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新时代美丽乡村认定表.docx
附件3美丽乡村(达标村、示范村)评价指标一、否决性指标类别序号编号认定细则认定方式认定结果有无生态优良11.1违反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空间管控制度,三年内,发生过非法占用永久基本农田、污染环境、破坏性采矿、非法采伐、非法狩猎捕捞等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犯罪。自然资源、生态环境、部门提供21.2村庄内存在劣V类小微水体。生态环境部门提供现场检查村庄宜居32.1除个别客观因素不允许的村外,农村供水工程供水保证率未达95%,或水质达标率未达90%,饮水型地方氟中毒的原病区村安全饮用水达标率未达100%。水利部门提供42.2村庄内有露天粪缸(池)、旱厕和简易棚厕。现场检查53.1村庄内有D级危房和涉及公共安全的C级危房。建设部门提供经济发展64.1淳安等26县的村,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低于5万元;其他县(市、区)的村,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低于8万元。农业农村部门提供乡风文明75.1三年内,发生恶意破坏历史文化村落、文保单位、文保点、历史建筑等事件,造成严重后果。农业农村、建设、文物部门提供服务配套82.1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未达到应养尽养。民政部门提供治理有效91.1被确定为软弱涣散党组织。组织部门提供103.1三年内,发生重特大刑事案件、较大及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和群体性事件。公安、应急管理部门和乡镇提供二、基础性指标类别序号编号认定细则认定方式认定结果达标不达标生态优良11.3对村庄山体、森林、湿地、水体、植被、农田、沿海滩涂等自然资源进行保护、生态保育和修复的评定为达标。现场检查21.4建有河长制(湖长制、滩长制、湾长制)等水体管理制度并落实到位,河道、滩涂、沟渠等长效保洁的评定为达标。现场检查32.1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农户受益率80%以上,处理设施运行正常,房前屋后无污水溢流;农家乐、民宿、小作坊等经营主体污水、油烟等经处理后达标排放评定为达标。现场检查42.2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全覆盖,按照DB33/T2091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规范全面开展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且可视范围内无明显垃圾的评定为达标。现场检查52.3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规模化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并达标排放,病死畜禽全部回收并无害化处理。规模以上水产养殖场尾水达标排放;不使用农药进行清塘、清涂的评定为达标。生态环境、农业农村部门提供62.4工业污染源持续保持达标排放、工业固体废物和医疗废物依法依规收集处置的评定为达标。生态环境部门提供73.1农业生产区域内设施大棚、生产管理用房等合法规范有序,无农地非农化行为的评定为达标。自然资源、农业农村部门提供83.2农药化肥废弃包装物、废旧农膜及时回收,不随意丢弃的评定为达标。现场检查93.3开展秸秆综合利用,无露天焚烧秸秆现象的评定为达标。农业农村部门提供村庄宜居101.2有开展村庄规划设计并严格执行的评定为达标。自然资源、建设部门提供112.2排水管网(沟渠)布局合理,排水通畅的评定为达标。现场检查122.3村庄道路通畅,路面普遍硬化。照明路灯设置合理,公共区域普遍亮化。通村道路、村庄主干道交通标志设置规范的评定为达标。现场检查132.4桥梁安全美观,设有防护设施和警示标志,定期维修养护,古桥保护到位的评定为达标。现场检查142.5供电可靠;广播、电视、电话、邮政、网络等覆盖到村;20户以上自然村网络通达的评定为达标乡镇提供152.6根据人口规模合理设置公共厕所,常住人口600人以上的行政村及自然村建有公共厕所,新建、改建、扩建公厕符合D33/T1151浙江省农村公厕建设改造和管理服务规范要求、旅游厕所达到GB/T18973-2016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要求的评定为达标。现场检查162.7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99%以上的评定为达标。卫健部门提供173.2无新增违法用地、违法建筑的评定为达标。自然资源、建设部门提供183.3管控农房风貌,实行建房图集和农房带图审批制度、无赤膊墙的评定为达标。现场检查194.1房前屋后整洁,农具、建材、柴火等生产生活用品有序存放,且无占道经营、车辆乱停乱放等现象的评定为达标。现场检查205.1建有制度健全、职责明确、经费保障、管护到位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理、运行、养护机制的评定为达标。现场检查经济发展211.1合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和生态条件,发展农林牧渔主导优势产业的评定为达标。现场检查221.2畜禽养殖实现生态化、规模化,动物疫病防控措施到位的评定为达标。农业农村部门提供231.3推广水产良种和渔业科技,实现渔业生态养殖的评定为达标。农业农村部门提供241.4发展特色经济林果和花卉苗木的评定为达标。现场检查252.1开展江河沟渠治理,达到相应防洪排涝标准,且建设和配备有抗旱、防风等防灾基础设施评定为达标。水利、农业农村部门提供262.2农田水利设施合理配置,骨干灌排渠系建筑物配套率100%,工程完好率90%以上的评定为达标。水利部门提供272.3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开展的评定为达标。自然资源、农业农村部门提供284.2村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且无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低保标准的农户评定为达标。群众调查294.3村级财务合理收支,无不良债务的评定为达标。农业农村部门提供服务配套301.1幼儿园和中小学建设符合教育布点规划要求的评定为达标。教育部门提供311.2满足适龄儿童接受学前三年教育需求的评定为达标。教育部门提供321.3无义务教育辍学失学学生的评定为达标。教育部门提供332.1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户籍人口参保率99%以上的评定为达标。医保部门提供342.2常住人口2000人以上行政村建有规范化卫生室或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或按规定与周边村合并设立的评定为达标。卫健部门提供352.3村民人人享有当地医疗卫生机构提供的健康教育、计划免疫、传染病防治、妇幼保健、残疾人保健、老年人健康管理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65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67%以上,免费妇女病普查服务率两年高于80%的评定为达标。卫健部门提供363.1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发放率100%,被征地农民按相关规定享有相应社会保障的评定为达标。人社部门提供373.2建有居家养老或老年活动场所且正常运行,提供基本养老服务的评定为达标。现场检查384.1组织村民参加农民职业素质和技能等学习培训的评定为达标。群众调查394.2劳动关系协调、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维权等权益保护活动有序开展的评定为达标。人社部门提供405.2符合低保的家庭应保尽保,建有困难群众主动发现机制,为符合救助条件的家庭和人员,提供协助申请救助服务的评定为达标。群众调查415.3优抚对象、困难家庭、残疾人、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等群体得到帮扶的评定为达标。群众调查426.1有具备办公议事、活动组织、教育宣传、文体娱乐、便民服务等功能的村级综合服务场所,且提供为民办事全程代理服务的评定为达标。现场检查436.2有商贸服务网点;乡村农贸市场干净整洁、规范有序的评定为达标。现场检查446.3客运车辆通达,客运场站设施布设合理的评定为达标。现场检查乡风文明451.1常住人口500人以上的行政村建有农村文化礼堂,间距较小的村可以合建,其他村按照需求,建设文化活动中心(含农家书屋、图书室)、科普园地、村广播室等文化活动场所的评定为达标。现场检查462.2历史文化(传统)村落、农业文化遗产有专项保护规划;建立乡村传统文化管护制度,民间民族表演艺术、传统手工技艺、医药、节气风俗和民间文学等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保护和传承的评定为达标。现场检查473.1宣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普及卫生健康、生态文明、质量安全、文明礼仪等知识,倡导勤劳致富、邻里和睦、尊老爱幼等文明风尚的评定为达标。现场检查群众调查483.2加强殡葬管理,倡导文明安全祭祀、绿色殡葬,通过公墓、骨灰堂和树葬等节地生态方式进行安葬的比率达到100%的评定为达标。群众调查治理有效491.2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共青团、妇联、民兵等组织健全并发挥有效作用的评定为达标。乡镇提供501.3村干部廉洁履职,队伍作风建设好的评定为达标。群众调查511.4发挥乡贤作用,促进项目回归、人才回乡、技术回援、文化反哺的评定为达标。乡镇提供522.1村级重大事务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按照五议两公开程序,实行民主决策;村级小微权力明晰,村级事务运行规范的评定为达标。群众调查532.2实行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并得到有效监督的评定为达标。群众调查542.3村规民约内容全面,合法合规,各项制度落实到位的评定为达标。乡镇提供552.4规范全科网格建设,实施网格化管理,推进乡村管理服务数字化的评定为达标。乡镇提供562.5开展多形式的民主法治宣传,及时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每村至少有一名法律顾问的评定为达标。群众调查573.2做好纠纷调解工作,矛盾不出村的评定为达标。群众调查583.3建有相应的防灾、救灾、避灾等场所设施,建立防灾避灾应急预案且能正常使用的评定为达标。现场检查593.4在重要地段安装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并正常运行的评定为达标。现场检查604.1村民参与度、村民满意度均在70%以上的评定为达标。群众调查三、发展指标类别序号编号认定细则认定方法认定结果已开展未开展生态优良11.5积极推广太阳能、天然气等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现场检查21.6开展农田生态化沟渠系统建设,控制农田排水氮、磷等污染物。农业农村部门提供32.5积极采用乡土树种,兼顾经济效益和景观效果,对村庄周边、公共场所及房前屋后进行绿化,应绿尽绿,适度彩化,养护良好。古树名木和森林资源有效保护现场检查43.4田间生产设施管理规范,杆线序化,与自然环境协调。农业农村部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