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经验:四融互嵌拓出民族团结进步新气象.docx
-
资源ID:1829571
资源大小:14.39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总结经验:四融互嵌拓出民族团结进步新气象.docx
总结以往的经验:四融互嵌拓出民族团结进步新气象近几年以来,*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善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条,以“四融”为抓手,乐于探索创新,有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提质增效,全县呈现出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一、融“心”铸魂,筑牢思想之基1 .丰富活动载体,讲好团结故事。*县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十一进”活动为依托,充分整合线下线上资源,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教育体系。在线下,通过举办主题演讲、文艺汇演、知识竞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深入社区、学校、企业等基层单位,生动讲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感人故事。同时,在公共场所设置宣传展板、悬挂横幅标语,营造浓厚的民族团结氛围。在线上,利用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渠道,发布民族团结进步相关的文章、图片、视频等相关内容,拓宽宣传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为了让民族团结进步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县还注重挖掘和培养本地的民族团结进步典型人物和事迹,通过他们的亲身经历和示范引领,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积极性和兴趣和主动性。此外,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乡镇、进学校、进宗教场所等活动,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常态化、制度化。2 .落地实施“石榴籽”工程,强化教育体系。深入落地实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石榴籽”工程,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体系,融入中小学教育全过程。在干部教育中,通过举办专项培训班、研讨班等形式,加强对各级干部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在党员教育中,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作为党员培训的重要内容,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活动,引导疏通广大党员增强民族团结意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国民教育中,*县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纳入学校教学具体落地实施计划,撰写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教育材料和读本,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在中小学教育中,通过开设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课程、举办主题班会、组织社会实践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和爱国情怀。同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教学能力。3 .创新宣传手段,扩大教育覆盖。结合“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等活动,*县大力落地实施“互联网+民族团结”宣传行动,充分利用大数据、新媒体等技术手段,创新宣传形式和内容,提高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制作和发布民族团结进步主题的微视频、动漫、H5等新媒体作品,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民族团结进步理念。同时,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开展互动交流活动,引导疏通广大网民积极参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此外,*县还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进网络活动,加强对网络舆论的引导疏通和管理,及时回应网民关切,坚决抵制和打击各种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论和行为。通过一系列的宣传教育活动,使“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思想更加深入人心,全县各族群众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间断增强。二、融“情”共鸣,树牢“四个与共”1 .找准情感共鸣点,推进理念深入人心。*县注重找准各族群众心灵的契合点、感情的共鸣点,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用实际行动诠释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组织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鼓励各族干部群众相互结对子、交朋友,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信任。开展“邻里守望相助”活动,倡导各族群众在日常生活中互相关心、互帮互助,营造和谐融洽的社区氛围。同时,*县还注重加强文化交流与融合,举办各类民族文化活动,如民族歌舞比赛、传统手工艺展示等,让各族群众在文化交流中增进感情、加深理解。通过这些有形有感的方式,推进“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不间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 .加强基地建设,打造示范样板。为了更好地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县加强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培训基地的建设力度。目前,全县已建成*个省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培训基地,这些基地成为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重要场所。基地通过展示民族团结进步的历史和成就、举办专项讲座和培训等形式,提高各族群众的民族团结意识和综合素质。此外,*县还打造了一批民族团结主题广场、主题公园,为各族群众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交流互动的场所。在这些场所中,通过设置民族团结主题雕塑、展示民族团结文化等方式,营造浓厚的民族团结氛围。同时,*县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示范家庭创建活动,通过评选表彰一批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更多的单位和家庭参与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中来。截至目前,*个单位、*户家庭被省市表彰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示范家庭。3 .广泛宣传典型,营造浓厚氛围。在“*荟报”等微信公众号、*APP等媒体平台上,*县广泛宣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典型做法和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事迹。通过开设专项专项栏目、发布新闻报道、制作人物专访等形式,深入挖掘和宣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以及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展示全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成果和亮点。同时,*县还积极组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事迹报告会、经验交流会等活动,让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人物走上讲台,分享个人的故事和经验,激发广大干部群众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热情。通过广泛宣传典型,在全县营造了人人学先进、人人争当先进的浓厚社会氛围,进一步推进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三、融“力”奋进,践行使命嘱托1 .发挥红色资源优势,讲好“创建+红色文化”故事。*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条,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优势,厚植红色文化底蕴,做精做优“红色*”文化名片。深入挖掘和整理本地的红色文化资源,如西路军的历史故事、革命遗址等,将其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开展红色文化主题展览、红色文化旅游线路推广等活动,多层面讲好“创建+红色文化”故事,让广大人民群众在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的同时,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情景话剧血色*以西路军的英勇事迹为蓝本,通过精彩的表演和感人的剧情,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各族人民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英勇奋斗的精神。该剧在省内外成功演出,受到了广大观众的高度评价和热烈欢迎,进一步扩大了“红色*”文化的影响力。歌曲*赞歌以优美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和对民族团结的赞美,在全县范围内广为传唱,成为了民族团结进步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此外,革命的种子在民族团结的阳光下生根发芽等民族团结微视频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常态化展播,以生动形象的方式传播民族团结进步理念,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2 .挖掘历史文化内涵,讲好“创建+历史佳话”故事。*县以县博物馆、骆驼城遗址等为载体,深入挖掘河西走廊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故事,在布展、讲解中凸显这些历史文化内涵。通过展示历史文物、图片资料、场景复原等形式,让游客在参观游览的过程当中了解河西走廊地区的历史变迁和各民族之间的交流融合,从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时,*县还加强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加强对博物馆、遗址等文化场所的建设和管理力度,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通过开展历史文化讲座、学术研讨等活动,加强对历史文化的研究和传承,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提供更加丰富的文化资源和精神支撑。四、融“和”发展,打造美好家园L推进产业融合发展,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县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落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结合培育壮大“六大产业链”,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培育民俗体验、直播带货等新业态。通过加强政策扶持、资金投入、技术培训等措施,重点扶持发展特色种养、文旅康养和电子商务等产业,推进产业融合发展,拓宽了各族群众增收致富渠道。例如,*县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和民俗文化优势,发展特色乡村旅游。通过打造民俗村、农家乐等旅游项目,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体验民俗文化。同时,积极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此外,*县还加强了对电子商务的支持和引导疏通,鼓励各族群众通过网络平台销售特色农产品和手工艺品,拓宽了销售渠道,提高了经济效益。2 .落地实施”三项具体落地实施计划”,增进民生福祉。*县认真组织落地实施“三项具体落地实施计划”,即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具体落地实施计划、各族青少年交流具体落地实施计划、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具体落地实施计划。通过这些具体落地实施计划的落地实施,教育引导疏通各族青少年坚不可破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在教育方面,*县加强对各族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等活动,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民族团结意识。同时,加强对教育资源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各族青少年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服务。在就业方面,*县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各族群众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通过举办招聘会、提供就业信息等方式,为各族群众搭建就业平台,促进就业创业。在医疗方面,*县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加强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改善医疗设施条件,为各族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3 .营造和谐环境,促进民族交融。*县着力营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业的和谐环境,深入推进“旅游+”多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各族群众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加强城乡社区建设,完善社区服务功能,为各族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社区服务。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保障各族群众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加强劳动就业服务,促进各族群众充分就业。同时,*县充分发挥旅游产业的带动作用,推进“旅游+文化”“旅游+体育”“旅游+农业”等多产业融合发展。通过举办各类旅游文化活动、体育赛事、农事体验活动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与,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互动。此外,*县还加强了对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开展民族文化节庆活动,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了各民族之间的文化认同感和凝聚力。总之,*县通过融“心”铸魂、融“情”共鸣、融“力”奋进、融“和”发展的“四融”措施,推进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深入开展,全县各族群众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间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在以后的工作中,*县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善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不间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一直不间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