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园区情况汇报.docx
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情况汇报去年以来,XX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XX视察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三农”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坚定不移把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作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战场、主引擎,集聚资源要素,创新体制机制,着力打造产业振兴的引领区、示范区,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建设现代农业强县奠定了坚实基础。一'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主要举措(一)突出规划引领,着力构建多园格局。坚持全域统筹,聘请中国农科院、XX省现代农业促进中心等专业团队高标准编制全县园区建设总体规划和专项园区规划。一是聚焦主导产业建设重点园区。围绕XX、XX、生猪和优质粮油、蔬菜“3+2”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重点培育XX一生猪循环产业园、XX产业园、粮油产业园等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二是聚焦区域优势建设特色园区。围绕东南西北中五路资源禀赋,加快建设崭山米枣、巫家沟大蒜、稻香渔村等特色产业园区,推动“五路共进、全域振兴”。三是聚焦千村百园建设小微园区。深入实施千村百园创建工程,在932个村规划建设100个“千亩万头”小型产业园区,形成机构合理、梯次推进、点线面结合的园区发展态势,争取年内建成1个省级、2个市级、5个县级农业园区。(二)突出机制创新,着力优化建园模式。借鉴工业园区建设模式,着力构建与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相适应的管理体系、激励机制和支撑机制。一是完善工作体系。及时成立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领导小组和管理委员会,分园区建立园长制,实行清单专项管理,明确园区建设的时间表、任务书、路线图,实现在一线决策、一线服务。二是建立激励体系。出台XX县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推进方案,将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纳入目标绩效考核和“书记季考”的重要内容,由县财政每年分别预算重点园区建设专项资金3900万元和县级园区创建奖补资金500万元,拿出真金白银对标对表补齐园区建设短板。三是强化支撑体系。成立XX产业技术研究院、四XX森康产业技术研究院和生猪院士(专家)工作站,与北京大学药学院、四XX农业大学等20余家科研院所建立校地合作关系,并成功组建国家生猪市场一XX市场、中国XX电子交易市场。(三)突出关键环节,着力探索强园路径。集聚资源要素,加快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的优化重构,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农业产业集群。紧紧围绕XX、XX、生猪三大主导产业和优质粮油、优质蔬菜两个基础产业,加快推进XX”一带一园一镇”、XX“一园三带五片”和百万头生猪产业园建设。目前,全县XX、XX种植面积分别达到6万亩和21万亩,已建成12个万头扩繁场(其中国家级核心育种场2个)、10个万头育肥场。二是新型经营主体集聚。以实施新型经营主体培育、优秀农民工回引等工程为抓手,主动打造“一个重点产业、一个龙头企业、多个经营主体”的协调联动发展格局,创建现代农业园区国家级龙头企业1个、省级龙头企业5个、省级以上示范社(场)21个、农业产业化联合体2个。三是政策支持集中。专项出台人才、土地、科技、信息、金融等要素保障政策。破除资金统筹障碍,整合1.2亿元项目资金投向重点园区建设,建立2000万元乡村振兴(园区)风险基金,撬动社会资本12.6亿元参与园区建设。二'XX一生猪种养循环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情况XX县XX一生猪种养循环现代农业产业园覆盖3个乡镇20个村,幅员面积5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1万亩。20XX年园区实现产值24.5亿元,其中XX一生猪主导产业产值22.3亿元,占到园区总产值的91%。经过近两年的集中建设,当前园区呈现出以下五个特点。(一)产业特色鲜明。坚持以全国道地药材一XX和XX“10+3”优势产业之一的生猪为主导产业,大力发展生猪产业,实现年出栏生猪22万头、仔猪60万只,拥有国家级核心育种场2个、万头健康养殖小区1个。兼顾发展XX产业,种植XX2.5万亩,占园区总面积的80%,其中GAP基地8000亩。(二)生态种养循环。充分利用XX生长特性,探索总结“药一粮一菜”复合种植模式,建成XX一蔬菜高架基地3000亩,发展XX青贮玉米、XX大蒜套作基地2.2万亩,实现亩均产值3.2万元。全域推广“猪一沼一药”生态循环模式,铺设XX田间沼液管网10万米,建设田间沼液储存池200口6万立方米,配置沼液运输车辆200辆,目前正在建设10万吨有机肥厂,建成后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将达到98%以上。(三)三产深度融合。XX须根综合利用取得重大突破,基于XX产品开发的XX饮品一XX旺上市两个月销售达1000万罐。深入挖掘XX、生猪文化创意,建成中国XX博物馆和亚洲最美最大扩繁场一枫叶牧场,镇江坝XX大地景观、明兴农业猪文化主题公园建设正有序推进。目前,园区拥有XX绿色加工中心(淘洗、烘干、分选)11个和XX万吨气调库、生猪屠宰场,国家生猪市场一XX市场、中国XX电子交易市场已投入试运行。(四)支撑体系健全。建成高标准农田2.9万亩,实现田网、水网、路网、电网、信息网“五网”配套。建成XX产业技术研究院、生猪院士(专家)工作站,成都中医药大学、XX省中医药科学院等40余家单位入驻园区,成功研发“XXXX1号”“XXXX2号”“午脉饮”“二冬膏”等新品种、新产品。实行全链条信息化质量监管,成功创建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XX)质量安全示范区。(五)利益联结紧密。按照“2+5+N”模式建成XX社会化服务中心,发展金丰、明志等XX机械化采收、烘干淘洗等社会化服务组织34个,成功构建起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推广“1211”“1+8”等金猪寄养共养模式,发展生猪代养场10个,建成无疫小区(一期),预计今年园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超过2.3万元。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全省建设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推进会议精神,强化责任担当,深化改革创新,优化体制机制,细化务实举措,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新成效带动全县现代农业高质量超常规发展,为建设农业强省、擦亮XX农业大省金字招牌贡献更多XX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