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学法律宪法知识考试题库与答案.docx
2025学法律宪法知识考试题库与答案1、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罪,依照我国刑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虽然经过外国审判,仍然可以依照我国刑法追究,但是在外国已经受过刑罚处罚的,可以()。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从轻或减轻处罚免除或减轻处罚(V)减轻处罚2、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特别处理可以比照类似的条文定罪处刑不得定罪处刑(V)一般可不定罪处刑3、下列不属于刑法明文规定的基本原则的是0。罪刑法定原则适用刑法人入平等原则罪刑相适应原则主客观相一致原则(V)4、刑法对放火罪规定了比失火罪更重的法定刑,体现了()。罪刑法定原则罪刑相适应原则(V)刑法适用平等原则罪责自负原则5、甲盗窃正在使用中的电缆,数额不大,构成破坏电力设备罪。乙盗窃准备安装的电缆线,数额较大,构成盗窃罪。甲、乙的行为所侵犯的对象相同,但触犯的罪名却不同,原因是0。犯罪对象数额大小不同犯罪对象本身的性质不同犯罪对象可能造成的危害不同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的性质不同(V)6、下列情形中,不认为是犯罪的有()。甲打电话约朋友李某一起去实施抢劫乙向其朋友赵某表示要杀掉仇人陈某(V)丙为了盗窃张某家财产,毒死了张某家的看家犬丁为方便对刘某实施抢劫,对刘某的活动规律进行跟踪调查7、关于不作为犯罪,表述错误的是0。宠物饲养人在宠物撕咬儿童时故意不制止,导致儿童被咬死的,成立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路人经过建筑物发现发生火灾故意不报警的,成立不作为的放火罪(V)父母能制止而故意不制止未成年子女侵害行为的,可能成立不作为犯罪荒山狩猎人发现弃婴后不救助,不成立不作为犯罪8、赵某买来老鼠药放在家中,准备找时机毒死同村与其有仇的吴某。赵某5周岁的儿子误以为是糖果而食用,中毒身亡。赵某的行为()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V)属于过于自信的过失"属于意外事件构成故意杀人罪9、甲驾驶车辆途中被交警拦住检查,甲为逃避检查突然发动汽车夺路而逃,交警抓住汽车的倒车镜不放,甲为摆脱交警在疾驶后突然急刹车,交警被摔在地,头部着地死亡。甲造成交警的死亡属0。直接故意间接故意(V)过于自信的过失疏忽大意的过失IOs黄某意图杀死张某,当其得知张某当晚在单位值班室值班时,即放火将值班室烧毁,其结果却是将顶替张某值班的李某烧死。黄某对李某死亡的主观方面是0。间接故意直接故意(V)疏忽大意的过失过于自信的过失Ils警察甲与乙开玩笑,随手拿起执勤时放在桌上的手枪向乙瞄准、开枪,并同时戏称我一枪打死你,不料枪中有子弹,乙被当场打死。甲的行为是0。故意犯罪行为意外事故疏忽大意的过失(V)过于自信的过失12、24岁的张某非常喜欢邻居家的4周岁男孩。一日,张某带小孩到一座桥上玩,张某提着小孩的双手将其悬于桥栏,小孩边喊"害怕"边挣扎,张某手一滑,小孩掉入河中,张某急忙抢救,小孩已溺水而死。从刑法理论上看,张某对小孩的死亡结果在主观方面是0。间接故意疏忽大意的过失过于自信的过失(V)意外事件13、张某驾车在马路上正常行驶,突然,赵某骑自行车违章从弄堂里快速冲出,横穿马路,张某见状立即紧急刹车避让,但因距离太近,结果赵某撞在汽车上当场死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0。对赵某的死亡结果,张某主观上既无故意,也不存在过失,不负刑事责任(V)纯属意外事件,张某负部分刑事责任对赵某的死亡结果,张某主观上无故意,但存在过失张某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14、下列关于刑事责任年龄的说法正确的是0。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V)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因不满18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在必要的时候,可以由公安机关收容教养15、孙某在13周岁的时候盗窃价值2000元的物品;在15周岁时抢劫价值1000元的物品,盗窃价值2000元的物品,抢夺价值3000元的物品;在17周岁时又盗窃价值4000元的物品,抢夺价值2000元的物品。在对孙某追究刑事责任时,计算其涉案财物数额应为()。抢夺5000元,盗窃4000元,抢劫1000元抢夺2000元,盗窃4000元,抢劫1000元(V)抢夺2000元,盗窃6000元,抢劫1000元抢夺5000元,盗窃6000元,抢劫1000元16s下列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是()。(15周岁)李某实施过失伤害致人重伤的行为(14周岁)王某在绑架过程中,实施抢劫行为(,)(14周岁)马某在实施强迫卖淫过程中,造成被害人轻伤胡某(15周岁)实施走私毒品行为17s刘某(15周岁)放学骑自行车回家,因逆行且车速极快,在转弯处撞着对面行走的张某,造成张某因颅脑损伤,经抢救无效而死亡。刘某的行为()。因其不满16周岁,不负刑事责任(V)属于意外事件与张某的死亡结果没有因果关系构成交通肇事罪18、吴某(15周岁)先后唆使张某(15周岁)盗窃他人财物折价1万余元;唆使李某(15周岁)绑架他人勒索财物计2000余元;唆使王某(15周岁)抢劫他人财物计1500元。吴某的行为构成()。盗窃罪抢劫罪(V)绑架罪抢劫罪、绑架罪19、甲(15周岁)、乙(18周岁)合谋绑架人质,在甲去取赎金时,乙未与甲商量便杀害了人质。几个月后两人又绑架了一名人质,在取到赎金后,又将人质身上的100O元现金抢走。甲的行为0。前后两次均构成绑架罪前一次无罪,后一次构成抢劫罪(V)前一次构成故意杀人罪,后一次构成抢劫罪前一次构成绑架罪,后一次构成抢劫罪20、甲(77周岁)在家里使用明火时一不小心引发了火灾,将隔壁邻居家房屋烧毁,造成巨大财产损失,对甲判处刑罚时()。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V)可以从轻处罚可以减轻处罚可以免除处罚21、甲是间歇性精神病人。某日甲精神正常时喝醉了酒,把某酒店老板打成重伤,则甲0。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可以减轻处罚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可以从轻处罚不负刑事责任,因其是精神病人应当负刑事责任(V)22、()犯罪,要追究刑事责任。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不正常的时候醉酒的人(V)不满14周岁的人23、下列关于单位犯罪的说法错误的是()。单位犯罪即单位中所有成员共同犯罪W)单位犯罪即单位本身犯罪单位犯罪是由单位的决策机构按照单位的决策程序决定,由直接责任人员实施的单位犯罪是为本单位谋取非法利益或者以单位名义为本单位全体成员谋取非法利益24、下列行为构成单位犯罪的是0。甲、乙、丙出资设立一家有限责任公司专门从事走私犯罪活动甲、乙、丙出资设立的公司成立后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为主要经营活动具有法人资格的独资、私营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实施单位犯罪的(V)某公司董事长及总经理组织职工对前来征税的½务工作人员使用暴力,拒不缴纳税款25、下列关于单位犯罪的表述,正确的是0。单位只能成为故意犯罪的主体,不能成为过失犯罪的主体单位犯罪时,单位本身与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直接责任人员构成共同犯罪对单位犯罪一般实行双罚制,但在某些特定犯罪中实行单罚制(正确答案)对单位犯罪只能适用财产刑,既可能判处罚金,也可能判处没收财产26、美国人甲系该国政府职员,以旅游者的身份来我国,后乘坐我国某航空公司航班飞往新加坡途中,因琐事与邻座一名意大利人发生争执,遂用航班上的塑料餐叉将对方右眼刺伤致失明。关于本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本案的犯罪人是外国人,被害人亦为外国人,依照属人管辖原则不适用我国刑法本案中涉案人员甲是外国政府职员,不适用我国刑法依照地域管辖原则,如果甲实施伤害行为时,该飞机正在我国领空则本案适用我国刑法,若在他国上空则适用他国法律甲伤人行为发生在我国的飞机内,可以适用我国刑法(V)27s下列关于刑事责任年龄和责任能力的说法,不正确的是()。甲,15周岁,抢劫公务人员张某配备的枪支,应当负刑事责任乙,15周岁,实施绑架行为并杀死人质,应当以故意杀人罪追究其刑事责任丙,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实施故意杀人犯罪行为,应当负刑事责任丁,在实施抢劫犯罪行为时精神正常,但犯罪后患了间歇性精神病,对其不应再追究刑事责任()28、关于未成年人犯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甲(15周岁)在诈骗过程中被发现,为抗拒抓捕,当场使用暴力致使被害人重伤、死亡。甲构成抢劫罪乙(IS周岁)某日深夜潜入一家商场意图窃取财物,但因听到警报声而仓皇逃走。乙构成盗窃罪,但应减轻处罚丙(15周岁)将某女强奸后迫使其卖淫。丙的行为不构成犯罪T(17周岁,在校学生)多次强行索要其他学生随身携带的钱财、学习用品,扰乱了学校的秩序,情节严重。丁构成寻衅滋事罪(正确答案)29、下列体现刑法基本原则的有()。王某交通肇事后逃逸致人死亡,被法院以交通肇事罪判处有期徒刑10年。陈某交通肇事后逃逸致人重伤,被法院以交通肇事罪判处有期徒刑6年。对王某和陈某不同的刑罚体现的是罪刑相适应原则(正确答案)赵某吸毒后驾驶机动车上路行驶,刚驶出500米即被查获。法院认为吸毒后驾驶机动车与醉酒后驾驶机动车具有同样的社会危害性,对赵某以危险驾驶罪判处刑罚。对赵某的处罚体现的是罪刑法定原则某地人民法院根据刘某、朱某、吴某在恐怖活动犯罪中的不同地位、作用,给予了不同的刑事处罚。对刘某、朱某、吴某不同的刑罚体现的是宽严相济原则刑法修正案(九)规定,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故意犯罪,情节恶劣的,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后执行死开I;对于故意犯罪未执行死刑的,死刑缓期执行的期间重新计算,并报最高人民法院备案。这体现的是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30、某夜,甲、乙两人携带作案工具,准备盗窃某部队的枪支、弹药。两人来到部队驻地的围墙外,发现里面灯火通明,戒备森严,感到无从下手,于是返回。甲、乙两人的行为属于0。犯罪预备(V)犯罪未遂犯罪中止犯意表不31、对于预备犯罪,可以比照0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犯罪终止犯罪中止犯罪未遂犯罪既遂(V)32、胡某到某银行实施抢劫,到达银行后,发现周围停有多辆警车,并有警察在活动,感到无法下手,遂返回。胡某的行为属于Oo犯罪预备(V)犯罪中止犯罪未遂没有犯罪行为33、青年工人甲利用工厂机器自制一把万能钥匙。某日,甲利用该万能钥匙企图打开某商户防盗门行窃,由于技艺粗糙,该万能钥匙未能打开防盗门,甲准备离开时被保安抓获,并在其身上搜出一把三角刀。甲的行为0。属于犯罪预备属于犯罪中止属于犯罪未遂(V)不构成犯罪34、曹某为骗取钱财,用4公斤面粉冒充海洛因售卖给陈某。陈某认为是毒品,打算售卖但尚未卖出即被警方抓获。陈某的行为构成0。诈骗罪既遂贩卖毒品罪既遂贩卖毒品罪未遂(v)诈骗罪未遂35、甲将他人的一台价值8000余元的彩电偷回家中,经其父、兄规劝,在失主发觉前,又偷偷送回原处。甲的行为属于()。犯罪中止犯罪既遂(V)犯罪未遂玖犯罪预备36、张某于某晚到公园散步时,看到一姑娘,张某即上前掘倒该人欲实施强奸,随即发现对方是男人,张某只好停止侵害逃离现场。张某的行为属于0。犯罪未遂(V)犯罪中止犯罪既遂不构成犯罪37、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0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犯罪分子的主观犯罪分子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