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docx
十五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9录第一章开启全面建设生态新征程1第一节基础成效1第二节存在问题4第三节形势分析6第四节指导思想7第五节基本原则7第六节主要目标9第二章优化空间布局塑造黄河生态样板11第一节夯实绿色发展根基11第二节打造黄河沿线生态样板12第三章深化结构调整全面推进绿色转型14第一节加快产业结构调整14第二节深化能源消费结构调整18第三节推动交通运输结构调整19第四节推进农业投入与用地结构调整21第四章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积极应对气候变化22第一节开展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23第二节控制温室气体排放23第三节主动适应气候变化24第四节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25第五章坚持协同治理持续改善空气环境质量25第一节加强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26第二节强化重污染天气应对和区域协作26第三节深化工业污染治理27第四节统筹控制移动污染30第五节防治城乡面源污染32第六章深化系统治理稳步提升水生态环境质量33第一节加强水生态环境系统治理34第二节深化水污染防治34第三节强化水资源保护与节约集约利用37第四节积极推动水生态恢复38第七章推进安全利用保障土壤'地下水和农村环境安全39第一节强化土壤和地下水污染源系统防控39第二节推进土壤安全利用40第三节加强地下水环境监管41第四节深化农业农村环境治理42第八章加强修复与监管维护生态系统安全44第一节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44第二节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45第三节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46第四节加强生态监督管理46第九章强化风险防控严守环境安全底线46第一节建立全过程环境风险防范和应急体系47第二节加强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安全处置48第三节加大重金属污染防控力度49第四节加强核与辐射安全监管50第五节重视新污染物治理51第十章深化改革创新建设现代环境治理体系52第一节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统筹协调机制52第二节完善生态环境政策制度53第三节发挥市场机制激励作用54第四节提升生态环境监管能力55第十一章开展全民行动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生活方式56第一节提高全社会生态环保意识56第二节践行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58第三节以“无废城市”建设引领绿色生产生活59第四节开展生态环保全民行动61第十二章建立健全规划实施保障体系62第一节加强组织实施62第二节加大资金投入63第三节强化宣传引导63第四节推进铁军建设64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省“十五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市“十五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市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要求,制定本规划。第一章开启全面建设生态新征程“十五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五年;是我省开启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谱写美丽建设新篇章的五年;是我市在新起点上深入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建设新时代现代化强省会、实现美丽泉城取得新跨越的五年;是我区贯彻落实重大战略部署,加快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区极为关键的五年。第一节基础成效“十四五”以来,全区上下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协同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以坚持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以整改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为抓手,强力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辖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满足感不断提高。扎实推进“四减四增”。“十四五”期间,我区制定实施区加强污染源头防治推进“四减四增”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各项工作取得重要进展。产业结构持续优化,2020年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64.4%,超出目标值近8%,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64.35%,高于全市平均水平近10%,较2016年提升28.4%;规模以上六大高耗能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持续降低,2020年比2015年累计降低率为6.37%o能源结构明显改善,截止2020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19.92%,超额完成16%的下降目标;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120.69万吨以内,完成市下达的控制目标,35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全部改为燃气锅炉,燃气锅炉低氮改造全部完成。交通运输结构加速调整,铁路货运能力大幅提升,2020年全区铁路货运量增加29.3万吨,超额完成15.4万吨的目标要求;加快淘汰国三营运柴油货车,全区共淘汰国三重型营运柴油货车1945辆。农业投入结构显著提升,2020年全区化肥使用量、农药使用总量下降率分别为10%和6%,完成市下达目标要求。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我区坚持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以整改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为抓手,污染防治攻坚战强势强力推进。一是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对比2015年,区良好以上天数增加76天,增长率为58.2%,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同比改善38.9%,六项污染物均得到大幅度改善。其中,细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分别改善46.4%、40.1%、34.4%、75.4%和42.3%,圆满完成全市制定的目标任务。二是深入开展碧水保卫战,水环境治理取得突出进展,完成辖区内所有入河排污(水)口的调查工作,城市黑臭水体和劣V类水体已基本消除,部分河流已达到IV类水标准。三是稳步实施净土保卫战,建立区土壤污染防治联席会议制度,开展辖区建设用地污染状况调查,对38块用途变更为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的非6+1行业的建设地块,全部完成土壤调查工作。2020年,全区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四项主要污染物均完成上级下达的减排目标。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力度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十四五”期间,全面完成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任务,打造美丽宜居的生态环境,创建美丽乡村5个;城镇卫生环境高标准提升,推动全区14个街道办事处实现垃圾四分类,实现全域全覆盖,圆满完成国家卫生城市复审任务;水污染防治工程持续推进,前后引河片区、山化片区、万盛大沟片区雨污分流工程全面完成;实施工商河、柳行河生态补水工程,累计补水450万立方,有效提升河道水质;持续推进小清河综合整治,13处溢流口全部完成雨污分流改造,9条河道完成清淤;生态环境更加宜人,“十四五”期间,完成药山、凤凰山、标山等山体公园的提升工程,新增城区园林绿地面积52万平方米,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3%,建成城市公园47座,城市品质和群众居住条件不断改善。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得到提升。监测监控持续加强,推进污染源总磷、总氮自动监控安装建设,进一步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扎实推进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2020年提前完成87个行业700余家排污单位的排污许可发证。网格化监管体系更加完善,创新性地将污染源与网格员逐一关联,实现线上科技支持与线下网格员联动紧密结合,2020年,通过网格监管APP上报巡查记录10.3万余条,让环保工作走向精细化。积极探索热点网格监管思路,彻底解决热点网格涉及的环境问题,报警网格数量大大减少。全力保障疫情防控。“十四五”期间,全区603家医疗机构,除部分不产生医疗废物的中医类别诊所外,产生的医疗废物均由云水腾跃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及时转运处置,有效杜绝因医疗废物感染产生的风险隐患。“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将重点建设项目纳入“绿色通道”优先办理,做到“即来即审”,截至2020年底,共审批建设项目环评报告书、报告表875个,环评告知承诺制审批71个,备案项目6162个,完成543家建设项目验收工作,夜间连续建筑施工批准咨询1817件,窗口业务办理和咨询接待的群众满意率达到100%,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第二节存在问题“十五五”期间,区生态环境保护仍处于关键时期,与高质量发展、生态建设要求相比,生态环境保护还有较大差距,还要长期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和底线思维,保持战略定力,继续推进打好升级版的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结构性污染仍客观存在。我区结构性、根源性环保压力未根本解决。区作为传统工业强区,产业结构偏工业,工业经济以传统产业为主,规模以上六大高耗能行业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率仍低于市平均水平,能耗强度有待进一步降低;能源结构方面,仍以煤炭为主,2020年全区煤炭消费总量占能源消费总量比例过大;运输结构仍以公路运输为主。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压力大。2020年,全区空气质量指标中PM10.PMz5仍未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比全市低1.6%,国控监测点位排名靠后,扬尘、移动源、餐饮和油烟污染等问题亟待解决,空气改善压力大;辖区河道承担接纳、净化上游区县各类客水的功能,水质考核断面多,且多数河道穿过居民区,水质超标隐患大,水环境治理形势严峻;此外,土壤防治基础薄弱、管控措施不到位、污染源头防控压力大,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相对滞后等,都是亟需解决的问题。生态环境领域风险隐患凸显。生态保护监管工作基础薄弱,生态破坏现象仍有发生,生态安全体系不健全,新冠肺炎疫情给生物安全敲响了警钟。“十五五”时期,生态环境监管面临领域拓宽、深度增加、难度增大的特点,沿黄河流域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的任务较重,森林覆盖率低,可规划造林面积较少,防护林带建设及维护工作仍需加强,生态保护水平仍需提升。环境监管和治理体系仍需完善。生态环境监管力量与繁重的监管任务不匹配,环境监管执法力度要求不断加大与执法监管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凸显,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仍需完善,相关责任主体内生动力尚未有效激发,科技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支撑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齐抓共管、协同推进的大环保格局需要进一步深化。第三节形势分析“十五五”时期,是我区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加快实施新旧动能转换战略、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区极为关键的五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面临新的发展形势和要求。一是从全国维度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深入推进,国务院批复设立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区作为全市唯一地跨黄河两岸、紧邻起步区的中心城区,应当在落实黄河战略、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中扬起龙头、发挥示范样板作用,当好排头兵,为打造“五个”中的美丽作出贡献。二是从省会维度看,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实施“强省会”战略,市委、市政府提出实施“中优”“北起”战略,为区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良好平台。区应赋能赶超、跨越崛起,担当连接“中优”“北起”城市新地标的使命。三是从全区维度看,当前发展的区位、战略、空间、产业、生态等优势厚积薄发、集优成势,坚定了区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样板区,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区的信心。第四节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对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紧紧抓住省委、省政府实施“强省会”战略及“1339”发展战略机遇,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为指引,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减污降碳为总抓手,坚持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坚持守底线、提质量,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为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样板区、建设新时代现代化中心城区夯实生态本底。第五节基本原则