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现代卫生与健康规划(5).docx
“十五五”现代卫生与健康规划为推进健康建设,推动我市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全市人民卫生健康服务需求,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根据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一、发展背景(一)“十四五”工作成效。“十四五期间,市委、市政府坚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以维护和增进人民群众健康为宗旨,贯彻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逐步形成以健康为中心的卫生服务体系,居民健康水平明显提高,全市卫生健康事业实现大发展、取得大突破,“十四五规划主要指标顺利完成,健康建设迈出新步伐,全民健康进入新时代。一一主要健康指标有效改善。人均期望寿命由2020年的79.26岁上升至2020年的81.05岁;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6.56/10万、2.03%。和3.15%o,居民主要健康指标位居全省、全国先进行列。一一医疗卫生资源总量持续增加。全市平均每千人口拥有医疗床位6.06张;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和注册护士分别由2020年的2.80人、3.20人增加至3.78人、4.20人。加快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全面完成69家油田医疗机构分离移交地方管理,市中医院、市传染病医院、市精神卫生中心、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等建设项目顺利推进。一一基层卫生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开展选派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优秀卫生人才到薄弱乡镇卫生院担任"业务院长工作,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引领提升工程,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达至旷五个标准化建设要求,40%以上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达到“优质服务基层行基本标准。全市共布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9处、乡镇卫生院27处,全面实行镇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一刻钟健康服务圈基本建成。优化全科医生资源配置,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达3.89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补助标准提高到74元,新增服务项目15项,城乡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87.64%,绩效评价总体水平位居全省前列。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成效明显。医改工作由试点探索、单项突破逐步转向系统配套、全面深化。共建成医联体22家,我市被确定为国家城市医联体建设试点市。医共体建设实现县区全覆盖,区、广饶县和利津县被确定为国家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分级诊疗制度初步建立,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就医新格局。扎实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建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收付费机制。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和耗材加成,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加快推进,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全面完成,管理体制、机制活力不断增强。“十四五期间,药品零差率销售累计让利群众9.57亿元。一一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跨越提升。完善了以市级医院为龙头、县级医院为支撑、城市医联体为纽带、县域医共体为保障的基本医疗卫生体系。组建市中医院、市传染病医院、市精神卫生中心,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日益完善。加快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引进院士工作站、名医工作室等高层次人才(团队)14个,遴选黄河口医学领军人才45名、省市卫生健康领军人才21名,建成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1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8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3个、县域省级临床重点专科3个。一一中医药发展实现创新突破。市和县区政府办中医医院设置全覆盖,各级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全部设立中医药科室,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建成国医堂,基层中医服务能力大幅度提升。建成省级中医药重点专科5个、市级中医药重点专科9个,6个中医药科室成为齐鲁中医优势专科集群成员专科建设单位。建成全国基层名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2个、省级名中医传承工作室2个、市级中医药名医传承工作室3个。重视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名中医药专家6人、市级中医药名医20人。全面推动中医药守正创新规范发展,加快中医药信息化建设,互联网国医堂和中医服务监管信息系统上线使用。开展全市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创建活动,加强中医药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人民群众健康福祉显著改善。全面贯彻健康中国和健康中国行动部署,成立健康行动推进委员会,全面启动健康16项专项行动,全方位全生命周期保障人民健康。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着力解决突出的环境卫生和公共卫生问题。“十四五期间,我市顺利通过第3轮、第4轮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利津县建成国家卫生县城,我市实现了国家卫生县城全覆盖;建成国家卫生镇17个、省级卫生镇23个、省级卫生村1080个,卫生镇村创建均在全省名列前茅。城乡环境卫生治理、健康文明生活方式促进、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等专项行动取得显著成效,职业健康工作扎实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食源性疾病监测有序实施,卫生健康综合执法力度不断加大,健康扶贫工作取得决定性胜利,妇女儿童、老年人、计生家庭、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等重点群体健康服务得到有效保障,群众看病就医体验不断改善,患者满意度稳步提升。(二)形势分析。1 .发展优势。一是党中央、国务院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推进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强调要完善国民健康促进政策,织牢国家公共卫生防护网,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走中西医结合道路,卫生健康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和重大责任更加凸显。二是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卫生健康工作,明确提出建设“健康强省目标任务,全力推进卫生健康改革发展。三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将健康强市建设纳入高水平现代化强市建设重要内容,高位推动卫生健康改革发展。四是进入新发展阶段,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社会公众的健康意识大幅提升,健康越来越成为群众关心的重大民生问题。同时,经过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历练,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干部职工精神面貌和能力作风得到全面提升,凝聚起干事创业的坚实力量。2 .问题挑战。一是大卫生、大健康格局尚未完全形成,“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实施路径还需进一步探索实践,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暴发和持续流行对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带来严峻挑战。二是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存在,城乡差别、医防差别、学科差别、中西医差别等矛盾较为突出,高端优质医疗资源相对不足,高层次卫生人才总量不足且引进困难,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创新成果较少,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三是人口结构性问题日益突出,老龄化进程加速,人口出生率下降,生育、养育、教育成本较高,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仍面临较大压力。四是健康产业发展处在起步阶段,产业规模小、层次低,龙头企业少,未形成产业链和产业集群,距离产业做大做强、高质量发展还有很大差距。"十五五时期,是全面推进健康建设、实现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面对机遇挑战,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始终保持战略定力,把握发展规律,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抢抓重要机遇,补齐发展短板,提升供给质量,努力在高质量发展中塑成优势、赢得主动。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新时期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牢固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着眼于打造黄河流域共同富裕先行区总要求,以促健康、转模式、强基层、重保障为着力点,以维护人民健康为中心,以“健康建设为统领,以打造优质高效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体系为主线,以深化改革和科技创新为动力,补短板、锻长板、堵漏洞、强弱项,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提高卫生健康供给质量和服务水平,为推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现代化强市建设贡献力量。(二)基本原则。一一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始终把维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摆在优先位置,充分调动全社会各主体合理有序融入健康工作,坚定不移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人民群众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健康水平。一一坚持走在前列,全面开创。牢牢把握“走在前列、全面开创总要求,立足市情,对标发达地区,着眼于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服务质量更加优质,资源配置更加均衡,坚定不移推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坚持预防为主,医防融合。坚决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更加注重预防为主和风险防范,坚持关口前移,强化医防在机制、人员、信息和资源等方面协同,提供防治融合的高质量健康管理服务,加快推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坚持深化改革,开拓创新。坚持供给侧改革与高质量发展并重,强化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坚持“三医联动,推进政策协同,加快卫生健康领域理论、制度、管理和技术创新,增强卫生健康治理体系整体效能。坚持统筹兼顾,协同发展。坚持中西医并重,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加强中西医结合,促进中西医优势互补。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健康事业和产业,统筹卫生健康资源整合协作,加快推进卫生健康事业协同发展。(三)主要目标。到2030年,建立健全区域协调、医防协同、中西医并重的优质高效卫生健康服务体系,人人享有更加公平可及、综合连续、经济有效的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公共卫生应急管理能力显著提升,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医养健康产业体系不断完善,群众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升,健康建设取得重大成效。"十五五时期的具体目标:1 .居民健康水平明显提升。人均期望寿命达到82岁左右,人均健康预期寿命稳步提高。健康行为全面普及,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31%以上。重点疾病防治效果显著,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控制在7.8/10万、3%。和3.8%。以内。2 .公共卫生安全有效保障。全面完成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阶段性任务,专业化、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常态化疫情精准防控机制更加完善,公共卫生基层“网底更为坚实,医防高效协同,重大疾病、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救治能力显著提升,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3 .健康服务质量显著提高。进一步优化医疗救治和预防保健服务,健康服务更加注重质量和均衡发展,县域就诊率达到90%以上,疑难危重病例市域外转率持续降低。"一老一小健康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有效满足婴幼儿托育服务需求。4 .中医药特色优势充分发挥。加强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内涵建设,大力发展中医治未病和中医康复服务,强化中医药人才梯队建设,坚持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推动“互联网+中医药服务,提高中医药应急和救治能力,推动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5 .卫生健康治理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卫生健康智慧化程度不断提高,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深度融合发展,全面加强智慧化健康服务。适应行业特点的医学教育和人才培养体系更加完善,健康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行业管理法治化、标准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更加均等可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更加成熟完善。表1主要发展指标领域主要指标单位2025年指标属性健康水平人均期望寿命岁82岁左右预期性健康预期寿命岁略高于全省增长比例预期性孕产妇死亡率1/10万7.8预期性婴儿死亡率%03预期性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03.8预期性重大慢病过早死亡率%。<10预期性健康管理居民健康素养水平%31预期性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20预期性国家卫生乡镇(含进入评审程序)数量占比%55预期性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全程接种率%95约束性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目标人群覆盖率%90约束性健康服务每千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张7.55预期性每千人口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个5预期性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人4.33预期性每千人口中医执业类执业(助理)医师数人0.62预期性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人4.95预期性每千人口药师(土)数人0.69约束性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