遗传因素,还包括价值观的改变、家庭环境的负面影响以及在应试教育中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的高要求、高期望所带来的心理负担等,学生很大可能因此产生多种生理和心理方面的疾病,针对此问题,分析涉及的相关因素。a,学校、社会、家庭因素虽然小学生此时智力水平不断提高,但大脑发育尚未成熟,且尚未步入社会,生话经历以及社会经验不够丰富,心理年龄尚未达到成年人的水平,因此小学生在面临学习、社交、亲情等问题时,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的能力较差。可能常常会出现心理障碍,引起思想和心理上的矛盾,基至产生病态心理,做出的举动也与平时的行为有很大的反差。在学校的文化环境(校园文化)、自然环境(操场、教学楼、实验室等)和交往环境(和同学、老师等)时时刻刻都在影响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并逐渐地对学生灌输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些主要是通过良好的环境所提供的成长空间;反之糟糕的学校环境则日复一日地推毁青少年的意志。这个时候,能够伤害他们的因素很多,例如校园欺凌、毒品、引诱犯罪等,部分学生往往对这些自控失败或过分敏感,自己所期持的与现实情况相差很大、过分渴望成功,十分自负,一旦出现困难和挫折时,没有足够心理准备和重新再来的勇气,这样就很容引起心理疾病。b,学习负相重,精神压力大通过问卷发现,不同阶段的学生每天用在学习上的时间(含在校时间、参加课外兴趣培训时间)存在差异,水平一阶段平均学习时间为7小时左右,水平二阶段学习时间平均在7.5小时,而水平三阶段的平均学习时间达到9小时左右。学习压力过大,休息及参与运动的时间经常在标准时间以下,使大脑超负荷运作,导致机体疲劳感而不愿运动,即使有运动意愿的同学在如此疲劳状态下运动必然使运动损伤的风险提高,运动效果降低,这也是现在学生在参与运动的过程中容易受伤的原因之一。因此,时间一长便会焦虑和缺乏自信心;加上课程强度和深度超过学生承受范围,学生的学习成绩和付出的努力不成正比所带来的压力,小学生精神负担和心理压力也由此大大地加重了。C,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现今,由于父母过分溺爱,很少让他们做家务活,学生对父母的依赖性很强。加上多数家长只重视孩子文化课学习的成绩,忽视了培养他们自主生活的能力,这导致了学生独立生活能力差,缺乏自我料理生活的能力,一旦出现不适应,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一定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这些学生缺少自控能力,往往只顾及自己的感受,内心充满矛盾,且无法解决,生活适应能力差。(2),我县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总体症状小学生心理健康普遍存在一定的问题。特别是在“紧张”因子这个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占所有人数的32.8%,参与测试的学生中其不良情绪的表现也比较明显,这表明了小学生学习负担比较重,自制能力差,情绪不够稳定,对今后的学习情况比较担忧,缺乏一定的进取心,内心充满矛盾,却无法解决,这表明他们的生活适应能力较差。(3),男生和女生心理健康状况对比调查心理异常的指标往往包含以下几个内容:与人交往是否紧张、过度在意对方意见、对团体性项目中的角度不知如何定位、交流中是否与对方目光正视、对不同意见是否接纳5个评价指标。表2从调查问卷的533人中,将男(271人)、女生(262人)分别从5个维度进行了统计与分析。研究表明,男生在与人交往是否会紧张的比例明显高于女生;在敢于与对方目光直视上又低于女生。这二个指标充份表明小学阶段的男生与人交往的心理状态上普遍弱于女生,这与我们传统的男生更自信大胆的观点是不同的。另外,团体项目中定位的不明上男生高于女生,是否接纳不同意见上男生低于女生百分比,这表现了男生的保护性心理和自负心理更强。通过表格的数据,我们需要充分的对男、女生的心理异常的致力重点进行差别化对待,不应以传统的经验观念来影响科学判断,使问题解决的效果度降低。(4),参加体育运动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有相关的研究表明,参加体育运动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正影响,越是喜爱的项目类型,对他们心理健康所取得的积极影响越大、效果越显著,因此学生的喜爱程度可以直接反映着对小学生年心理健康所取得的效果好与坏。在学校体育层面,小学体育课、课余体育锻练、课外体育活动、体育比赛四个类型活动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程度在不同地区的样本研究中,因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所产生的影响是有差异的。所以我们在本研究中,将四项学校体育层面的活动都进行开展,然后进行调查研究,以取得适合于我县小学生心理健康影响最大的体育活动,以便于后续实践的对症下药。从表3中清晰的表明,我县小学生对小学体育课与体育比赛的二项活动的喜爱程度最高、满意度最大,因此在小学体育课与体育比赛上我们应当更加全力开展、深化研究,让这二项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发挥到最大的功效,在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改善上真正的起到普及的作用。四、结论与建议1 .结论要原因(1),学生的学习时间长、任务重是导致我县小学生心理健康低下的重现在的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所承受的压力是巨大的,也是多维的,其心理品质方面被放在了突出的位置,且在与老师和同学的相处当中往往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果不能及时的解决这些问题和释放这些压力,会使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甚至影响正常的学习与生活。学习压力的缓解以及身心健康的功效改善有很多的方面,但是通过上述的研究很清晰的表明,其学校体育的功效是最为显著与直接的,它所产生的影响具有系统性与持续性,因而在学生压力缓解的选择方式上,学校体育是首当其冲的。(2),我县男、女生的心理健康异常表现出不同的差异性体育运动对改善小学生的身材外貌和加强自尊心有重要影响。研究的数据显示,很多处于少年期的学生对自己的身形不够满意;和男生相比,女生更加在意自己身体的形态美;反之,身体肥胖则会造成自卑等多种心理障碍,无论男女生,对身体形态不满意都会使自尊心降低,并产生诸多不良的情绪,如抑郁、缺乏安全感等等。而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使自己的体形更美丽,塑造良好的身体姿态;良好的锻炼习惯一旦形成,将有利于提高个体的自信心和自尊,对青少年终身体育的形成有着重要意义。(3),我县学校体育活动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有突出的项目特征体育兴趣在运动动机中起着重要作用,学生运动的兴趣与运动项目及体育教学内容有很大关系。因此,学校在开展体育活动时,首先,必须努力建立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输快、和谐的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氛围,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热爱,禁止采用单一的体育教学方式和锻炼手段;其次,体育教学内容要充分考虑学生生长发育和生理机能的特点,不易过早进行成人体育训练,主要培养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兴趣,根据学生的性别、年龄特征合理选择普遍的且受到广大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最后,学校体育教师应适时地开展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并经常对学生的心理施加影响,使其身心达到较高的水平,以满足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需要。2 .建议(1),从多渠道、多维度给学生减负,给出更多的时间开展学校体育活动,让学生心理健康水得到提升减负是每一名从教者都需关注的话题,但学生、家长、教师因成绩等因素压力,往往使减负成为一种空谈,而将学生体育锻炼的需求变得弱化,唯成绩论”在当今社会仍被部分人所追捧。而做为体育教师应积极献言献策,倡导“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努力提倡健康与学习同等重要的理念,以身作则,让更多的学生有更充足的时间参与到学校体育运动中去,为学生终身体育目标打好基础。(2),应根据男、女生的性别表现差异进行性别化分析,找到从性别上提升心理健康水平的致力重点小学阶段,因性别差异,男、女生在心理品质方面的表现与传统观念存在较大差异,女生表现出优于男生的现象,我们需要充分的对男、女生的心理异常的致力重点进行差别化对待,不应以传统的经验、观念来影响科学判断,要根据年龄、性别特征的差异,运用不同的锻炼方法、锻炼内容,进行差别对待,达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最终目的。(3),根据我县学校体育活动的项目影响力,突出开展小学体育课和体育竞赛我县学校体育开展具有影响力的特色项目较多,如三里小学的趣味田径、城光小学的健美操、罗河镇中心小学的轮滑,这些项目在各自学校都有广泛的学生基础,学生参与的兴趣较高。除了项目外,体育课上应将学生喜爱的、关注度高的项目做精做好,加强一些趣味性的导向,如制作新颖的体育器材、开发适合于锻炼的体育游戏等,以此来吸引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体育比赛应以娱乐性为主,积极运用鼓励性的语言、动作,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与团队合作的精神,不得以输赢论结果或成败论英雄。参考文献:宗广森、徐计梅,论学校体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J,体育科技文献。201119(8);2吴建章,体育运动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教学与管理,2011(4)114-115;石宏,学校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J。中国水运(理论版),2006(3):231-232;杨清华,论健康促进与学校体育健康教育J,现代教育,20177):163-165;5李霞,学校体育对青少年心理素质教育的研究臼。体育学刊,19955):97-99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