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账实操-水产品加工厂的账务处理示例.docx
账务处理会计实操文库做账实操-水产品加工厂的账务处理示例一、水产品加工厂基本信息设鲜丰水产品加工厂"为一家从事水产品加工的企业,属于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税率9%(水产品加工适用税率)。企业原料主要来源于沿海渔民捕捞采购以及部分海鲜养殖基地供货,产品供应给各大农贸市场、超市、餐厅等。二、账务处理详情(一)采购环节1.原材料采购从渔民处采购新鲜鱼虾,价款100,000元,由于渔民个人销售自产农产品享受免税政策,企业按9%计算可抵扣进项税额9,000元,实际支付款项91,000元:借:原材料鱼虾91,000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9,000贷:银行存款91,000向海鲜养殖基地购入螃蟹,价款60,000元,增值税税额5,400元,款项已支付:借:原材料螃蟹60,000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5,400贷:银行存款65,400采购食品级冰块、保鲜袋等包装材料,价款20,000元,增值税税额1,800元:借:原材料包装材料20,000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800贷:银行存款21,800(二)生产环节1 .领用原材料领用鱼虾50,000元、螃蟹30,000元、包装材料10,000元投入生产某款速冻海鲜产品:借:生产成本具体速冻海鲜产品名称90,000(50,000+30,000+10,000)贷:原材料鱼虾50,000贷:原材料螃蟹30,000贷:原材料包装材料10,0002 .生产人工与制造费用水产品加工工人月工资45,000元,当月:借:生产成本具体速冻海鲜产品名称45,000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45,000发放工资: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45,000贷:银行存款45,000当月车间水电费6,000元,设备折旧8,000元:借:制造费用水电费6,000借:制造费用设备折旧8,000贷:银行存款6,000贷:累计折旧8,000分配制造费用:借:生产成本具体速冻海鲜产品名称14,000(6,000+8,000)绝:制造费用水电费6,000贷:制造费用设备折旧8,0003 .产品完工入库假设当月该款速冻海鲜产品全部完工入库,成本149,000元(90,000+45,000+14,000):借:库存商品具体速冻海鲜产品名称149,000贷:生产成本具体速冻海鲜产品名称149,000(三)销售环节1 .销售产品向大型超市销售速冻海鲜产品,价款250,000元,增值税税额22,500元,款项尚未收到:借:应收账款272,500贷:主营业务收入250,000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22,5002 .结转成本按销售数量等核算,销售成本120,000元:借:主营业务成本120,000贷:库存商品具体速冻海鲜产品名称120,0003 .收款收到超市支付的货款272,500元:借:银行存款272,500贷:应收账款272,500(四)期间费用与利润核算1 .销售费用参加海鲜食品展销会,展位费15,000元,销售人员差旅费4,0000元:借:销售费用展位费15,000借:销售费用差旅费4,000贷:银行存款19,0002 .管理费用厂管理人员月工资35,000元,办公设备月折旧2,500元:借:管理费用工资35,000借:管理费用设备折旧2,500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35,000绝:累计折旧2,500发放管理人员工资: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35,000贷:银行存款35,0003 .财务费用银行贷款利息支出3,000元:借:财务费用利息支出3,000贷:银行存款3,0004 .利润计算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即:250,000120,00019,00037,5003,000=70,500元实际运营中,水产品加工厂还可能涉及消费税(若有)、存货跌价准备、海鲜保鲜损耗核算、出口退税(若有出口业务)等复杂账务,需依据会计准则与税收政策精准处理。企业内控管理制度是为了确保企业经营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安全性和有效性而制定的一系列管理措施和程序。以下是一个较为全面的企业内控管理制度示例:一、总则1 .目的明确企业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规范企业管理,防范经营风险,保护企业资产安全,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2 .适用范围适用于企业内部各部门及全体员工。3 .基本原则(1)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应贯穿企业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覆盖企业及其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和事项。(2)重要性原则: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局风险领域。(3)制衡性原则: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同时兼顾运营效率。(4)适应性原则:内部控制应与企业经营规模、业务范围、竞争状况和风险水平等相适应,并随着情况的变化及时加以调整。(5)成本效益原则:内部控制应当权衡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以适当的成本实现有效控制。二、内部环境1 .治理结构明确企业的治理结构,包括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权限、任职条件、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确保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分离,形成制衡。2 .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根据企业的经营目标和职能划分,合理设置内部机构,明确各机构的职责权限,避免职能交叉、缺失或权责过于集中,确保各机构之间相互协调、相互制约。3 .内部审计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配备专业的审计人员,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监督和评价,及时发现和纠正内部控制中的缺陷和问题。4 .人力资源政策制定和实施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政策,包括员工的招聘、培训、考核、激励和退出等方面,确保员工具备相应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5 .企业文化培育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倡导诚实守信、爰岗敬业、开拓创新和团队协作精神,树立现代管理理念,强化风险意识。三、风险评估1 .目标设定企业应根据战略目标和经营计划,设定相关的经营目标、财务报告目标和合规性目标等,并明确目标的具体内容和实现时间。2 .风险识别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影响企业目标实现的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进行识别,确定风险的类型、性质和影响程度。内部风险包括战略风险、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合规风险等;外部风险包括政治风险、经济风险、社会风险、技术风险等。3 .风险分析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其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确定风险的优先级和应对策略。风险分析可以采用风险矩阵、敏感性分析等方法。4 .风险应对根据风险分析的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包括风险规避、风险降低、风险分担和风险承受等。企业应根据不同的风险情况,选择合适的风险应对策略,并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四、控制活动1 .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合理设置岗位,明确职责权限,将不相容职务分离,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工作机制。不相容职务主要包括授权批准、业务经办、会计记录、财产保管、稽核检查等。2 .授权审批控制明确各岗位的授权范围、审批程序和责任,确保各项经济业务活动在授权范围内进行审批。企业应根据业务性质、金额大小等因素,确定不同的授权审批层次和权限。3 .会计系统控制建立健全会计核算制度,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和及时。加强对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审核、报送等环节的控制,提高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和可靠性。4 .财产保护控制建立健全财产管理制度,加强对货币资金、存货、固定资产等财产的管理和控制,确保财产的安全、完整。采取定期盘点、财产保险等措施,防范财产损失风险。5 .预算控制建立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明确预算编制、审批、执行、调整和考核等环节的控制要求,确保企业各项经济活动在预算范围内进行。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的监控和分析,及时发现和解决预算执行中的问题。6 .运营分析控制建立运营分析制度,定期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分析,查找存在的问题和风险,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运营分析可以采用比较分析、趋势分析、因素分析等方法。7 .绩效考评控制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制度,对企业内部各部门和员工的工作业绩进行考核和评价,确保企业目标的实现。绩效考评应与薪酬分配、职务晋升等挂钩,激励员工积极工作。五、信息与沟通1 .信息收集与传递建立信息收集和传递机制,及时收集、整理和传递与企业经营管理相关的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内部信息包括财务会计信息、经营管理信息、员工信息等;外部信息包括政策法规信息、市场信息、行业信息等。2 .信息系统控制建立健全信息系统管理制度,加强对信息系统的开发、维护、安全等方面的控制,确保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和数据的安全可靠。信息系统应具备数据录入、处理、存储、输出等功能,满足企业管理的需要。3 .内部沟通建立内部沟通机制,加强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员工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及时传递信息,协调工作,解决问题。内部沟通可以采用会议、报告、文件等形式。4 .外部沟通建立外部沟通机制,加强企业与投资者、债权人、客户、供应商、监管机构等外部利益相关者的沟通和交流,及时了解外部信息,回应外部关切,维护企业良好的形象。六、内部监督1 .日常监督建立日常监督机制,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进行持续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内部控制中的缺陷和问题。日常监督可以采用内部审计、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等方式。2 .专项监督根据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对特定的业务活动或事项进行专项监督,如重大投资项目、重大资产处置、关联交易等。专项监督可以由内部审计机构或其他专业部门进行。3 .缺陷认定与整改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进行认定和分析,确定缺陷的性质、影响程度和整改责任。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措施、整改期限和责任人,确保内部控制缺陷得到及时整改。4 .监督评价与报告定期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出具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向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报告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应包括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情况、存在的缺陷和改进措施等内容。七、附则1 .制度的解释与修订明确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解释权和修订权归属,确保制度的适应性和有效性。2 .制度的执行与监督强调企业各部门和全体员工应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内部审计机构应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和检查。3 .制度的生效时间规定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生效时间。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企业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Q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