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知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优知文库
全部分类
  • 幼儿/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考试>
  • 外语学习>
  • 资格/认证考试>
  • 论文>
  • IT计算机>
  • 法律/法学>
  • 建筑/环境>
  • 通信/电子>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优知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乡村振兴情况汇报.docx

    • 资源ID:1825901       资源大小:22.65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如果您不填写信息,系统将为您自动创建临时账号,适用于临时下载。
    如果您填写信息,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系统自动生成),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乡村振兴情况汇报.docx

    乡村振兴情况汇报问题1:归纳:乡村振兴的典型经验问:在乡村振兴实施过程中,怎样因地制宜制定措施?答:一是准确把握县域内乡村振兴的基础、优势和短板,才能做到分类指导,确保措施精准管用,避免“东施效颦”。二是准确分析区域内“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分清主次轻重,靶向发力、精准施策。三是把全面推进和深化农村改革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抓手,以改革增动力、以改革添活力、以改革破瓶颈。以XX县为例,我们地处丘陵地区、拥有百万人口,是典型的传统农业大县,县内各区域发展不平衡、财政底子薄,通过灾后重建和脱贫攻坚,全县基础设施、城乡居民收入等方面都有了显著改善,但在农业机械化、农民职业化、村集体经济等方面仍然存在短板。因此,我县明确把“产业振兴”作为首要突破环节,并与“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系统谋划。一是大力推动产业振兴。整县推进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以发展优势主导产业为突破口,紧扣XX、XX、生猪和优质粮油、蔬菜“3+2”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坚定不移把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作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战场、主引擎,XX种养循环现代农业园区成为全省首批五星级现代农业园区,并进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管理体系,今年5月成功通过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中期评估,生猪种业园区今年也成功纳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使我县成为目前全国唯一拥有两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县,“2+3+5+N”现代农业园区梯次发展格局正加快构建,20XX年全县粮食总产66.2万吨,全省第三;油料总产15.4万吨,全省第一;生猪出栏103.5万头,存栏64万头,均居全省首位;XX种植面积6万亩,总产量1.5万吨,产量、出口量分别占全国70%、80%以上;XX种植面积达15万亩,成功举办XX省花椒提质增效关键技术培训大会、XX省花椒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推进会;蔬菜种植面积24万亩,总产近50万吨,经济总量位居XX省农产品主产区县首位,成功荣获XX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三农”工作先进县。同时,我们按照做大规模、做优品质、做响品牌思路,全力推动农业产业链纵深拓展、价值链高端攀升、利益链广域覆盖,领旗食品、铁骑力士绿溪优食谷等重点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加快建设,狂欢小镇、盛世樱花谷等农旅融合项目建成使用。二是大力推动人才振兴。以换届为契机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培育村级后备干部XXoO余名、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2400余名。研究出台关于加强乡镇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的十项措施,激励乡镇干部在乡村振兴中担当实干,实现乡镇领导干部队伍格局性变化、整体性重塑。深入实施农民工返乡创业“红领计划”,在全县“一园四基地多点”农民工返乡创业平台建设的基础上,谋划打造“一廊四区多园多点”的返乡创业体系,建成创业示范园(区、点)20余个。积极探索用活用好新乡贤队伍,制定出台关于探索实施XX新乡贤制度建设的实施意见,设立300万新乡贤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定期开展“十佳新乡贤”评选表扬活动,建立县级新乡贤馆和11个新乡贤产业顾问团,形成完善的新乡贤发掘、培育、管理和激励制度。三是大力推动文化振兴。深入开展“最美半边天”“XX健康卫士”“十大杰出青年”“XX工匠”等助人为乐、诚实守信、爱岗敬业、文明家庭典范选树活动,20XX年组织文化科技卫生法律“四下乡”、“文艺轻骑兵惠民村村行”送戏下乡、农民丰收节等活动40余场次,放映农村公益电影1万余场,服务群众200余万人次,全县文明乡风蔚然成风。加快基层文化阵地建设,非遗馆、家谱馆、秋林镇红星村村史馆建成开放,XX豆豉博物馆、萧公馆、梁时民美术馆、妻口江历史博物馆等特色文化阵地建成,群众投身乡村振兴的热情激情进一步激发。在县乡村三级建设应急广播平台464个、播放点位8805个,推动应急广播体系与媒体深度融合,成功纳入全省应急广播体系建设重点支持县。四是大力推动生态振兴。深入开展乡村建设行动,分类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大行动”,XX个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55%行政村的农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处理,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4%,培育“宜居乡村”达标村XX3个。全面建立河湖长体系,启动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捕,完成退捕渔民转产安置工作。全域推广“猪一沼一粮(药)”循环模式和秸秆综合利用新技术,畜禽粪污资源化、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分别达96.8%、96%,成功列入全国首批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重点县,乡村宜居指数大幅提升。五是大力推动组织振兴。健全完善乡、村、组三级党组织体系,在XX个乡镇党委下优化设置2XX个村党委、163个村党总支,推广支部建在小组上,为推进基层治理提供坚强组织保障。着力构建党建引领、三治协同的基层治理体系,积极探索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一核多元”模式,完善村规民约、开办法治讲堂、推广道德评议,推动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如古井镇凯江村通过“四治并举”(自治、法治、德治、智治)模式,有效提升乡村治理效能;XX镇以“一主三治”(党建主导、德治导向、自治强基、法治保障)为抓手,以党建促基层治理,迅速打开社区治理新局面。问:这些措施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答:我县通过上述工作措施,有效激发了乡、村两级争创乡村振兴先进镇、示范村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力推进了全县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20XX年、20XX年全县成功创建乡村振兴省级先进镇1个、示范村12个,市级先进镇2个、示范村17个,县级先进镇8个、示范村34个,可以说工作扎实有力、效果十分明显。问:是否形成了具有典范效应的乡村振兴模式?答:从目前我县创建成功的省、市、县三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的案例来看,它们特色鲜明、各具亮点,初步形成了具有典范效应的乡村振兴模式。如XX镇五柏村依托XX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市级五星级现代农业园区、涪城村依托XX种养循环现代农业园创建省级五星级现代农业园区的产业发展提升模式;XX镇XX村、木林村、永和村以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完善、人居环境宜居提升为引领的乡村振兴模式;XX镇宋观庙村以创业人才引进、“两项改革”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引领的乡村振兴模式;XX镇红花园村以聚居点宜居提升和基层公共服务提升为引领的乡村振兴模式。问:有哪些全国可借鉴的经验?答:一是把党政群联动贯穿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始终。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人力、物力、财力的有机结合,是人才、资源、战略的有效统一。我县经过前几年的实践探索,已经形成了县委统筹部署、政府牵头推动、镇村主体实施的乡村振兴工作格局,凝聚起了推动乡村振兴最广泛的合力。二是把因地制宜贯穿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始终。乡村振兴是一个实践探索的过程,不能千篇一律、人云亦云,而是要找出适合各地实际的振兴路径,科学地把握当地差异和特点,注重地域特色,体现乡土风情,防止“一刀切”,实现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各美其美。比如,我县立足农业和人口优势,鲜明提出了持之以恒擦亮农业大县农业强县金字招牌和坚定不移走基于农业优势和人口红利的工业强县之路的发展路径。三是把压实责任贯穿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始终。我们将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及其巩固提升,作为全县“三农”工作重中之重的任务,纳入县级部门和乡镇年度目标绩效考核,层层加强督促指导,强化年度考评激励,将考评结果作为重要影响因素运用于干部评先评优、职务职级(职称)晋升。四是把系统谋划贯穿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始终。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统揽全局作用,注重系统谋划,科学编制全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XX-2OXX年),分别明确至20XX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20XX年时的目标任务,部署重大工程、重大计划、重大行动,全面厘清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的关系,明确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宜居乡村、深化农村改革”4个方面16项重点工作,确保全县乡村振兴工作有力有序推进。五是把示范引领贯穿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始终。整合县级资源和省市涉农资金项目,坚持缺啥补啥原则,采取对年度申报县级乡村振兴先进镇、示范村的对象给予引导性资金项目支持,并侧重从已成功创建县、市乡村振兴先进镇、示范村中,择优选择基础优势明显的镇村,通过资源倾斜进行集中支持,鼓励其梯次申报市、省乡村振兴先进镇、示范村,形成梯度联创、分级激励机制,有效激发全县开展乡村振兴创建的活力动力,为我县争创省级乡村振兴先进县夯实了基础。问题二:探索:县域经济与乡村振兴问:县域经济对于乡村振兴有什么样的现实意义?答:从城乡发展关系来看,县域经济是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联结点,在承接产业转移、优化经济结构、推进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县域范围内,城镇有其在资源和生态方面一定的独立性,但也有与农村互动互嵌的内在需求。从这个角度来讲,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才能发挥聚集资源、合理配置等优势,既能够加快推动城市发展红利流向农村,又能够加大城市吸引和承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力度,有效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在城乡融合发展中深入推进实施。从乡村振兴动力来看,无论是乡村振兴“二十字”总要求,还是“五个振兴”要求,产业始终是关键、始终是乡村振兴的“发动机”。目前,绝大部分地区乡村产业发展底子薄、基础差,难以发展规模较大、技术较新的产业,难以配套形成稳定性高、竞争力强的产业链,因此乡村经济发展必须紧紧融入县域经济大环境,围绕县域经济产业总体规划,积极发展产业链长、配套完善、关联度高的主导产业、优势产业、新兴产业,才能更好地推动传统农业产业向现代农业产业融合发展转变,加速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现农民生活富裕。从乡村振兴要素来看,人才储备、技术创新、发展环境等都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要素,农村”外出务工热”导致人才流失明显,而县城在“人才争夺战”中缺乏优质条件作支撑,引才能力有限,新鲜血液无法及时补充,导致乡村产业发展、创新创业等理念和模式都明显滞后。只有通过在县城、乡镇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积极搭建创新创业平台,着力优化基础配套、公共服务等,全面提升县域经济发展要素的储备力和竞争力,才能吸引更多外来人才、本土能人回归县域施展才华,推动要素渗透进基层、下沉至乡村,从而实现经济发展、乡风文明。综上所述,县域经济是乡村振兴的强力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程度越高,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推动力、辐射力就越强,对乡村振兴的拉动力就越大。在具体工作实践中,要把县城、中心镇作为县域经济“主战场”,重点围绕产业、创新、人才、服务等工作做文章,不断将县域竞争力转化为乡村振兴源动力,加快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步伐。问:县域经济发展中的短板对乡村振兴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答:我结合对XX县情的分析来谈这个问题。从资源禀赋看:全县农村户籍人口1XX.54万,耕地面积IXX万亩,人均只有1亩左右。现有耕地中,台地面积超过60%,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占比不到50%;生产要素流出加剧,土地、劳动力、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持续向城镇和二三产业流动,农村空心化、农业劳动力老龄化趋势明显,“谁来种地”问题严峻。以劳动力为例,全县劳动力总数虽然有78万人,但真正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不到20万人,从事农业生产的以60岁以上的老年人居多。从区域发展看:农村区域内部发展不平衡,全县东南西北各片区发展极不协调,片区与片区之间、乡镇与乡镇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较为突出,人力、物力、资金等生产要素向中心城区和中心乡镇聚集较多,交通、水利、通信等基础设施与扩权强镇、特色小镇、美丽新村等建设要求还有差距。从农村创新活力看:改革领域仍然缺乏颠覆性、突破性举措,农村改革仍然停留在基础性、常规性范畴,农村投融资体系、农业经营体系不健全,资产资源不活、资源要素流失加快等问题仍未有效破解。以上这些问题,既是我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的困难和阻碍,也是我们下一步工作的着力重点和主攻方向。问:县域经济助推乡村振兴有哪些可行的现实路径?答:县域强则乡村兴。县域经济作为行政区划型经济,是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融合共进的最佳桥梁,是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必然接点

    注意事项

    本文(乡村振兴情况汇报.docx)为本站会员(王**)主动上传,优知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优知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优知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优知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