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总结(共12篇).docx
-
资源ID:1832268
资源大小:108.56KB
全文页数:9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9金币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全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总结(共12篇).docx
全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总结(共12篇)目录篇一、全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总结3篇二、2024年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要点18篇三、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方案27篇四、市财政局在2024年全市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会上的发言46篇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要点49篇六、2024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会议上的讲话67篇七、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盯村抓户”工作方案71篇八、2024年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要点78篇九、召开全县教育系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推进会89篇十、2024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项目调整方案91篇十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汇报97篇十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专项监督工作实施方案102篇一、全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总结20X年以来,X市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大决策部署,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全面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努力克服疫情影响,脱贫群众收入持续增长,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持续提升,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20X年全市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为15172元,增幅为12.18%,高于全市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7.2%)和全区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65%)<,在全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中获“优秀”等次,在全区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中获“综合评价好”等次;20X年6月,X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等乡村振兴重点工作获国务院督查激励。田阳易安点“农事城办”、隆林县“一找二倡三管四制”移风易俗模式、德保县“党建+网格化+数字化”乡村治理模式、凌云县“三张清单”“两个列表”乡村建设模式得到了肯定推广。20X年2月,凌云县受邀到国家乡村振兴局就乡村建设“三张清单、两个列表、三大引领”的工作模式作交流发言;5月,全区20X年防止返贫监测帮扶集中排查暨“线上网络化、线下网格化”工作模式部署推进会在田东县召开;乐业县新化镇百泥村入选国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村级交流实践基地;田林县北路壮剧、凌云县天圣茶酒文化融合入选全国“一县一品”特色文化艺术典型案例;广西隆林推行“一找二倡三管四制”模式大力开展移风易俗乐业县百泥村:继承文秀遗志,建设美丽乡村X小镇党建引领书写强基促稳新篇章田林县福祥村以德治村以文化人弘扬时代新风田林县打造数字乡村样板赋能美丽乡村发展等五个案例入选20X年度全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典型案例;田东县祥周镇、平果市新安镇、田林县利周瑶族乡、乐业县甘田镇成功列入20X年广西乡村振兴示范乡镇创建名单;广西X市田林县利周瑶族乡爱善现代农业庄园、广西X市乐业县甘田镇高山蔬菜基地入选20X年深圳市十大帮扶协作项目;X被评为20X年度信息宣传和典型培育工作成绩突出单位:德保县“党建+网格化+数字化”治理模式得到人民网、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等多家媒体刊发。一、主要措施及成效(一)完善衔接机制,保障规定有效落实。一是推动组织机构平稳衔接。及时将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职能并入市委农村工作(乡村振兴)领导小组,落实市、县两级党委农办和乡村振兴战略指挥部办公室合署办公、一体运行。有序做好市、县、乡扶贫机构职能的调整优化,将市、县扶贫部门整体隶转为乡村振兴部门,理顺了市委农力、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三个牵头部门机构设置、职能分工、工作关系等,实现“1+1+1>3”的工作效果。严格落实“四级书记”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要求,建立市、县领导乡村振兴联系点,落实37个厅级领导定点帮扶76个脱贫村;继续实行市、县两级“单位定点结对帮扶村、干部结对帮扶脱贫户(监测对象)”的帮扶联系制度,189个市直单位定点帮扶265个脱贫村;组织各县(市、区)扎实开展定点帮扶,实现899个脱贫村定点帮扶全覆盖。二是推进工作机制有力衔接。对原建立的各类工作机制进行汇总梳理、分类和完善,持续推行脱贫攻坚期行之有效的工作推进机制。强化统筹机制。市委农村工作(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指挥部发挥牵头抓总、统筹协调作用,实行“一周一调度、一月一会商”制度,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和专题调度会;市委农办、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三个部门切实发挥牵头主责单位作用,带头推动各部门形成工作合力。完善协调机制。围绕推动工作落实,完善协调、指导、督查暗访制度,强化各专责组对上请示汇报、对下协调指导;建立数据监测分析等制度,组织行业部门每月定期将信息数据汇总至市乡村振兴信息中心集中比对,并将比对结果反馈各县(市、区)及各相关部门整改。健全推进机制。建立抄送抄报制度,县级抄报单报市领导和市直有关部门协调解决,各专责组抄报单、抄送单清楚列出需上级协调解决问题和需县(市、区)整改事项。通过实行抄报单、抄送单制度,推动脱贫人口基本医保未“应保尽保”、就业补助未及时发放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组建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指导组、专员组、暗访组“三支队伍”,常态化指导、督导,有效推动解决基层干部政策业务不熟、不会干不想干等困难问题。进一步严实市、县两级领导小组和指挥部牵头抓总、统筹协调责任,市县乡村四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和督查考评责任等“三个责任”,压紧压实各级各方责任,确保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同时,将乡村振兴工作纳入全市“十四五”规划,列为绩效考评重点内容,连续两年组织开展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和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考核,将考核等次与评优评先挂钩。三是加速调整优化帮扶政策。按照中央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要求,在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的同时,坚持“扶上马送一程”,分类优化调整帮扶政策,推动“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移。经梳理20X年以来中央、自治区出台涉及“三农”工作的政策文件,涉及中央或者自治区层面明确要求市级跟进制定出台的配套文件23份,目前已正式印发16份,7份属于中长期的配套文件正在加快研究出台中,有效确保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二)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坚持突出重点、精密安排,将防止规模性返贫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和前提全力抓紧抓好。一是全面落实“四个不摘”工作要求。市、县、乡、村四级书记不摘责任,聚焦产业发展、人才支撑、文化繁荣、生态保护、组织建设、扶持措施、监督检查等方面工作重点,采取有力措施积极推进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各项要求有效落实,推动脱贫成果巩固有力、乡村振兴开局良好。二是持续巩固防贫监测和帮扶成果。组建市、县、乡、村四级防贫监测预警机构,建立县、乡、村、屯“四级网格”,围绕“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监测帮扶要求,创新推行互助网、比对网、帮扶网防止返贫致贫”三网工作法”,扎实开展“防返贫守底线”专项行动,对全市88.98万户359.85万人进行全覆盖大排查,对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农户全覆盖监测,做到应纳尽纳,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强化精准帮扶、分类施策,根据监测户风险类型和发展需要落实“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截至20X年8月31日,全市新增识别监测对象729户2730人,共纳入监测对象19985户69723人,未消除风险7606户24304人。三是持续巩固“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成果。20X年以来,我市持续落实好教育、医疗、住房、饮水等民生保障普惠性政策,建立健全控辍保学“135”反馈机制,实现失学辍学学生“动态清零”;落实医疗救助资助参保政策,全市脱贫人口、监测对象、农村低收入人口参保率均达100舟。实施农村危房改造705户,边境县老旧住房改造155户。实施面上农村供水工程727处,受益39.62万人;实施农村饮水安全维修养护项目588处,受益人口89.35万人。四是持续加大乡村振兴重点县支持力度。统筹整合各类资源,新增项目、资金、措施向国家和自治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倾斜支持。加强统筹谋划。全面完成7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2个自治区乡村振兴重点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方案编制工作,在重点帮扶县优先布局了一批补短板、促发展项目。强化资金项目保障。20X年以来,全市共筹措各级财政衔接资金107.7亿元,资金重点安排用于支持乡村振兴重点县巩固拓展脱贫成果、衔接推进乡村产业振兴项目。下达7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粤桂东西部协作财政资金10.64亿元。五是持续加大易地搬迁安置后续扶持力度。聚焦搬迁群众关心的就业、就学、就医等问题,多措并举努力实现“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目标。在安置区配套建设学校259所,配齐137个医疗卫生机构和208名医生。全市114个易地安置点已设立基层党组织146个、自治组织393个,已完成易地扶贫搬迁住房不动产权证42469户,发证率达100机建立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市领导包县,县领导包安置点及专班日常管理工作机制。落实市领导包县12人,落实包点县领导107人,专班625人,乡镇领导联系安置点145人,村级联系安置点日常工作人员264人,搬迁户结对帮扶干部35865人。加大就业帮扶力度,据统计,20X年8月310,全市有搬迁劳动力9.85万人,实现就业9.39万人,就业率95.29%,户均就业2.28人,有劳动力的搬迁家庭实现1户1人以上就业,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三)聚焦脱贫人口增收,壮大产业稳定就业。将产业发展和扩大就业作为着力点,促进脱贫人口持续稳定增收。20X年8月,全市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为15172元,增幅13.77%o一是突出重点精准发力。把增加脱贫人口收入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根本举措,聚焦“两个缩小”“两个高于”目标,实施农村居民和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计划,制定X市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方案(20X2024年),实施稳岗就业提升行动、特色产业提升行动、政策优化提升行动、深化改革提升行动、专项精准帮扶行动“五大行动”,不断巩固工资性收入增长势头、加快提高生产经营净收入比重、稳步提升转移性收入水平、深入挖掘财产性收入增长点、有效减少经营性支出。20X年8月,全市脱贫人口收入下降人数46078人,占比4.53%。二是突出产业精准发力。加大对特色优势产业补齐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的支持力度,促进产业提档升级,中央衔接资金产业占比62.90%,自治区衔接资金产业占比52.91机对发展县级“5”、村级“3”产业的脱贫户(监测户)实施产业奖补,支持脱贫群众抓生产、稳就业、提收入。据统计,20X年8月31日,全市脱贫户、监测户发展特色产业19.20万户,覆盖率95.69%;发放产业奖补11.76万户3.19亿元。脱贫人口人均生产经营净收入1731元,占人均总收入的10.96%o三是突出就业精准发力。实施“六个一批”,稳定脱贫人口务工规模;深化深白劳务协作,开展“春风行动”和“就业援助月”等专项活动,“点对点”专车、专列输送农村劳动力赴粤返岗务工等;支持带动脱贫人口就业较多的龙头企业、合作社发展,推进就业帮扶车间建设,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环境,开发公益性岗位,落实稳定就业劳务补助和一次性交通补助。20X年以来,全市脱贫人口(含监测对象)务工数为48.44万人,完成20X年自治区下达外出务工脱贫人口(含监测对象)任务数45.76万人的105.86%,其中“点对点”输送劳动力外出务工3.59万人(含脱贫人口、监测对象1.73万人);乡村建设公益性岗位安置2.54万人,完成20X年自治区下达乡村建设公益性岗位开发任务数(2.06万人)的123.3%;实有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