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docx
“十五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为加快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全面推进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根据省“十五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本规划。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主题,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按照建设交通强国和交通强省等的总体要求,以建设人民满意的交通为出发点,强综合、促融合、提服务、优治理,基本形成“大交通”格局,在交通强省建设新征程中走在前列,为“四个城市”建设提供交通运输保障。(二)发展原则。1 .以人为本、共享发展。围绕建设人民满意交通,以便民、利民、惠民,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交通问题为出发点谋划发展,建设城乡覆盖、便捷高效的客运服务网络,让人民群众共享交通发展成果,全面提升交通运输服务效率和品质。2 .互联互通、一体发展。以综合客运枢纽为纽带,统筹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促进公、铁、水、航由相对独立发展向互联互通、一体化融合发展转变。加强对外交通与城市交通的衔接,构建更加全面的综合交通网,提升网络效应和规模效益。3 .适度超前、持续发展。充分发挥交通的引领性、战略性作用,在满足现阶段客货运输需求的基础上,使运输供给能力适度超前,从初步适应型发展向更加主动引领型发展转变。以信息化建设为抓手,秉承绿色节约和安全可靠的发展理念,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服务体系构建及行业管理,提高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4 .交通赋能、融合发展。不断延伸和拓展发展空间,拓展交通功能,向“交通+旅游”“交通+产业园区”“交通+商贸物流”等复合功能转型升级,推动相关领域功能与技术的融合发展。5 .拓展提升、高效发展。以行业高质量发展为中心,坚持外延拓展和内涵提升相结合。在外延拓展上,要完善结构、优化布局,在扩大总量、提升质量上下功夫,提升交通运输承载能力;在内涵提升上,要坚持建、养、运、管并重,在优化功能、完善机制、提升管理上求突破,提升管理服务质量和效率。完善交通管理体制,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切实推动交通高效发展。(三)发展目标。围绕建设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总体目标,推进基础设施“硬建设”、综合运输“软服务”、创新安全可持续“强支撑”多轮驱动,全面支撑和引领“四个城市”建设。L“1网7通道”的基础设施主骨架基本建成。基本建成互联互通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一纵两横”主通道、“三纵一横”辅通道布局更加完善。构建“两纵四横”铁路网、“一纵两横”高速铁路网、“四横四纵”高速公路网、内畅外联的普通公路网,在省内率先实现县县通高铁。2 .“3港多枢纽”的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基本建成。空港(蓬莱国际机场)、海港(蓬莱东港)、陆港(高铁南站)三港联动,建成市区便捷高效对外交通系统。建成以大季家枢纽站、城铁南站(高铁南站)为中心,覆盖所有区市的综合客运枢纽和港西港区大宗货物综合物流园、蓬莱国际机场区域航空物流枢纽等现代物流园区。3 .高质高效能的客货运输服务水平大幅提升。基本建成更具竞争力的国际运输、高端多样化的国内客运、更具吸引力的城市公共交通和公平普惠的城乡客运服务网络。先进货运组织形式持续推进,运输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初步建成“3个交通圈”,综合交通运输服务更加便捷高效。“123客运交通圈”:胶东经济圈1小时通达,省会济南2小时通达,京津冀、长三角及省内其他城市3小时通达。“123物流交通圈”:省内1天送达、国内2天送达、国际主要城市3天送达。“369市域交通圈”:市中心城区到其他区市30分钟直达、相邻区市60分钟直达、所有区市间90分钟直达。4 .先进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保障能力显著增强。交通安全应急保障能力显著提升,智慧交通建设走在全省前列,绿色交通体系基本建成,行业治理效能显著提升。展望至2035年,建成“便捷顺畅、经济高效、绿色集约、智能先进、安全可靠”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在交通强国、交通强省建设中走在前列,交通运输总体发展达到全省、全国领先水平,有力支撑率先基本建成新时代现代化强市。市“十五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主要指标序号指标单位2030年2030年属性1铁路里程公里约600约940预期性2#高速(城际)铁路里程公里150约500预期性3公路网总规模公里1976220000左右预期性4#高速公路规模公里670733预期性5县乡路三级及以上比重%75.378预期性6港口吞吐量亿吨3.995预期性7蓬莱国际机场货邮吞万吨6.713预期性8通用机场数量个13预期性9高速铁路站区市覆盖率%54.5100预期性10普通国省道优良率%97.4不低于95预期性11县乡公路中等及以上比例%77.580以上预期性12新能源及清洁能源公交车占比%7595约束性二、发展任务(一)建设陆海联动的综合运输通道。遵循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一廊”和省“四横五纵沿黄达海”十大通道布局,统筹考虑对外及市域交通联系,基本形成“7通道”框架布局。1.完善“一纵两横”主通道。积极融入国、省运输通道布局,加强对外交通联系,提升区域交通地位。东西方向,优化既有西向内陆通道,推动海向延伸,打造面向日韩和东北亚、连接“一带一路”、连通欧美的重要“桥头堡”,形成海陆双向统筹开放的对外交通格局。同时推动市域南部威海经、潍坊至济南通道,加强胶东、省会两大经济圈的联系。南北方向,积极融入国家京哈走廊,按照国、省相关部署,谋划跨海大通道建设,打通全国东部沿海通道的瓶颈,优化“十字型”对外运输通道布局。“一纵两横”主通道1 .沿海运输通道。该通道与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的京哈走廊支线1及全省“沿海通道”部分重合。通道北跨渤海海峡衔接半岛与辽东半岛,向南直达长三角地区,对接新亚欧大陆桥。通道对内联系市区与栖霞、莱阳等区市。2 .环渤海-东北亚通道。该通道衔接黄河流域“一字型”沿黄通道及省内“鲁北通道”,向西直达京津冀及沿黄城市,向东对接日韩、东北亚地区,是环渤海地区重要通道、黄河流域的出海通道。通道对内联系市区与莱州、招远、龙口等区市,对外联系威海市区。3 .威海一潍坊-济南通道。该通道对接省内“济青通道”,位于市域南部,是烟威地区与济南、胶东经济圈与省会经济圈联系的便捷通道。通道还将实现莱阳、海阳与周边相邻区市的便捷交通联系。-2.优化“三纵一横”辅通道。持续加快推进市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一纵两横”主通道进行加密和补充,重点补强中部牟平-莱州通道、完善西部莱州-青岛通道,畅通各区市间及与相邻地市、区市交通联系,支撑市域城镇体系建设。“三纵一横”辅通道L-海阳通道。市域东部纵向通道,主要实现市区与海阳市的快速联系。2 .龙口-青岛通道。市域中西部纵向通道,主要实现龙口市经莱阳与青岛市区的快速联系。3 .莱州-青岛通道。市域西部纵向通道,主要实现莱州市与青岛市区的快速联系。4 .牟平-莱州通道。市域中部横向通道,主要实现牟平南部、栖霞、招远、莱州等区市的快速联系。(二)建设互联互通的综合交通网络。以互联互通为方向,统筹考虑市域内外交通需求,以轨道交通、国省公路为主体,以农村基础设施为补充,构建多层次、一体化、广覆盖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1 .建设轨道上的。“十五五”时期是全市轨道交通加速建设期,积极推动客货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构建“两纵四横”铁路网骨架(“两纵”:青荣城际铁路、蓝烟铁路,“四横”:潍烟高铁、德龙烟铁路、莱荣高铁、桃威铁路),建设轨道上的。(1)建设“四网融合”的客运轨道交通网络。推动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客运轨道交通建设,建设以高铁(城际)铁路为骨架,中短途市域(城际)铁路为补充,与胶东经济圈衔接顺畅的客运铁路网。加速高速铁路建设,融入区域高速铁路网。继续加快潍烟高铁、莱荣高铁建设,积极推动青岛至平度至莱州铁路及莱荣高铁海阳-方向联络线建设,进一步完善高速铁路网布局。到2030年,高速铁路网规模约500公里,形成“两高一城际”整体布局,充分融入全省高速铁路网,为轨道上的提供骨干支撑。加快市域铁路建设,加密高速铁路网。推动至大季家、栖霞至福山等市域铁路项目,对市内高速铁路网进行加密和补充,为沿线区市提供客运轨道交通联系。对接青岛市,积极推进青岛即墨至海阳市域铁路、青岛至莱阳市域铁路等烟、青之间中短途客运铁路的建设,与其他干线铁路差异化发展。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缓解市区交通压力。根据国家城市轨道交通报批程序和要求,适时启动城市轨道1、3号线一期工程建设,缓解市区东西方向狭长、城市交通拥挤的问题。同步做好与铁路站、公路客运站及重要城市交通站点的衔接,提高换乘效率。积极开展城市轨道交通4号线大季家至机场段工程、城市轨道交通2号线南至金山湾段工程、-威海城市轨道交通联通工程、青岛轨道交通17号线经莱西延伸至莱阳工程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强城市轨道交通与蓬莱国际机场的衔接,促进、威海以及莱阳、莱西“双莱”轨道交通一体化。(2)建设干支协调的普速铁路网。实施桃威铁路电气化改造和大莱龙铁路扩能改造工程,提高两条普速铁路的运输能力。实施龙口南山裕龙岛铁路专用线、港芝茉湾港区专用铁路、龙口港区进港铁路等3条铁路专用线建设工程,在满足大型企业货运需求的同时,进一步提高货运铁路的末端服务功能,促进多式联运,实现“港站一体化”。做好项目储备,积极开展海阳(徐家店)至凤城铁路、恒邦化工产业园铁路专用线、蓬莱东港区铁路专用线、银海化工园区铁路专用线、港西港区北突堤物流园区铁路专用线、港莱州港区疏港铁路、德龙烟复线等普速铁路项目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建设。2 .实施国省公路品质提升工程。(1)推进高速公路扩容、加密。积极推动实施G18荣乌高速威海至烟海高速段及枢纽至蓬莱枢纽改扩建、G15沈海高速福山收费站改扩建工程,提升高速公路服务城市交通能力。分段实施牟平至栖霞、栖霞至莱州高速公路新建工程,进一步织密高速公路网,优化市域及主城区周边高速公路网布局。加强与青岛市的协调,共同推动莱州至青岛高速公路建设。强化远期高速路网谋划布局,研究推进至青岛、栖霞至海阳等高速公路项目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建设。2030年,基本形成“四横四纵”高速公路网(“四横”:荣乌高速、牟莱高速、荣潍高速、威青高速,“四纵”:烟海高速、沈海高速、蓬栖高速、龙青高速),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733公里,高速公路网四通八达。(2)推动普通国省道建设养护。统筹地方配套资金压力、土地制约等因素,按照先急后缓、稳步推进的原则,重点解决一批普通国省道断头路、低等级路段改造、穿城市建成区和化工园区改建项目。实施S304烟招线开发区小谭家至蓬莱界段、G206威汕线牟平文登界至牟平刘家疥段、G206威汕线招远梧桐疥至金岭镇段、G228丹东线海阳乳山界至大辛家西段、G228丹东线招远龙口界至龙口北沙姚家段、S218三城线莱州城区段、G204烟沪线莱阳化工园区段等新改建项目,力争规划建设G308文石线莱阳绕城段、G206威汕线栖霞绕城段、S304烟招线蓬莱东沟刘家至蓬莱龙口界段、G517长莱线长岛境店子至北城段等新改建项目。同时积极推进S213龙青线招远绕城段改建工程、S206牟徐线牟平高格庄至牟平乳山界段改建工程、G228丹东线及G206烟汕线莱州三山岛至招远莱州界段改建工程、G228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